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到狄拉克電子變成超導庫玻對直接證據

2021-01-07 科學網

 

眾所周知,超導態的載流子是由兩個電子構成的庫玻對。根據庫玻對中兩個電子自旋的取向不同,庫玻對又被分成自旋單態(自旋反對稱)和自旋三態(自旋對稱)兩種模式。目前發現的絕大多數超導體具有自旋單態電子配對形式。在傳統的BCS超導理論中,兩個動量相反、自旋相反的電子通過原子晶格的幫助而形成庫玻對。這些庫玻對發生類玻色凝聚,形成宏觀尺度量子相干效應,從而實現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超導體因為具有這些特別的性質,可以開發出很多重要的應用,為世界各國所重視。

對於拓撲絕緣體,由於特殊的電子能帶反轉效應,因此在其表面會形成質量為零,能量和動量之間具有線性色散關係的電子,此類電子被稱為狄拉克電子。這些特殊的粒子,在自旋軌道耦合的作用下,會形成自旋和運動方向的鎖定效應,即具有一個自旋取向的電子只會朝一個方向運動,而自旋相反的電子會朝相反方向運動。因此,從原理上說,狄拉克電子不同於形成庫玻對的電子,它們的基本約束條件有很大區別。此外,如果實現拓撲超導,有可能觀察到一類新的粒子,即所謂馬約拉納子,在未來量子計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能否直接觀測到狄拉克電子變成庫玻對,並且研究狄拉克電子超導性質是凝聚態物理領域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最近,聞海虎教授團隊在一種可能的拓撲超導體SrxBi2Se3中,利用低溫強磁場的掃描隧道譜測量,觀測到狄拉克電子變成庫玻對的直接證據。該工作於2017年2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面 【Guan Du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8,14466 (2017)】。該工作發現了狄拉克電子變成超導庫玻對的直接證據,打開了研究狄拉克電子形成超導的新模式,對下一步研究拓撲超導和馬約拉納新粒子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該工作是在教育部2011計劃的人工微結構協同創新中心中的研究組之間合作完成的。隧道譜的測量和分析是由博士生杜冠同學、楊歡教授和聞海虎教授為主完成,先進的低溫強磁場掃描隧道譜設備是聞海虎教授研究組加盟南京大學後建立的。樣品是由合肥強磁場中心實驗室的張裕恆院士和張昌錦研究員小組,以及南京大學溫錦生教授小組提供。文章第一作者是杜冠同學,通訊作者是張昌錦研究員,楊歡教授和聞海虎教授。聞海虎教授協調了整個工作。

該工作的主要結果以示意圖的形式在圖1中演示。圖1(a)顯示的是狄拉克電子的能量-動量色散的三維圖,水平截面顯示的是費米面。在未進入超導的時候,系統具有完整的費米面,狄拉克電子具有導電性而且動量和自旋鎖定。圖1(c)顯示的是在超導態在樣品表面測量到的隧道譜。他們發現,在不加磁場的時候,在能隙之外,隧道譜顯示的是光滑的曲線(這裡沒有顯示),能隙內態密度被大大壓制,反映的是超導態準粒子的典型特徵。然而,當加一個磁場的時候,如圖1(c)所示,在能隙之外,他們觀察到很強的振蕩,而且振蕩幅度隨磁場增加而增加。這個奇異的現象是由於表面態狄拉克電子在磁場中形成的朗道能級,在費米能附近,態密度會出現量子振蕩效應,因而被隧道譜實驗測量出來。令人吃驚的是,這種振蕩到了能隙以內就出現強烈壓制,或用偃旗息鼓來描述。去除背景效應之後,在能隙內部的振蕩可以認為確實被強烈抑制。這表明表面態的狄拉克電子被體超導誘導變成了庫玻對。而此時的色散關係變成了狄拉克電子在超導態的情形,如圖1(b)所示。

