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時期的主要恐龍種類
6600萬年前的一天,彼時地球的統治者——恐龍,正遍布各個角落悠閒度日。作為已經生存了1.6億年的生物,它們並不知道,一場滅頂之災,已從太空呼嘯而至。
一顆直徑長達14公裡的小行星,穿過大氣層,落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猛烈撞擊地表,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70億倍,形成了高達1500米的海嘯,撞擊點附近的生物立即化為一縷青煙。
請點擊入圖片描述
然而,艱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撞擊引發了全球性的地殼運動,地震和火山頻發,形成的灰塵遮天蔽日、經月不散,陽光無法到達地面,地球因此陷入了寒冬。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很快出現枯萎和死亡,動物也緊隨其後,陷入糧食危機。
6500年前,地球曾經的統治者——恐龍,因為無法尋覓到足夠維持其龐大身軀的糧食,終於滅絕。
因為淡水生態系統很大程度上是靠腐爛有機質維持的,因而受影響較小,淡水四足動物如鱷魚、離龍、龜鱉類和兩棲類都倖存了下來。尤其是兩棲類,在大滅絕中幾乎沒有損失,鱷魚和離龍成為在大滅絕中倖存的最大陸地動物。更重要的是,個子不大的原始哺乳動物,從此開始加速進化,並在6000萬年後,演進成直立行走的兩足動物,統治地球至今。
所以,6600萬年前的那顆小星星,真堪稱人類演化的「上帝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