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人類最高智慧的象徵,它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及世界觀。
科學的定義:科學是對已知世界通過大眾可理解的數據計算、文字解釋、語言說明、形象展示的一種總結、歸納和認證。
科學觀認為宇宙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它在自然中誕生,遵守物理規律演化。科學不贊成唯心主義思想,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假若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那麼,宇宙中的一切自然規律(所有的科學定律)都是上帝的傑作。
悖論一:科學的終點是上帝?
假若是上帝創造了宇宙及所有的科學定律,那麼,科學的終點必然是上帝。如果上帝不願意人類看到「它」的存在,就會不斷的創造新的科學定律。因此,科學家永遠不會得到終極科學理論,科學探索的路程沒有盡頭。若科學探索沒有盡頭,人類永遠也不能證明「上帝」的存在。
結論:若科學沒有盡頭(這與科學觀對宇宙規律的認知相矛盾),則間接證明了上帝的存在。
悖論二:科學在時間上存在「奇點」?
假若上帝不願意人類看到它的存在,隨著人類對科學技術的掌握能力,它會不斷的創造新的科學規律。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科學就會出現「奇點」。即每隔一段歷史時期(比如300年),科學史上就會出現一次突破性的發現(新發現的科學規律與舊科學規律之間存在明顯的不融洽,新的規律是後來上帝為了掩蓋人類的視線在原來基礎上衍生創造的)。若科學結論是連貫、融洽的,那麼科學家一定能找到終極理論。若科學規律在時間上總是出現不連貫、不融洽,那麼,這說明上帝在不斷完善宇宙規律。
結論:若科學在時間史上存在明顯的斷痕(不連續、不融洽)且與人類對科學技術掌握水平有明顯聯繫,則間接證明了上帝的存在。
悖論三:科學本身的科學性。
假若是上帝創造了自然規律,那麼,上帝一定掌握超越科學的能力。如果自然中存在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則證明上帝的存在。如果自然中的一切現象都能被科學解釋,那麼,一定存在解釋一切的終極理論。
結論:若科學不能解釋一切,則間接證明了上帝的存在。
悖論四:宇宙的真相。.
假若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那麼,科學觀即是人類對現實現象執迷的假象。如果人類執迷於科學就看不到宇宙的真相,人類永遠不會聽從上帝的旨意。如果人類放棄科學就得不到快速的發展,人類社會就處於低等的狀態。因此,科學只能出現在人類史上一段時期但不會是永遠。如果科學長久存在,則人類不會聽從上帝旨意,這違背上帝意願。如果沒有科學存在,人類不可能快速發展,這也違背上帝憐愛世人初衷。因此,若存在上帝則科學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過渡階段。
結論:若科學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發展時期(未來科學被新的技術取代),則間接證明了上帝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