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聯合研究小組實驗證實狄拉克電子存在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中日美聯合研究小組實驗證實狄拉克電子存在

科技日報東京2月5日電 (記者陳超)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和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最近通過實驗,闡明了目前最有希望成為高溫超導體的鐵基超導體母體物質CaFeAsF的電子狀態,並確認了狄拉克電子的存在。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由於可實現較高的轉換溫度,作為高溫超導體的潛在候選物質而備受矚目。在超導研究中,需要通過置換母體材料的一部分元素來尋找新的超導體,為了理解高溫超導成因,闡明母體物質的電子狀態十分重要。但是製作超導轉變溫度很高的鐵基超導體的母體物質極為困難,難以獲得雜質和缺陷都很少的高質量樣品,因此關於其電子狀態的實驗分析一直沒能取得進展。

研究小組此次完全確定了鐵基超導體的母體物質CaFeAsF的費米面——顯示能量最大的電子狀態。利用中國研究團隊合成的高品質CaFeAsF單晶,日本和美國團隊在超低溫強磁場中測量量子振蕩,成功完成了費米面實驗觀察,測得的費米面各種數值與理論預測一致。研究小組通過對量子振蕩的詳細分析,發現費米面是由一種被稱為狄拉克電子的特殊類型的電子形成,這種電子在固體中高速移動而不易受雜質影響。

最新研究所闡釋的母體物質CaFeAsF的電子狀態,是理解鐵基超導體起源的重要基礎認知。而確認狄拉克電子的存在,將有助於開發結合超導性和狄拉克電子新功能的電子器件。

