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2020-12-05 騰訊網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早茶答疑》。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還處於防控的關鍵時期,對於車友來說,在路上開車必然要掌握專業、有效的防範措施,除了建議戴口罩開車以及日常的車內清洗、消毒之外,如何正確給汽車通風也值得一提!那麼,開車的時候空調系統到底是開外循環還是內循環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前不久,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試行第五版)》,其中就指明了新型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有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並且首次提到了氣溶膠傳播,而所謂氣溶膠就是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它們的直徑在100微米(μm)以下,也就是比頭髮的直徑還要小。

所以氣溶膠這個名詞聽起來很新鮮,不過它的存在非常普遍。

對此,有不少車友擔心,氣溶膠會混入新冠病毒,形成生物氣溶膠,並且通過汽車的外循環進入車內,這樣一來不就容易感染了嗎?其實,一般氣溶膠裡的病毒含量過小,不足以達到感染劑量。

理論上,如果空氣中存在包含新冠病毒的生物氣溶膠,在空調外循環的作用下確實有可能隨著空氣進入車內,而我們人體也確實有接觸的風險。

但大家別忘了,外界氣體在進入車內前一定會經過空調濾芯,市面上的PM2.5濾芯可以阻擋直徑大於2.5μm的顆粒,而普通濾芯能阻擋直徑大於5μm的顆粒。雖然新冠病毒的直徑大約只有0.1μm,但它在空氣中傳播是需要介質的,那麼它所構成的「飛沫核顆粒」直徑一般為2-10μm。

由此可見,普通的空調濾芯還是無法過濾相當部分的飛沫核顆粒,但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則表示,飛沫傳播的距離是有限的,只有1-2米,並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換句話說就是氣溶膠普遍存在,但是包含病毒的飛沫核顆粒由於質量較大,會快速沉降,因此病毒通過氣溶膠實現遠距離傳播是比較困難的。另外,目前也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所以各位要認清事實、不傳謠、不造謠、不恐慌!

那麼在疫情期間,該如何正確開啟內、外循環呢?大家可參考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私家車預防」臨時指引。在空曠場所,打開外循環或車窗進行通風換氣;而在密閉環境,也就是外界車輛較多、人員密集、途徑醫院或疫情重點區域時可以打開內循環,防止外界空氣進入車內。

