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己內酯纖維組織在體內外驅動巨噬細胞極化並調節肌腱炎症活化

2020-12-08 易絲幫

Biomaterials:宏觀力學和聚己內酯纖維組織在體內外驅動巨噬細胞極化並調節肌腱炎症活化

DOI: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034

適當的巨噬細胞對植入生物材料的響應對於組織癒合的成功至關重要。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了電紡生物材料和外部機械載荷的內在拓撲線索如何協同引導巨噬細胞活化以及巨噬細胞-肌腱成纖維細胞的串擾效應。在機械加載和未加載的條件下,使用定向或隨機取向的聚己內酯納米纖維基質進行了一系列的體外和體內實驗。在所有實驗中,無序的生物材料纖維形態足以促進巨噬細胞、肌腱成纖維細胞和肌腱組織中的促炎信號。研究發現外部機械負荷通過在體內和體外減少促炎性標誌物來強烈調節該標誌的特徵。研究者觀察到,與肌腱成纖維細胞相比,巨噬細胞通常顯示出對生物物理線索的更強響應,在機械共培養模型中觀察到這些細胞類型之間的串擾效應尤為顯著。總的來說,這些研究數據表明巨噬細胞在肌腱修復中作為機械感覺細胞發揮著潛在的重要作用,並提供了對合理的生物材料設計如何治療性調節生物學反應的見解,這些設計可以解決募集細胞的生物力學生態位。

圖1:在體外,隨機取向的基底促使巨噬細胞向增強的促炎表型極化。(A)SEM圖像顯示附著在隨機(左圖)和定向(右圖)PCL基質上的巨噬細胞之間的形態學差異,平均纖維直徑為700 nm,在定向基底上有細長的細胞。(B)在隨機(棋盤格)和定向(白盒)基底上培養的M0巨噬細胞中,CCR7(M1樣)和MRC1(M2樣)的基因表達水平相似。在隨機取向的纖維上培養的細胞中,檢測到IL1B的表達明顯增加,而TNF和TGFB1的表達水平保持不變。(C)流式細胞儀分析顯示,如果在隨機基底上培養,則M0巨噬細胞向促炎(CCR7+)表型極化。通過測量在隨機排列的PCL納米纖維基底上培養的M0巨噬細胞中CCR7(紅色點)和MRC1(綠色三角形)陽性細胞的百分比來進行評估。(D)暴露於不同地形線索的巨噬細胞中的細胞因子分泌顯示出在隨機基底上培養的細胞中促炎性細胞因子TNF的蛋白質釋放顯著增加。數據表示為n=6(B)、5(C)、3(D)的中位數,且具有四分位數範圍,並且當*P≤0.05時,表明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通過雙向方差分析與Tukey的多重比較測試進行統計學分析,以評估兩組之間基因表達水平的統計學差異。此外,進行了帶有Dunn事後檢驗的KruskalWallis非參數方差分析,將每種治療方法與其對應的對照組(TCP上的M0)進行比較(C,D)(*P≤0.05,***P≤0.001,****)P≤0.0001)。比例尺代表50m(放大倍數)。

圖2:動態加載M0巨噬細胞在體外誘導向促炎性M1樣表型的極化轉變。(A,B)機械負荷會上調M0巨噬細胞中CCR7(M1標記)的表達。由於動態負載,CCR7顯著增加,而MRC1基因表達保持不變(n=9)。(C)與未負載的對照組(隨機基底上的M0)相比,CCR7陽性細胞的百分比表明動態負載細胞群中的極化移位(n=6)。(D-F)另外,與靜態負載條件相比,動態負載下測定炎性細胞因子IL1B、TNF和TGFB1的基因表達水平。結果通過其中位數歸一化為隨機無負載基質上的M0巨噬細胞(n=9)。使用Kruskal Wallis非參數ANOVA與Dunn事後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每種治療方法及其相應的對照組(隨機或對齊的PCL上的M0)進行比較(*P≤0.05,**P≤0.01,***P≤0.001)。

