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泥「玩」出超靈敏石墨烯傳感器

2021-01-16 電子工程專輯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學生Conor Boland及其指導教授Jonathan Coleman經常在該校先進材料與生物工程研究(AMBER)實驗室嘗試各種新材料,就在一次隨手混合黏彈性化合物與石墨烯的意外中,開啟了打造超高靈敏傳感器的新機會。


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教授Jonathan Coleman說:「這個想法來自於在實驗室中隨意地動手玩創意,我的學生Conor Boland認為如果將石墨烯混合製造兒童玩具黏土(Silly Putty,類似我們的橡皮泥,但是更高級)的網狀結構(x-linked)聚合物應該會很有趣。結果確實如此!它形成了一種非常柔軟的矩陣,而且具有相當有趣的特性。這也我們開啟了一項為期30個月的超高靈敏傳感器研究計劃。」

這項研究報告主題是「使用黏彈性的『石墨烯-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實現靈敏的機電傳感器」(Sensitive electromechanical sensors using viscoelastic graphene-polymer nanocomposites),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中,文中詳細介紹混合石墨烯納米薄片至具有高度黏彈性的聚矽氧烷基體(即一般市售的Silly Putty品牌兒童玩具黏土)後,如何產生不尋常的機電特性,以及如何用於製造超高靈敏度的應變傳感器。

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學生Conor Boland及其指導教授Jonathan Coleman在混合黏彈性化合物(黏土)與石墨烯時意外發現打造超靈敏傳感器的可能性(來源:AMBER, Trinity College Dublin)


研究人員展示其自行製造與命名的『G-putty』,這是一種質地均勻且等向的石墨烯納米薄片結構,可在低黏性網狀結構聚合物中形成,不僅大幅增加了化合物的電導率(在15vol%時達到大約0.1 S/m的電導率),同時仍能維持高遷移率與兼容性。


石墨烯納米片的這種高遷移率意味著:在G-putty上施加較小的拉伸應力後,可觀察到電阻急劇提高,其後則隨石墨烯納米片緩慢放鬆而逐漸衰減。因此,研究人員得以開發定量模型,準確地描述電阻變形後的暫時鬆弛,以及電阻率隨應力發生的非單調變化。


研究人員在其論文中寫道,「這種網絡鬆弛可以被視為是一種自我修復的過程。納米複合材料的這種遷移率在室溫下是前所未見的。然而,它也代表著一種可塑性,意味著變形並不是完全可逆的。」


透過監測其電阻,G-putty可作為極其靈敏的機電傳感器,具有超過500的計量係數,能夠測量脈搏和血壓(當按壓頸動脈時)或作為碰撞傳感器使用。在碰撞G-putty薄片時,可透過電阻波形顯示衝擊力道的快速躍升,隨後則是降序衰減。這種傳感器的靈敏度甚至可高到用於辨識剛好在實驗室中閒逛的小蜘蛛所走過的每一步。


(A)呼吸;(B)脈搏;圖(B)中的插圖顯示蜘蛛的單一周期脈衝波形,指示具特徵性的脈衝切跡;(C)與蜘蛛(地窖蜘蛛、底部插圖)走過約2nm厚G-putty薄片有關的部份電阻變化。(頂部插圖)放大響應顯示走過的每一步(來源:AMBER, Trinity College Dublin)

都柏林大學教授Jonathan Coleman手持石墨烯黏土,而他的兒子Oisin則好奇地玩著Silly Putty兒童玩具黏土(來源:AMBER, Trinity College Dublin)


Coleman表示,「在實際的設備中,這種黏土必須安裝在某種具有適當封裝的腕帶上,這應該很容易實現。」


他並補充說:「由於複合材料的黏彈特性,其動態靈敏度將取決於頻率。這種傳感器特別適用於動態感測具有明確定義的頻率,例如脈搏或呼吸等應用。」因此,這將有助於開啟更多的醫療感測應用。


那麼,這些性質是否會限制G-putty僅作為應變傳感器用於相對較快的事件?

