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人不再是幻想?中國科學家如何看待"克隆孩子"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義大利醫生安第諾裡不久前宣稱,一名懷有複製人的婦女將於2003年1月的某一天生下這個「最有爭議的寶貝」。一時間,這一爆炸性新聞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不管安第諾裡的言論是否屬實,但克隆技術的突飛猛進,已讓我們不得不相信這樣一個事實:複製人已不再是幻想。近日出版的2003年1月號美國《發現》雜誌撰文指出,2002年,克隆科技已經發展到了複製人的階段,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繁殖複製人的工作已在進行。複製人「不僅是2002年,可能也是這個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新聞」。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複製人?」、「如果明年一月複製人真的出生了,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他?」……帶著讀者的各種問題,光明日報近日邀請有關專家就複製人問題談了他們的看法。

  「我為什麼反對複製人」

  翟中和(中科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現階段,複製人是弊多利少。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克隆是無性生殖,是一種低級的生殖方式。在人類已經普遍採用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後代的現在,再用克隆這種原始的生殖方式進行繁殖,實際上是一種倒退。因為,無性繁殖只接受父親或母親的一方性狀,遺傳的缺陷容易暴露;而有性繁殖則可以使母本和父本的優缺點綜合,一定程度上能掩蓋遺傳缺陷。通過有性繁殖出來的生物相對無性繁殖出來的生物,生命力及適應能力都強。

  陳大元(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中國克隆大熊貓專項首席科學家):我的態度很明確,現階段我是反對生殖性克隆(即複製人),支持治療性克隆的。

  從技術上講,目前的克隆技術還不成熟,並沒有達到十拿九穩,還處在研究階段。用現有的技術去做複製人實驗會給參加試驗的婦女帶來很大的痛苦。進行複製人實驗,要用婦女作為受體。由於取卵子,要通過一些類似手術等方法,再加上這種過程要持續多次,這會給婦女帶來極大的痛苦。動物克隆的實驗也表明,用現有的技術進行克隆,成功率低,克隆後代死亡率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複製人實驗不應該做。

  從倫理方面看,複製人在血緣、進化、遺傳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克隆出來的人與供體的關係不清。不能說是供體的兒子,因為兒子是通過有性繁殖出來的,複製人應該是供體的複製品。在一個家庭中,複製人與被複製人的關係,從遺傳上是無法區分和建立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關係,而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由於克隆會給家庭成員角色的關係帶來麻煩和混亂,使法律地位難以確定,必定造成社會的混亂。因此,我們反對把克隆技術用於人類,而希望把克隆技術用於動物、用於治療性克隆,讓克隆技術為人類造福。

  邱仁宗(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倫理委員會主任):要嚴格區分治療性克隆與生殖性克隆。生殖性克隆即複製人,應該嚴格控制,而且絕不能做。

  複製人產生的社會、倫理問題很多。從社會學角度看,人是有尊嚴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複製人實驗是一種「製造人」的過程。人畢竟不是物品,不能隨意製造,否則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對人的不尊重會導致人性道德的喪失。另外,複製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是不確定的,是現在的法律不能解決的。這可能會使克隆出來的人在精神、心理上受到難以想像的傷害。

  「我為什麼支持複製人」

  何祚庥(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我不贊成阻止複製人的研究,主張慎重地支持複製人的研究。

  我首先向公眾澄清這樣一個事實:複製人不等於複製一個人,複製人只是一種單性繁殖。換言之,複製人不會出現「千人一面」現象。因為人有自然性和社會性兩重性質,而後者更加重要。複製人也不例外,他也是十月懷胎出生的,從發育到成長都要受到其所處的生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現在克隆幾個「小何祚庥」出來,他們不可能有與我一樣的生長社會環境和學習經歷,因此我們怎麼可能一樣呢?

  社會倫理的約束也不應該成為反對複製人的理由。由複製人引起的倫理學問題沒有像倫理學家所說的那麼複雜。試管嬰兒引起的倫理問題比複製人還複雜:試管嬰兒不僅有血緣上的生父和生母,還有孕育母親即胎母,還要加上養父和養母,至少有5個人的關係;而克隆的嬰兒只涉及到生父或生母,加上胎母、養父和養母,只有4個人的關係。試管嬰兒從1978年誕生至今總數大約50萬人,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倫理糾紛,但並沒有帶來給社會發展造成嚴重障礙的倫理糾紛。複製人的親緣關係還要簡單一些,為何倫理學家就不能解決呢?

  趙南元(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與其說支持複製人實驗,倒不如說是我對目前反對複製人實驗這件事情本身感到非常奇怪。複製人實驗作為一項科學研究,我們有什麼理由反對它?

