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酶D主要存在於植物,動物腦組織中亦有

2020-12-06 小禾娛樂圈

磷脂酶A1:自然界分布廣泛,主要存在於細胞的溶酶體內,此外蛇毒及某些微生物中亦有,可有催化甘油磷脂的第1位酯鍵斷裂,產物為脂肪酸和溶血磷脂2。

磷脂酶A2:普遍存在於動物各組織細胞膜及線粒體膜,能使甘油磷脂分子中第2位酯鍵水解,產物為溶血磷脂1及其產物脂肪酸和甘油磷酸膽鹼或甘油磷酸乙醇胺等。

溶血磷脂是一類具有較強表面活性的性質,能使紅細胞及其他細胞膜破裂,引起溶血或細胞壞死。當經磷脂酶B作用脫去脂肪酸後,轉變成甘油磷酸膽鹼或甘油磷酸乙醇胺,即失去溶解細胞膜的作用。

磷脂酶C:存在於細胞膜及某些細胞中,特異水解甘油磷脂分子中第3位磷酸酯鍵,其結果是釋放磷酸膽鹼或磷酸乙醇胺,並餘下作用物分子中的其他組分。

磷脂酶D:主要存在於植物,動物腦組織中亦有,催化磷脂分子中磷酸與取代基團(如膽鹼等)間的酯鍵,釋放出取代基團。

體內的組織均可合成鞘磷脂,以腦組織最為活躍,是構成神經組織膜的主要成分,合成在細胞內質網上進行。

以脂醯CoA和絲氨酸為原料,消耗NADPH生成二氫鞘氨醇,進而經脂肪醯轉移酶作用生成神經醯胺。

相關焦點

  • 磷脂與人類健康
    按結構組成可將磷脂分為兩大類:甘油磷脂(卵磷脂、腦磷脂、心磷脂和磷脂醯肌醇)和鞘磷脂(神經鞘磷脂)。  磷脂存在於機體的所有細胞中,是人體生物膜(細胞膜、內質網膜、線粒體膜、核膜、神經髓鞘膜以及紅細胞膜)上的重要組成成分。如:紅細胞膜的脂類約40%為磷脂,線粒體膜的脂類約95%為磷脂。卵磷脂是最重要的一種甘油磷脂,它是細胞膜脂質雙層的主要脂質成分。
  • 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
    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 (Lp-PLA2))又稱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酞水解酶
  • 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p-PLA2) ——在健康篩查中的應用
    但是,僅採用傳統危險因素仍存在不足,例如危險因素相同的個體發生心血管病事件風險存在差異,某些不具備傳統危險因素的患者仍然發生心血管病事件,接受足量他汀治療的患者仍有殘留風險等。生物標誌物被認為是傳統危險評估的重要補充手段。
  • Molecular Cell:磷脂酶C自抑制過程的普遍機制
    而磷脂酶活性的自抑制過程會得到Rho GTPases和異源三聚體G蛋白的減緩,它們激活的PLC-β2將通過活性中心取代起到阻礙作用的環狀結構,從而使得磷脂酶C能與底物-磷脂醯肌醇(黃色結構)結合。)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是一類可以催化磷脂C的磷脂醯鍵水解斷裂的酶,PLC在生物的生命活動中起著第二信使的作用,其廣泛存在於各種原核、真核生物之中,只是在分子結構上略有差異。
  • Cell Res | 新進展,張鵬團隊解析植物PLDα1的晶體結構,揭示真核磷脂酶D的催化和調控機制
    在真核生物中已經發現了大量的PLDs,這些酶被認為是藥物設計的理想靶點,因為這些酶在許多人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真核生物PLD的催化和調控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研究測定了全長植物PLDα1在apo狀態和與PA的配合物中的晶體結構,揭示了真核磷脂酶D(PLD)的催化和調控機制。
  •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紫色酸性磷酸酶GmPAP33參與大豆叢枝菌根共生過程中的叢枝退化
    華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的相關研究人員在《Plant,Cell & Environment》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紫色酸性磷酸酶GmPAP33參與大豆叢枝菌根共生過程中的叢枝退化」的研究論文。叢枝是陸生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共生關係的核心結構。然而,叢枝也是短暫的結構,隨著發展,這些結構很快被消化並最終消失。目前,關於衰老叢枝的消化機制知之甚少。
  • 【專題論壇】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與高血壓
    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更高,約半數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80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更是接近90%。高血壓的併發症主要是心腦血管事件,臨床上已引起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p-PLA2)是近些年發現的一種新的具有血管特異性的炎症標記物,相對於傳統的炎性標記物,該指標特異性高,與動脈粥樣硬化(AS)關係密切。
  • 第四節 G蛋白和磷脂酶C
    第四節 G蛋白和磷脂酶C   G蛋白在TCR/CD3與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結合過程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通過G蛋白可使PLC發生活化,從而激活磷脂醯肌醯肌醇代謝途徑,引起淋巴細胞活化和增殖。
  • 植物細胞生理
