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專業的醫生為你講述健康知識、急救知識、以及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隨著舒適化醫療的普及,無痛胃鏡、無痛腸鏡、無痛分娩、無痛氣管鏡以及無痛人流都逐漸普及到每一個城市。甚至,無痛拔牙這樣人們想都不敢想的技術也都逐漸變得普及。
所謂「舒適化醫療」,是指病人在就醫全過程中感受到愉悅、無痛苦和無恐懼的一種新的醫療發展模式。也就是說,就醫的目的不再僅僅為了結果,病人更加注重就醫的體驗。
在過去,小兒的扁桃體切除、女性的人工流產,基本上都是活生生地把肉從人體上挖下來,非常恐懼、痛苦。如今,象這樣的一些「小手術」患者卻會感受更舒適、更有尊嚴。這不僅再一次讓人們想起那句話,「在此之前,手術是一種酷刑;自此之後。科學戰勝了疼痛」。
是得,改變這一切的,就是麻醉。因為麻醉技術的誕生,不僅讓人性的光輝得以張揚,更是極大地推動了外科學的發展。而今天,它又承載起舒適化醫療的重任。
2018年,第二屆中國麻醉周的主題是「人民美好生活從無痛診療開始」。自此,麻醉學科肩負起從無痛診療中讓人們享受美好生活的重任。
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殘酷的。接過重任後,我們驚訝地發現:這個不足10萬人的隊伍,每年除了要完成6千多萬臺手術室麻醉以外,還要承載起手術室外日益增多的無痛診療需求。麻醉人員的短缺,讓本就負重前行的麻醉科倍感壓力。參差不齊的麻醉設備及麻醉人才不均衡分布,更是暴露出很多漏洞。
然而,老百姓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甚至,醫院內的其他科室同事也都沒有注意到這種矛盾。如,當分娩鎮痛試點向前推行的時候,無不拍手稱快。但他們哪裡知道,麻醉科哪兒還有人手可派呀?即使能派出人員,也都是單兵作戰。面對檢查不完整,基礎疾病未調整的各類病人的麻醉,風險可想而知。
前不久,一個體重超過三百斤的男病人來到腔鏡室。由於無痛胃鏡幾乎已經家喻戶曉,他又怕遭罪,因此他也堅決選擇無痛胃鏡。但是,這個要求被腔鏡室醫生拒絕了。
根據腔鏡室醫生的經驗,這麼大體重的病人,一旦睡過去,鼾聲非常嚴重。如果沒有處理好,被主任罵一頓不說,病人也非常危險。在剛剛開展無痛胃鏡那幾年,確實出現過病人憋得滿臉紫青的情況。
眼看著病人嘟嘟囔囔在懷疑醫院技術能力的時候,腔鏡室醫生將情況上報給了他們科主任。他們主任一聽這情況,覺得必須要重視。別看只是一個病人,他總有些親戚朋友,那可是一片人吶。
每每到這個時候,他們總會想到麻醉科。這事兒成不成,全看麻醉科了。於是,腔鏡室主任試探著給麻醉科打了電話。電話裡的意思,大概就是有一個肥胖病人,希望麻醉科給上一個麻醉。
一開始,麻醉科主任堅決不同意,並在電話裡說:這麼大體重,不是兒戲。如果做這個麻醉,得兩個麻醉醫生。手術室內人手緊張,哪有那麼多人?
後來,在腔鏡室主任拉關係情況下,麻醉科主任也妥協了。見面之後,麻醉科主任說道:特殊病人,就不要勉強舒適化啦。安全重要,還是舒適化重要?
為了讓腔鏡室主任徹底明白良苦用心,麻醉科主任講起了肥胖病人麻醉的風險:
由於功能殘氣量下降、肺順應性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靜息代謝率增加、氧耗及呼吸做功增加等因素影響,肥胖病人極易發生呼吸道事件。如果不事前做好詳細的應急預案,很有可能這方面出問題。另外,肥胖病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非常多,一旦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就有可能發生心律失常或者心臟衰竭。
因此,為了降低門診麻醉的風險,不建議在麻醉醫生緊缺的時候強行做肥胖病人的無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