圖1. (a)顯示的是狄拉克電子色散關係,平面為費米面;(b)顯示的是狄拉克電子變成庫玻對以後在費米面附近形成的超導能隙;(c)是根據加磁場後掃描隧道譜在空間變化的實驗數據所畫出來的示意圖。實驗數據表明,在能隙外,態密度劇烈振蕩,形成波瀾起伏的狀態,顯示狄拉克電子在磁場中形成朗道能級效應。由於空間漲落效應,在不同位置,其振蕩起伏的具體能量並不嚴格一致。然而,到了能隙以內,即圖1(c)中顯示的深凹槽區域,這種振蕩就顯著變弱,甚至消失,說明狄拉克電子變成了庫玻對並且發生了超導凝聚。

該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量子調控重點專項 「新型高溫超導和非常規超導機理」項目(編號:2016YFA03004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編號:A0402/A11340502),教育部「985計劃」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以及人工微結構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作者對此一併表示感謝。(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研究觀測到特殊超導材料的量子效應
    一個國際研究組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直接觀測到一種特殊超導材料中令人意外的量子效應,並發現了特定雜質如何摧毀其超導性能。傳統超導材料都需要在很低的溫度下實現,約十年前科研人員發現一種含鐵材料在相對高一些的溫度下也可實現超導,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員的關注。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科學家在三重簡併費米子半金屬MoP中觀測到壓力誘導的超導電性
    科學家在三重簡併費米子半金屬MoP中觀測到壓力誘導的超導電性 2018-06-08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遲振華與強磁場科學中心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合作,在高壓條件下首次在一種全新的拓撲材料——三重簡併費米子半金屬MoP中觀測到超導現象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相變,比如水變成冰,正常態變成超導態,通常對應著對稱性的改變。1980年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諾貝爾物理獎)使得拓撲的概念應用到物理相變中。量子霍爾效應所對應的相變並不伴隨著對稱性的改變,改變了人們對於相變和對稱性破缺的看法。
  • 中日美聯合研究小組實驗證實狄拉克電子存在
    中日美聯合研究小組實驗證實狄拉克電子存在科技日報東京2月5日電 (記者陳超)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和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最近通過實驗,闡明了目前最有希望成為高溫超導體的鐵基超導體母體物質
  • 物理所在ZrSiS體電子態中觀測到狄拉克節線和節面
    物理所EX7組博士生付彬彬、研究員錢天、丁洪等發現在空氣中解理ZrSiS樣品可消除表面態,再藉助軟X射線ARPES探測範圍較深的特點,可以觀測到乾淨的體態電子結構(圖1G、K、L),與理論計算(圖1D、H)吻合。基於這個方法,他們對ZrSiS體態中的節面(圖2)和節線(圖3)電子結構開展了系統的測量,並確認了費米能級處所有的電子態都來自於節線。
  • 進展| ZrSiS體電子態中觀測到狄拉克節線和節面
    拓撲半金屬材料的體內電子態在費米能級附近有受到對稱性或拓撲保護的能帶交叉,線性的能帶交叉附近的電子激發是無質量的費米準粒子。2016年以來已經有很多關於ZrSiS系列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ARPES)實驗結果的報導(圖1E、I、J),但和理論計算的體態電子結構(圖1D、H)有明顯的差異。這是因為這些ARPES測量的是解理表面晶體對稱性破缺以及懸掛鍵產生的表面態,所以和理論計算的表面態電子結構(圖1C、F)吻合。
  • 物理所等揭示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
    近十年來,人們在這些體系中多次觀測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的跡象,然而不穩定的p波超導配對以及複雜的異質結結構限制了實驗觀測的可信度,不利於相關性質的進一步研究。自2014年起,物理所的聯合研究團隊首創了鐵基超導體拓撲非平庸能帶結構的研究方向。通過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實驗 (P. Zhang et al., Appl. Phys. Lett. 105, 172601 (2014); X.
  • PRL:日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重電子費米面
    PRL:日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重電子費米面
  • 狄拉克的方程遊戲(五)
