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哈代的辯白,什麼是數學中的美學?

2020-12-05 好奇心日報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雙語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哈代於 1940 年寫成的作品,展現了數學之美、數學的持久性和數學的重要性三大主題。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眾多數學「門外漢」一個機會,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作者還討論了數學的本質與特點、數學的歷史及其社會功能等諸多話題。

作者簡介

戈弗雷·哈羅德·哈代(1877—1947),英國數學界和英國分析學派的領袖,享譽世界的數學大師,在數論和分析學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和深遠影響。培養和指導了眾多數學大家,其中包括印度數學奇才拉馬努金和我國數學家華羅庚。他還著有《不等式》《純數學教程》《哈代數論》等,這三本書均已由圖靈公司出版中譯本。

書籍摘錄

1

讓職業數學家去寫一本關於數學的書,他一定會很發愁。數學家的工作應該是去證明新定理、發現新數學,不該談論自己或其他數學家做了什麼。政治家看不起時事評論家,畫家輕視藝術評論家,生理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們通常也有類似的感覺:這是實幹家對評論家的藐視,沒有比這種藐視更深刻,或總體來說更無可非議的了。解說、評論、品鑑,都是二等人才從事的工作。

我記得,在和豪斯曼為數不多的幾次認真談話裡,就有一次對這個話題展開過辯論。豪斯曼在他的萊斯利 史蒂芬講座《詩歌的名與實》上,堅決不承認自己是一個「批評家」。在我看來,他表達的方式很荒謬,其對文學批評表示的讚賞,也讓我非常震驚。

他以 22 年前就職演說中的一段話作為開頭:

我不能說,文學批評能力是否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但上天似乎是這樣認為的,毫無疑問,它是一份最謹慎的饋贈。演說家和詩人……雖然不像隨處可見的黑莓,但他們可比哈雷彗星的回歸來得常見,而文學批評家則更稀缺……

他繼續說道:

在這 22 年裡,我在某些方面有所進步,不過在另一些方面退步了。但我還沒有進步到足以成為一名文學批評家;同樣,我也沒有退步到幻想自己已經是一名文學批評家。

一位偉大的學者和優秀的詩人竟然這樣認為,在我看來是很可悲的。幾個星期後,當我在大廳裡發現旁邊坐的是豪斯曼時,便單刀直入地和他聊起了以下話題:他的話當真嗎?在他看來,最好的評論家真的能與學者和詩人相提並論嗎?整個晚餐,我們都在辯論這些問題,我想他最終同意了我的觀點。對一個再也無法反駁我的人 [7],我似乎並不能宣布這次辯論取得了勝利。不過,最終他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也許不能完全當真」,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或許不能相提並論」。

人們對豪斯曼的感受可能還有些不解,我也不指望他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但科學家的感受是毋庸置疑的,我和他們有完全相同的體會。當我發現自己的創作只不過與數學「有關」,而並不是數學本身時,那就是在承認自己不行了,我很可能會因此而遭受更年輕、更有活力的數學家的輕視或憐憫。就像其他任何一位年逾花甲的數學家一樣,我圍繞著數學寫作,是因為頭腦已經老化,不再有足夠的精力和耐心去有效地從事數學本職工作了。

2

我打算替數學做一次辯白。也許有人會和我說,數學根本不需要這些,因為當下很少有研究工作能像數學一樣,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能被公認為是有益的,並且也值得稱道。這也許是真的。事實上,由於愛因斯坦激動人心的成果,在大眾眼裡,可能只有恆星天文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地位會比數學高。數學家不必認為自己正處於守勢,也不需要面對像布拉德利在維護形上學時所做的辯白裡描述的那種敵意,那份令人欽佩的辯白就是《現象與實在》的引言。

據布拉德利說,人們會對形上學家說,「形上學的知識是根本不存在的」,或是「即便在某種情況下它們是存在的,但實際上它們還是沒有什麼名副其實的內容」。還有人會說:「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爭論,同樣的徹底潰敗。為什麼不另起爐灶呢?難道沒有別的事情值得去做了嗎?」沒有人會愚蠢到對數學說這種話。大量數學真理的權威性是明擺著的。它的實際應用隨處可見,橋梁、蒸汽機和發電機都是例子。不用嘮叨,人們就知道數學很有用。

