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大家可能知道,通過冠脈支架國家組織集中招標採購,降幅達到93%,原來1萬3的支架降到了700塊錢左右,總體可以減少基金和患者支出100多個億。」
11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推進健康扶貧和醫保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在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
他介紹說,醫保部門會同衛健委、扶貧辦等部門聚焦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的任務目標,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發揮了最大範圍的防貧減貧作用。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累計惠及貧困人口4.8億人次,幫助減輕醫療負擔近3300億元,助力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群眾精準脫貧。
一是做到貧困人口應保盡保。通過定額資助、全額資助,把貧困人口納入到醫療保障的制度範圍裡,通過動態參保,儘可能「一個不落」納入制度保障,貧困人口的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
二是通過三重保障制度,綜合釋放梯次減負的效應。通過統一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制度,解決基本保障問題,實際報銷比例基本可以達到60%。在此基礎上,推進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的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同時實行大病保險傾斜,對貧困人口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逐步取消封頂線。通過三重保障的貧困人口,較一般人口報銷比例多提高百分之十左右,住院總體報銷水平可以達到80%。
三是加大深度貧困地區資金的傾斜投入。2020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550元以上,較2012年增加了310元。中央財政下達醫療救助的補助資金達到275億元,90%投向中西部地區。2018年起,連續三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20億元,有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
四是採取多項改革措施,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包括實施藥品帶量採購,實行藥品目錄的準入談判,有效降低老百姓用藥負擔。三批次的藥品帶量採購涉及112個品種,平均降幅54%,全國總體節約(減少)費用539億元。
五是促進提高貧困地區醫療服務可及性。優化異地醫療就醫備案手續,實現每個貧困地區至少有一個縣醫院納入國家異地結算平臺。同時,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員在本地醫療資源不足、在省域範圍內就醫的,給予醫保政策的報銷優惠,視同本地就醫。
六是出臺「兩個確保」的措施,有力地助力打贏抗擊新冠疫情的阻擊戰。即確保患者不因新冠疫情的費用影響救治,確保救治醫院不因費用影響收治,到目前為止,已經預撥專項救治資金194億元。此外,為了在新冠疫情期間支持復工復產,醫保部門還採取了階段性減免降低醫保費率的措施,目前為止,企業減負已經超過1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