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常修澤:從濱州走出的產權與人本經濟學探索者

2021-01-21 人民論壇網

編者按:日前,由廣東經濟出版社和《經濟研究》編輯部聯合推出的大型叢書《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經濟學家學術自傳》出版。該叢書是由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撰寫的關於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大型自傳叢書,共收入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具有代表性的46位經濟學家的學術自傳。其中《常修澤學術自傳》,由常修澤教授歷時三載精心撰寫,濃縮了其40年執著探索「產權、人本、轉型」經濟學理論的精華。常修澤教授是濱州市惠民縣人,多年來對家鄉的改革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關心,體現出濃濃的家鄉情懷。今日本報隆重向廣大讀者介紹經濟學家常修澤感人至深的成長故事、求真務實的學術歷程、豐碩前瞻的學術成就,以及對推進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同時還有他期盼和助力家鄉加快發展的拳拳之心。

常修澤,1945年生,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經濟學家。1979年春,進入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從事理論研究,曾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常務副所長、經濟學教授,國家計委(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現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經濟學術基金(香港)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莫幹山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聯席主任等職。

常修澤長期致力於制度經濟學領域廣義產權理論、人本經濟學理論和中國轉型理論的研究,著有《人本體制論》《廣義產權論》《包容性改革論》《人本型結構論》等學術著作,被學界稱為「人本經濟學的探索者」和「對產權問題素有研究的經濟學家」。其理論貢獻被收入《中國百名經濟學家理論貢獻精要》第2卷、《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經濟學卷)》,入選美國傳記研究中心(ABI)《國際名人錄》和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IBC)《國際名人錄》。

有人說,每個人的成長道路既是他自己的,也是時代的。就常修澤所處的時代而言,他走過的是一條不太尋常的成長道路。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艱難困苦  求學治學

1945年農曆八月二十五日,常修澤出生在山東省惠民縣姜樓鄉常家村。那天秋雨連綿,家中屋破漏水,母親給他起了乳名「水生」。按照常氏族譜,他排在「修」字輩。本村小學啟蒙老師閻會祥先生給他起了學名——修澤。幾十年後,「常修澤」成為常家村的驕傲。他勤於學習、不畏艱苦、踏實肯幹、為國貢獻的風範,激勵著後生晚輩成長奮進。

1950年,韓戰爆發,常修澤的父親報名參軍,後復員回到村裡,1953年到天津一染廠當了工人。10歲那年,常修澤被父親接到天津,先後在紅橋區小夥巷小學、第五十一中學上學。1960年,山東發生「大饑荒」,母親拉扯著五個弟弟妹妹,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作為家中長子,他自感不能再按部就班上高中、讀大學了,要儘快找一所能「管飯」的學校,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1960年10月,他考入了「天津市財經學院」(招收初中畢業生),學校能提供每月九元錢的生活費。他開始學習基礎理論課——政治經濟學。一年多後,「財經學院」改成「財經學校」,他也由大專生變成了中專生。1963年9月,他畢業後被分配到天津市財貿系統當會計。翌年,他又考入天津南開區業餘大學中文系,「文革」爆發後,學校停課。1974年9月,他被選調到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進修班」上學。就是這次機遇,使他與著名經濟學家谷書堂結下終身師生情緣。1975年9月,他從進修班畢業,谷老師把他留下參加了天津市「政治經濟學研究班」。「三進大學」卻無緣本科文憑,是那個時代給常修澤造成的苦果。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被時代驟然推上了歷史舞臺。該所由留美耶魯大學博士何廉先生於1927年創辦,以編制「南開指數」等而蜚聲中外。谷書堂教授受命出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書記兼第一副所長,志在「重振南開經濟所雄風」。1979年3月,南開大學破格錄用常修澤進入研究所從事理論研究。其間,他的學術水平日臻提高。1982年12月,被評為講師。1984年9月,有幸參加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莫幹山會議」。1986年,被選為天津中青年經濟學會會長。1987年5月,被南開大學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開始在人本經濟學和產權經濟學兩個微觀基點起步,相繼完成了一批重要學術成果。1990年12月,常修澤被破格晉升為教授。翌年初,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1992年,他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開大學「三次破格」,既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時代賦予他的機緣。

