如何使用相關技術測量相位差

2021-01-15 電子產品世界

  測量兩個周期信號之間的相位差通常需要採用諸如氣象、計算和通信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示波器提供了執行這種測量的快速簡單方法。遺憾的是,示波器的噪聲、帶寬和時間解析度會限制其測量的精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854.htm

  示波器的採樣率決定了其時間解析度的大小。例如對於一個100MHz的信號來說,相位上的1度相當於時間上的27ps。很明顯,對於1度的相位測量精度,示波器的採樣時間必須小於這個數值,因此採樣率要求高於36GHz,這個數字已經超出了大多數示波器的指標範圍。為了演示這種測量方法,我們選用了Analog Arts的SA985 USB示波器,這種示波器具有100GHz的採樣率和1GHz的帶寬。你可以選用滿足你應用時間要求的任何示波器開展這種測量。就是有了合適的示波器,你也必須使用專門的技術才能獲得精確的相位測量結果。

  示波器的時間標線(圖1)提供了測量兩個信號間相位的最簡單方法。信號上兩個對應點之間的時間差代表了以時間為單位的相位。將這個值乘以信號周期就可以得到以度為單位的相位結果。這種方法的測量精度高度依賴於示波器的噪聲和觸發不確定性。

  圖1:時間標線可以幫助你測量兩個信號之間的相位差。

  人們經常用利薩茹曲線(圖2)測量兩個正弦波之間的相位。然而,根據利薩茹曲線作出精確的測量幾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對於非正弦信號來說,這些曲線就更是難以解釋。

  圖2:用於測量兩個正弦信號之間相位差的基本利薩茹曲線。

  對信號執行數學運算可以增強相位測量性能。參考文獻1、2和3中描寫的技術就是這種運算操作的一些例子。雖然每種方法可能適合某些應用,但測量結果還受到本文討論範圍之外的其它多種因素影響。此外,這些技術大部分是針對正弦信號的。在諸如測量FPGA內部鎖相環(PLL)產生的各種時鐘相位性能等應用中,這些技術精度明顯不高。

  一種簡單且精確的方法是對信號進行相關運算。相關運算是一種直接的數學操作。有許多論文(參考文獻4)對相關操作及其應用作過全面徹底的解釋。由Aanlog Arts公司開發的一種C#算法就是這種技術的一種實現。圖3顯示了由這種算法得到的兩個200MHz正弦波之間的相位差。

  圖3:相關運算可以幫助你計算兩個信號之間的相位差。

  相關運算的一個關鍵優勢在於能夠發現大多數其它類型信號之間的相位差。圖4顯示了一個正弦波與一個方波之間的相位差。諸如信號的直流分量、噪聲和觸發問題等因素對結果都沒有很明顯的影響。對於信號噪聲是主導因素的應用來說,可以用平均法來減少其影響。

  圖4:使用相關算法得到正弦波和方波之間的相位差。

  這種技術可以達到的精度主要受限於信號周期的相對精度和示波器的採樣率。對於採樣率為100GHz、相對頻率精度為0.01ppm的信號來說,有望取得好於0.5度的相位測量結果。信號平均法可以將測量精度進一步提升到0.1度。