好了,本期的《早茶答疑》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有其他汽車相關的問題也可以掃碼加入我們的車友交流群,和大家一起撩撩車。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本分,掌握科學、高效的預防措施,共同戰勝病毒,中國加油!我們下期再見,拜拜!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發布會上,衛生防疫專家確認,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此前報導:「空氣藏毒能飄到幾公裡外」「開窗通風也能引毒入室」……被網友傳的「神乎其神」的氣溶膠到底是啥?氣溶膠傳播真的這麼危險? 什麼是氣溶膠?
  • 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還能開窗通風嗎?
    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還能開窗通風嗎?、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要了解氣溶膠傳播,有必要先解釋下空氣傳播。空氣傳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體的微小顆粒物。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到在說話、咳嗽或者噴嚏時,可以檢測到亞微米、超微米級的更小顆粒。
  • 汽車空調內外循環是啥意思?跑高速,究竟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
    關於空調製冷和加熱,就要用到內循環和外循環,那到底什麼是內循環?什麼是外循環呢?高速上應該使用內循環和外循環的問題,相信很多老司機也並不一定能回答正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內循環外循環的正確使用方式,以及當我們在高速上應該怎樣正確的使用。什麼是內循環?內循環指的是通過車內已有的空氣進行循環,不讓車外空氣進入車內,相當於關閉了車內外的氣流通道。
  • 研究表明新冠氣溶膠可包含仍存活的病毒,傳播距離遠超6英尺安全距離
    據外媒BGR報導,近日越來越多的確鑿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空氣中的COVID-19傳播是通過感染者在咳嗽、打噴嚏、大喊大叫,甚至只是正常說話時排出的微小飛沫和氣溶膠發生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氣溶膠包括可以感染和在細胞中繁殖的活病毒,它證明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傳播,且傳播的距離比建議的6英尺(1.8米)社交距離遠得多。
  • 新冠病毒能氣溶膠傳播?專家:不談劑量,不說概率,討論沒意義
    新冠病毒能氣溶膠傳播?「但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與此同時,有網友還表示,空氣中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還能開窗通風嗎?馮錄召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飛沫傳播距離很短,一般在1-2米內,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
  • 官方:氣溶膠是傳播病毒新途徑,一文了解如何防範
    通常,為了區別於潔淨空氣,常使用含塵氣體或汙染氣體來稱呼氣溶膠。學術上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所組成的氣態分散系統。由此可以看出,病毒上是可以通過空氣來進行傳播的。 什麼是空氣傳播?空氣傳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體的微小顆粒物。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到在說話、咳嗽或者噴嚏時,可以檢測到亞微米、超微米級的更小顆粒。
  • 溼度究竟會不會影響流感的傳播?溼度大到底能不能預防流感?
    大家都知道低溫會增強流感病毒的傳播,這也是冬季之所以成為流感季節的原因之一。當下正值流感季節,可最近有新聞報導稱: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當室內溼度達到40%-60%時,就可以預防流感。但與此同時,網絡中也有人認為,流感病毒在各種溼度水平下依然具有傳染性。
  • 美國收集全球氣溶膠分布數據,預防新冠病毒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方式的簡報,其中就提到已經不再排除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尚未對保護人們免受氣溶膠感染COVID-19給出建議。本周,甚至有200多名科學家向世衛組織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警告COVID-19通過氣溶膠在空中傳播,並敦促世衛組織認識到風險。而最近我國國內的一份研究顯示,通過美國遙感衛星觀測氣溶膠跟全球分布,印度最為嚴重,中國的華北地區地區次之。那麼什麼是氣溶膠呢?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 「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湖南省疾控中心:阻斷新冠病毒傳播途徑的方法你都學會了嗎
    別急,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先搞清楚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後就可以針對性採取措施"阻斷"它的傳播。傳染病在人群中發生的流行過程需要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傳播途徑就是指病原體從傳染源到易感人群的傳播過程。而本次新冠病毒的傳播主要是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以及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 西班牙媒體解析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五大關鍵問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人報》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我們呼吸時排出的顆粒,也就是說氣溶膠是否會像唾液飛沫那樣傳播新冠病毒?對於這個問題,目前科學界尚未達成共識,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五個關鍵問題作出判斷。全文摘編如下:1、存在哪些傳播機制?原則上講,存在三種可能的傳染途徑,「大」的呼吸或唾液飛沫,小得多的氣溶膠,以及通過汙染表面傳染。
  • 研究稱新冠病毒能夠通過氣溶膠實現有效傳播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0日發表題為《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能通過氣溶膠實現有效傳播》的文章,作者為貢薩洛·洛佩斯·桑切斯。全文摘編如下:自可怕的COVID-19大流行病開始在全球蔓延以來已經過去了10個月,但是關於該病毒的基本情況仍然存在許多疑問,例如感染後的免疫力能持續多長時間,以及該病毒到底是如何傳播的。
  • 《自然》刊發港大研究:金倉鼠實驗提示新冠可氣溶膠傳播—新聞...
    《自然》刊發港大研究:金倉鼠實驗提示新冠可氣溶膠傳播
  • CDC專家吳尊友談應對氣溶膠傳播 正確佩戴口罩 每天開窗通風
    ●氣溶膠不是主要傳播途徑,對流行的影響有限●一般工作生活條件下,正確佩戴口罩就可以得到有效保護●建議每天至少保證有一定的時間開窗通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能通過氣溶膠傳播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從理論上看,氣溶膠傳播新冠肺炎是有可能的,但其對流行的影響有限。從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總體流行特徵來看,我們尚未看到支持氣溶膠是新冠肺炎主要傳播途徑的證據。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飄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 終於承認病毒空氣傳播!加拿大悄悄修改了新冠傳播方式指南
    自從COVID-19全球大流行開始之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衛生機構都得出結論,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aerosols)或微小顆粒在空氣中傳播,但加拿大公共衛生部門一直沒有採納這些結論。不過,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發現,加拿大公共衛生局(PHAC)本周已經悄悄修改了其關於COVID-19傳播方式的指南,包括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風險,但並未像以前一樣發出通知。
  • Nature:武漢大學藍柯教授團隊報導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途徑空氣動力學
    因此,王廣發認為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侵入眼睛導致其感染(2)。 密閉的巴士 2020年3月5日,來自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研究團隊,在由中華預防醫學會、湖南預防醫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實用預防醫學》通過知網首發題為《一起在公共運輸工具內氣溶膠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論文(3)。
  • 《空氣淨化器去除生物氣溶膠論壇》在京舉行,LIFAair為每一次呼吸...
    2020年3月18日,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主辦的《空氣淨化類家電去除空氣中生物氣溶膠在線科技家論壇》在京採用線上會議形式成功舉辦。大會邀請了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家用電器檢測所等相關領導、行業專家發表演講及專題報告,並發布「2020年首批除病毒空氣淨化類家電優勢產品」,大會還邀請了在空調,新風機,淨化器,電動口罩等領域的著名家電企業代表以及行業二十餘家主流新聞媒體。
  • 汽車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的正確用法
    當我們使用空調的時候,吹出來的風有兩種模式:一個是內循環模式,另外一個是外循環模式。你們知道什麼情況下用內循環,什麼情況下用外循環嗎?內循環就是讓車內的空氣在封閉狀態下循環流動,跟外面的空氣隔絕,比如外面沙塵比較大時、堵車時車輛比較密集會排出大量的廢氣,這時內循環能起到很好的隔離作用。內循環是重複使用車內空氣,空調的效果會比較好。但是如果車上人多的情況下會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時又需要大量的氧氣,最好定時隔一段時間開一下外循環,讓外面的新鮮空氣進來補充一下。
  • 夏季開車時,空調是內循環還是外循環好?知道這些不吃虧
    我們都知道,在車子的車載空調中都會有內循環以及外循環兩種選擇模式,那麼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的區別呢?它們之間的區別又有多大呢?在燥熱的夏季開車的時候,我們又應該選擇哪種模式才能更清爽省油一些呢?然而外循環則指的是從車子外面進風,將車子外面的空氣抽進來進行製冷在送入車子裡面,是車外的空氣與空調壓縮機、車廂內的循環。而大多數人也都會覺得外循環似乎要更加健康一些,畢竟是將車子外面的新鮮空氣源源不斷地送入到車內。當然!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內循環要比外循環更加節能,尤其是在燥熱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