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營養醫學新趨勢 科學家分享螺旋藻幹細胞營養研究

2021-01-15 消費日報

微藻是地球孕育的原初生命體,普遍含有豐富的營養要素,和對人類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各種活性物質,如何推動微藻產品的市場化進程,為更多人的健康服務,是微藻產學研各界共同思考的問題。日前,在由青島微藻產業學會和生物學雜誌社共同主辦的2020年「微藻營養與功能」線上研討會中,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嚴小軍教授在報告中分享了關於螺旋藻增加幹細胞的有關研究,並闡述了紅球藻蝦青素的抗氧化特性以及微藻細胞膜營養等多個精準功能的科學認知。

微藻活性物質精準功能的三個研究實例

當前,隨著幹細胞應用的逐步開展以及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幹細胞科研項目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生物領域開發的熱點,而未來螺旋藻有可能在臨床細胞治療中擔當十分重要的角色。嚴小軍在報告中指出,研究增加幹細胞的功能是螺旋藻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早在2007年就有文章指出,從藍藻的提取物中發現了凝集素 cd6 62L和L-selection配體,研究者初步認定跟藻藍蛋白的片段有關,而螺旋藻中含有大量的藻藍蛋白,未來還需要深入研究對其作用機制進一步揭示。

在紅球藻蝦青素方面,嚴小軍表示:「不同的抗氧化劑在細胞上面發生作用的點是不同的,有些在細胞內、有些在細胞外,有些在細胞膜的中間,只有蝦青素,具有全結構、共軛結構,而且它的分子長度正好能夠跨越細胞膜雙分子磷脂層的兩端,一頭的執行端到了細胞膜的外跟水分子接觸,另外一端延伸到細胞液內部,橫跨了細胞膜的內外。基於它獨特的功能結構,我們也把它稱為電子傳遞體,它是一種質子泵的抗氧化機理。」

嚴小軍還通俗易懂地解釋了紅球藻蝦青素的作用機制:「如果我們把自由基當成一個危險的恐怖分子,傳統化學意義上的抗氧化劑,就是與之搏鬥然後同歸於盡。而蝦青素作為抗氧化劑時,相當於一個傳遞手,能夠把恐怖分子從我們這個國家扔到外星球去,本身並沒有被破壞,一個分子可以傳遞500個自由基,才會疲勞過度死掉。同時,研究發現只有紅球藻等水生生物中含有的天然反式結構的蝦青素才具有這種作用機制,而合成型的蝦青素只具有著色作用,並不具有這種質子泵的作用。」

此外,嚴小軍院士本身是研究藻類巖藻黃素的先行者,也在本次會議做了相關分享。據嚴小軍介紹,巖藻黃素跟蝦青素等和其他的類胡蘿蔔素不一樣,它具有鏈鎖切斷型的氧化氫氧化功能。「日本科學家發現巖藻黃素具有提高ucp的功能,巖藻黃素注射到體內之後,通過細胞代謝累積到脂肪細胞裡,並通過ucp基因的激活,將白色脂肪細胞轉化為褐色脂肪細胞,最後燃燒掉,成為一種完全無害的減肥產品。」

微藻在營養層次上的三個科學認知

「大眾對微藻在營養層次上的科學認知是遠遠不夠的。」嚴小軍在報告中介紹,從營養層次來看,有三個方面認知需要提升。一是微藻細胞體積,從細胞結構上來看,微藻的細胞體積小,這一特點是微藻作為超級食品最重要的結構秘密,背後也反映出深刻的營養學原理。每一個細胞它都由細胞壁組成,細胞小它就意味著在同樣重量條件下的細胞,它的細胞膜的佔比會更大,而大部分情況下細胞膜是作為超級食品最重要的一類營養成分。

二是細胞壁結構,對微藻細胞來講,幾乎不含纖維素,這種不含纖維素細胞壁結構的多糖比較容易被胃酸所降解,所以細胞內所有的營養成分都能夠在短時間得到溶解並被人體吸收,根據研究表明,微藻中營養物質消化率高達84%。事實上,微藻很多的免疫學功能,都跟微藻細胞壁所特有的化學結構有關。