「對於快速(更高頻率)感測的應用可能更好,因為彈性部份佔主導地位,而黏性的響應最小。不過,我們目前尚未進行高頻率的測試,」Coleman總結道。


本文授權自EE Times,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太殘暴,「石墨烯+橡皮泥」,玩出了篇Science
    「石墨烯+橡皮筋」傳感器。圖片來源: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6年,他們又搞出了新花樣,用「石墨烯+橡皮泥」策略製備出了好玩且靈敏的傳感器,這次,他們終於「殘暴地」玩出了一篇Science。
  • 石墨烯橡皮泥傳感器
    文/JonathanN.Coleman編譯/李雨蒙  自從2004年,石墨烯被分離出後,科學家就開始在不同材料中加入這些碳原子,獲得其中的高韌性和導電性,創造出複合性材料。但實際上,雖然石墨烯被廣泛應用於納米複合材料中,卻很少有嘗試用「高粘彈性」物質比如橡皮泥與之混合。
  • 可以探測蜘蛛腳步的超級橡皮泥 Science 論文推薦
    摻入石墨烯後,人家可是超級靈敏的 G-putty。G-putty 不僅可以測量人的呼吸和血壓,甚至還能探測到蜘蛛輕微的腳步。圖片來源於網絡編譯 韓宇 卓思琪審校 金莊維 給你一塊兒橡皮泥(silly putty),你能玩出什麼花樣?像這樣(圖左)?
  • 超靈敏「電子鼻「:傳統傳感器的300倍
    原標題:殘次石墨烯可造超靈敏「電子鼻」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能夠分辨出單個氣體分子的超高靈敏度「電子鼻」。這種新型氣體傳感器對氣體分子的吸收能力比傳統化學傳感器強300倍。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用來製造這種高靈敏度「電子鼻」的材料竟是此前被認為殘次品的、存在缺陷的石墨烯。
  • 中美科學家:超薄石墨烯「三明治」式的微型靈敏磁場傳感器
    由中國、美國的物理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使用超薄石墨烯「三明治」製造了一種微型磁場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比以前的傳感器更大的溫度範圍內工作,同時還可以檢測磁場中的微小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會在更大的磁場背景中丟失。
  • 科學家設計出石墨烯波紋結構應力傳感器
    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最近在石墨烯電子皮膚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納米》
  • 紙基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可在不到五分鐘內檢測到COVID-19
    由伊利諾伊大學Dipanjan Pan教授領導的小組在ACS Nano中報告了他們的發現("使用反義寡核苷酸定向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晶片對SARS-CoV-2進行快速,超靈敏和定量檢測")。
  • 美國陸軍資助石墨烯"高十萬倍的靈敏度" 的微波輻射傳感器研究
    美國陸軍資助基於石墨烯"高十萬倍的靈敏度" 的微波輻射傳感器研究美國陸軍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微波輻射傳感器,據稱其靈敏度是目前商業傳感器的100,000倍。該工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Graphene-based Josephson junction microwave bolometer)。
  • 湖南大學:ZnO納米線和石墨烯量子點的超靈敏聲波溼度傳感器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34;的論文,研究利用氧化鋅納米線(NWs)和石墨烯量子點(GQDs)複合傳感層,研製了一種柔性、透明、超靈敏的超薄玻璃基ZnO/玻璃表面聲波(SAW)溼度傳感器。 與文獻中報導的基於柔性聚合物的SAW器件相比,它顯示出更大的有效機電耦合係數和信號幅度。
  • 湖南大學:ZnO納米線和石墨烯量子點的超靈敏聲波溼度傳感器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Ultrathin Glass-Based Flexible, Transparent, and Ultrasensitive Surface Acoustic Wave Humidity Sensor with ZnO Nanowires and Graphene Quantum Dots"的論文,研究利用氧化鋅納米線(NWs)和石墨烯量子點(GQDs)複合傳感層
  • 學校門口賣的橡皮泥,起泡膠等不要總給孩子買來玩?
    就拿很多小學門口的商店來講,很多小朋友喜歡買一些橡皮泥,泡泡水,起泡膠之類的玩具玩,而且他們有的玩完後不去洗手,就隨手拿東西吃,或者一直拿著玩,這都是有傷害的。 一 孩子玩的泡泡水 很多成年人小時候都玩過用洗衣粉灑在水裡,用力搖晃後可以吹起泡泡
  • 美國最大石墨烯廠商開發用於新冠病毒檢測的石墨烯傳感器