    (都有細胞膜)②所有細胞都有兩種核酸,即DNA和RNA,它們作為遺傳信息複製與轉錄的載體。(都有DNA和RNA)③除個別特化細胞外,作為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核糖體,毫無例外地存在於一切細胞內。(都有核糖體)④細胞的增殖一般以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分裂,遺傳物質在分裂前複製加倍,在分裂時均勻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內,這是生命繁衍的基礎和保證。
  • 研究揭示真核生物磷脂酶D的結構與機制
    該研究解析了植物磷脂酶Dα1及其與產物磷脂酸(PA)複合體的晶體結構,詳細闡釋了真核生物磷脂酶D催化磷脂產生磷脂酸及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磷脂酶(Phospholipase, PL)催化細胞膜上磷脂的水解。根據水解部分的不同,人們將磷脂酶分成磷脂酶A1、A2、C和磷脂酶D (PLD)(圖1)。
  • 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在慢病管理與血栓形成預警中的臨床價值
    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磷脂酶超家族中的亞型之一,分子量45kDa,因其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解作用而最初被稱為血漿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醯水解酶 (PAF-acetylhydrolase,PAF-AH)。
  • 心血管疾病的頭號預警因子——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
    我國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腦卒中、心衰、高血壓)現患病人數為2.9億,每10秒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病[1]。中國現處於心腦血管病的「流行頂峰」,並且該高峰一直持續到2020年[2]。估計每年我國約有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佔總死亡原因的41%,居各種疾病之首,其中由動脈粥樣硬化(AS)引發的心腦惡性事件佔重要地位。
  • 甘油磷脂、鞘磷脂與生物膜
    磷脂和糖脂都屬於複合脂,是由簡單脂和非脂成分(磷酸、糖、鹼基等)共同組成的。磷脂是含有磷酸的脂類,根據分子中醇的不同,主要分為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兩大類。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又稱磷酸甘油酯,是磷脂酸衍生物,有一個結構通式:甘油磷脂中的脂肪酸常見的是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以及少量不飽和程度高的脂肪酸。通常α-位的脂肪酸(R1)是飽和脂肪酸,β-位的(R2)是不飽和脂肪酸。天然甘油磷脂常是含不同脂肪酸的幾種磷脂的混合物。甘油磷脂在弱鹼下可水解,生成脂肪酸鹽,其餘部分不水解。
  • 大豆磷脂的功效與作用
    然而,卵磷脂有時還是純磷脂醯膽鹼的同義詞(生物化學),而磷脂醯膽鹼只是一種作為其磷脂部分主要成分的磷脂。採用機械方法或者化學方法(利用己烷萃取),可以從卵黃或大豆之中分離出卵磷脂。 基本組成目前我們食用磷脂的主要來源是大豆磷脂和蛋黃磷脂,而這兩種磷脂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呢?除此之外,牛奶、動物的腦、骨髓、心臟、肺臟、肝臟、腎臟以及大豆和酵母中都含有卵磷脂。
  • 磷脂膠丸如何改善糖脂代謝?
    很多門診不孕和月經失調患者患有肥胖糖代謝紊亂、多囊卵巢症候群,或者有血脂代謝紊亂的高血脂、脂肪肝等,體重控制和減脂是該類人群的一線治療方式[1],胰島素升高可直接作用於卵巢,影響卵泡發育、排卵障礙、胚 胎 發 育 、內膜生長和胚胎種植,此外流產風險和妊娠併發症也顯著升高[2]。
  • 《脂蛋白相關的磷脂酶 A2 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建議》要點總結
    與 C-反應蛋白(CRP)不同,脂蛋白相關的磷脂酶 A2(LP-PLA2)是具有血管特異性的炎症標誌物,研究發現 Lp-PLA2 為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新近美國 FDA 批准其用於預測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風險。
  • 《植物細胞》發表瞿禮嘉課題組在植物肌醇原初功能的研究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瞿禮嘉教授實驗室最新在線發表在《植物細胞》(Plant Cell)上的研究成果為解答這一科學問題提供了重要證據。這項研究得到了化學學院趙美萍教授研究組的大力支持,是生命科學學院與化學學院科研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 科學網—揭示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作用機制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等揭示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作用機制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 通訊員譚莉梅)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呂東平研究組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志珍研究團隊通過合作研究,在植物蛋白質氧化摺疊研究中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