    你也許會注意到年輕的狄拉克和上了年紀的他在口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年輕的狄拉克像藤壺一樣附著在他的方程上,因為它解釋了實驗的結果。今天實驗測定的電子的磁矩是(g/2)實驗= 1.00 159 652 188 4(43),而嚴格基於QED計算到高精度的理論預言是(g/2)理論=1.00 159 652 187 9(43)。
  • 量子粒子大觀:狄拉克、外爾和馬約拉納
    但狄拉克方程太美了,這麼美的東西不應該是錯的,所以狄拉克把這個莫名其妙的反粒子變成了一個預言,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兩年以後正電子就在實驗中被發現了。關於正電子的發現,維基百科有比較詳細的描寫:德米特裡·斯科別利岑(Dmitri Skobeltsyn)最早於1929年觀測到正電子。
  • 狄拉克的方程遊戲(一)
    當然,這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狄拉克方程的方程式。狄拉克方程的一些推論可與已有的實驗觀測數據做比較。它們很有效,解釋了一些用別的方法都極難理解的結果。特別是下面就要說到的,狄拉克方程成功地預言了電子永不停息地自旋,因而它們相當於小磁鐵棒。它甚至預言了自旋的速率和磁性強度。但有些結果似乎與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一致。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則是探測材料電子結構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實驗手段。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周興江研究組和其他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系統,對鐵基超導體的電子結構及超導能隙對稱性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鐵基超導體發現後不久,他們率先研究了鐵基超導體的能帶結構和費米面。
  • 狄拉克的方程遊戲(三)
    實際觀測到的是,當一個質子撞擊另一個質子時,通常會出現許多粒子,其中大部分是極不穩定的。有π介子、K介子、ρ介子、Λ和Σ重子以及它們的反粒子等很多的粒子。所有這些粒子間有很強的相互作用著。因此核力的問題,一個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物理學前沿,變成了理解一個粒子及反應的廣闊的新世界的問題,即自然界中最強有力的東西。甚至術語也改變了。物理學家不再提及核力,而是提及強相互作用了。
  • 從薛丁格的貓到狄拉克之海
    這將是怎樣一朵奇葩呀,想像一下你向一粒「負質量」電子施加吸引力,它卻反倒離你遠去的詭異景象吧。電子作為一種費米子,它們必須時刻遵從泡利君王的律令,自能態最低處開始不相重疊地依次入駐各個崗位。假若負能態真的存在,為何從來沒人觀察到電子族群從正能態跌落至負能態並釋放大量輻射的壯觀景象呢?
  • 高溫超導器件中反常金屬相的證據
    特別是,最近出現在二維體系明顯的超導-金屬量子相變中的反常金屬相得到了相當大的研究關注,這種相變可以被不同的量子參數所調節。[2]有清晰的跡象表明,這種系統主要的激發電荷(載流子電荷)是局域的超導集體模式。所以主要問題是,在溫度趨於零時,系統不能凝聚到真正的超導基態的現象是否是本徵的?然而,對於這些觀測結果的正確解釋一直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為它們通常涉及到脆弱的電子態和非常低的溫度。
  • 金屬所發現拓撲狄拉克節線量子態誘發表面電聲耦合反常增強現象
    它通常反映的是固體材料中原子在平衡位置振動對電子結構的影響,因此電聲相互作用對材料的許多性質有重要影響。比如,它不但影響材料隨溫度變化的電子能帶結構,導致光電子能譜、拉曼和中子實驗中經常觀察到的典型扭結或者Kohn異常現象,而且它還會加強金屬隨溫度變化的電阻,增加半導體材料的載流子遷移速率,更會對傳統BCS超導的產生起到決定性作用等。
  • 超導能隙以及熱容
    一、超導能隙上一節講了通過Bogoliubov 變換可以將超導的Hamiltonian
  • 美觀察到原子「自旋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原標題:美觀察到原子「自旋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丹)就像擁有完美對稱性的鑽石就是大放異彩的寶石一樣,量子世界現在也有了科學價值很高的對稱性體現。美國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的理論學家安娜·瑪麗亞·雷伊和實驗學者葉軍(音譯)觀察到了原子的磁性性質——原子核自旋存在對稱性的首個直接證據。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在樣品表面附著一層離子液體或者離子固體,其中含有大量的離子,如氫離子、鋰離子等,然後再施加一個偏置電壓,離子就會進入材料內部,從而拽出裡面的電子或空穴,相當於對材料進行了空穴或電子摻雜。因為這類離子半徑一般都很小,這相當於直接給材料引入了載流子。比如可以在原本絕緣的MoS2系統形成10 K左右的超導電性[8]。在FeSe系統,可以把原先9 K 的塊體超導電性提升到40 K以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