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朝鮮半島受全球變暖影響高溫降水增加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人民網訊 據韓國氣象廳、環境部7月28日聯合發布的《2020年韓國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下稱「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變暖問題日益嚴峻,朝鮮半島年均氣溫及海平面上升速度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相關人士分析稱,預計到21世紀末(2071-2100年),韓國的高溫天數將增加3.5倍,同時降水量將增加13.1%,國內環境將不適宜栽種蘋果。

韓媒《首爾經濟》援引該報告稱,從1880年至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0.85℃。而從1912年至2017年,韓國地表溫度上升1.8℃左右,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韓國目前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來看,到21世紀末,韓國地表溫度將上升2.9-4.7℃。報告顯示,20世紀70年代以後,朝鮮半島的高溫天數每10年增加0.89天,夏季熱帶夜天數(夜間最低氣溫在25度以上)增加0.96天。按目前溫室氣體排放趨勢來看,進入21世紀後半期,韓國高溫天數將增加3.5倍,從目前的每年10.1天增至35.5天。

韓國仁川西區某街道被雨水淹沒。 仁川消防本部供圖

據報告,1912年至2017年,韓國年均降水量每10年增加11.6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明顯增加。具體表現為,韓國夏季暴雨(24小時降水量80毫米或以上)降水量每10年增加7.54毫米,暴雨集中降水時間每10年增加0.07天。預計到21世紀末,朝鮮半島降水量將增加3.3%-13.1%左右。同時,1977年至1994年期間,朝鮮半島颱風平均風速為每秒73.9米,每年出現22次。但1995年至2012年期間,朝鮮半島颱風平均風速增至每秒76米,每年出現頻率增至26次。