  在實際應用中相關運算被證明是很有用處的,因為在這些應用中信號間的諸如振鈴、反射和上升時間失配等問題會極大地限制其它相位測量技術的性能。


相關焦點

  • 數位化寬帶測向系統中的相位差測量及誤差分析
    而幹涉儀測向系統是目前精度相對較高的一種測向體制因而被廣泛使用。幹涉儀測向體制的主要優點是精度高和工作頻率範圍寬,但目前使用的幹涉儀系統還存在不足,主要包括:(1)在被動制導等領域中測向精度仍然不夠:(2)對現代雷達使用的寬帶脈壓信號適應能力有限;(3)有待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工作頻率範圍。
  • 淺談數位化寬帶測向系統中的相位差測量及誤差
    幹涉儀測向體制的主要優點是精度高和工作頻率範圍寬,但目前使用的幹涉儀系統還存在不足,主要包括:(1)在被動制導等領域中測向精度仍然不夠:(2)對現代雷達使用的寬帶脈壓信號適應能力有限;(3)有待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工作頻率範圍。
  • 使用實時採樣示波器測量相位噪聲——第二部分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如何使用兩種不同的技術進行相位解調,從而從實時示波器採集的波形中提取相位噪聲信息。本文我們將繼續討論串行數據時鐘恢復技術的精度,何種類型的數據可以進行分析以及提高測量水平的方法。
  • 如何在多相位計量系統中使用分流傳感器
    不過,正如這一系列的上一篇文章中所談到的那樣,由於分流器缺少隔離功能,使它們在多相位測量中無法充分地發揮作用。在三相位星形系統中,根據Kirchhoff的電流定律,中性電流是3個線路電流的總和。因此,在Live_In和Live_Out連接之間放置一個分流器是測量單個相位電流的唯一方法。如果三個相位都使用這種方法連接的話,這將會使具有破壞性的高電壓出現在測量設備的引腳上。
  • 電子是如何離開原子的?測量電子的量子相位或已成為可能!
    維也納工業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測量協議,使得測量電子的量子相位成為可能,這是阿秒物理學的一個重要步驟。它就像一個時間顯微鏡:今天阿秒物理學的方法能讓科學家測量極短的時間間隔。在短雷射脈衝的幫助下,可以在阿秒的時間尺度(即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秒)上研究物理過程。例如,可以研究單個原子是如何電離的,以及電子是如何離開原子的。
  • 如何兼顧節能與高效?InPAC智能相位控制技術給您答案
    BENednc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東芝研發了用於無刷電機的東芝原創電機控制技術——智能相位控制(InPAC)技術,這是一項可輕鬆實現節能效果的全新電機控制技術。通過應用InPAC智能相位控制技術,可以在保持MCU控制系統效率的同時,大大節省開發時間與成本消耗。
  • 基於虛擬儀器LabVIEW的虛擬相位差計的設計
    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電子測試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種全新的測試儀器擬儀器(Virtual Instrument,VI)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儀器種類。首先提出了虛擬儀器的概念。
  • 中國科技大學學者實現高精度量子相位測量
    本報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郭光燦院士領導的量子光學小組實現了高精度的量子相位測量,衝破了「標準量子極限」,並十分接近於量子力學的理論極限——海森堡極限。這種新穎的相位測量方案原則上突破了因測量引發光子數損耗的局限,可望在其他物理量的高精度測量中得到重要應用。
  • 完美的時序:用抖動與相位噪聲測量做時鐘分頻
    大多數用於測量抖動的現代設備都可以劃分到兩大類中的一個:時域或頻域。時域設備通常是一種高速數字示波器的形式,有高的單次採樣帶寬。頻域設備一般的形式是頻譜分析儀、帶相位噪聲測量功能的頻譜分析儀,或相位噪聲分析儀。這兩大類中,每一類設備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不過,它們測量的都是相同現象,只是採用不同方法。
  • RTK測量技術基本原理
    網絡RTK是在數據中心使用數據機,通過GSM撥號或者GPRS無線上網獲取的網絡RTK改正數據。通過GSM或者GPRS只要作用區內有GSM或者GPRS信號,流動站用戶就可以進行定位。用戶站發送和接收的差分改正、原始觀測數據、位置等信息可採用多種通信方式傳輸。RTK地面通信鏈依賴於業餘無線電,蜂窩通信網絡、數字集群系統,甚至網絡技術等。傳輸速度由30bit/s到2Mbit/s不等。
  • 「知識課堂」使用示波器測量正弦信號幅值和相位誤差仿真
    使用數字示波器 DS6104 測量交流信號的幅值和相位[1] 中對於使用示波器測量正弦交流信號的幅值和相位進行了分析和實驗研究。但是對測量出的幅值和相位結果中的誤差隨著示波器的時基( time base )不同而改變的原因,究竟是在第二部分分析中理論上存在的誤差引起的,還是由於示波器本身在同步、AD 位數精度、數據處理窗口方面引起的呢?
  • 科普 | 初識航測之『 差分 GPS 無人機像控點布設與測量 』
