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再說大華嚴寺的法雲,12歲出家,幾年下來,連幾句簡單的經文都沒背過,本是寺中的一位笨和尚,人們後來就乾脆叫他"牛"。那天李長者在北臺見到了妙德文殊,法雲聽了後心裡非常羨慕,常常罵自己有眼無珠,因此他十幾年來,天天尋找文殊菩薩。那一次他走到東臺時,見到一位老人懷裡抱著一團雪打坐,就上前問道:"文殊在什麼地方?"老人說:"你問這有什麼用?"法雲說:"我生得笨,求他開示。"老人說:"這與你的前生有關,你還是不要找他了。"法雲聽了這話,真是痛苦極了,更堅定了他尋求文殊菩薩的信心,於是又不顧一切地向北臺頂攀登,冷不丁被一股風雪撲倒在 地。朦朧中,法雲眼前又出現了那位老人,只見老人對他說:"你還是找文殊嗎?"法雲說:"我就是死也要見見文殊。"老人說:"既然如此,我就告訴你吧,因為你前生過分貪心,故你已經入了牛類,既然你尋到此處,我就給你看看。"老人說著,就拿出一個如意鉤來,然後從法雲的口中探入,鉤出他的心臟來,法雲看了,果真是紫黑一團牛心。老人便把他的心肝一件件鉤出來,然後就在天海中清洗了,又揪了一朵白雲擦乾淨,然後再一件件給他安放進去。法雲在恍然之間,一覺醒來,眼前不見了老人,原來自己做了一個夢,只是頓時覺得心裡異常明亮,從此讀經,竟是一目十行,很快成了五臺山的一位高僧,不久就到菩薩頂當了住持。
慧能以後,荷澤(南宗禪分為荷澤、溈仰、曹洞、雲門、法眼五家)的神會,是慧能最得意的一個弟子,他在和北宗關於法統的論戰中,確立了慧能六祖的地位,使南宗禪名震四野,因此史稱神會為禪宗七祖。神會的弟子很多,這裡說的是傳入五臺山荷澤禪法的神英,神英禪師(俗性韓)今河北滄州人,童年即悟道,受具足戒後即尋師訪道,久視元年(700來到長安,參加了武則天組織的譯經活動,先後在福先寺和西明寺義淨譯場,擔任證義,譯出了《金光明最勝王》、《能斷金剛般若》、《彌勒成佛》《一字咒王》等20部經論武則天還專門寫了《聖教序》。且說神英在南陽神會處參謁,盡得無念禪("說空不住空,說有不住有,不住非有非空"的頓悟禪)法。那一日,神會對他說:"昨日我在定中看到,你於五臺山有大因緣,你應該馬上動身到那裡越快越好。"神英聽師父這樣說,頓然心領神會,遂於開元四年(716)夏六月中旬來到五臺山,在大華嚴寺中的華嚴院寂心參禪。
那一日午後,神英獨自一人遊至西林,眼前忽然出現了一座寺院,遂入內一一巡視,依次看到了雄偉華美的多寶塔、護國仁王樓行宮道場等,便想起神會所言知道是文殊化境,時愴然下淚,遂就地結庵而居,發誓按化境興建寺廟。因他是長安來的名僧,遠近拜謁者絡繹不絕,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籌集了百萬金,興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法華院(豆村東北15公裡,為梁朝志公的修持之地,今有志公洞,相傳梁武帝曾親自來此,向志公問以國事志公曾授十二時歌)。神英所建的法華院,是按《法華經》中描述的格局:山門一十三間,門內兩側為行宮道場,有文殊、普賢及從屬儀仗塑像;山門外有五臺山十寺血脈圖,內有多寶塔一座,四門為神秘的玉石功德;後為五間護國仁王樓,上有玉石文殊、普賢聖像及其部從,壁畫多為吳道子的真跡。寺院建成後,神英專弘荷澤宗的無念禪",兼弘天台宗的教義,因此說當時的法華院,是五臺山荷澤宗和天台宗的道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神英在法華院中興建了五間護國仁王樓,恐怕與他當時對武則天的政權崇拜,有一定的關係,這就在五臺山再次把護國的問題亮了出來。歷史上的僧人,雖然不乏關心國事並為之獻身者,但更多的是以弘揚佛法為根本要佛法長存,即使國破家亡也不太在意。神英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能從世法出發,主動和統治者保持一致,從哪方面來說,也是可資人們回味的一件事。
神英之後,來五臺山的荷澤宗僧人還有無名禪師(亦名無名祖師,為高力士之後),他也是神會的大弟子,神會以"吾之付法,無有名字",因此號為"無名"。無名祖師遍遊名山,訪師學道,博聞多識,宋代真容院妙濟大師在他所著《廣清涼傳》中,稱讚他是"法苑之梁棟,釋門之標準"。德宗時,據說於叔明和令狐澂上奏皇帝欲沙汰僧尼,無名祖師冒天下之大不韙,上表直諫而止。無名禪師於貞元六年入佛光寺,三年後圓寂,澤路節度使李抱真在寺後山坡建了一個六角形磚塔,即留存至今的歷1200多年的大德方便和尚墓塔。
再說北宗禪,當時五祖將衣缽傳給慧能,神秀別無選擇,來到荊州當陽山,北禪宗的漸悟法便在北方盛行。據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秀也變得胸懷寬闊起來,他並不記恨慧能,還時時維護慧能據說晚年連修禪之法,也轉向了頓悟。他說: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可見他的思路,也是有所轉變。這裡只說神秀弟子巨方禪師(湖北安陸縣曹氏子),他幼時從明福院朗禪師學習《法華》、《維摩》,遍探諸種經論,後赴南陽造訪神秀,神秀問他:"你從哪裡來?"巨方禪師答:"清涼山。"神秀又問:"如何是清涼境?"禪師答:"白雲覆古頂。"又問:"白雲散處如何?"答曰:"不昧。"又問:"如何是境中人?"答曰:"一枝橫出,五葉芬芳。"巨方禪師深達禪觀,和神秀說禪應對自如,因此初次見面,神秀就頷首滿意地認他為傳法弟子。巨方禪師後又到上黨設立叢林,徒眾逾千人,被吳文渙侍中看中,遷入新建的鄆州安國院弘法。巨方禪師後來重返五臺山,在山中弘道20多年,是將北宗禪最早傳入五臺山的一位僧人。正是:
無限春光又一年,浮雲收盡露青天。
臨行踢倒須彌去,後夜山頭月更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