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後,寶寶感冒咳嗽的機率大大增加,一咳嗽嗓子就有痰,呼吸總帶有呼嚕呼嚕的聲音,感覺十分難受,但是小孩又不會咳出痰,很讓人苦惱。
那麼痰是什麼?它是如何形成的?
通常說到痰,總覺得它是一種病理產物,是讓人厭惡且不吐不快的東西,其實痰分兩種,一種是生理性另外一種才是病理性。
生理性的痰,是從鼻腔就開始分泌,人體的鼻~咽~喉這條呼吸道是是相通的,從鼻腔開始,每天會分泌大量的黏液,而正常情況下人卻感覺不到這些黏液的存在,只有在某些病理病態才能感覺到黏液(也就是痰)。
這是因為在鼻腔裡面覆蓋著一層鬆軟的黏膜,而黏膜上有很豐富的腺體,還有大量的纖毛覆蓋,這些腺體能產生大量的分泌物,分泌物的功能很多,比如過濾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沾住空氣中的大分子粉塵,它還可溼潤鼻腔防止乾燥,相當於人體的「空氣淨化器」,那麼這些黏液產生後都去了哪裡呢?
這裡最大的功臣就是鼻腔的纖毛了,呼吸道黏膜的每個上皮細胞大約有200根纖毛,這些纖毛在進行規則而協同的擺動,向咽喉方向擺動時堅挺有力而快速,向相反的方向擺動時彎曲柔軟而緩慢,所以正常人的黏液就在纖毛的作用下被吞進了胃裡,人體感覺不到,這就是「生理性的痰」。
當病菌(比如感冒病毒)攻擊了呼吸道,導致呼吸道黏膜受損、纖毛喪失正常的擺動功能後,就會怎樣呢?
結果是這些黏液不能被順利吞咽,而是聚集在咽喉部,黏液附在黏膜上刺激神經產生不適感,讓人不得不用力咳出它,這就是病理性的痰!
而寶寶不會咳怎麼辦?黏液附在咽喉導致呼吸道變窄,只能通過加快呼吸給身體供氧,自然就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了。
就像鼻塞時也會呼吸不暢,要麼加快呼吸要麼用嘴呼吸,只是這個阻塞不在鼻腔,而是在咽喉或者支氣管,只能選擇加快呼吸,同時人也很難受。
如果寶寶免疫低,經常受到病菌侵襲,呼吸道反覆感染,支氣管黏膜經長期刺激後處於損傷狀態,代償功能弱,就會表現為經常有痰,這種接下去就會發展成慢性支氣管炎,甚至肺炎!
這就是寶寶有痰又咳不出的原理和過程,所以要改善的可行途徑:1、加快黏液排出;2、恢復纖毛擺動;3、抗病毒;4、提高免疫修復呼吸道黏膜。
第一點是常規處理,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要多喝熱水,吸聞水蒸氣,給寶寶多拍拍背,這樣可稀釋痰液加快排出;
第二點通常沒有特別針對性的好方式,只待人體戰勝病毒後的自我修復,如果是成人可含漱淡鹽水會有幫助;
第三四點最關鍵,目前沒有抗病毒的藥物,常見的藥物只是針對症狀,並不能從根本上清除病毒!冬季多是受寒導致的病毒感染,所以可用促進循環除寒的方法比如喝生薑陳皮水、泡熱水澡、艾灸大椎穴和炒薑末敷腳底湧泉等;有痰咳不出來時首選食療,比如陳皮含陳皮皂甙有助化痰修復黏膜,可喝陳皮水、鹽蒸橙子、烤橘子等等。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營養師媽媽藍弧)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