在某種程度上,所有這些都能讓數學家感到欣慰,但真正的數學家幾乎不可能會對此感到滿意。任何一位真正的數學家一定會認為,數學的口碑所仰仗的並不是這些樸素的實際應用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人們的無知和不解,所以還有更合理的辯詞。無論如何,我打算試一試。相較於布拉德利艱難地為形上學辯白,這應該會簡單些。

那麼我得問,為什麼認真研究數學的確是值得的呢?數學家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在很大程度上,我的答案就是數學家的答案:我認為數學研究是值得的,數學家的存在也是有充分理由的。但同時我還要說明,我為數學的辯白也是在為自己說話,這份辯白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會很本位。如果我認為自己在數學上很失敗,那就不會認為有必要為它辯白。

這種本位主義是不可避免的,我不認為真的需要為此辯解。優秀的成果不是由那些「謙虛」的人做出來的。無論什麼學科,教授的首要職責之一,便是把他教的課程以及自己在其中的重要性稍作誇大。一個人若總是問自己「我做的事值得嗎?」「我是研究這個的合適人選嗎?」,那就永遠做不好自己,也會讓別人情緒低落。他必須不要太在意,稍微拔高一下學科和自身。這點並不難做到,不盲目把它們吹噓得荒唐可笑才是更難的。

3

一個人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和行為是有意義的,就必須辨別兩個不同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他的工作是否值得去做;第二個則是,無論其價值如何,他為什麼要去做。前者通常很難回答,答案也常令人十分沮喪。然而,多數人會覺得回答後一個問題很容易。如果這些人是誠實的,那麼答案通常會符合兩種形式,由於第二種只是比第一種更謙卑,於是第一種形式便成了我們唯一需要認真討論的答案。

(1)「我做我所做的,因為這是唯一一件我能做好的事。我做律師,或股票經紀人,或職業板球運動員,是因為我真的有天賦來勝任這份工作。我是一名律師,因為我口齒伶俐,並且有志於把控法律的微妙之處;我是一名股票經紀人,因為我對行情的判斷既快又準;我是一名職業板球運動員,因為我的擊球技術出類拔萃。我同意,成為詩人或數學家也許會更好,但不幸的是我並沒有從事這些職業的天賦。」

我並不是說多數人都能這樣替自己辯解,其實多數人什麼都做不好。也許只有 5% 、最多也就 10% 的人可以在他的行當裡幹得相當出色。倘若是這一小部分人如此辯解,那麼他們的說法一點兒也不荒謬,它是無懈可擊的。能真正做好一件事的人非常少,能做好兩件事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如果某人真有天賦,那麼為了把這份天賦發揮到極致,他應該做好犧牲一切的準備。

詹森博士贊同這個觀點:

當我告訴他,我曾見過一個和他一樣也叫詹森的人騎著三匹馬時,他說:「先生,這樣的人應該受到鼓勵,因為他的表演展示了人類力量的極限……」

同樣,他也會讚美登山者、橫渡海峽的泳將,以及盲棋手。就我個人而言,我完全支持這種為了取得傑出成就而做出的全部努力。即使是魔術師和口技演員,我也能表示理解。在阿廖欣和布拉德曼即將打破紀錄的那一刻,倘若他們失敗了,我會感到非常失望。就這點而言,詹森博士和我都覺得,我們和公眾的觀點是一致的。正如沃爾特 特納所說,只有那些「趣味高雅的人」(帶有貶義)才不欣賞「真正的名家」。

當然,我們也必須考慮不同活動之間的價值差異。我寧願當小說家或畫家,也不願做相同級別的政治家。還有許多出名的辦法,多數人都會因其有問題而加以拒絕。然而,這種價值差異幾乎不會改變一個人對職業的選擇,擇業幾乎總是由個人天賦的局限性決定的。詩歌比板球更有價值,但如果布拉德曼為了寫二流小詩(我料想他不太可能寫出更好的作品)而放棄板球,那他就是個傻瓜。倘若他的板球技巧不那麼高超,而詩歌還寫得稍好一些,那麼可能會更難以抉擇:我不知道自己會更願意成為維克託 特蘭佩還是魯珀特 布魯克。幸運的是,這樣的困境幾乎沒有出現。

