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的小說《德伯維爾家的苔絲》,原本有個副標題叫《一個純潔的女人》。他在序言中說:
「這是一個心地坦白的人,對於主人公品格的評價。」
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世人都認為苔絲是不潔的,最後還殺了人,應該被判處絞刑。
但她在哈代的眼裡仍然是純潔的,這些都不是她的錯。
苔絲的一生充滿著戲劇性,仿佛都因為偶然的因素,由命運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死亡的結局。
但是《德伯家苔絲》的深刻之處在於,看似無常的命運之手捉弄下,苔絲的悲劇無可避免,其實是有以下幾大原因的:
其一,原生家庭的愚昧貧窮。
苔絲是家中長女,十七歲的她善良、勤勞、單純而美麗。一日父親偶然得知自己有德伯維爾家的貴族血統,樂不可支喝醉了酒。苔絲因為責任心夜裡不得不親自趕著馬車送貨,不慎撞上郵車讓那匹叫王子的老馬死掉了,全家失去了最重要的財產。
哈代書中描述這個情節,隱喻了命運之詭: 這個可愛的女孩,將再也沒有了機會做白馬王子翩翩而來和灰姑娘相見的好夢了。
父親虛榮心作祟,讓她自報家門去攀親,以期擺脫貧賤的處境,。僅管苔絲心中有一百萬個不情願,但為了彌補自己造成的損失,她走進同是德伯維爾姓氏的亞雷家莊園做工,羊入虎口自投險境。
這正是書名叫做《德伯家的苔絲》的深意——父親的虛榮心是她悲劇的開始。有的譯本省略叫做《苔絲》,顯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窮困既養成苔絲艱韌勤勞的性格,也成為她與幸福失之交臂的遺憾。
苔絲一家無房無地的小販,靠出賣勞動為生。當她和安吉爾分手後四處打工以求自力,但父親去世後被掃地出門,母親和四個年幼兄妹生存的困境,又迫使苔絲再次失身於她厭惡的亞雷。
其二,社會輿論對苔絲的絞殺。
維多利亞時代,男人和女人在婚姻愛情上的地位無法平等,苔絲正是這種倫理觀和道德觀下的犧牲品。
她一生都是在暴力下掙扎生存無力自衛——社會和法律都認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絲的人,是正當的。
在對待亞雷的態度上,苔絲也充分體現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如果說苔絲涉世未深,才讓亞雷的貪慾得逞而失身,有一點天真的責任的話,她清醒地認識到了亞雷始亂終棄的面目後,毅然離開莊園謀生,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
未婚先孕,無辜的苔絲獨自承受一切偏見和羞辱,但連最好的朋友都認為她,不再是從前那個純潔的女孩了。
當苔絲的孩子需要洗禮的時候,父親認為叫牧師無異家醜外揚,憤怒而悲傷的母親自己給新生兒做了洗禮。作為在沉默中第一次反抗,也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周圍的人都蔑視她,視其為不貞潔的女人。
世俗的輿論中傳統的道德批評,如一支支利箭一樣射向她。苔絲心中無比委曲,又無可奈何。作為暴力的受害者,明明自己是無辜的,但是在受到鄉裡人非議的同時,她也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再次離家。
為了躲避輿論和忘掉不幸的往事,不辭辛勞去擠牛奶,幹打麥場男人的活,以為自己不配有真愛了。
苔絲坦白了自己過去所受凌辱後,以傳統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潔」與否的安吉爾心中,純潔的苔絲就崩塌了。
