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橡皮泥傳感器

2021-01-07 和訊科技

  文/JonathanN.Coleman編譯/李雨蒙

  自從2004年,石墨烯被分離出後,科學家就開始在不同材料中加入這些碳原子,獲得其中的高韌性和導電性,創造出複合性材料。但實際上,雖然石墨烯被廣泛應用於納米複合材料中,卻很少有嘗試用「高粘彈性」物質比如橡皮泥與之混合。來自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材料科學研究中心(AMBER)的研究人員發現橡皮泥能夠同時表現出彈性固體和液體的特質,而且在結合石墨烯後,這種特性愈加明顯。於是,研究人員將兩種材料——石墨烯和橡皮泥(SillyPutty)混合,得到了一種優質導電性的高靈敏傳感器。這項研究是由三一學院的JonathanColeman教授和曼徹斯特大學的RobertYoung教授所領導,研究成果已經刊登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Coleman表示:「我們發現,當你將石墨烯和此類極軟聚合物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們不僅完全勝任應變式傳感器的角色,而且與目前我們創建的傳感器相隔幾光年的距離。而且這些特性事實上和這些柔軟的聚合物密切相關。令人意外的是,此前在該領域,往往選擇質地堅硬的聚合物與石墨烯,而結果得到的複合物反而更加堅硬。」

  G-putty

  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研究二維分子如石墨烯和平面納米材料的應用前景。該團隊也有進行「廚房物理學」(kitchenphysics)——就是利用生活常用的電器及隨處可得的材料做簡易科學實驗。他們常常將普通家居用品應用在實驗中使研究變得更加容易。因此,SillyPutty這種兒童橡皮泥玩具才成為了此次工作的研究對象。「我很願意說,這一切都經過了周密的計劃,但事實並非如此。」Coleman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課題組已經形成了一個傳統,很願意在科學研究裡嘗試那些家用的東西。」

  研究人員將石墨烯納米片(長200-800nm、個原子層厚度)分散在水中,然後加入橡皮泥(Silly Putty)。當兩種材料混合後,石墨烯薄片粘附在聚合物中變成了一種黑色的粘性物,研究團隊稱之為「G-putty」。在測試G-putty中,研究人員們向石墨烯和SillyPutty的混合物施加電流時,他們觀察到這種摻雜了石墨烯的聚合物非常敏感。「去觸碰它或發生了變形,G-putty電阻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Colema解釋到。

  只需要將這種材料拉伸或壓縮到它普通大小的1%,其電阻都會發生5倍的變化。如果是以同樣的速度來拉伸或者壓縮其他用於檢測變形的材料,它們的電阻只會發生1%的變化。石墨烯納米片在橡皮泥中會產生微小的帶電導體網絡,當加入的石墨烯達到總體積的15%時,導電性約為0.1S/m,並且其粘彈性可以保持很久。實驗數據顯示,其靈敏度約為市面上最便宜金屬傳感器的250倍。通常,隨著時間的推移,電阻隨著SillyPutty自愈而逐漸恢復到其原始值。

  此外,Colema團隊特別地觀察了G-putty對拉裡和壓縮變形的電氣反應。試驗中,部分電阻改變是在低拉力下會直線增長,隨後在高拉力下極速下降,永遠降到初始值以下,這與隨著拉力的增長而增長的單調變化完全不同。所以,G-putty也可以用做應變感應器(strainsensor)使用。我們繪製了電阻與拉力關係圖,觀察到在低拉力下,電阻增加,隨後明顯下降。

  醫療應用

  當研究人員把一塊G-putty接通電源,放在一位學生身上,他頸動脈的跳動能夠清晰地體現在電阻的變化中。事實上,脈搏跳動的情況可以精細到能夠將它轉變為準確的血壓讀數。同時,如果將傳感器放在學生的胸部,它也能夠監測他的呼吸情況。為了進一步測試G-putty的靈敏性,研究人員們讓一隻蜘蛛走過材料,然後測量了它的腳步。義大利博洛尼亞國家研究委員會的材料科學家VincenzoPalermo表示:「它們真正廣泛地印證了G-putty是多麼的應用廣泛,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卓越而獨創的發明。」另一方面,我們測試了G-putty作為碰撞傳感器(impact sensor)的表現。我們在不同高度扔下不同質量的球,結果電阻波形圖顯示,衝擊下快速下降,隨後開始持續性的冪律衰減。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形成的蜂窩狀平面薄膜,是人類已知強度最高的物質,同時具有高韌性和優質的導電能力。研究人員將石墨烯加入輕度交聯多晶矽中(SillyPutty),其電機屬性將被大幅度地改變,所產生的納米複合材料表現出不同尋常的電機現象,比如電阻力變形後期的短暫鬆弛,以及電阻率的非單調變化。這些現象都與低粘度聚合物集體納米片的流動性有關。Coleman的研究團隊發現,石墨烯薄膜在橡皮泥內形成一個操作網,然後又將材料扭曲變形,將網絡破壞分離,快速提升電阻力。G-putty的低粘度使得石墨烯碳層再次回到原位置並形成網絡。研究人員稱:「這是一個自我修復的現象。」

