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空調一開,堅果一吃,水一少喝,再加上空氣乾冷乾冷的,一個不注意,確實會感覺好像有痰,有時候能很快「鎮壓」掉,有時候又感覺半天咳不完。
「媽媽,痰在哪裡呀」
「這個……寶寶你等等。」
嗯,等等=來問小南,要不要給這位媽媽的機智點個讚呢?
嘴巴裡?哈哈哈,又不是腦筋急轉彎。
回歸一本正經。先來說說痰是怎麼產生的:
我們的氣管、支氣管的內壁都覆蓋著一層黏膜,黏膜下層含較多的黏液腺和漿液腺,一旦有塵埃顆粒、細菌等異物入侵就會被粘附住,然後黏膜再藉助於纖毛柱狀上皮的纖毛擺動,把這些排到氣管上端的喉頭部位,經口腔咯出,這就是痰。
大致位置清楚了吧?
那麼,為什麼有的寶寶只是乾咳幾聲就然後沒然後了,有的寶寶卻咳不完的樣子?
1、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以此來把入侵異物排出體外。
2、 在有痰咳嗽的初期,第一件事情是祛痰而非止咳,因為一旦細菌在痰裡快速繁殖,就會繼發感染,反而會刺激咳嗽更厲害。
3、 如果不祛痰先止咳,看似咳嗽暫時緩解了,其實痰一點都沒減少,反而給了病菌緩衝的時間,得寸進尺感染到了肺,形成新的感染甚至肺炎,咳嗽會捲土重來並咳得更厲害。
爸媽可以對照一下,尤其是祛痰方面有沒有誤區?
其實啦,一般人多少都會有點痰,明顯和不明顯的區別,小南和自家的娃也一樣。
因為痰是呼吸道的垃圾,裡面包含著我們自身分泌的黏液,吸進肺裡的灰塵、煙塵、細菌、病毒,以及呼吸道和肺裡的脫落細胞、壞死組織、血球、膿性物等。
輕微的痰可以不用擔心,會被排出來。
寶寶痰多的話,可以用空心掌從下往上拍打寶寶的背部,幫助痰液排出。
至於喝點啥?小南還是建議適當多喝溫白開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