1995年,國家計委組建宏觀經濟研究院,決定調常修澤到宏觀院工作。他於1995年9月初進京報到。1995年10月25日,國家計委正式頒發文件,任命常修澤為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常務工作。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成立於1975年鄧小平同志主政之時,聚集了一批學有成就的學者。第一任所長是于光遠先生,第二任所長是薛暮橋先生,後任的所長還有柳隨年、桂世鏞、王積業先生等,他們在中國的學術界極富影響力。天命之年進京,常修澤開始了在國家級智庫的再歷練。16年間,他對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00個左右地市、自治州做了實地考察,與企業界建立了制度性聯繫。委院領導還多次派他到美國、法國、德國、越南、日本等國家考察或參加學術交流。這些經歷,促使他從更大的國際視野、更高的中央決策境界、更深的理論根源和現實國情層次來思考國家的改革發展戰略走向及理論支撐問題。其間,他參加並完成了一大批國家級重要研究課題。

2011年6月30日,他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時年66歲。退休後,他以北京為中心,每年夏天到東北、冬天在海南讀書寫書,繼續進行未知領域的學術探索。

位卑未敢忘憂國,重調查不尚空談

篳路藍縷  探求規律

在前輩精神的薰陶下,常修澤在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四個精神信條:自強不息、心懷天下、獨立思考、寬厚包容。繁重的科研工作,一度使這位剛過不惑之年的學者健康狀況欠佳。但從少年讀古詩起就刻骨銘心的「位卑未敢忘憂國」情結進而演化為強烈的使命感,促使他依然忘我工作,不敢有絲毫懈怠。

對於成長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調查研究」似乎很平常。但對於常修澤來說,這四個字卻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在他的學術生涯中,每登上一個重要的臺階,都得益於深入的、有空前規模的調查研究。

他參與的第一個國家級調查研究課題就使他難以忘懷。那是1979年冬天,他剛進入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不久,就參加了國務院財經委員會組織的「經濟結構調查組」,由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和馬洪兩位前輩領銜,對中國經濟的深層結構及其體制進行調查。他被分到東北結構調查組前往黑龍江,在冰天雪地中調研了70多天,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經過艱苦深入的跋涉、思考和切磋,他撰寫的調查報告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發,又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播節目中播出,引起有關部門注意。

他獨立主持完成的第一個重大課題「資產重組研究」,也是深入調查研究的產物。為探求中國資產結構存在的深層問題,他用了三年時間到企業調查,於1991年系統提出了「對國有資產進行重組」的主張。1992年,他的《資產重組》專著出版,引起學術界重視,連獲「中國圖書獎」等大獎。

從1984年起,他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貧困地區陸陸續續搞了四年調研。東部沿海新興工業化地區的迅速崛起,令他興奮不已,而中西部貧困地區那超乎想像的貧困狀況,使他的心靈一次次受到極大震撼。當1987年「沿海開放戰略」高歌猛進之時,他頭腦中立刻就反應:中西部怎麼辦?如何實現整個國家的區域協調發展?為此,他開始動手對多年積累的豐富的東西部資料進行深入系統研究。1988年,他與研究生戈曉宇一起大膽提出了「四沿(沿海、沿江、沿邊境、沿鐵路幹線)滲透型開放戰略」。1988年5月4日,新華社內參《國內動態清樣》以《常修澤等建議實行「四沿——滲透型」開放戰略》為題刊發他們的研究成果,報中央有關領導參閱。《瞭望》周刊5月23日作了專題報導,稱這一戰略構想對中央沿海開放戰略「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補充和修正意見」。蘇聯《遠東問題》和日本《亞洲經濟評論》等多家國外報刊爭相報導。該建議數年後在實踐中被採納。

通過多年的經濟研究實踐,常修澤有個深切體會:一個對國家民族負責任的經濟學者,應該致力於將自己的研究瞄準中國特殊的經濟規律這個「靶心」。他認為,如果只了解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充其量是「五環」;如果懂得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特殊運行規律,差不多可以說命中「八環」;而唯有弄通市場經濟在中國這個具有獨特國情的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現階段更為特殊的運行規律,那才是命中「十環」。他要求自己時時瞄準「十環」上重疊著的四個點: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重點、難點、焦點和新的生長點。這充分體現了一個經濟學家憂國憂民的強烈責任感,展現了他注重調查不尚空談、理論聯繫實際的治學精神和嚴謹態度。