  「現在技術還不成熟」是反對複製人的一個重要理由。但是,因為這一原因而在原則上反對複製人實驗是沒有道理的。技術的不成熟只有靠研究發展去解決,禁止技術只會阻礙科學的發展。有人說,取而代之,拿動物做克隆實驗。殊不知,人和動物是不同的。就算把所有的動物都克隆成功,在應用於人身上的時候也還是要用人做實驗的。就像新藥一樣,最終總是要經過臨床試驗的。

  另外,不同的人做克隆實驗,採用的技術不同,成功率也不同;即使使用同樣的技術方法,成功率也因人而異。

  「我這樣面對『克隆孩子』」

  邱仁宗:我對義大利醫生安蒂諾裡的話表示懷疑。我認為安蒂諾裡這個人說話缺乏嚴肅性,他的消息公布方式很讓人懷疑。另外,即使明年一月孩子出生了,又怎麼證明這個孩子真的就是複製人呢?其實類似這種複製人要出生的消息,20世紀60、70年代已經有了,但是一直都沒有得到證實。

  如果克隆的孩子真的出生了,他應該與其他的孩子是一樣的,具有同等的權利。但是,由於他是以特殊方式出生的,我們要倍加照顧他,關心他生活的情況。從科學家的角度來說,要對自己的克隆行為負責。我認為他的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陳大元:我不知道明年年初複製人能不能出生?如果真能出來,我們要把這個複製人養大。畢竟這是一個生命,既然是一個生命,不管他是無性繁殖出的或是有性繁殖出的,我們都應該尊重。

  趙南元:不存在什麼「如何對待」的問題。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出現,也沒有什麼需要特別對待的啊!

  吳國盛(北京大學應用倫理學中心主任):儘管國際社會在努力制止複製人,但是根據現代技術發展的邏輯,複製人的誕生可能是擋不住的。我們現在要做好社會法律、倫理等方面的思考準備。我認為現在應該開始做相應的立法工作。複製人生下來後,他是人,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我們要採取必要的措施和步驟,確保他不受歧視,保證他受到和普通人一樣的關愛,以免墮入「另類」的誤區。作為倫理學家,現在應該研究各種方案,使之正確對待複製人,畢竟被克隆出來的孩子是無辜的。

  複製人引發的思考

  邱仁宗:我們要提倡科學倫理。

  科學技術是解決「能做什麼」的問題。如能不能複製人、能不能做試管嬰兒、能不能爆炸原子彈等。倫理是解決「該做什麼」的問題,它是一種規範,規定「能做的事情」裡面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倫理學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是「不傷害」,其主要觀點是「不要傷害人,不要傷害無辜的動物及其他的生命」,這一觀點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提倡科學倫理,不是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傷害,讓它對人類更加有利。

  吳國盛:科學家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的社會要制定完善約束機制。

  現在,我們不能再說「科學無禁區」了。在商業化時代,許多科學一開始就受僱於商業,科學成果有專利問題,科學的無私利性越發單薄,科學家這個時候已經不能做到利益中立、非功利性。因此,科學家再也不能心安理得於「科學研究的道德中立」了。

  現在,科學家應該一方面要自我克制,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要清楚自己的研究會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應該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評估,如果目前危害很大,應該考慮是否終止研究。另一方面,我們社會的約束機制也應該逐步完善。現在我國的獎勵機製做得很好,但是約束機制還不夠。現在的科學是大科學,它不再是少數科學家的事了,不再是非功利的了,已經納入商業範疇。商業社會本身是有規則的,科學家也應該遵守一些規則。我們應該把制定約束機制納入議事日程。

  新聞背景:

  世界一些國家對複製人研究的態度:

  1998年1月,歐洲19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籤署了一項有關嚴格禁止複製人的協議。這是國際上第一個禁止複製人的文件。它禁止各籤約國的研究機構或個人使用任何技術創造與一個活人或死人基因相似的人,否則將重罰。

  美國:2001年7月31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全面禁止複製人的法案。美國總統布希表示「百分之百」反對複製人的研究,並已多次敦促參議院通過禁止複製人的法案。

  英國:1990年通過的《人類授精和胚胎學法案》,認為複製人類胚胎的研究是非法的。2001年11月22日英國政府公布一項新法案,明確禁止通過克隆技術複製人類個體,即「繁殖性克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立法反對生殖性克隆的國家。

  德國:1991年德國實行《胚胎保護法》,嚴格禁止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以及克隆胚胎幹細胞。2000年11月,德國衛生部提出一項新的《生殖醫學法》草案,再次強調在德國不允許進行胚胎幹細胞的培育研究。