  Coleman正在與有興趣的醫療器械公司商談,將G-putty運用於持續性生理檢測系統中。比如,血壓測量通常依靠體積較大的護腕纏在病人手臂上,並只能提供快照讀書。這樣一個低價、小巧無創的傳感器就能讓病人在家中輕鬆監測。還有公司比如諾基亞,有興趣將石墨烯傳感器運用到保健領域中。

  不過目前,G-putty還需要跨過一系列的障礙,其中包括證明G-putty能夠進行大規模量產,並且在商業化之前,需要在實際檢測中評估它長期的表現。「對於在實際的應用中,你需要它以同樣的方式工作千百遍。」Palermo這樣說道。現在,G-putty在實驗室中的實驗確實遇到了一個小困難。Boland想要在兩隻蜘蛛之間進行一個對比測試,可是當他返回去看在兩隻蜘蛛在無人看管的條件下,其中較大的蜘蛛已經將另一隻蜘蛛吃掉了。Coleman說他之前並沒有想到用動物進行這項實驗會遇到這樣的困難。不過,目前常見的應用是添加石墨烯到塑料裡以提高導電、機械、導熱或阻隔性能,所得到的複合材料的表現如預期一樣,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是G-putty具有在任何其他複合材料中都沒有發現的這種獨特的性質,這將為傳感器製造開闢另一個全新的領域。

  編譯自《科學》雜誌

(責任編輯:宋埃米 HT004)