可笑他也向苔絲,坦白自己曾經犯過錯∶曾經和陌生女人過了荒唐的兩天。苔絲輕易就原諒了他,卻不能換回丈夫的原諒和理解。
雖然妻子不過是個受害者,安吉爾亦不能免俗成為流言惡勢力的幫兇,將可憐的苔絲進一步推向不幸。「一個純潔的女人」就變成了罪犯。
男權社會舊道德的認為,男人不貞沒有罪,只有女人有罪。
社會對於男性的風流放縱,道德敗壞加以縱容,對被他們傷害侮辱的女性卻嚴苛以待,完全是兩套不同道德標準的殘酷現實。
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為受害者的苔絲,也就有自卑和負罪心理。
當試穿婚紗時,腦子裡浮現出"曾經失節的妻子,穿上(婚紗)決不會合身"。以致於面對安吉爾的不公平態度時,她自認為有罪,沒有以柔情竭力挽留愛人。
雖然內心無比痛苦悲憤,反而小心翼翼求原諒——這樣讓丈夫愈發以為妻子內心愧疚於他,眼睜睜看幸福溜走。
她也沒有批判安吉爾的大男子主義,對自己犯下的錯誤,認真反思個人悲劇的社會因素。
婚禮後的午間雞叫,開爾脫人在神廟的獻祭禮,令人恐懼的十字路標,時而有不祥之兆上心頭,吞噬著苔絲與現實抗爭的勇氣。
哈代作為悲觀主義者,用之預示了女主無處可逃的悲劇命運。
其三,遇人不淑,亞雷和安吉爾都有不可推託的責任。
暴力代表就是惡少亞雷·德伯,苔絲悲劇的始作庸者。
在亞雷看來,上流社會的人玩弄女性,只需要金錢就足夠他們為所欲為,根本不用談什麼感情。這在當時19世紀末的英國,並不鮮見。
一個沒有思想沒有追求,靠祖宗吃飯的紈絝子弟,卻有著強烈的佔有欲。他用卑鄙的手段,讓苔絲在圍場失身於已,而後又乘人之危,以金錢施捨繼續佔有苔絲。
他威脅說:「你記住了,我的夫人,你從前沒逃出我的手心去,你這回還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
安吉爾自私陝隘的愛,更直接造成了苔絲的死亡。
安吉爾愛上遭受不幸的苔絲,看上去他開明,寬容而又溫和。苔絲受傷的心被溫暖了,她還那麼年輕渴望著愛情,又害怕因從前失貞的事發而失去愛人。
於是滿懷著不安,給安吉爾寫了封坦白信,從門縫口裡塞進去。可惜信被埋在地毯下,安吉爾並沒有看到它。
安吉爾終於知道了真相,他蔑視苔絲對自己和愛情的忠誠。他沒有安慰妻子走出過去的陰影,視苔絲為不純潔,對她愛後悔了。他冷酷無情地說:
"你是個鄉下女人,不懂得什麼叫體面」,"你為什你必須得把你的家事告訴我,讓我多一個看不起你的理由呢?"
作為知識分子的安吉爾,雖有進步的思想,性格偏執缺乏責任感,也有著階級的偏見和優越感,在道德上仍然是舊習的奴隸。
果說亞雷是從身體上摧殘苔絲的惡魔的話,安吉爾就是從精神上讓苔絲飽受折魔,心有撒旦的天使,既拯救了她又毀滅了她。
他不止一次對無辜的妻子說:
"你以前是一個人,現在又是一個人了,我原來愛的那個女人並不是你,不過是一個模樣兒跟你一樣的女人。」
甚至無情地拋下無助的苔絲,遠走巴西,以逃避自己無法接受她"不純潔"的現實。
在異國他鄉接到苔絲和女友的來信,安吉爾終於看清了自己的軟弱,明白苔絲的不幸他不該放棄趕回來時,灰心失望的苔絲,為了家人已重和亞雷在一起。
苔絲以一己之力反抗整個社會,雖敗尤榮。
由於缺乏公正的法律手段保護自己,最後一直默默忍受命運的苔絲,殺死了陷她於不幸的亞雷,追上安吉爾開始了逃亡旅程。
雖然明知只是死亡前短暫的相聚,但只為這短短五天的幸福,她願意赴死。以向世人證明自己的純潔。
也許,苔絲的反抗不夠徹底,無力掙脫她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卵擊石般自發樸素而無畏的反抗,卻撕開了那個時代道德的虛偽與殘忍。
苔絲,因此被公認為維多利亞時期三個叛逆女性之一,為女性自身的覺醒,迎來最初的一道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