常修澤(左一)1980年代曾參加具有重要意義的莫幹山會議。圖為會議期間(1984年9月)與對外開放組諸友合影。

為伊消得人憔悴,吾將上下而求索

玉汝於成  為國貢獻

40多年來,常修澤的理論研究基本形成了三條有自己特點的線索:第一條是「產權論」;第二條是「人本論」;第三條是「轉型論」,簡稱 「產」「人」「轉」三部曲。

「產」方面,他提出《廣義產權論》,把「產權」擴展到「天地人產權」體系,為「天地人命運共同體」立論。「產權論」是常修澤在過去40年中花費心血最多的領域。在南開時,經濟學界就有「常產權」之稱。在長期產權理論研究中,他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廣義產權理論」。1987年11月,在浙江大學召開的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上,他率先提出「建立產權市場」的構想。1988年後,常修澤陸續完成了《產權市場論》《產權交易理論與運作》等論著。香港《經濟導報》稱他為「對產權問題素有研究的經濟學家」。2003年5月,常修澤為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起草工作提供了有關產權問題的基礎性研究報告《論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產權制度》,向中央提出「從廣義上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建議,後被吸納。2009年,他的《廣義產權論》出版,之後又完成了《產權人本共進論》,這是「第一部以產權人權協同發展的理論論述中國國有制改革的專著」。

「人」方面,他探索建立「社會主義人本經濟學」,構建獨到的「人本體制論」,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立論。20世紀60年代初,常修澤在家鄉親眼看到的「大饑荒」一幕,使「人」的生存問題在他內心深處留下深深烙印。受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關於「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啟發,1986年,他提出「建立社會主義人本經濟學」。1988年,他帶領戈曉宇完成了《企業創新論》。2001年,他在為中共十六大報告起草提供的專題研究報告《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的基本判斷和改革新階段的戰略思考》中,建議「把人的發展作為指導性理念」。2008年,他的《人本體制論》問世。2015年8月,《人本型結構論》由安徽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作為該學科的探索者,他以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責任感,思考未來「人的發展經濟學向何處去」的問題。2012年,在第四屆人的發展經濟學研討會上,常修澤被推為中國「人的發展經濟學領軍人物之一」。

「轉」方面,他探討體制、發展和文明樣式轉型,提出「『特』『共』一體論」,為「中國第三波歷史大轉型」立論。1992年,他完成學術論文《「換體」論》,之後主筆出版了《中國:「換體」的革命》。1995年,調入宏觀經濟研究院後,常修澤先後參與主持了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報告起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研究報告。2007年,完成《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提升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長篇學術論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提升論》,從中國現代史的廣闊視野探索性提出「中國第三波轉型論」。2012年9月,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他又完成研究報告《十八大後的中國改革戰略探討》,由國家發改委《經濟決策參考》(內部)上報國家有關部門。2013年10月,他的《包容性改革論——中國新階段全面改革的新思維》出版。2018年5月1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經濟研究》編輯部承辦的「經濟研究·高層論壇」在京舉行,他在演講中從「『特』『共』一體的政治經濟學」出發提出尋求中國之「特」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共」相結合的「特共一體論」,為「中國第三波歷史大轉型」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

常修澤對「產」「人」「轉」三個方面的探索,以「廣義產權論」為制度根基,以「人本體制論」為經濟哲學,以「第三波轉型論」為轉型方向,初步形成了比較獨特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常修澤在基層調研。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情系家鄉  滿腔熱忱

童年在故鄉度過的常修澤,忘不了當年的貧困和苦難,更對養育他的土地充滿眷戀。他常想抽空返回故裡,以摸一把鄉土、接一接家鄉的地氣、吸一口故鄉大地上的新鮮空氣為快。他多次回到故鄉濱州,到工廠、下農村搞調查,同時,不辭勞苦、滿腔熱忱地為家鄉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1989年5月,常修澤回到家鄉惠民,參加了首屆孫子兵法國際學術討論會。1996年3月,常修澤在惠民縣委禮堂作《關於「九五」時期經濟發展》形勢報告。

1999年6月26日至27日,濱州地委、行署召開《濱州地區面向21世紀經濟發展戰略》論證會。常修澤應邀參會並建議要準確把握濱州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在工業化進程中加快優化工業結構,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工業化和民營經濟發展。

2002年2月24日至25日,常修澤和郭振英等專家學者一行6人,專程到濱州調研「濱州工業現象」。2002年3月5日,《經濟日報》第15版以整版形式刊發了常修澤等人的署名文章《濱州明星企業群探秘》,深入分析濱州實施「工業興市」戰略的經驗做法。當日正值全國「兩會」開幕,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

