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檢測未知溶液裡的物質組成?信息量好大!

2020-12-08 迪卡標準物質網

官方網址--www.bzwz86.com

假如,你是21世紀的福爾摩斯,在罪案現場發現了一瓶沒有標籤的(水)溶液。要怎樣去鑑定它的成份?

對於未知溶液的成分鑑定,我想說在實驗室工作過的同志們或多或少都做過類似這樣的工作吧,因為多數人實驗習慣很差,最重要的是經常作死不貼標籤!!!

對於未知溶液裡的物質組成,到底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有人會說:「去北京十號線過個安檢就知道了!」......咦?為什麼不去1號線?

「來人,上 GC-MS!」

一上來就用GC-MS的人...小編我只能說,好!你是土豪! 可是GC-MS真的能給出滿意答案嗎? 再說了,要是溶液含有一點無機鹽,那可能直接把儀器給整廢了。如果再含有有高濃度的HF,那估計你就只能呵呵了......有錢也不能那麼任性噠!

好了,不開玩笑,說重點!有人嚴肅的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小編我認為咱們分析化學這麼多年,如果搞不定這點事兒還是很傷自尊的!

記得高中化學時學過,對於未知溶液,聞一聞其實是最常用的方法,你們實驗室是否有這樣一個師兄:他負責處理廢液,碰到有的同學廢液瓶上沒寫廢液成分的,就直接擰開蓋聞......也是蠻拼的!致敬!

回歸正題!首先我們要設想,這瓶溶液中可能既有無機物,又有有機物。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理下思路,要如何經過一系列的檢測手段,去定量測定溶液中所含的物質。

目前可用於檢測物質的手段很多,大部分只能檢測部分物質,有其局限性。光譜分析理論上能做到同時檢測液體中分子形式存在的物質。光譜分析技術如傅立葉紅外光譜、近紅外光譜、紫外-可見光譜、光聲光譜等。

隨著雷射技術的發展,雷射拉曼光譜分析技術作為一種快速、無損、高效、準確的檢測方法,適用於液體中物質檢測。由於不同分子產生的拉曼頻移不同,因此通過光譜圖的頻移可以知道物質。

反正一句話,對於一點信息都沒有的一瓶溶液,你要有這個覺悟:基本不可能用單一的分析方法測定!

方案一:

如何簡單判斷成分是是有機還是無機?

1.如果物質不是聚合物或者分子量很大的物質的話,一般小分子有機物在300°應該會融化的,可以用EDX能量分析光譜儀來測所含元素;

2.在紫外燈下看一下,如果能顯色是有機物,反之是無機物。

再進行液液萃取。萃取可以把有機成份從水裡取出來,可以得到大部分的有機成份。然後有機相進GC-MS分析,無機元素使用ICP-MS分析。

方案二:

首先,從外觀判斷,看顏色,有無氣味,有無沉澱物,是否可燃,是否具有腐蝕性(對金屬,玻璃),是否易揮發。

其次,再採取蒸餾、冷凝、煮幹的方法,收集不會冷凝的氣體測GC-MS,冷凝後的液體測LC-MS,剩下的結晶物測XRD,結晶物酸溶解後測ICP-MS;

最後,反正要麼就是有機物,要麼就是無機物,分析比對唄(每次實驗時不要用完所有樣品,蒸餾的時候儘量無氧環境,如果加熱變色,冷卻後會不會變回去都能提供線索)。

方案三:

我們假設它是水溶液,無色無味,沒有特別的粘稠。不和玻璃容器發生反應。猛擼瓶子也不會出現肥皂水一樣的泡沫。簡單的物理觀察就可以排查出很多信息,然後才開始做化學分析。做化學分析每一步都是燒錢殺時間,因此也要優先選擇快速、廉價的方法。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儘量少消耗待測液,因為它是非常有限的資源。所以無損測試要優先使用。

首先,當然是測pH。

只要一滴水,和低成本的試紙,就可以看出它是哪種屬性。紅的是酸,藍的是鹼,變白了是氧化劑。當然,如果變黑那可能就是濃硫酸了。。。

然後測導電率和還原電勢。

這在初期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告訴你有多少電解質在裡面,基本就等於告訴你有沒有無機溶質。氧化還原勢可以幫你估計裡面有沒有氧化物。這個測試非常簡單也非常快。

然後用UV以及螢光光譜。UV光譜雖然不能用來進行定性檢測,但是它可以用來排除很多有機物。比如芳香類化合物和配位化合物會在特定的區段吸收。另外,如果幸運的話還有螢光發射,就可以直接找出該化合物。