「另外,從生化代謝途徑的角度來看,微藻是一個全營養素的超級選手,但在維生素補充劑方面的認知較為薄弱。以維生素D為例,早期只是作為骨骼補充劑,防止缺鈣。近年來,隨著大眾對維生素作為一種營養代謝必需品的認知越來越深入,同時研究進一步發現維生素D對大腦的代謝都很有影響,微藻在維生素市場上非常值得去做一些產品設計,打造一種維生素市場獨有的、天然可靠的多元營養品。」嚴小軍表示。

嚴小軍院士還在本次會議中表示,微藻產業未來的有效發展路徑就是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同做好微藻產品市場化工作。作為微藻產業界的代表,雲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志祥在會議中表示,經過多年的探索,綠A在微藻方面產生諸多研究成果,打造出螺旋藻、紅球藻等高質量微藻產品線,未來會進一步深化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對更多微藻功能的開發提供支持,打造產學研生態圈,合力加速微藻產品市場化進程。

相關焦點

  • 老年營養新選擇 專家詳解螺旋藻多重功能
    「螺旋藻不僅營養豐富,其多重生物活性物質還具有很多潛在的健康功效」。11月17日,人民日報社旗下生命時報攜手雲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舉辦「第三屆微藻營養醫學中國行」活動。本次活動以「老年人免疫力保衛戰」為主題,來自疾控中心、三甲醫院、科研領域的多位專家匯聚一堂,從營養出發為增強老年人免疫力建言獻策。
  • 北大一院鄧雪蓉:老年人易感高危,增強免疫需加強營養
    11月17日,由人民日報旗下生命時報社主辦,雲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微藻營養醫學中國行」在京成功舉辦,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鄧雪蓉出席,並以「老年群體如何改善免疫力」為主題做了精彩分享,揭秘免疫力的奧秘,為老年群體科學提升免疫力出謀劃策。
  • 海軍總醫院郭啟煜:老年糖友更易感,日常營養需針對性補強
    11月17日,由人民日報旗下生命時報社主辦,雲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微藻營養醫學中國行」活動中,中國海軍總醫院主任醫師郭啟煜圍繞「老年糖友需警惕營養不良」做主題分享,強調營養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並號召老年糖友提升營養和疾病管理能力,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 富含免疫活性物質 暨南大學張成武分享螺旋藻科研一線成果
    「螺旋藻不僅營養豐富,其多重生物活性物質還具有很多潛在的健康功效」。11月17日,人民日報社旗下生命時報攜手雲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舉辦「第三屆微藻營養醫學中國行」活動。
  • 科學網—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微藻細胞工廠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
  • 專家海水中挑出20種微藻 可用於食品醫療領域
    這些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微藻,蘊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海洋生態。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逄少軍博士和他的團隊成功從海水中分離出 20種微藻,目前分離工作仍在進行中。因為海洋海藻在食品 、醫療、保健、化工、環保、能源等多個領域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科研人員將逐步研究它們的應用。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的微藻細胞工廠—新聞...
    >
  • 微藻在水產養殖和特種飼料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做飼料對於大型動物、陸生動物豬、牛、羊、馬、兔、雞等營養需求主要是蛋白多糖、油脂;對水產動物也是一樣,尤其是多飽和脂肪酸是在甲殼類動物變態發育過程中是必須的,還有抗冷、抗應激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微藻的營養成分作為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用途非常廣泛。3.生物燃料:從生物燃料有很多種類,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氣(甲烷),光合產氫都是國際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在儲備之中。
  • 微藻和動物性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研究
    1.生物餌料應用現狀1.1微藻生物餌料營養對40多種常見餌料微藻的成份含量分析表明,微藻蛋白質含量較高可達40%以上,如小球藻為50~60%,螺旋藻為60~70%,而牛奶和肉類一般為30~40%。微藻中的必需胺基酸含量與魚粉相當甚至更優,如微藻中的天冬氨酸和穀氨酸可高達7.1%~12.9%,而魚粉中天冬氨酸和穀氨酸為5%~9%。
  • 【中國科學報】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微藻細胞工廠
    日前,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研究證明,自然界中存在對於二十碳五烯酸(EPA)、亞油酸(L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s)分子具有選擇性的II型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DGAT2),並基於此示範了甘油三酯(TAG)之PUFA組成「定製化」的工業微藻細胞工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