圖3:體外巨噬細胞條件培養基(CM)刺激的hTFs的免疫反應。(A)使用多重ELISA在上清液中測量機械調節的巨噬細胞中的細胞因子分泌。在機械負載(1%和7%菌株)和未負載巨噬細胞(n=6)的上清液中測量IL-6、TNF、IL1β和IFN-γ的水平。(B) 將hTFs接種於經促炎性巨噬細胞條件培養基(CM-M1)刺激的F-actin(紅色)和NF-κB-p65(綠色)染色的定向基質上(虛線表示細胞核的位置)。(C) 對p65的免疫染色顯示,動態負載巨噬細胞受CM刺激的hTFs中核p65顯著增加。在隨機基底上培養的未負載M0巨噬細胞條件的培養基作為對照組(n=4)。(D)基因表達分析揭示了機械負載巨噬細胞受CM刺激的hTFs中MMP1的較低表達。在受CM刺激的hTF中,肌腱基因表達和成纖維細胞活化的標記無顯著變化。此外,在暴露於機械負載巨噬細胞培養基的hTFs中,發現炎性細胞因子TNF和IL1B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n=6)。使用Kruskal Wallis非參數ANOVA和Dunn事後測試進行分析,比較每種治療方法及其相應的對照組(未負載M0的CM)(*P≤0.05,**P≤0.001)。比例尺代表20m。

圖4:機械負荷可防止IL1B在體外激活NFκB。(A) 核長寬比的量化表明,隨著負荷的增加,核形狀的延伸率顯著增加,在定向基底(白盒)上培養的細胞中標記更明顯(n=3)。(B)hTFs的動態負載導致核p65的存在增加。這種效應在隨機接種的細胞(棋盤格)上比在定向(白盒)基質(n=6)上更明顯。(C) 機械刺激後用IL1B進行促炎性刺激可顯著減少p65亞單位易位(n=6)。採用Kruskal-Wallis非參數ANOVA和Dunn事後測試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每種治療方法及其相應的對照組(PCL上的M0隨機或對齊,無負荷)(P≤0.05,**P≤0.01,**P≤0.001)。

圖5:M0和hTF的直接共培養可增加hTF中核NFκB-p65的易位。(A)在定向PCL基底上培養的M0巨噬細胞和hTF的免疫螢光染色,對F-肌動蛋白(紅色)、DNA(藍色)和NFκB-p65(綠色)進行染色。(B)對hTF中NFκB-p65的核轉運進行定量分析顯示,與M0巨噬細胞共培養時,其水平顯著增加。然而,在機械刺激條件下,核p65含量較低(n=5)。(C)使用CD14和CD90染色,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群。CD14陽性和CD90陰性細胞表示巨噬細胞,而CD90陽性和CD14陰性細胞表示肌腱成纖維細胞。(D)CD14+/CD90-細胞極化標記物CCR7+(M1型標記)和MRC1+(M2型標記)的進一步門控表明,如果在直接共培養中暴露於7%動態負荷下,則有向抗炎巨噬細胞極化的趨勢。MRC1+/CCR7+細胞之間的比例顯示,在動態負載的共培養條件下(n=6),MRC1+陽性細胞的比例顯著增加。具體而言,對於M0單培養,CCR7+細胞的百分比為4.5%,對於M0+hTF共培養,為4.32%,對於動態負載共培養,為4.745%。對於MRC1+細胞,測定了2.45%為單培養,2.14%為共培養以及4.7%為動態負載共培養。使用KruskalWallis非參數ANOVA與Dunn事後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比較每種治療方法及其相應的對照組(分別為hTF,未負載或M0在PCL上對齊,未負載)(*P≤0.05,**P≤0.01)。比例尺代表20m。

圖6:PCL支架與體內不同纖維組織的組織整合。(A,B)植入大鼠跟腱後7天,隨機取向(上圖)和定向(下圖)支架的抗CD68染色。核染色(DAPI,合併,右圖)顯示了兩種構建體中都有大量宿主細胞,而抗CD68染色(粉紅色,左圖)定性表明在隨機取向的樣品中免疫細胞覆蓋了更多/更大的區域。A和B中的黃色虛線(星號)表示支架在組織中的位置。比例尺代表100 m。(C)每單位面積細胞數量的半定量分析表明,隨機取向的纖維支架周圍和隨機染色的免疫細胞數量變化很大,與體外觀察結果一致,機械卸載和纖維解離促進了促炎信號。使用Kruskal Wallis非參數ANOVA和Dunn的多重比較檢驗進行統計分析,以評估兩組之間的統計差異(p=0.333)。

