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培養一般細菌塗片要警惕「鬼影細胞」

2021-02-12 檢驗視界網

作者: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  李金剛

痰液標本檢查之前我們都會做一般細菌、真菌塗片。檢查目的有二:其一,確定標本是否適合做細菌培養,採用標本直接塗片革蘭染色鏡檢,根據低倍鏡下白細胞和上皮細胞數目的多少來判定(在每個低倍視野中鱗狀上皮細胞<10個或10-25,白細胞>25個,否則視為不合格痰標本)。其二,初步判定是否有病原菌存在,選痰液中膿性部分塗片,乾燥固定後,進行革蘭染色鏡檢。如發現形態典型、有特殊結構,初步可以確定所屬菌屬或種的細菌,可直接報告。如果不能直接確定菌屬或種的細菌,可報告「痰液塗片查見革蘭×性×菌」。

那麼痰液培養的一般細菌塗片是否會看到抗酸菌?形態又是如何的呢?

案例一:老年病科患者,男,60歲,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因憋氣近十年,近期加重來我院治療。患者否認結核病史,所以入院當天做痰培養大夫沒有考慮抗酸菌,只開了一個痰培養的醫囑。但在做一般細菌圖片檢查過程中筆者發現了這些:

案例二:ICU患者,男,73歲,因胸水,重度肺炎,感染性休克 入院治療。在做痰培養的一般細菌塗片中發現「鬼影細胞」:

總結:鬼影細胞是由英文「ghost cell」翻譯而來,因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含大量脂質,普通革蘭染色難於著色,從而顯現出細胞輪廓的鬼影細胞,或者染色斑駁的陽性桿菌。臨床病例錯綜複雜,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未表現出典型的結核感染症狀,臨床大夫沒有高度懷疑是結核菌感染的病人時,可能不會開抗酸染色塗片的醫囑。很大程度會造成一定的漏診,這就需要微生物實驗室人員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紮實的閱片基本功,通過標本直接塗片及時發現問題,幫助臨床解決問題,讓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