  • 顏麗*健康*--營養修復細胞,細胞健康=人體健康!
    醫院的醫生哪個有學過營養醫學的?哪個願意讓病患少一些的?哪個願意讓老百姓預防不生病的?他們恐怕是更願意把小病給你診斷大病,沒病給你過一遍儀器!西醫是研究病了怎麼治,中醫研究的是怎麼預防不生病少生病。因為所有人身上的細胞在經過六個月左右的時間,大部分細胞組織都會被更新90%,產生新的組織。胃細胞7天更新一次;皮膚細胞28天左右更新一次;肝臟細胞在180天更換一次;紅血球細胞120天更新一次;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身體98%的細胞都會被重新更新一遍。只要營養充足,受損的器官通過細胞的不斷「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經過一段時間,受損的組織和器官就會被「軟性置換」,產生出「新」的組織與器官。
  • 臺灣Total Swiss王博士:營養醫學是大勢所趨
    營養醫學遵循自然規律,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會越來越盛行細胞學家王文欽博士提出:2020是全人類健康意識覺醒的重要時刻。人們會逐漸從「治已病「到」治未病」,「養生預防」到「營養治療」的方向轉變。人類需要意識到:生病的癥結在於我們為細胞所提供的營養素——不夠、不足。我們要先讓細胞健康成長,這樣我們的組織、器官才會健康,疾病自然不容易找上門。營養的攝入是人類生存的必須行為,並且需要我們每天都持續不斷地補充,這是一個必然且自然的過程,營養不均,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要知道:「光體內的紅細胞代謝,每天就需要140多種營養物質。」
  • 微藻,未來生物科技的「綠色黃金」?
    這種微生物名為「微藻」,英文名稱Microalgae。微藻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和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可作為優質的食品原料和膳食添加劑。微藻的生物多樣性是巨大的,它們代表了一種幾乎未開發的資源。據估計,約存在200,000-800,000種微藻,其中有50,000種已經被科學家所證實。由此看來,在微生物界,微藻是一種尚未被大規模應用的微生物,其市場潛力巨大。
  • 偉大的細胞營養學科學家----麥倫.華斯博士
    請您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葆健生活」進行「關注」,繼續免費收到高質量的資訊和文章偉大的細胞營養學科學家
  • 微藻培養:基礎生物學到工程技術(1)
    第二個方面的就是營養方式,營養方式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物質,一個是能量。我們吃飯不僅是要提供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在提供能量。對微藻來說有三個方面,一個人就是化能異養,化能異養是指在有有機物,沒有光的時候通過氧化呼吸作用來產生能量叫化能異養。
  • 微藻,腫瘤細胞新剋星 浙大二院在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
    螺旋藻餅乾、小球藻保健品、微藻生物燃料……微藻,是一種自然界中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微生物,在食品、保健品、生物燃料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現在,微藻還多了一項新的用途——「種」在腫瘤細胞裡治療癌症。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團隊與孫毅團隊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體內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
  • 區別於保健品,不止維生素,你可能對「醫學營養調節劑」一無所知!
    可是,它們其實是屬於「醫學營養調節劑」,並不在所謂的保健品範疇……那麼,「醫學營養調節劑」和保健品有啥區別?屬於藥品還是食品?有什麼用途?有無副作用? 一、 什麼是「醫學營養調節劑」? 1. 關於「營養醫學」,你了解多少?提到「醫學營養調節劑」,那就不得說到「營養醫學」。
  • 同是Omega-3來源,微藻可否替代魚類?
    「微藻是一種健康的omega-3脂肪酸的替代來源,而且比魚類來源更為環保。」近期,德國的科學家Susann Schade等在《應用藻類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發表一項新研究表明,微藻是一種健康的Omega-3脂肪酸的替代來源,而且比魚類來源更為環保。
  • 瑪氏、雀巢、聯合利華都看好的微藻,會是未來的明星原料麼?
    它的Green Machine果蔬&草藥混合奶昔包含蘋果汁、芒果汁、鳳梨汁、香蕉果泥、獼猴挑果泥、西藍花、菠菜、大麥草、生薑等多種原料,每450毫升更含有1335毫克螺旋藻提取物,以「看上去很古怪」、「味道驚人」、「營養豐富」為主打宣傳方向。
  • 術後恢復吃什麼補充營養 醫學營養為恢復加冕
    術後恢復吃什麼補充營養?一直都是大家的重難點。據統計,我國有35%~65%的住院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以至於延緩了術後恢復,還有引發併發症的可能性。那麼,術後恢復吃什麼補充營養呢?一、吃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術後患者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來維持全身的細胞正常運轉,同時幫助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