圖7:促炎細胞因子分泌對體內電紡纖維排列和肌肉力量敏感。放置在未治療動物的肌腱中的隨機取向(A)和定向(B)支架(虛線之間,星號)的代表性圖像,並用IL-1抗體染色(IL-1-左圖中的紅色信號,右圖為IL-1信號、DIC和核染色的合併)。(C)組織切片上IL-1表達的半定量分析。宿主細胞植入定向支架後,IL-1的分泌明顯增加。採用Mann-Whitney試驗進行統計分析,分別比較動態負載(未處理)和未負載(肉毒桿菌處理組)組的定向支架和隨機支架(*P≤0.05)。比例尺代表100μm。

連結地址:http://www.espun.cn/News/Detail/43175

文章來源:易絲幫

相關焦點

  • 鈦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如果炎症在2~4周內未被消除,巨噬細胞發生融合,形成大的多核的異物巨細胞(foreign body giant cells,FBGCs),並形成纖維瘢痕組織。 異物巨細胞釋放氧自由基、降解酶及酸,最終導致種植體失敗。巨噬細胞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針對外界微環境的信號分化為具有不同表型和功能的亞型,此過程稱為巨噬細胞極化。
  • J Immunol:MMP10調節巨噬細胞活化
    2016年6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發現MMP10能夠通過調節巨噬細胞表達其它種類的MMP蛋白從而促進傷口的結痂與癒合,但以上結果是在無菌的傷口實驗中得出的,因此無法涵蓋MMP10在整個巨噬細胞炎症反應中的作用
  • 巨噬細胞基礎生物學:從起源到功能
    巨噬細胞極化是一種過程,巨噬細胞表現出特定的表型,並對每個特定組織中遇到的微環境刺激和信號作出功能性反應。局部細胞因子環境可定位巨噬細胞極化。具有不同功能的兩大巨噬細胞亞群包括經典激活或炎症(M1)和交替激活或抗炎(M2)巨噬細胞。這兩種不同的M1/M2表型的這種現象稱為巨噬細胞極化。
  • 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免疫調節方法:細胞外基質和細胞外基質條件下巨噬細胞的外泌體
    這種促炎性免疫應答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活化的常駐小膠質細胞和浸潤性巨噬細胞採用主要是促炎性M1樣表型。活化的M1樣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釋放額外的促炎因子,包括細胞因子和微泡如外來體,其募集額外的細胞類型,包括活化的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以及初始血液巨噬細胞M0,它們進入受損組織並向M1極化類似的表型可導致繼發性組織損傷和增加的瘢痕形成。
  • 雌激素可加快巨噬細胞在炎症中的作用
    在這其中,轉錄組和蛋白組會發生重要變化:炎症刺激(來源於病原微生物、受損組織或激活的淋巴細胞)誘導巨噬細胞獲得炎性極化或快速激活NF-κB信號和促炎細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如TNFα、IL1β、IL6、IL12、IL23以及趨化因子,如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
  • 巨噬細胞重編程可減少炎症,促進組織修復
    (圖片來源於pixabay.com)巨噬細胞可以從免疫系統獲得信號,特異性地增加或減少炎症:當巨噬細胞被設定為促炎時,有助於增加炎症幫助對抗感染;當它們被設定為抗炎時,則有助於減少炎症。巨噬細胞的調控程序不僅能讓身體抵禦感染,還能確保炎症在最初的免疫反應後自然消退,促進組織修復。
  • 巨噬細胞對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巨噬細胞是炎症免疫的關鍵調節者,其對MSC成骨分化的影響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尤其是在巨噬細胞與MSC共培養條件下和巨噬細胞相關的單個炎症因子刺激MSC的非共培養條件下。筆者圍繞共培養和非共培養條件下巨噬細胞對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的影響綜述如下。
  • NF-κB 、炎症、免疫和腫瘤
    然而,並非所有的慢性炎症都會導致腫瘤,炎症產生的部位也很關鍵:結腸和肝臟的炎症會大大增加腫瘤風險,而關節或肌肉內的炎症很少影響腫瘤的發展。慢性炎症可通過觸發免疫抑制和抗腫瘤免疫抑制來促進腫瘤發生發展,據估計持續感染和慢性炎症至少和全世界15-20%的腫瘤死亡相關。炎症的促腫瘤生長功能是其在組織再生和修復這兩個基本功能之外的另一個奇異表現。
  • Nature 子刊揭秘腫瘤新剋星,巨噬細胞活化通路大解析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巨噬細胞存在多種表型,執行不同的功能,可以誘導周圍的細胞和組織產生不同的效應。 Stein 等首次發現「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細胞(M2 型巨噬細胞),有別於「經典」活化的巨噬細胞(M1 型巨噬細胞)的表型[3],從而開創性地建立了巨噬細胞分類的兩大模型。兩種表型對於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都很重要。