我還可以補充一點,這些人絕不可能想要當一名數學家。儘管數學家與其他人在思維過程上的差異常常被過分誇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學才能是一種最專業的天賦,而數學家是這樣一類人,他們的常規能力或通才能力並不特別突出。如果一個人不管以什麼標準衡量,都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數學家,那麼幾乎可以肯定,相較他能做的其他工作,從事數學會好得多。倘若他為了能在其他領域有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放棄可以發揮自己數學才能的良機,那他就是愚蠢的。只有出於經濟或年齡的考慮,這種犧牲才說得過去。

年輕時的哈代,來自:維基百科

4

關於年齡問題,我最好補充幾句,因為它對數學家特別重要。任何一位數學家都不應該讓自己忘記,比起任何其他藝術或科學,數學更是年輕人的遊戲。舉一個相對簡單的例子,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入選者中,數學家的平均年齡是最小的。

我們還可以很輕鬆地找到更多引人注目的例證。比如,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個人的職業生涯,他無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之一。牛頓在 50 歲時放棄了數學研究,他在很久以前就失去了對數學的熱情;毫無疑問,他在 40 歲時就意識到他那最富有創造力的數學生涯已經結束。牛頓最偉大的思想——流數術和萬有引力定律——是在 1666 年左右產生的,那時他才 24 歲。「在那些日子裡,我正處於發明創造的黃金時期,我比任何時候都更專注於數學和哲學。」他不斷地取得重大發現,一直到將近 40 歲(他在 37 歲時算出了「橢圓軌道」),但在此之後,他除了修正和完善之前的成果,幾乎再也沒有做出什麼新的東西了。

伽羅瓦 21 歲就死了,阿貝爾 27 歲,拉馬努金 33 歲,黎曼也只活到 40 歲。也有人在上了年紀之後做出過了不起的成就,高斯關於微分幾何的著名論文是在他 50 歲時發表的(儘管 10 年前他就有這方面的基本思想)。據我所知,在數學上沒有一項重大的進步是由超過 50 歲的人提出的。如果一把年紀的人喪失了對數學的興趣並將它拋棄,由此造成的損失對數學和他個人而言都不會很嚴重。

另一方面,數學家們在離開數學領域之後的狀況也並不那麼振奮人心,他們也都沒什麼實質性的建樹。牛頓(在不和別人爭吵的時候)是一個相當能幹的鑄幣廠廠長。班勒衛是一位不太成功的法國總理。拉普拉斯的政治生涯極不光彩,但他幾乎不能算是一個合適的例子,因為他不是無能,而是不誠實,而且他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過數學。很難找到第一流的數學家在放棄數學之後,在其他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例子。也許有一些年輕人,倘若他們專攻數學,就會成為一流的數學家,但我從未聽說過一個確實可信的例子。我自己有限的經歷反覆證明了這一切。我所認識的每一位真正才華橫溢的年輕數學家都對數學忠心耿耿,他們志存高遠,充滿雄心壯志。他們都意識到,如果存在一條可以通往卓越人生的道路,那這條道路就是數學。