相關焦點

  • 觀測到狄拉克電子變成超導庫玻對直接證據
    因此能否直接觀測到狄拉克電子變成庫玻對,並且研究狄拉克電子超導性質是凝聚態物理領域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最近,聞海虎教授團隊在一種可能的拓撲超導體SrxBi2Se3中,利用低溫強磁場的掃描隧道譜測量,觀測到狄拉克電子變成庫玻對的直接證據。
  • 量子力學大師狄拉克的卓越人生:物理追求美就足夠了
    他分析了以往的量子力學的一些所謂研究成果, 經不起考驗的根本原因全在於它們沒有擺脫經典物理的束縛。爾後, 他曾大膽斷言:將量子力學擴展到微觀粒子高速運動中的正確途徑, 是把它和狹義相對論結合起來。並於1928年1月, 成功地創立了相對論性電子理論, 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在過去的十年裡,狄拉克和外爾(Weyl)費米子已經在許多固態材料中被預測和實驗證實。最著名的是晶體砷化鉭(TAAS),這是第一個發現的拓撲外爾費米子半金屬。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費米弧僅限於狄拉克半金屬中的一維鉸鏈,在早期的研究中,Dai、Bernevig和同事們實驗證明: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在過去的十年裡,狄拉克和外爾(Weyl)費米子已經在許多固態材料中被預測和實驗證實。最著名的是晶體砷化鉭(TAAS),這是第一個發現的拓撲外爾費米子半金屬。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費米弧僅限於狄拉克半金屬中的一維鉸鏈,在早期的研究中,Dai、Bernevig和同事們實驗證明:外爾半金屬的2-D表面一定存在費米弧,而不管表面的細節如何,這是存在於晶體主體深處外爾費米子的拓撲結果,這首先是由Vishwanath等人從理論上預測的。
  • 納米科學:研究小組實時檢測熱電子!
    納米科學:研究小組實時檢測熱電子!從將車輛廢氣轉化為較少有害氣體到精鍊石油,大多數商業化學應用需要納米催化劑,因為它們可以通過控制化學反應的速率來減少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在一項新研究中,由中心小組負責人PARK Jeong Young教授領導的基礎科學研究所(IBS)團隊創建了一個由單層石墨烯和鈦膜(TiO2)組成的催化納米二極體,可以檢測熱電子在鉑納米顆粒(Pt NPs)上。這項突破性研究開發了一種催化納米二極體,使團隊能夠實時觀察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電子流。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ZrTe5能帶調控研究獲進展
    狄拉克半金屬是目前凝聚態領域和材料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它可視為「三維石墨烯」,在低能耗電子學器件應用上具有重要價值。層狀材料ZrTe5由於具有高度各向異性的狄拉克能帶特徵,在相關研究中受到很多關注。早期研究表明ZrTe5是性能優異的熱電材料,最近的理論研究表明單層的ZrTe5是一個具有大能隙的量子自旋霍爾絕緣體,塊體材料的拓撲性質位於強-弱拓撲絕緣體之間。
  • 粒子世界:第一個反物質,上帝預言家狄拉克預言正電子存在
    但是大家注意,這一般在科幻作品當中還會出現兩個詞兒,一個是反物質,另一個是負物質,這兩個還是不一樣的,反物質就比如說正電子,只是電荷和電子不一樣,這質量是相等的,就是帶正電的電子,那負物質就是負質量的東西,這就比較抽象,還在人類的研究探索當中,咱們要說的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反物質就是正電子,關於正電子的故事,咱們要從上帝預言家說起,就是量子力學的領軍人之一保羅狄拉克。
  • 狄拉克的方程遊戲(一)
    他想寫出一個能比已有的一些方程更精確地描述電子行為的方程。因為那些方程要麼只考慮了狹義相對論,要麼僅考慮了量子力學,但從未兩者兼顧。當時一些更有名氣的和更有經驗的物理學家也正在研究同樣的課題。不同於那些物理學家,也不同於偉大的經典物理學家牛頓和麥克斯韋,狄拉克並沒有從對實驗事實進行詳細的研究開始。
  • 狄拉克的方程遊戲(三)
    你也許會注意到年輕的狄拉克和上了年紀的他在口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年輕的狄拉克像藤壺一樣附著在他的方程上,因為它解釋了實驗的結果。今天實驗測定的電子的磁矩是(g/2)實驗= 1.00 159 652 188 4(43),而嚴格基於QED計算到高精度的理論預言是(g/2)理論=1.00 159 652 187 9(43)。
  • 最純潔的科研工作者——狄拉克
    如將δ函數用在許多具體運算上,你會覺得它十分地好用,甚至會感到非常地美妙,讓你真切地體會到狄拉克本人無比欣賞的「數學之美」!舉一個狄拉克名言,以說明他對數學美的極端追求。在1963年《美國科學人》的一篇文章中,他寫出如此超凡脫俗的話:「使一個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實驗更重要!」圖3.
  • 狄拉克和他的 δ 函數
    狄拉克在冥思苦想了兩年之後,在 1930 年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猜想:具有負能量的量子態是存在的,只是我們還沒有觀測到!他的論據是,這種量子態通常被電子佔據了,而電子又遵循不兼容原理,所以其它電子無法進駐這些帶負能量的量子態,致使這些負能量態好像不起任何作用;但是,一旦某個負能量態空了出來,它的行為就會像一個帶正電的粒子一樣。
  • 中日學者歷時三年研究成功《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出版
    同年11月26日,中日兩國外長在舉行會談之時就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的實施框架達成協議,確定基於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及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開展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在這一共識與實施框架的基礎上,中日雙方各10名學者組成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分為古代與中世紀史、近現代史兩個組,開展了共同研究。
  • 物理學家狄拉克:真空不是想像中那樣平靜
    賦予真空全新物理內容的是狄拉克。1928年,狄拉克把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相結合,建立了一個描述電子運動的方程,這個方程可以十分正確地描述電子的運動,與實驗結果非常符合。這一方程的解很特別,既包括正能態,也包括負能態。狄拉克由此做出了存在正電子的預言,認為正電子是電子的一個鏡像,它們具有嚴格相同的質量,但是電荷符號相反。
  • 中國科大在準二維kagome晶格新奇電子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一個廣受關注的例子是通過構造蜂巢晶格可以實現具有線性色散關係的狄拉克能帶。而與狄拉克能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平帶,即高簡併無色散的電子態。狄拉克能帶中電子沒有質量,而平帶中的電子具有很重的質量。在理想平帶中,電子動能淬滅,電子間的庫侖相互作用佔主導地位。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水冷磁體和極低溫測試系統支持下,在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
  • 日美學者擬在南極捕捉反粒子證實反物質天體存在
    日美學者擬在南極捕捉反粒子證實反物質天體存在
  • 狄拉克談理論物理研究方法
    「理論物理研究方法」節譯自科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From a life of physics》。為不失原文風格,下文仍採用狄拉克的第一人稱表述。我試圖給你們一個概念,即理論物理學家如何工作-如何努力著手去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自然規律。
  • 狄拉克之海與真空零點能
    在1928年狄拉克預言高能光子激發真空,可以使真空產生正負電子對子,而正負電子對子又可以湮滅為真空,並同時放出光子。這個預言後來得到科學證實,用伽馬射線從真空中提取出了一對正負電子,還測得正負電子對湮滅時,其輻射的光子能量為零點5兆電子伏特,這正好等於一個電子的能量,一對正負電子湮滅產生了一對同等能量的光子,能量剛好守恆。這個實驗使得人類真正認識到真空確實是不空,現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已經可以從真空中提取出許多基本粒子。
  • 中日美三國科學家聯合破解核自旋極化特性
    中國吉林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破解了原子核自旋極化特性。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網絡版上。        研究人員將垂直方向磁場作用於封閉在二維結構裡的電子,進行冷卻後,發現電阻消失。這說明,電流方向上的電阻發生量子化,從而弄清了原子核自旋極化的特性。這將有助於推動半導體結構中電子自旋與原子核自旋相互作用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並給新型核磁共振的開發開闢了新路徑。
  • "最奇怪的人」狄拉克和他的完美函數
    但是,這個方程式隱含著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它有具有負能量的量子態的解,而這一點是違背當時物理學基本理論的。可是,把這種解丟掉的話又會引來一些數學的內在矛盾。怎麼辦呢?狄拉克在冥思苦想了兩年之後,在1930年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猜想:具有負能量的量子態是存在的,只是我們還沒有觀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