相關焦點

  • 用橡皮泥「玩」出超靈敏石墨烯傳感器
    ,開啟了打造超高靈敏傳感器的新機會。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教授Jonathan Coleman說:「這個想法來自於在實驗室中隨意地動手玩創意,我的學生Conor Boland認為如果將石墨烯混合製造兒童玩具黏土(Silly Putty,類似我們的橡皮泥,但是更高級)的網狀結構(x-linked)聚合物應該會很有趣。結果確實如此!它形成了一種非常柔軟的矩陣,而且具有相當有趣的特性。
  • 太殘暴,「石墨烯+橡皮泥」,玩出了篇Science
    「石墨烯+橡皮筋」傳感器。圖片來源: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6年,他們又搞出了新花樣,用「石墨烯+橡皮泥」策略製備出了好玩且靈敏的傳感器,這次,他們終於「殘暴地」玩出了一篇Science。
  • 可以探測蜘蛛腳步的超級橡皮泥 Science 論文推薦
    但在你手裡,橡皮泥始終是橡皮泥,而科學家卻可以將它改造成「血壓計」,不僅玩出了驚人的技術突破,順便還能發一篇 Science。這種靈敏度極高的超級橡皮泥被稱作 G-putty。那麼,是什麼讓橡皮泥變成了 G-putty?答案是石墨烯(graphene),一種現今所知最輕薄、最結實且極具韌性的材料。
  • 疫情讓氧化石墨烯傳感器大顯身手
    石墨烯有著獨特的物理屬性,從而使得在很多傳感領域有應用。如光傳感器,電磁傳感器,應力與質量傳感器以及化學與電化學傳感器。 Fraunhofer IZM的團隊自2018年4月以來一直致力於石墨烯- POC項目,該項目基於氧化石墨烯傳感器平臺。 這種傳感器通過一滴血或唾液在15分鐘內進行分析,使用的是3D結構的石墨烯薄片,而不是其他傳感器使用的2D單分子層。這種三維結構增加了測量表面和測量精度。
  • 石墨烯也可以任意捏?『GO麵團』使石墨烯易於成型和塑造!
    該團隊已經將氧化石墨烯(GO)變成一種柔軟的、可塑的、可揉捏的橡皮泥,這種橡皮泥可以反覆塑形,形成獨立的三維結構。這款名為「GO dough」的產品可能很好玩,但它不僅僅是一個玩具。這種可鍛鑄材料解決了石墨烯製造工業中幾個長期存在的(有時甚至是爆炸性的)問題。目前石墨烯氧化物是以幹固體或粉末的形式儲存,容易燃燒。或者它們必須變成稀釋的分散體,將物質的質量乘以數百或數千倍。
  • 石墨烯傳感器發現磁場中的細微之處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超薄石墨烯&34;製造出一種微小的磁場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比之前傳感器更於溫度範圍內工作,同時還可以檢測磁場的微小變化,否則這些變化可能會在更大的磁背景中丟失。由物理學助理教授Katja Nowack領導的研究人員通過將石墨烯夾在六邊形氮化矽片之間,製造了這種微米尺度的霍爾效應傳感器,從而產生了一種在比之前的霍爾傳感器更熱的溫度範圍內運行的裝置。該小組的論文&34;於8月20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技術解析:基於石墨烯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
    目前,人們已將基於石墨烯的材料廣泛應用於諸多領域,如吸附劑、催化劑、藥物載體等。石墨烯具有的奇特性質,使得其能夠滿足高靈敏性傳感器設計的需求,並已用於構建光學、電化學及場效應傳感器、細胞標記及實時監測等。本文介紹了基於石墨烯材料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重點評述了基於石墨烯基的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以及比色法傳感器。
  • 科學家設計出石墨烯波紋結構應力傳感器
    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最近在石墨烯電子皮膚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納米》
  • 基於石墨烯和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輻射傳感器
    (KTU)材料科學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創建了新的基於石墨烯和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輻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比目前市場上使用的紅外傳感器更有效。因此,我們決定在石墨烯上製造納米結構的金屬等離子體吸收器,從而提高了這些傳感器的靈敏度。」ŠarûnasMeškinis博士說。
  • 柔性器件-基於雷射刻蝕石墨烯的柔性霍爾傳感器
    然而,與常規材料相比,石墨烯的成本意味著其在電子製造中的吸收緩慢。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Jurgen Kosel課題組報導使用了一步雷射刻蝕工藝製備的石墨烯,並用於霍爾傳感器。其對磁場的具有線性響應,歸一化的靈敏度為〜1.12 V / AT。
  • 中美科學家:超薄石墨烯「三明治」式的微型靈敏磁場傳感器
    由中國、美國的物理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使用超薄石墨烯「三明治」製造了一種微型磁場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比以前的傳感器更大的溫度範圍內工作,同時還可以檢測磁場中的微小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會在更大的磁場背景中丟失。
  • 科學家通過石墨烯製成惰性氣體的傳感器
    打開APP 科學家通過石墨烯製成惰性氣體的傳感器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30 11:24:45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強度、柔韌性和導電性,在很多不同的領域都有很大的潛力,這可能會延伸到無味、無色氣體的檢測上。
  • 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1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RH)在各種應用中很重要。本文,浙江理工大學高俊闊等研究人員,基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CM)傳感平臺,利用商品化的氧化石墨烯作為傳感材料,並添加了商品化的碳納米線圈來阻止氧化石墨烯層的堆疊。所製造的新型傳感器具有超高響應(4618 Hz / 97%RH)和快速可逆性(2s)。這項工作不僅擴展了商業碳材料的應用,而且實現了具有商業潛力的高性能溼度傳感器的開發。
  • 清華大學任天令團隊研發出可定製的石墨烯壓力傳感器
    【儀器儀表網 新品動態】7月15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重要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正電阻特性的類三極體石墨烯壓力傳感器」的研究論文。該器件實現了可定製的石墨烯壓力傳感器,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較大的量程,可以直接貼覆在皮膚上用於探測呼吸、脈搏等多重功能,並實現了人體多部位血壓值和波形採集、足底壓力和步態監測,未來在運動監測、智慧醫療等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 湖南高校研發促進病原體高效檢測的石墨烯生物傳感器
    隨著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納米材料輔助生物傳感器以提升檢測性能備受關注。納米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光、電理化特性,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基於石墨烯的光學、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得到了大力發展。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具有檢測對象廣、功能可調、信號轉換方便、靈敏度高等優勢,在病原體檢測方面已被逐漸研究和報導。其傳感原理和相關技術在其它類型生物傳感器的構建中亦可借鑑。
  • 科學家將石墨烯「氣球」作為檢測惰性氣體的傳感器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強度、柔韌性和導電性,在很多不同的領域都有很大的潛力,這可能會延伸到無味、無色氣體的檢測上。
  • 基於石墨烯的多感官電子皮膚傳感器在惡劣環境中感知世界
    基於石墨烯的多感官電子皮膚傳感器在惡劣環境中感知世界隨著物聯網(IoT)和萬物聯網(IoE)領域的不斷發展,可與各種環境集成的小型傳感器已受到研究人員的極大關注。這些特性促使人們展示了石墨烯作為活性電子器件之外的傳感應用(氣體,流量,壓力,溼度和溫度)的活性材料。基於此,來自KAUST的研究人員提出石墨烯作為在惡劣環境應用中的多傳感器柔性平臺的候選對象。有趣的碳形式石墨烯包括相互連接的碳原子六邊形環層,該結構可產生獨特的電子和物理特性,並可能用於許多應用。
  • 淺談新型石墨烯生物傳感器種新作用
    打開APP 淺談新型石墨烯生物傳感器種新作用 發表於 2018-03-26 10:59:01
  • 美發明極細石墨烯傳感器研究人腦
    該技術用石墨烯做傳感器,厚度僅相當於4個原子,首次可兼容光學和電學手段同時觀測。研究報告最近刊登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這一技術表明,在對腦部神經網絡活動進行可視化和量化處理方面,我們或許會有重大突破。」DARPA項目主管多哥·韋伯說。
  • ACS Materials Lett:石墨烯觸感敏感傳感器用於智能機器
    本文要點:開發用於可靠的環境彈性壓阻傳感器的界面工程工藝,解決疏水性PDMS表面上石墨烯塗層的製造難題成果簡介 在機器人感測和假肢皮膚中至關重要的是,像皮膚一樣的傳感器能夠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轉換觸覺壓力和振動,這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