2004年5月22日,濱州市委、市政府舉辦「中國·濱州骨幹企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暨濱州活塞發展戰略高層論壇」。常修澤與其他專家一起,結合濱州骨幹企業發展實際,對如何更好地扶植壯大骨幹企業、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2005年11月4日至5日,中共濱州市委六屆十次全體會議召開。市委邀請常修澤在5日下午作專題報告,並向各縣區分會場進行電視現場直播。4日,他在哈爾濱參加公務活動。當晚,中國北方下起大霧,哈爾濱飛濟南航班不能起飛。他當即改籤即將起飛的一架航班先飛至北京,但去濟南的航班依然不能起飛,並且第二天上午能否起飛亦不能確定。此時已是深夜,濱州派出的接機人員正在濟南遙牆機場焦急等待。他與接機同志電話溝通後果斷決定,雙方立即趕往天津「碰頭」。年過六旬的常修澤,隻身拖著行李箱,不顧疲憊,輾轉奔波,打上計程車,在漫天大霧中趕赴天津。接機的同志也同時啟程,在能見度不足2米的濃霧中,擁擠在貨運車流中緩緩前行,一路險象環生。第二日8時雙方會合,12時前終於安全抵達濱州。下午,常修澤在會上作了《關於「十一五」期間發展和改革問題》的報告,在全市引起熱烈反響。

2007年6月16日至17日,中央黨校科研部與濱州市委、市政府在濱州共同主辦「落實科學發展觀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濱州現象』高層理論研討會」,常修澤在會上發表了重要意見和建議。2009年7月和2010年1月,常修澤先後兩次到鄒平西王村(集團)考察。他指出「西王的發展有力地說明,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是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的。它們都是共產黨執政的基礎。」2010年1月3日,西王村(集團)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正式成立,常修澤等12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成為該委員會的顧問。

2010年9月25日上午,濱州撤地設市十周年慶祝大會在濱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常修澤專門向大會發來賀信。2017年5月21日,應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和山東大學等單位的聯合邀請,常修澤在「齊魯大講壇」作了題為《從人本經濟學角度推進結構轉型與動能轉換》的學術報告。其間,他專門到惠民縣鑫誠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進行考察,給予充分肯定。

2019年上半年,濱州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市委安排,組織精幹的工作專班,就濱州市「十三五」規劃執行情況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徵求意見稿),課題組專門呈給常修澤徵求意見。7月26日下午,他通過電話連線方式,與專班的同志進行了2個半小時的深度溝通,就調研報告以及濱州「十四五」時期改革發展相關問題提出了重要意見和建議。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常修澤的成長曆程正是一個大時代的個人「微史記」。他的成長道路給人們以重要啟示:一個人的出身和境遇不能選擇,但無論出身貴族或寒門,都需要刻苦學習,厚植自己的學問和本領,養成堅忍不拔的意志與精神,並發揚光大,竭盡全力回饋國家、社會和同胞。常修澤時時以此鞭策自己,並言傳身教感染著同樣從事經濟學研究的女兒。

