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六年級的學生們即將面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次考試,雖然這次考試是對小學階段六年的知識進行綜合性的考核,但圓柱圓錐這個知識點幾乎每年都會考,因為它綜合了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較多,同時有圓周率,計算量相對較大,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
這部分知識出現在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在複習這部分知識時,最先要複習的就是圓的周長與面積。圓的周長=圓周率3.14×直徑,圓的面積=圓周率3.14×半徑的平方。因為我們接下來學習的計算圓柱圓錐的體積以及圓柱的表面積,都需要用到這些基本知識。
一是圓柱的表面積與體積。圓柱的側面積,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都知道,側面剪開後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所以側面積=底面圓的周長×高。而圓柱的表面積=上下兩個底圓的面積+側面積,圓柱的體積=底面圓的面積×高。
針對圓柱的表面積、體積會考核哪些題型呢?
1、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和容積。分析:做這種題,首先腦海中就要注意,有蓋無蓋,如果是無蓋的就只需計算一個底面圓的面積,加上圓柱的側面積。其次要知道求容積就是求體積。
易錯點:學生容易審題不清,把「無蓋」看漏掉,導致表面積多算一個面。
2、計算塑料大棚的表面積和體積。分析:塑料大棚大家都知道,它的表面積和體積都是圓柱的一半,計算它的表面積就要計算出圓柱的表面積,然後除以二。計算它的體積就是計算出這個圓柱的體積然後除以二。
易錯點,有些學生空間概念弱一些,會只算圓柱的側面積的一半,然後加上一個半圓,往往會遺漏後面還有一個半圓的面積。
3、計算一截圓柱形水管的表面積或者壓路滾筒機碾壓的面積,水管的兩頭是空的,所以只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即可。壓路機滾筒壓過的面積=滾筒的側面積×轉的圈數。
4、計算一根2米長的木頭被鋸成3段,那麼表面積增加了24平方釐米,算圓柱的體積。分析:首先要注意:做這類題首先要明白木頭鋸成3段,只要鋸斷2次,而每鋸斷一次,會增加兩個底面圓的面積,那鋸2次就會增加4個面,所以24÷4=6(平方釐米)就是圓柱形木頭的底面積。其次要注意:此題的單位不同,需要把2米轉化為200釐米,然後用底面積×高=體積。
易錯點:第一點,學生錯誤理解為3段要鋸三次,那就增加了六個面;第二點,單位不轉化,直接乘上2米,導致計算錯誤。
二是圓錐。在六年級學習圓錐時我們只學到了圓錐的體積。圓錐的體積=底面圓的面積×高×1/3,這是根據圓柱的體積推理而來,即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圓錐方面的易考題型是什麼呢?
1、一個圓錐形的麥堆,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1.5米,求它的體積。分析:首先要仔細看題,把圓錐兩字畫出來,寫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然後通過圓錐底面圓的周長算出半徑,再利用面積公式算出底面圓的面積,繼而算出圓錐的體積。
易錯點:學生特別容易忘記乘上1/3,導致整道題錯誤。所以要提醒孩子複習時一定要認真看題,可以把圓柱,圓錐在題目中用鉛筆算一下,提醒自己。
2.、給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的長度,把直角三角形沿著直角邊轉一圈,得出的是什麼圖形,並算出旋轉後圖形的體積。分析呢:當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不相等時,這個題有兩種結果,因為我們可以分別以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為半徑,畫出不同的圓錐。所以在做這類題目時要從不同角度思考。
圓柱圓錐這個知識點容易出錯的原因是,首先公式較多,要求學生對這些公式做到靈活運用;其次是因為涉及到圓周率3.14,又有平方,計算量會比較大,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再次是單位轉化,就是把不同的單位轉化成一致,才計算。所以考前在複習這個知識點時一定要細心、細心、再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