檢驗視界網微信平臺獨家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點擊標題查看


相關焦點

  • 塗片檢查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意義
    當標本符合下列條件時,可以接收並進行細菌培養:(1)痰液標本:平均每低倍視野鱗狀上皮細胞數<10個;(2)氣管吸出痰液:平均每低倍視野鱗狀上皮細胞數<10個或20個油鏡視野至少能見1個細菌;(3)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鱗狀上皮細胞數<細胞數的1%[4]。合格痰標本的塗片信息可以預測培養結果,並指導臨床用藥。
  • 皮膚感染竟然是因為這個細菌
    我們14床的細菌培養結果出來了嗎?」語氣很急,充滿希望,沒錯,又是臨床醫生向檢驗科來催結果了,不僅希望結果出來,還希望培養結果是陽性,這已經是微生物組長任老師接到的第N個電話了,然而培養結果就是陰性。明明有感染,就是找不到病原感染灶,醫生不想相信結果,專門發過來圖片讓我們這雙臨床的眼睛再分析分析。
  • 探案丨手臂膿腫6月傷口不愈,塗片檢查1天找到元兇
    入院後可再次行膿液、創面分泌物弱抗酸塗片,積極與微生物室溝通細菌培養延長培養2周,行膿液宏基因二代測序(mNGS)等提高陽性率,尋找依據。四、進一步檢查、診治過程和治療反應2018-12-18 於右前臂近端背側波動感明顯處穿刺抽出少量黃色稠厚膿液,膿液塗片找抗酸桿菌:2+。右前臂遠端腹側創面分泌物塗片找抗酸桿菌:2+。痰塗片找抗酸桿菌:陰性。
  • 什麼是小細胞肺癌 這症狀要警惕是小細胞肺癌
    什麼是小細胞肺癌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了把所有的肺部癌變統稱為肺癌。肺癌在臨床研究上,其實也是有不同的分類的,其中小細胞肺癌是比較常見的肺癌種類之一。小細胞肺癌由於它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肺癌發病最常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肺部腫瘤。然而,其實很多人對小細胞肺癌還並不太了解。
  • 培養細胞汙染的檢測及排除
  • 細胞培養過程中常見汙染源介紹
    處理:確認是黴菌汙染,如果細胞種類不是特別的珍貴,直接放棄,並將實驗環節徹底消毒。萬不得已,可以嘗試抗黴菌素如兩性黴素B來清除汙染,實際操作中效果很難保證。2)細菌汙染:細菌汙染較常見的有大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假單孢菌等。加用抗菌素的培養液可預防和排除個別一般少量細菌的汙染。
  • 細胞培養過程中常見汙染源介紹
    黴菌汙染後多數在培養液中形成淡黃色或是白色的漂浮物,一般肉眼可見,較易被發現,短期內培養液多不變混濁。倒置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細胞之間有縱橫交錯穿行的絲狀,樹枝狀或管狀菌絲,並漂浮在培養液中。很多菌絲在高倍鏡下可以看見鏈狀排列的菌株。念珠菌及酵母菌菌株呈卵圓形,散在細胞上及細胞周邊生長。處理:確認是黴菌汙染,如果細胞種類不是特別的珍貴,直接放棄,並將實驗環節徹底消毒。
  • 細胞培養之真菌,細菌的防治
    冬天已經過去了大半了 ,春天就要來了,實驗室在一樓,地下室或者其他容易潮溼的地方的小盆友又要開始新一輪的防細胞汙染大戰了。請遵守細胞汙染永恆定律:無論什麼細胞只要是不重要的細胞汙染了,立刻加84棄之,重新復甦新凍存管培養;實在需要挽救的請參考以下:細菌汙染:主要有洋蔥霍爾伯德菌型汙染確定是非常珍貴的細胞 建議分別配置含10倍慶大黴素和兩性黴素溶液(G/A)的PBS和5倍慶大黴素和兩性黴素溶液(G/A)的完全培養基各一份。
  • 痰可以咽下去嗎?痰吞下去有何危害?
    當嘴裡一口痰湧上來的時候,我們該吐出來還是吞下去呢? 許多沒掌握吐痰技巧的人,可能會選擇把痰咽下去,噁心自己;而一些人會選擇把痰吐出來,噁心別人。那麼,問題來了,痰這東西可以咽下去嗎?痰吞下去會有什麼可怕後果?咳咳……一般還是不建議咽下去。
  • 細菌的形態結構觀察和染色技術實驗——萬融實驗
    有的細菌細胞除了細胞壁、細胞膜等基本結構以外,還具有芽孢、莢膜、鞭毛等特殊結構,是菌種分類鑑定的重要指標。由於細菌細胞既小又透明,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時難以識別,故一般要經過染色才能做形態和結構的觀察。用於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鹼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類。在中性、鹼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細菌細胞通常帶負電荷,而鹼性染料在電離時帶正電荷,所以很容易與細胞結合而使細菌著色,因此細菌染色多用鹼性染料。
  • 探案丨肺內空洞是何因,培養、測序齊解惑
    11-18 至我感染病科門診,查WBC 13.61X10^9/L,N 10.1X10^9/L,Eos% 2.4%,ESR 57mm/H,CRP 125.5mg/L;胸部CT:右肺下葉病灶和空洞較前進一步增大;痰塗片找細菌、真菌、抗酸桿菌(-),痰細菌、真菌培養(-),為明確病灶性質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飲食、睡眠尚可,體重變化不明顯。
  • 哪些情況下血常規需要進行塗片鏡檢?
    分析儀分類錯誤,中性粒、淋巴、單核細胞比例明顯增高。一般說來,儀器給出異常的參數、直方圖或散點圖、出現儀器運行提示信號或解釋性提示信號等,都是複查的條件之一,但要結合儀器狀態和患者情況等作全盤考慮。鏡檢時要對哪些細胞進行分析?一般人認為應用顯微鏡複查,無非就是做一下白細胞分類或計數,其實不然。
  • 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
    因細菌蛋白質等電點較低,當它生長於中性、鹼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時常帶負電荷,所以通常採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結晶紫、鹼性復紅或孔雀綠等)使其著色。酸性染料的離子帶負電荷,能與帶正電荷的物質結合。當細菌分解糖類產酸使培養基pH下降時,細菌所帶正電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紅、酸性復紅或剛果紅等酸性染料著色。中性染料是前兩者的結合物又稱複合染料,如伊紅美藍、伊紅天青等。
  • 口中的痰吞下去會影響健康嗎?這科普辣眼睛也一定要看!
    這一口濃痰吞下去,心中總會有這樣的疑問:不小心吞了一口痰,細菌會入侵身體麼?對身體會有影響嗎?一般情況下,不會!當然,這是一般情況下,在某些情況下把痰吞下去對身體的確是不好的。 痰液最主要的成分是膿性分泌物,雖然痰裡細菌或病毒的含量也不少,但並非主要成分。
  • 從微生物學角度談細菌耐藥應對策略
    關於血培養標本的送檢時機,主要基於以下三點:第一,儘量在發熱開始的24小時內送檢血培養標本,發熱是基本前提,當患者出現體溫的變化(病人體溫高於38℃或低於36℃)、心率、呼吸頻率的變化、白細胞增加超過1.2萬,或小於4四千、粒細胞減少等情況,需要在經驗性治療之前就儘快送檢血培養標本;第二,要在使用抗菌藥物的前期送檢血培養標本;第三,取樣方法需正確
  • 寶寶又咳嗽了,痰在什麼位置?為什麼會咳不完?為什麼要先祛痰?
    冬天空調一開,堅果一吃,水一少喝,再加上空氣乾冷乾冷的,一個不注意,確實會感覺好像有痰,有時候能很快「鎮壓」掉,有時候又感覺半天咳不完。「媽媽,痰在哪裡呀」「這個……寶寶你等等。」嗯,等等=來問小南,要不要給這位媽媽的機智點個讚呢?嘴巴裡?哈哈哈,又不是腦筋急轉彎。回歸一本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