題圖為哈代,來自:維基百科

相關焦點

  • 擁抱數學純粹的本質—《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英語:A Mathematician's Apology)是一篇由英國數學家G·H·哈代在1940年所寫文章,在當年11月首次出版。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哈代本人的自傳。哈代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了門外漢一個機會以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
  •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真正純粹數學家的數學思想
    內容簡介 本書是哈代於1940年寫成的心得之作,展現了數學之美、數學的持久性和數學的重要性三大主題。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眾多數學「門外漢」一個機會,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作者還討論了數學的本質與特點、數學的歷史及其社會功能等諸多話題。
  • 哈代:數學家一生是少年
    受經歷和性格的影響,哈代的數學觀趨於純粹,他不會從實用的角度為數學尋找優勢。在牛津大學的就職演說中,他甚至直言他覺得數學「沒有用」。事實上,哈代從來不是一個老到的功利主義者,他不認為只有有用的東西才值得追求。哈代看重的是數學中極致的真和美。真,聯繫著永恆。哈代曾說,「永生」也許是個愚蠢的詞,但大概只有數學家才最有可能理解它的含義。
  • 哈代以邏輯脅迫上帝的數學家
    ,哈代在自己的著作中感激到。「我永遠不會忘記我讀那篇傑作時的震驚,這是我這代數學家收到的第一個啟迪,讀這本書時我才第一次認識到數學真正意味著什麼。」1898年哈代參加了劍橋大學的數學榮譽學位考試,並成為一等及格者,但對傳統極具反抗精神的他卻認為這種考試是沒有意義的,1900年,他當選為三一學院研究員,第二年與金斯共同某獲史密斯獎金。,第二年與金斯共同榮獲史密斯獎金。
  • 永恆的哈代
    躋身於前蘇聯數學家蓋爾芳德(Israel Gelfand)、美國數學家維納(Norbort Wiener)、沃爾夫(Thomas Wolff)、瑞典數學家卡爾松(Lennart Carleson)與霍曼德(Lars V. Hörmander)等一流分析數學大師中,而且被列為封面人物,對哈代而言可謂是實至名歸。
  • 哈代一生最得意的事:為中國和印度各培養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這正如他在《一個數學家的辯白》中寫的那樣,是拉馬努金給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氣:「當我心情沮喪的時候,當我不得不去聽那些討厭鬼的誇誇其談的時候,我至少能對自己說:我做過一件你們從沒做過的事情,那就是我曾經和李特爾伍德以及拉馬努金平起平坐過。」
  • 憑一己之力改變數學,將「純碎」推至新高,天才數學家哈代的一生
    戈弗雷·哈羅德·哈代(1877-1947),英國數學家,因其在解析數論和數學分析方面的工作而聞名。他幾乎憑一己之力將嚴謹注入英國主流數學。但當被問及他對數學的最大貢獻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發現斯裡尼瓦薩拉馬努詹」(印度天才數學家)。在本文中,我們探索哈代的生活和數學。
  • 馬雲和數學家,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
    其實,我特別支持數學,數學非常重要……我感到很抱歉,這麼多年,我們給予基礎數學的關注不夠,所以決定為數學幹點什麼。」馬雲在當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未來數學會成為全世界的通用核心語言,數學會是大家存活於這個世界的頂級能力。」
  • 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家
    俄國數學家佩雷爾曼在2006年解 決了這個猜想,而且他把結果往網上一掛(預印本 文庫arXiv.org),就離開數學了,根本就不屑於領獎,什麼克雷100萬美元,什麼菲爾茲獎,統統不搭理, 因為他對數學界徹底失望了。他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基本上是因為這件事,這本書也在這方面講了很多,但是讓我感興趣的不在這裡,而是佩雷爾曼在蘇聯時期的成長記錄。
  • 開掛的數學家——靠做夢夢到3900個數學公式
    數學的美妙在於它用「數「來闡述世間的規律。但同時數學又是對我們思維的一種挑戰,很多無法靠實例來解釋清的規律則需要我們用運算與推理來一一闡述。縱觀出現在數學史上的一位位數學家,他們各有各的偉大之處。15歲,拉馬努金從朋友那裡借來了英國數學家卡爾的《純粹數學與應用和數學概要》,而這本書只是收錄了關於代數、微積分、三角學、解析幾何的5000多個公式,但卻沒有證明過程。拉馬努金把這本書中的每個公式當做研究題目,嘗試證明,5年後他寫出了幾百頁的證明筆記,為他「開掛「的人生奠定了基礎。從14歲開始,拉馬努金就總會在睡夢中夢到自己信仰的宗教女神——娜瑪卡爾女神。
  • 劍橋大學教授哈代說,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了天才拉馬努金
