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理解常見的量;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在具體情境中,能進行簡單的估算。
2.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認識物體的相對位置。掌握初步的測量、識圖和畫圖的技能。
1.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上的數;理解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了解負數,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義;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能解簡單的方程。
2.探索一些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係,了解一些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體驗簡單圖形的運動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做簡單圖形運動後的圖形,了解確定物體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測量、識圖和畫圖的基本方法。
3.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驗隨機事件和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4.能藉助數字計算器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1.課堂導入(注意:導入時間不宜太長,1-2分鐘即可)
課堂導入應依據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例如:
創設情境,引入公頃。
(1)同學們能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佔地面積有多大嗎?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2)引入:請同學們欣賞下面一組圖片。(先後呈現南京明孝陵、北京中華世紀壇、鳥巢和我國大片森林的畫面以及相應的文字說明。)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公頃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
(板書:認識公頃)
2.教學內容的呈現可以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例如:
【新課講授】
1. 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麼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麼?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
板書:稜
3.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例如:
1. 認識1公頃的含義。
指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就是1公頃。
2. 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出示「試一試」
提問:你能計算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嗎?用計算器算一算。
【知識與能力】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並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並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重點】理解並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難點】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16+9+8= 32-10-6= 25+20-10= 48-8+17=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讓學生動手計算,複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圖書閱覽室裡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並進行計算,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全班匯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麼?教師板書)5.比較歸納,總結算法:(全班交流討論)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6.深化概念,運用計算(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的書寫格式,教師示範板書,邊講解邊說明計算方法,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麼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現在我們知道「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可以怎樣求「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作業:課後繼續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決的問題。
教師資格證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
基本要求:
(1)要有板書;
(2)試講十分鐘左右;
(3)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4)學生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結合教學用具和學生已有認知,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並根據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想像、操作等活動,知道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同時,熟記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根據具體情境,藉助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並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大家來看,這個圓柱形狀的物體。它的製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個茶葉盒)請同學們想一想,要「製作這樣一個茶葉盒需要多少材料」,實際上是在求圓柱的什麼?(邊演示邊講解)
(二)生成原理
(1)介紹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
師生活動:要求「製作茶葉盒所需的材料」實際上是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邊演示邊說),我們把圓柱側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側面積,把圓柱底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底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表面積。
(2)創疑激趣
師:我們知道,圓柱的底面是圓,我們已經掌握了圓的面積,可是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我們又該怎麼求它的面積呢?
(3)小組合作交流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能不能把圓柱的側面轉化成所學過的圖形來求側面積?(小組合作探究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和圓柱的特徵研究)ppt展示
小組匯報:圓柱的側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因此圓柱的側面積也就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乘以高。
(4)學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師:我們已經會求圓柱的側面積,那圓柱的表面積呢?(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求表面積的算式,並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師生活動:用字母表示側面積和底面積的話,該如何表示圓柱的表面積。
(三)深化原理
圓柱的表面積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面積之和。如果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它的表面積則是側面積和一個底面積之和。如水桶。
(四)應用原理
如果給圓柱形筆筒側面裹一層彩紙,筆筒底面半徑是5cm,高是10cm。那麼想想得準備多少彩紙?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收穫了哪些知識?能不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製作一個常用的學習用品?能否設計一個筆筒?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生:測量、確定筆筒的大小
師:如何確定?
生:確定底面半徑,還有筆筒的高
師:課後利用所學知識給自己設計一個筆筒,並做一下「做一做」。
四、板書設計
答辯問題及參考答案
問題:圓柱的表面積和圓錐的表面積的區別是什麼?
【參考答案】
圓柱的表面積是圓柱的側面積和上下兩個底面積之和,。圓柱的側面積是圓柱的底面周長乘以高。
圓錐的表面積是圓錐的側面積和底面積之和,。圓錐的側面積是圓錐的底面圓的周長乘以母線再除以2.
結構化試題及參考答案
問題:為方便今後學生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學校要求全體入學新生定製校服。你所負責的班級中,一位學生因家長拒絕繳費而無法定製校服。作為班主任,你怎麼處理這件事情?
參考答案:
家長是學生培養、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我會與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了解其拒絕繳費原因的同時,闡明學生定製校服的積極意義,以得到家長的配合。首先,從孩子發展的角度出發勸說家長。向家長說明,學校定製校服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參加集體活動,表現良好的學校風貌與學生風貌。倘若因未穿校服而影響了孩子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勢必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不利於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其次,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出發勸說家長。向家長說明,我校在校服定製方面嚴格依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絕不會違反法律法規,定製質次價高的校服,請家長對這一點放心。
再次,在生活上與家長攜手合作。詢問家長是否因為家庭經濟原因而不想給孩子定製校服,如果情況屬實,在爭得家長同意的前提下,我會建議家長向學校申請一定的經濟援助或減免相關費用等優惠政策。讓家長得到學校幫助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最後,對家長表示感謝,並向家長明確:隨時可就某一問題與我進行溝通,我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大家解決問題。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
今天內容就是醬紫啦
下期見咯,別忘了給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