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現鋒面霧。
11月29日早晨,貴陽市氣象局大院的塔樓被大霧籠罩。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石奎攝影報導 人們都說大霧是高速路上的隱形殺手,大霧天氣高速路上的交通事故比平常的概率要大得多。時下正是初冬時節,也是大霧天氣的多發期,貴州省貴陽市氣象部門提醒廣大駕駛員,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霧天行車首先是減速慢行,應開啟大小燈、防霧燈,用近光,上高速路時應開啟應急燈,有效避免霧天交通事故的發生。
貴陽市氣象臺副臺長呂海介紹:「貴陽主要受鋒面霧、地形霧和輻射霧影響。冬季受靜止鋒影響,最容易產生鋒面霧,所以冬季霧天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 「鋒面霧,一般當靜止鋒在雲南省東部和貴州省之間來回擺動,當鋒面移動到貴陽附近時容易產生鋒面霧、鋒面霧與地形也有極大的關係,鋒面霧屬低雲接地,鋒面霧向下伸展,伸展到地方就形成鋒面霧。」呂海說。
據初步統計的氣象監測資料顯示,近10年貴陽年平均出現大霧天氣有39.1天,而開陽達108.6天。貴陽市區,金陽的地勢略高一些,所以霧日比其他幾個區稍稍多一點。也由於地形關係,金陽多為鋒面霧。
為切實做好交通氣象服務工作,開陽縣和息烽縣氣象局攜手交通部門,將全縣客運車輛駕駛員納入專項特色服務領域,若出現大霧、凝凍、暴雨天氣時,第一時間以簡訊方式將預報、預警信息發送到對方的手機上,同時將安裝在收費站的氣象預警顯示屏或交通部門的顯示屏滾動播報最新氣象資訊。
(責任編輯:陳雅瓊)
【鋒面霧的形成】
鋒面霧(frontal fog)發生在鋒面附近。冷空氣位於近地面低空,鋒上雲層降下雨滴遇冷凝結達過飽和而形成霧。分為鋒前霧(鋒面霧出現在緊靠地面暖鋒的前方)和鋒後霧(鋒面霧出現在緊靠地面冷鋒的後方)。
鋒面霧:在兩種氣團之間的鋒面上,由於氣團混合的結果而形成 霧。此霧稱鋒面霧。其成因有三:降水物的蒸發,冷卻作用和兩種氣團的混合作用。
鋒面霧多出現於地面暖鋒前後,隨暖鋒面一起移動。鋒上的降水在鋒下冷空氣中蒸發,使冷氣團達到飽和,凝結而成鋒前霧;在冷暖氣團交界的鋒區,由於冷暖氣團混合而形成的霧,叫做鋒際霧;鋒後霧是因暖空氣移到冷地面而形成的,與平流霧相似,也可能是雲底低達地面而形成的。中國的鋒面霧往往形成於江淮地區梅雨季節的暖鋒前後,或華南靜止鋒活動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