  義大利:2001年3月,義大利眾議院批准了政府於1998年籤署加入歐洲禁止複製人協議。

  日本:2000年4月14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關於《限制對人的克隆技術的法律草案》,禁止複製人,違者最高將被判處5年徒刑。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光榮 齊芳 陳蘇寒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準備複製人類?!
    中國科學家負責的世界上第一個位於北方港口城市天津的克隆設備,宣稱已為複製人類做好了準備!世界上最大的克隆工廠將在七個月後敞開大門,到2020年將克隆一百萬頭奶牛!警犬、賽馬和其他動物也排隊等著克隆。Boyalife集團與韓國公司Sooam生物技術研究院合作推動克隆設施,目前開發了對心愛的已故寵物和猛瑪象的克隆。
  • 「複製人」只出現在小說?不《複製人》電影上映告訴你不再是想法
    「複製人」只出現在小說?不《複製人》電影上映告訴你不再是想法說起克隆技術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定就是克隆羊多利了,這是第一個克隆成功的案例,因為這個案例的成功,讓人們有了「複製人」的想法。複製人之前只有在科幻小說才會出現,但是因為人們對克隆技術的研究,現在已經不再是幻想。
  • 人與複製人
    古代神話裡孫悟空用自己的汗毛變成無數個小孫悟空的離奇故事,表達了人類對複製自身的幻想。1938年,德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動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體細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後,克隆迅速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人們不禁疑問:我們會不會跟在羊的後面?這種疑問讓所有人惶惑不安。
  • 《複製人》複製人得知自己只是犧牲品後,不再對人類留情
    導讀:《複製人》複製人得知自己只是犧牲品後,不再對人類留情在一部關於創造一種不朽形式的電影中,一個男人開玩笑地聲稱自己是不朽的,這一點很有趣。合成生物學家威爾·福斯特(威爾·裡弗斯)更關心的是如何利用他開發的技術來幫助那些過早死亡的人,儘管理論上,如果你能把人類的大腦植入機器人的合成大腦中,你就能永遠複製它們。在威爾在波多黎各工作的生物科技公司,陰險的老闆瓊斯先生的興趣在於,如果董事會不關閉威爾的項目,公司在戰爭中的潛在作用。
  • 複製人問題:需要理性討論
    英國醫學協會不久前的一份報告呼籲,人們應以理性態度看待複製人爭端。英國醫學協會指出,《美麗新世界》、《來自巴西的男孩》等幻想小說使人們形成了有關複製人的強烈負面形象,這些形象在公眾的潛意識中根深蒂固,造成的結果是一旦提及「克隆」一詞,馬上就會引來擔憂和反對。
  • 《複製人》:埃德為何多次勸阻威爾?複製人誕生到底代表著什麼?
    《複製人》:埃德為何多次勸阻威爾?複製人誕生到底代表著什麼?在2018年11月23日,有一部叫做《複製人》的好萊塢科幻大片上映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人去看過了呢?它能不能滿足你對未來科技的所有幻想呢?小編我是早早的就看完了,而在最近三刷之後,我對於《複製人》這部電影有了一些疑惑和深思,所以今天就打算與你們來探討一下。
  • 外媒:中國成功克隆猴子轟動世界 但無意「複製人」
    這兩隻獼猴出生數周時間,24日首次介紹給世界,但它們已經為科研的未來作出了比許多人一生都還要多的貢獻。研究人員表示,這兩隻克隆獼猴預示著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實驗室將可以創造並研究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在遺傳背景相同的動物身上,科學家可進行更準確的研究,可分離並修改一些動物身上的某些基因,然後將結果與此前確定相同的基因版本進行比較。
  • 星戰:複製人戰爭之後,複製人軍隊的命運如何?
    複製人戰爭期間,複製人軍隊被部署到整個星系。那麼,在第66號令和銀河共和國衰落之後,他們去了哪裡呢?複製人軍隊首次出現在《星球大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中,他們在抑制分裂主義運動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消息,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
  • 克隆羊之父接受媒體專訪稱不贊同複製人[圖]
    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動物,從此開啟了人類生物技術的新時代,克隆這個以前只在科研領域出現的術語也變得廣為人知。  與多利同時聞名全球的,便是英國科學家伊恩·威爾默特,正是他領導的科研小組培育出了這只不同尋常的小多利,他因此被稱為「多利之父」。如今,伊恩·威爾默特已不再從事克隆研究,而是轉向幹細胞研究,但留在人們腦海中的他,依然是那個帶著滿臉絡腮鬍子和小綿羊多利在一起的人。
  • 複製人:人類與複製人的禁忌在哪?