這兩種方法給出的信息量不大,選擇優先使用,因為這兩種方法的成本低,而且是無損檢測。

TGA/DSC同步熱分析儀:這是走向本質的一步了。就是把一滴溶液放在鉑託盤上,慢慢加熱,檢測失重曲線和熱量吸放曲線。這個測試可以告訴你溶液濃度,有沒有揮發性的溶質,以及有沒有會受熱分解的鹽,缺點是時間可能會很長。這一步的分解後的固體可以用SEM-EDX來測元素成分。

ICP-OES:這個測試比較昂貴也很耗時,但是基本可以檢測出周期表上大部分的元素了。在檢測出元素成份之後需要配製標準樣本才能做定量測定,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

GC-MS/HPLC/毛細管電泳: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你應該對溶液裡的溶質有個大概的了解了。這些方法的難點在於,實驗的條件是由待測液的成份來決定的。不論GC還是LC,選用正確的Column,正確的流速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知道要分析的東西是什麼,就很難選擇條件。條件不正確,不同物質的峰可能就疊在一塊而無法分析。

另外還有一些方法也可以用作輔助的方法。比如COD 和 TOC 主要用於測定有機物含量的,但是無法得知是哪些化合物。ATR-IR 紅外光譜,可以用來檢測官能團,但同樣不能單獨作定性分析。循環伏安法,測定是否有氧化還原對,以及加鐵離子,看有沒有顯色等等。

看了三種方案,你覺得哪種靠譜?很多人會說第三種明顯靠譜,光是文字數量上就已經贏了,所以,你是不是明白了一個道理,會用的儀器種類多,就是牛!話說回來,分析化學在於分析,有了理論知識,敢於藉助不同的分析儀器嘗試才是真理。看完本文,小編再次問:一瓶未知溶液的物質組成怎麼檢測?你是否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呢?