    Grolltex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Jeff Draa表示:「當我們看到文獻中出現了使用石墨烯傳感器進行靈敏和選擇性檢測COVID-19病毒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必須開始這個項目。」基於石墨烯的傳感器近幾年來,石墨烯傳感器已被證明能夠在諸如基因組學,小分子-蛋白質受體相互作用和先進的變應原感測以及病毒檢測等領域進行先進的檢測和測試。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這些優異的物理性質使石墨烯在射頻電晶體、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超強和高導複合材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高」「大」石墨烯製備絕非易事 「能否在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地製備石墨烯是其應用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前提和基礎,也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重點和熱點。」
  • 普渡大學開發出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於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
  • 【中國科學報】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中國科學院
    這些優異的物理性質使石墨烯在射頻電晶體、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超強和高導複合材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高」「大」石墨烯製備絕非易事  「能否在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地製備石墨烯是其應用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前提和基礎,也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重點和熱點。」
  • 基於石墨烯和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輻射傳感器
    (KTU)材料科學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創建了新的基於石墨烯和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輻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比目前市場上使用的紅外傳感器更有效。 石墨烯使傳感器更加靈敏 肖特基接觸傳感器通常由生長在半導體上的金屬層組成。該金屬在半導體表面層中產生電場。 「當在金屬或半導體表面層中產生光電子(由原子從原子釋放的自由電子)時,它們可以被電場提取並形成所謂的光電流,該光電流可以測量並用於評估光強度(包括紅外線輻射。」ŠarûnasMeškinis博士說。
  • 新型緊湊型超靈敏磁力計研發成功,比傳統霍爾效應傳感器高20倍
    打開APP 新型緊湊型超靈敏磁力計研發成功,比傳統霍爾效應傳感器高20倍 佚名 發表於 2020-06-10 14:56:26
  • 石墨烯下一個應用方向: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
    石墨烯下一個應用方向: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石墨烯這個神奇的材料,可能很快就被用來製造高度敏感的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人造皮膚「如果某些特定人群需要傳感器來感受到人造皮膚所帶來的觸覺的話,我們就可以利用石墨烯來製作出一種複合材料的機器,並賦予其更為敏感的壓力感知。雖然目前這個東西還無法佩戴,但在未來或許就能成為可穿戴設備。」甘恩說道,「人們可以把它作為假肢的一部分來靈活運用。現在已經有公司在觀察佩戴假肢的人如何與之交互。科學的發展,會促使這一技術更加成熟。」
  • 清華大學任天令團隊研發出可定製的石墨烯壓力傳感器
    【儀器儀表網 新品動態】7月15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重要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正電阻特性的類三極體石墨烯壓力傳感器」的研究論文。該器件實現了可定製的石墨烯壓力傳感器,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較大的量程,可以直接貼覆在皮膚上用於探測呼吸、脈搏等多重功能,並實現了人體多部位血壓值和波形採集、足底壓力和步態監測,未來在運動監測、智慧醫療等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 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夾雜在超導體之間的奇異變化
    高性能光電探測器可用於高速通信、超靈敏相機、傳感和可穿戴電子器件。基於石墨烯的電晶體陣列可以實現高解析度成像和顯示。   密西根大學核工程與放射科學Igor Jovanovic教授說:「大部分相機需要很多像素點,然而,我們的方法使得超靈敏相機成為可能。雖然它的像素點相對較少,但是解析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