    用戶站接收GPS衛星的載波相位 與來自基準站的載波相位,並組成相位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能實時給出釐米級的定位結果。實現載波相位差分GPS的方法分為兩類:修正法和差分法。前者與偽距差分相同,基準站將載波相位修正量發送給用戶站,以改正其載波相位,然後求解坐標。後者將基準站採集的載波相位發送給用戶臺進行求差解算坐標。前者為準RTK技術,後者為真正的RTK技術。
  • 測量實操——如何使用GPS-RTK進行測量?
    在測量的定位技術中,目前精度最高、應用最廣泛的,非GPS—RTK莫屬了。GPS根據衛星的瞬時坐標來確定用戶接收機的點位;RTK以載波相位觀測值進行實時動態相對定位。有了GPS-RTK精準的定位,大幅提高了測量工作的效率。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GPS—RTK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 RTK測量技術要點
    傳統RTK的含義常規的GPS測量方法,如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後進行解算才能獲得釐米級的精度,而RTK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釐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採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Real - time kinematic)方法,是GPS應用的重大裡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曙光,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
  • 測量三大儀器的使用要求
    我們經常運用水準儀、全站儀、GPS-RTK等儀器進行測量。我們在選擇儀器測量時,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儀器進行測量,你是否知道怎麼去選擇呢?小編接下來就為大家具體講解一下三大儀器的使用要求。一、水準儀使用要求水準儀由望遠鏡、管水準器、垂直軸、基座、腳螺旋等部件構成,建在同一視線測點地面兩點高差,根據水準測量原理測量兩點間高差。使用要求:1.
  • 一種直接測量運算放大器輸入差分電容的方法
    因此,穩定性和相位裕量可能會降低,輸出噪聲可能會增加。實際上,以前的一些CDM(差模電容)測量技術依據的是高阻抗反相電路、穩定性分析以及噪聲分析。這些方法可能會非常繁瑣。CDM難以測量的原因之一是運算放大器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兩個輸入不相關。與測量CDM的難度相比,直接測量對地的正輸入共模電容CCM+相對容易一些。在運算放大器的同相引腳上放置一個較大的串聯電阻並施加正弦波或噪聲源,就可以使用網絡分析儀或頻譜分析儀來測量由運算放大器輸入電容而產生的-3 dB的頻率響應。
  • 一種雙相位鎖相放大電路設計
    ,該放大器可以測量1 mA以下的交流電流,靈敏度為20 mV/mA,精度0.05%,是一種高精度、實用型鎖相放大電路。1 鎖相放大原理1.1 鎖相放大原理及雙相位鎖相放大器 鎖相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想信號通道,參考通道,相敏檢測器(PSI))和低通濾波器(LPF)。
  • 為什麼無人機測量主流現在都不用RTK技術,而是PPK技術?
    一RTK的工作原理RTK(實時運動)測量系統通常包括三個部分:即,GPS接收設備,數據傳輸系統和實現動態測量的軟體系統。 RTK測量技術基於載波相位觀測,並具有快速,高精度的定位功能。載波相位微分測量技術可以實時獲得測量站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並具有釐米級的定位精度。RTK測量的工作原理是:將一個接收器放在基站上,將另一個接收器放在載波上(稱為移動站)。基站和移動站同時接收由同一GPS衛星發送的信號。將獲得的觀測值與已知位置信息進行比較,以獲得GPS差分校正值。
  • ADALM1000技術系列中信號之間的相位關係
    如果電壓差很顯著,應重新校準。 2. 測量兩個已生成波形之間的相位角:  ○ 確保CA V/Div和CB V/Div仍設置為0.5,並且CA V Pos和CB V Pos 設置為2.5。 ○ CA I mA/Div應設置為2.0,CA I Pos 應設置為5.0。
  • 一篇文章學會RTK測量技術
    傳統RTK的含義常規的GPS測量方法,如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後進行解算才能獲得釐米級的精度,而RTK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釐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採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Real - time kinematic)方法,是GPS應用的重大裡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曙光,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