相關焦點

  • 第二節 溶液的組成量度
    第二節 溶液的組成量度   溶液的組成量度舊稱溶液的濃度.從1983年7月1日開始貫徹實施國家法定計量單位以後,單獨使用」濃度」一詞已有它特定的含義,它不能再作為一般的概念使用,應改稱為溶液的組成量度。   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溶液的性質常常與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相對含量有關。
  • 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未知的部分統稱暗物質
    20世紀初,當物理學家們最初開始了解到原子的結構組成時,他們曾經以為我們即將洞察整個宇宙中一切物質的本質。但到了1933年,一位名叫弗裡茨·茲威基(Fritz Zwicky)的瑞士天文學家提出了一項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主張,他宣稱宇宙的絕大部分應當是由某種完全不同的物質組成的。
  • 初三化學下冊,溶液的組成與溶液的命名方法講解
    溶液的組成與命名方法是溶液學習的基礎內容,需要熟練掌握。1、溶液的組成溶液的定義: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透明的混合物。根據溶液的定義得出結論:1.1、溶液是混合物,至少有兩種物質組成;1.2、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①溶質: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質,即被溶解的物質
  • 標準物質與標準溶液基礎知識匯總!
    、計量方法及材料或產品技術參數的比較計量、如粒度標準物質、標準橡膠、標準光敏褪色紙等1.2.2 按化學組成分表1-2標準物質的化學組成分類>二級標準物質GBW(E)是用與一級標準物質進行比較測量的方法定值,或用與一級標準物質相同的定值方法定值,可作為工作標準直接使用GBW(E)冠於編號前部,第三、四、五、六位數為該大類標準物質的順序號
  • 標準溶液的配製方法及基準物質
    能用於直接配製標準溶液的物質,稱為基準物質或基準試劑,它也是用來確定某一溶液準確濃度的標準物質。作為基準物質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 試劑必須具有足夠高的純度,一般要求其純度在99.9%以上,所含的雜質應不影響滴定反應的準確度。
  • 物質的組成對表面張力的影響
    物質的組成一般有三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指物質的分子結構。分子結構理論認為物質是由各原子基團和功能基團所組成。第二種含義是指物質內分子相互作用類型組成,一些物質是金屬鍵形成,一些物質是由範氏力形成等等之類。
  • 標準溶液與溶液的區別及標準溶液的有效期
    標準溶液與溶液的區別及標準溶液的有效期什麼是溶液,什麼是標準溶液?事實上有很多人經常將兩者混淆,常規來說,溶液指的是多種或最少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而標準溶液則是具有準確已知濃度的試劑溶液,但標準溶液是屬溶液,雖然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 太平洋下方發現巨大密集物質結構, 直徑1000公裡, 組成未知!
    早期由於數據有限,科學家也難以判斷其結構深度及組成。近年來,地球深部地震層析研究發現,在核幔界面之上還存在著一個不連續的,厚度變化很大的超低速帶(ULVZ)。之所以被稱為超低速帶,主要是因為地震波以較慢的速度穿過它們,此類區域中物質呈固態,具有高密度,高地震波速的特點,但結構組成仍然是個謎。
  • 《溶液的形成》~試講稿~初中化學
    二、新課講授好,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一下溶液的定義(板書:一、溶液的定義),到底什麼叫溶液呢?指的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我們來看它的特徵(板書:二、溶液的特徵):均一性、穩定性(板書:均一性、穩定性)。
  • 太平洋下方發現巨大密集物質結構,直徑1000公裡,組成未知!
    早期由於數據有限,科學家也難以判斷其結構深度及組成。近年來,地球深部地震層析研究發現,在核幔界面之上還存在著一個不連續的,厚度變化很大的超低速帶(ULVZ)。據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一個科學團隊在南太平洋群島下方發現新的密集物質結構,這結構就是神秘的超低速區,其直徑約1000公裡、約25公裡厚。
  • 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製 學案魯科版(2019)高中化學必修一
    【知識清單】一、物質的量濃度1.含義:以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符號為c,常用單位為mol·L-1(或mol·m-3)。(B表示各種溶質)2.表達式:cB=V(nB)。如1 L溶液中含有1 mol溶質,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就是1 mol·L-1。
  • 【知識點】物質的組成和分類
    物質的定義由宇宙的定義對時刻的取值範圍加以t≤r/c的限制,並忽略時間增量後給出宇宙的瞬時狀態,下面是2018年高考化學第一輪複習知識點:物質的組成和分類,希望對小夥伴們的複習有幫助哦。(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能獨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著這種物質的化學性質。
  • 第九單元溶液及溶液濃度
    第九單元溶液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③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二、溶解度1.固體的溶解度 (1)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 蒸餾水是不是溶液 蒸餾水是溶液嗎
    蒸餾水不是溶液。溶液是由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組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蒸餾水是純淨物,裡面沒有溶質,所以蒸餾水不是溶液。  3、學校裡的化學實驗,有些需要用蒸餾水,利用的就是蒸餾水無電解質,沒有游離離子,或是沒有雜質。
  • 【化學】「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 」知識點歸納
    分子、原子、離子均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基本單元,是化學研究的微觀對象。4、分子  分子是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分子是一種粒子,它同原子、離子一樣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水、氧氣、乾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組成的物質。②分子有質量,其數量級約為
  • 唯物主義說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宇宙爆炸!
    唯物主義說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宇宙爆炸!首先,唯物主義說世界是物質組成的,這裡的「物質」並不僅僅代表我們平時看到的東西,是一種「客觀存在性」,是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那麼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 溶液:關於溶液的知識點總結
    儘管溶液這一詞在生活中很少出現,可生活中的溶液並不少,如,氯化鈉溶於水,蔗糖溶於水,都能形成溶液。今天,我們一起分享關於溶液的知識。一.定義:由一種或一種以上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二.組成:1.溶質和溶劑。
  • 最新研究:使用金納米粒子超表面來確定物質分子組成
    需要複雜的設備來監視物質的化學成分並識別特定的化合物。過去所應用的方法中最廣泛的是振動光譜法(vibrational spectroscopy)。藉助振動光譜,可以了解未知的物質分子組成。其工作原理是:有一個未知的物質,由許多互相相互作用的原子組成;例如一個氨基具有氫和氮原子。當受到光輻射時,這些原子開始振蕩,吸收一定的當它們處於能量狀態時,能量的數量會減少。
  • 高三化學教案:《物質的組成》教學設計
    3、了解物質的分類方法,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  4、理解混合物和純淨物、金屬與非金屬的概念。了解單質、氧化物、酸、鹼和鹽的相互關係。  物質的分類:  混合物  第1課時 物質的組成  1.元素——宏觀概念,說明物質的宏觀組成。  元素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統稱。
  • 緩衝溶液的緩衝作用是怎樣的
    具備緩衝作用的緩衝溶液,通常針對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酸和鹼,能夠起到防止溶液PH值產生一定變化的良好作用。一般來說,弱酸以及其鹽溶液混合而成的溶液、弱鹼與其鹽溶液進行混合的溶液等,都可以被稱為緩衝溶液。能夠產生對酸的緩衝作用,是由於其中的弱酸根離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