(作者系濱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相關焦點

  • 從濱州走出的產權與人本經濟學的探索者—經濟學家常修澤
    編者按日前,由廣東經濟出版社和 《經濟研究》編輯部聯合推出的大型叢書《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經濟學家學術自傳》出版。該叢書是由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撰寫的關於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大型自傳叢書,共收入具有代表性的46位經濟學家的學術自傳。其中《常修澤學術自傳》,由常修澤教授歷時三載精心撰寫,濃縮了其40年執著探索「產權、人本、轉型」經濟學理論的精華。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離經叛道」的經濟學家
    「過去30年,經濟學領域正在發生一場最重要的革命,理察·塞勒就是這場革命的中心人物。」曾經準確預測到金融危機爆發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如此評價道。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席經濟學家。
  • 「行為經濟學之父」、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獎
    今年諾貝爾獎的「壓軸大戲」中,理察·塞勒,被稱「行為經濟學之父」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研究人的非理性經濟行為的「行為經濟學之父」,理察·塞勒被問及:你會怎麼花費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72歲的老爺子繼續開起了玩笑:「我會盡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這些錢花光。」
  • 想做物理學家的經濟學家向松祚
    周末人物·中國新聞名專欄  □ 本報記者 孫源澤  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蒙代爾的忘年之交。他是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眼中一生所見過的3個讀書最多的人之一。他也在西方經濟學領域深耕多年,筆耕不輟、著述頗豐。  他曾長期擔任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是中國宏觀經濟領域權威專家之一,但是他卻說自己最想做的是一名物理學家。  9月25日,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做客濟南,帶來了一場關於「後疫情時期」民營經濟如何前行的演講。在活動間隙,大眾日報記者對向松祚進行了專訪。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公布: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新民晚報·新民網】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公布:由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森 獲得,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這是經濟學獎首次頒給了「拍賣理論」。1961年,威廉·維克瑞(Vickery, W.)開創性地提出了拍賣理論。在詳細分析了英國式拍賣、荷蘭式拍賣、第一價格拍賣(Vickery auction)和第二拍賣等四種拍賣方法後,他發現無論採用什麼拍賣制度,總是滿足出價最高者中標,並且支付的價格是出價第二高競標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
  • 外媒:美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外媒稱,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9日宣布,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憑藉其在行為經濟學上的研究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據德新社斯德哥爾摩10月9日報導,塞勒的貢獻包括將普通人的行為和現有的金融決策模式有機結合起來。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2名經濟學家獲獎
    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2名經濟學家獲獎 摘要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 吳易風:西方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
    這一時期古典經濟學佔主流地位。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接受前人關於自然規律和自由的觀念,提出「自然自由」制度的說法,認為資本主義是自然自由制度。他主張,讓「一隻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作用,讓資本主義經濟自行調節,按照自己的固有規律向前發展。
  • 環境經濟學的演變與發展
    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經濟學》一書中就對此進行了分析,只是當初環境問題尚不突出,因此也就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罷了。不僅如此,庇古還提出了糾正外部性的辦法——對引起外部性的活動徵稅或補貼(後者適用於正外部性行為)。庇古稅也因此成為環境經濟學家們為解決環境汙染問題開出的最早的經濟藥方。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中國青年報、海外網 2020-10-12 17:51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為什麼是這兩位美國經濟學家?
    【導語】剛剛公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這兩位經濟學家到底在拍賣理論方面有什麼建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許正式揭曉,由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 和 Robert B.Wilson獲得,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為什麼是這兩位美國經濟學家?
    導語:昨日公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這兩位經濟學家到底在拍賣理論方面有什麼建樹?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昨日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許正式揭曉,由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Paul R.
  • 2017年經濟學諾獎花落行為經濟學,授予美國經濟學家泰勒
    2017年經濟學諾獎花落行為經濟學,授予美國經濟學家泰勒 澎湃新聞記者 蔣晨悅 2017-10-09 17:50 來源:澎湃新聞
  • 美國經濟學家MILGROM、WILSON獲得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0年諾貝爾獎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至此全部揭曉完畢。據報導,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而頒發的2020年瑞典銀行經濟科學獎授予保羅·R·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B·威爾遜,「以表彰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保羅·R·米爾格羅姆,美國經濟學家。
  •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合著《好奇者的經濟學》 納什等12位大師帶你讀懂...
    談到經濟學,似乎是分配及使用稀缺資源的研究,跟我們日常生活關係不太密切。而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卻說,經濟學是對人們維持生計的日常事務的研究,任何有好奇心的人都應該樂於了解。《好奇者的經濟學》便是12位諾貝爾獎權威經濟學家寫給好奇者的經濟學普及讀物。這部由一群傑出的經濟學家合著的書,旨在吸引大家學習經濟學,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正如編者兼作者的羅伯特•索洛在序言中所說,不管是財經研究或從業者,還是普通人,都會發現書中的內容有趣且實用,而且跟我們的生活如此息息相關。
  •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簡介
    羅納德·科斯(RONALD H.COASE),新制度經濟學的鼻祖,產權理論的創始人,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現為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榮休教授, 浙江大學科斯經濟研究中心創始人。科斯的傑出貢獻是發現並闡明了交易成本和產權在經濟組織和制度結構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他推崇經驗研究,批判經濟學因脫離現實而踟躕不前。瑞典皇家科學委員會的致辭中說:「科斯的文獻對經濟史的研究增加了新推動力,一門新的科學——法律經濟學,在經濟學與法學的交叉地帶應運而生。」科斯經濟學直接影響了中國幾代經濟學家,包括張五常、周其仁、盛洪等眾多知名經濟學家。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陳永偉/文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塵埃落定,理察·塞勒教授因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而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諾獎。對於理察·塞勒教授的獲獎,我個人想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形容。說情理之中,是因為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非常突出,夠諾獎的分量。
  • 林毅夫、楊小凱、張五常……誰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經濟學家?
    林毅夫1982年出國,師從舒爾茨等眾多經濟學大師,1987年學成歸來,成為大陸改革開放後第一個「海歸」經濟學博士。林毅夫相信,未來的中國諾獎得主將從自己的新結構經濟學大廈中走出。,無論是2019年諾獎獲得者還是2006年的尤努斯,他們為貧困開出的藥方都是依靠微觀經濟層面的激勵機制,講個人選擇,講消費、交換、產權這些問題,並沒有真正講生產,他們在迴避國家政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