  • 中山大學崔雋/黃軍就聯合團隊揭示USP19通過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抑制...
    作為天然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巨噬細胞的功能多樣,且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巨噬細胞在宿主防禦、炎症清除以及傷口癒合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應對不同的組織微環境時,巨噬細胞通過極化為不同的表型(M1和M2型巨噬細胞)發揮功能:M1型巨噬細胞參與促炎症因子的表達,在宿主防禦細菌和病毒感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M2型巨噬細胞主要參與抗炎反應,促進組織重構和傷口癒合。過度激活的M1型巨噬細胞促進炎症因子風暴,加劇病理損傷;而紊亂的M2型巨噬細胞則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和轉移。因此,精確調控巨噬細胞的極化對保持機體的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 ...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課題組揭示長非編碼RNA調控巨噬細胞活化和...
    巨噬細胞作為一種初始免疫細胞,是機體炎症反應的重要參與和調節者。巨噬細胞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和可塑性,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可以分化為經典激活(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替代激活(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兩種功能截然不同的亞型。
  • Science子刊:血小板通過調節巨噬細胞中的SOCS3表達加快動脈粥樣...
    血小板活化會促進炎症,並且在心血管疾病中發現巨噬細胞-血小板聚集體。作為一種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代表了動脈壁脂質沉積與非消散性炎症(unresolved inflammation)之間的相互作用。巨噬細胞是一種位於組織內的白細胞,源自單核細胞,而單核細胞又來源於骨髓中的前體細胞。
  • BBRC:胰高血糖素樣肽1誘導巨噬細胞極化機制
    據了解,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是餐後從小腸L型細胞分泌的一種具有調節葡萄糖穩態功能的激素。目前,GLP-1已被用於糖尿病的治療,主要原因是其對胰島素抵抗具有有益作用。許多類型的細胞包括巨噬細胞都表達GLP-1受體(GLP-1R),GLP-1通過抑制巨噬細胞功能,進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
  • 心臟巨噬細胞的新功能
    近期,研究者在《歐洲心臟雜誌》上概述了在心臟穩態和壓力情況下,心臟巨噬細胞的來源,重點介紹了細胞調節房室結電傳導的機制,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明白為什麼需要深入了解收縮壓和舒張功能障礙中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發現YAP調控巨噬細胞極化並加劇腸炎的新功能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巨噬細胞中,Hippo通路分子YAP可以通過調控巨噬細胞極化,以及腸道菌群穩態失衡,進而加重炎症性腸炎(IBD)的發生。Hippo信號通路在細胞增殖、分化、組織穩態維持等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先天免疫中的功能還不是特別清楚,王紅豔研究組前期工作發現在腫瘤細胞中作為抑癌基因的Hippo/STK4/MST1,能在巨噬細胞中抑制TLR4介導的炎症因子產生,促進I型IFN的產生,進而在慢性肝炎到肝癌的轉化過程中起到抑炎抑癌的雙重保護作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5
  • 研究揭示cFLIPL調節炎症反應機制
    研究揭示cFLIPL調節炎症反應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2:31:25 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醫學院Alexander Poltorak
  • 巨噬細胞療法 向著實體瘤出發
    癌症中的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具有清除細胞碎片和病原體,調節炎症反應等多種功能。 巨噬細胞還是一種高度可塑的細胞,可以根據微環境刺激和信號的不同從一種表型轉換到另一種表型。 巨噬細胞的激活狀態通常被簡化為兩類: M1型巨噬細胞和M2型巨噬細胞。
  • 研究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