報告分析認為,照此氣候變化形勢,韓國櫻花花期未來將提前11.2天,到21世紀80年代,韓國的松樹林將減少15%。環境氣候將不再適宜蘋果生長,水稻、玉米、土豆等作物也會逐年減產。柑橘將只能在江原道以北地區栽培。而植物生長發育時間也將每10年提前2.7天,落葉時間推遲1.4天,生長發育期延長4.2天。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熱點解讀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1.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具體影響如下圖所示:
  •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陸成寬/科技日報 2021-01-14 09:36
  • 全球變暖,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會變溼?「實錘」來了。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全球變暖背景下 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雨日特別是小雨日數減少,這意味著乾旱風險增加,而暴雨日數增加意味著短時強降水事件頻率增加,城市內澇等風險增加。  每年夏季,許多城市因為強降水而出現「看海模式」,這就是全球變暖背景下,與降水相關的極端事件增加的表現。  氣候變暖還會影響水質。
  • 讀朝鮮半島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並分析其形成原因
    從朝鮮半島年降水量的總體分布狀況來看,年降水量呈現南多北少的特徵。朝鮮半島所在地區,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從大氣環流的角度來看是典型的「東亞季風」控制區,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朝鮮半島的降水主要是由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帶來,東南季風從南到北影響朝鮮半島,從而使得朝鮮半島年降水量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徵。
  • 全球變暖對風有影響嗎?深海塵埃化身追蹤器
    2021-01-10 13:03:33 來源: 科技工作者之家 舉報   西風通過影響降水模式
  • 全球變暖大氣環流異常 今夏為何出現罕見高溫
    長期持續的高溫增加了地表水分的蒸發,是造成乾旱的重要原因。羅布泊原來是面積很大的內陸海,由於氣候變暖和乾燥,使羅布泊漸漸縮小。世界上許多旱區的氣候特點都是乾熱多風,年平均降水量很少。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董文杰介紹說,今年歐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乾旱都非常嚴重,我國四川、重慶這次遭遇的嚴重乾旱,只不過是全球熱浪的一部分。
  • 首次出現超過20℃的氣溫 南極創紀錄高溫如何產生?
    不過,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也指出:「南極半島北部是地球上變暖最快的地區之一,這一區域正在迅速變暖。在過去的50年中,這裡的氣溫上升了近3℃。」  該組織表示,將研究圍繞南極高溫事件的氣象條件,尤其是它是否與「焚風」天氣現象有關。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隨著全球氣溫逐年攀升,由氣候變暖引發的風雹、乾旱、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臨嚴峻的氣候災難。氣候變化不僅威脅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 蒸發加劇會導致降水增加,還是降水減少?
    蒸發加劇會導致降水增加,還是降水減少?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答:都會。蒸發加劇,地表水蒸發到大氣中,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導致一些地區降水增加。蒸發加劇,氣候變得更乾燥,導致降水減少。中緯度內陸地區就是這樣。中緯度內陸地區大陸性強,受全球變暖影響,氣溫上升更快,蒸發更強,氣候變得更乾燥,導致降水減少。
  • 新聞資料: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3.水溫升高可能會給南極半島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極熊和海象將滅絕。4.許多小島將無影無蹤;將感染瘧疾等傳染病……5.因為還有熱力慣性的作用,現有的溫室氣體還將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6.溫度升高,會影響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 全球變暖對極端天氣的出現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
    英國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的一項報告說,研究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展示了全球變暖正對極端天氣的出現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對全球高溫、強降水和降雪等極端天氣事件的歷史數據以及未來的預測進行了全面對比分析,發現人類活動、全球變暖以及極端天氣之間有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 大氣所關於熱帶降水對全球變暖響應機制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Geo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季風系統研究中心題為「熱帶降水對全球變暖的季節響應」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創新性提出全球變暖下熱帶降水的變化的分布是由目前的氣候平均降水分布和未來海溫增長的分布型共同決定的,這是全球變化動力學理論的重要進展。
  • 極端高溫肆虐全球,連北極都30度了!
    受持續高溫影響,截至1日12時30分,北京電網負荷已達到2306.4萬千瓦,超過7月31日的2267.5萬千瓦,再創新高。華北地區白天氣溫高,夜間氣溫也不低,最低氣溫也多在26℃以上,天津還將超過28℃,而且由於相對溼度大,體感溫度更高,悶熱感相比南方也毫不遜色。中央氣象臺預計,5日後,北方上述地區高溫天氣將結束。
  • 颱風北移、熱浪增加、西北暖溼化:全球變暖對中國的影響 | NSR專欄
    定量上說,一百年中全球平均變暖了不到1攝氏度,而中國變暖了1.56攝氏度左右,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所以,全球變暖對中國的影響也更加強烈。具體來講,在中國,熱浪在增加,暴雨在增加,毛毛雨在減少。極端熱浪和暴雨的增加意味著形成旱災和洪澇災害的氣象學因素都在增長。當然,最終是否形成災害,還與我們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有關。2013年,華東地區經歷了一次持續兩個月的高溫熱浪。
  • 專家解讀全球變暖天氣變冷現象
    氣候「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何頻現大冷天?氣象專家為您帶來權威解答。京津日降雪量破1月份歷史極值新年的第一場大雪,從1月2日到3日,紛紛揚揚降臨京津冀等地。北京和天津地區的日降雪量,均突破1951年以來的1月份歷史極值。中央氣象臺3日預計,未來三天,強冷空氣將繼續影響我國大部地區。
  • 加拿大最後一個北極冰架崩塌,全球變暖:到底有多嚴重?
    ,這不僅指高溫,還有極端低溫:暴風雪和極端寒流強對流天氣、冰雹與龍捲風熱帶風暴、颱風和颶風暴雨和強降水等高溫和極端乾旱天氣很多朋友可能不太明白為什麼全球變暖卻會導致暴風雪和極端寒流,其實海洋溫升會導致更多的水汽進入大氣層
  • 英媒:塵埃成影響全球變暖因素 增加呼吸系統疾病
    中國網12月11日訊 據英國媒體12月10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研究全球變暖的原因時,發現始終「缺少了一塊拼圖」,而這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塵埃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最近的一項評估顯示,每年約有40%由礦物粉塵組成的浮粒釋放到空氣中。還有一些浮粒來自人類活動,如耕作或放牧導致的土地乾旱。
  • 韓媒:日本人的根是朝鮮半島系的混血
    據韓國《中央日報》消息,11月1日,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紛紛報導稱,DNA分析證實現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島的土著居民繩文人和從朝鮮半島遠洋渡來的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的。東京大學和綜合研究生院大學等構成的研究隊伍在10月31日綜合發表了內容相同的研究結果。
  • 「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
    原標題:「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將會更「溼」◎劉曉倩 本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實錘」。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