    《複製人》是討論複製人倫理界限的題材電影,雖然帶點科幻,但時間設定不是遙遠的未來,而可能是不遠的未來,或是有可能暗地發生的現在。由於複製人的科技,完全打破人類道德倫理的禁忌,無性生殖也改變了人類繁衍方式,至今不少國家都有制定禁止複製人的法律規範。單一點道德邊際,是人類在不斷發展基因科學時,無法克服,也必須嚴守的倫理,否則所有人類的行為基準都將面臨改變。不過《複製人》以一個面臨喪親處境的難題做思考,如果你有能力可以讓所愛的人復活,你不會想去做嗎?
  • 中國搞定克隆猴震撼世界!隨時可以複製人
    最近,科技界「大事」不斷,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克隆猴」的出現!這是自1996年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綿羊「多莉」誕生以來,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這項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裡程碑式突破」,也被國內外主要媒體爭相報導。
  • 複製人真的到來那一天,真的能克隆出自己嗎?
    2019年10月份,李安導演的新作品《雙子殺手》上映,在科幻電影領域已經用了很多年的複製人故事,可能引不起大家的興趣,現在大家對克隆的討論,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是涉及到的人倫問題,比如複製人的人權,複製人與本體之間倫理道德等。但是《雙子殺手》中,李安還探討一個問題,為什麼複製人,和以前的自己差異這麼大?難道複製人僅僅是外貌的克隆?
  • 組建克隆「夢之隊」要複製人的人是個什麼人?
    安蒂諾裡在研討會上表示,他的300多名因不能產生成熟的精子而無法繁育後代的病人中,有70%的人想請他克隆孩子。他說:「要攻克男性不育症,克隆技術可能是最後一柄利器。我們真的想在複製人領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據安蒂諾裡介紹,由全世界120個私人診所組成的財團準備出資資助這項工程,他已挑選了幾位克隆科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組成了「複製人研究夢之隊」。
  •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廣親和"基因 應用前景可觀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廣親和"基因 應用前景可觀 2008年08月18日 10: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如何讓它們相互「通婚」並成功繁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領銜的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克隆出一種基因,該基因可促進秈稻與粳稻成功雜交。  人類目前已栽培利用的水稻主要分為秈稻和粳稻兩種。秈稻一般產於南方,個子矮;粳稻一般產於北方,個子高。
  • 複製人為什麼倍受爭議?事關傳統人文倫理道德
    為此,人們開始幻想著是否能克隆出人來,可是,卻受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爭議和反對,主要是事關傳統人文倫理道德。那麼,當年的克隆羊多莉後來怎麼樣了?我們又要如何正確看待克隆技術呢?所謂克隆,就是利用生物生命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出,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織後代的操作過程。
  • 《複製人》:合法,世界將會怎樣?
    其實克隆題材的電影並不少見,從科幻電影裡程碑之作《星球大戰》開始,克隆這一題材就已經越過現實的界限,混成了大眾熟悉的樣子。但是這次,我們不想談電影本身,我們想談談現實裡克隆這個名詞的真實模樣。早就明朝時,中國人就對「克隆」生物有了幻想。
  • 複製人大幻想,這些電影你看過嗎?
    複製人大幻想,這些電影你看過嗎?複製人,到底是人類社會的福音還是潘多拉盒子裡的魔鬼?探討克隆技術的電影有很多,下面7部電影你看過嗎?天堂計劃天堂計劃,帶來的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天堂計劃》是導演高書雷繼懸疑科幻片《δ》短片之後第二次挑戰科幻題材,並在新作中融入了更多關於「克隆技術與人類倫理道德」利害相關的現實思考,主線劇情是未來世界人類與複製人的對抗,打破生與死的界限後,天堂計劃,帶來的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
  • 「複製人」邪教淫蕩目的
    「複製人」邪教淫蕩目的 「主教」是一個一襲緊身黑衣的女人,她就是上周五下午向全世界宣布已經成功複製人的邪教組織雷爾教派的首席科學家,法國女人布裡吉特·布瓦瑟利耶!當然,此時的布裡吉特不是科學家,也不複製人,而是以「主教」的身份引領新信徒「入門」。當然,布裡吉特做夢也想不到,一名記者已經悄然混進了「新人」中。
  • 揭秘:克隆猴與普通猴有什麼不一樣?將來是否會複製人?
    原標題:揭秘:克隆猴與普通猴有什麼不一樣?將來是否會複製人?   為什麼要克隆猴?   不過,真正讓全世界頂尖科研團隊緊緊盯住的目標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靈長類動物——猴。那麼克隆領域的金字塔塔尖為什麼偏偏是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