    可除了數學,他好像什麼別的特長了。最後,好友埃亞爾把他推薦給了一個叫拉奧的有錢人。拉奧跟拉馬努金一樣,也是一個數學謎。拉馬努金超凡的數學天賦讓拉奧欽佩不已,他決定每月發給拉馬努金一筆工資,但他不用幹別的,只要專心研究他的數學就可以了。拉馬努金內心對他充滿了感激,不只在於拉奧對他的重視,更在於對數學的重視。
  • 天才數學家證明了神的真實存在
    1913年,一個冬日的清晨,劍橋大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世界最頂尖的數學家哈代像往常一樣坐在大廳裡邊吃早飯,在桌子上擱著一個貼著印度的郵票大信封。上面寫著「馬德拉斯。誰也想像不到,打開信封之後,哈代竟然發現了一個如神般的數學天才。
  • 宇宙的奧秘,就藏在他的筆記本中
    —羅伯特·卡尼蓋爾《知無涯者:拉馬努金傳》「我一生中對數學最大的貢獻,並非是我的研究成果,而是發現了拉馬努金」—戈弗雷·哈代(英國數學家)01他長期擔任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職位,與摯友英國數學家利特爾伍德進行了長達35年的合作,發表了上百篇論文。他在1940年發表了數學之美的隨筆《一個數學家的辯白》,書中囊括了他對純數學和數學應用的看法,被認為是寫給外行人的著作中最好的書。
  • 宇宙的奧秘,就藏在他的筆記本中
    —羅伯特·卡尼蓋爾《知無涯者:拉馬努金傳》「我一生中對數學最大的貢獻,並非是我的研究成果,而是發現了拉馬努金」—戈弗雷·哈代(英國數學家)01印度之子他有著英國數學家的嚴謹更有著一顆包容萬象的心。他長期擔任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職位,與摯友英國數學家利特爾伍德進行了長達35年的合作,發表了上百篇論文。他在1940年發表了數學之美的隨筆《一個數學家的辯白》,書中囊括了他對純數學和數學應用的看法,被認為是寫給外行人的著作中最好的書。
  • 一位驚世絕才的數學家,一人完成歐洲百年數學
    13歲的時候,他偶然閱讀了一本不起眼的數學書,這本書也是拉馬努金唯一接觸的西方現代數學。他建立書中提到的公式,因為貧窮,他沒有任何其他的參考書。從此他的天才被喚醒了。他將自己的成果寄給了三位著名的數學家。其中有兩位不屑於看一個印度職員的信,直接扔掉。
  • 如何培養數學家的思維方式?
    不幸的是,當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來回答數學家們思考的過程。但是可以如下處理這個問題:如果你看過任何象棋錦標賽,比賽之後,會有關於比賽的分析被分享出來。從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每場比賽中都會有突破點。同樣的,數學家們在發現某些東西之前也會遇到突破點。因此,很有必要通過分析一些數學證明來看到突破點,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的,歐幾裡得指明存在無窮多素數。
  • 來自貧困土地的穿越數學家:Ramanujan Journal
    ,因為小時候接觸到了《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概要》這本書而成了一個數學迷,作為一個從小就開始思考「什麼是數學的最高真理」問題的小孩來說,註定了他講座偏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15歲時接觸到了英國數學家卡爾的《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概要》,更是把他徹底帶上了數學這條「不歸路」上,根據這本書,他自己計算和歸納出了大量數學公式,由於印度當時的數學水平不高,國內幾乎沒有人能看懂拉馬努金的研究成果,因此他的朋友建議他把研究成果寄給英國的數學家,最初的兩位沒有回音,而第三位,就是改變了拉馬努金命運的英國數學家哈代。
  • 印度最開掛數學家,僅17年時間,靠女神託夢發明3000多條數學公式
    雖然有些不合時宜,但今天還是想向大家介紹一位印度數學家——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可在近代以來,最厲害的數學家應該就是拉馬努金了。拉馬努金的厲害之處,不單單是看其成就和貢獻,還有他身上所帶有的神秘色彩。拉馬努金英年早逝,僅活到了33歲。根據記載來看,拉馬努金在15歲時正式開始研究數學,短短17年時間,他就發明了3000多條數學公式。
  • 印度最開掛數學家,僅17年時間,靠女神託夢發明3000多條數學公式
    雖然有些不合時宜,但今天還是想向大家介紹一位印度數學家——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偉大的數學家,歐拉(微積分、幾何、代數、三角)、高斯(代數、分析、統計學)、歐幾裡得(球面幾何、透視)、笛卡爾(坐標系統)等等,他們都是數學史上的豐碑。
  • "拉瑪努金",一個寫下黑洞公式的神級印度數學家
    拉瑪努金就把自己研究出來的一長串數學公式給當時英國劍橋大學的幾位著名數學家看,他們分別是貝克,霍布森和哈代。,哈代正好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他說,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東西,這些公式看起來非常不能理解,但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只有一流的數學家才能寫出它們,於是,哈代回信,讓拉瑪努金來到劍橋三一學院,和他一起從事數學研究,這段時間是拉瑪努金人生的黃金時代,也被哈代稱作為他一生中最浪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