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去帝國理工學化學,因為這裡誕生了5位諾貝爾獎得主!

2021-01-11 留學SoEasy

(留學So Easy)帝國理工學院以工程、醫學專業著名。該學院歷史上共獲得14次諾貝爾獎,其中在化學領域獲獎就達到5次,可見化學專業在帝國理工學院中的地位有多顯赫。1937年George Paget Thomson因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的構成而獲得諾貝爾獎,1956年Cyril Norman Hinshelwood因對化學反應機制研究的貢獻獲獎,1987年George Porter因對超快化學反應研究作出貢獻獲獎,1969年Derek Barton因對化學概念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發展做出貢獻而獲獎,1993年Geoffrey Wilkinson因在有機金屬結構化合物方面作出貢獻而獲獎。

以本碩連讀的化學四年Msci(科學類碩士Master of Science)學位為例,我們來看看如何申請帝國理工的化學專業,四年間你將學到哪些內容。

01 基本情況一目了然

授予學位:Msci(科學類碩士Master of Science)學期:4年2017年入學率:6:1UCAS課程代碼: F103開始日期: 2018年10月部門: 化學系校園: 南肯辛頓,白城(化學系目前設在帝國南肯辛頓校區,從2018年起,還將啟用白城校區的分子科學研究中心,最後一年的本科項目和第三和第四年的個別講座在白城舉行。不用擔心交通問題,因為有免費巴士在校園之間穿梭。)

02 四年間能學到哪些乾貨?

除了上述必修課,每年還都有豐富的自選課程供學生選修,前兩年偏重於管理類,如商業經濟學、溝通科學、公司財務、創新和發明、財務和財務管理、數學和物理化學家、藥物化學、項目管理、科學與政策、戰略管理等,後兩年側重於專業和深入研究,如高級化學、高級催化、高級立體化學、生物合成、納米材料化學、從分子到醫學、膜生物物理學、分子成像、從材料化學到器件應用、從太陽能電池到燃料電池的可再生能源、機器人化學等。

如果你順利畢了業,那麼你不僅會獲得Msci碩士學位,而且會獲得皇家化學學會(RSC)的專業認證,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同行的尊重。

03 偏重自學的教學方式很悲催

帝國理工的授課方式有講座、輔導、實踐研討會和指導實驗室工作等多種方式,同時還將有小組工作、文獻報告和研究項目,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表現和溝通的技巧,為走向職場提供一套強大的附加技能。

看看帝國理工化學專業的授課方式吧!早就聽說帝國理工的教授都不好好講課,其實並不是他們不想講,而是學院設計的授課方式就是自學多、授課少啊!去讀化學的小夥伴是不是覺得很悲催啊!交了那麼多錢,結果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在猛啃書本。

04 想入學,A-level和雅思成績一定要足夠優秀啊!

2016年至少85%的申請者A-levels成績是這樣滴:三門A-level成績:A * AA -A * A * A *四門A-level成績:A * A * AA2018年入學的小夥伴們需要注意了,除了上述要求外,數學和化學成績至少有一個A *,另一個至少是A。

雅思成績要求:一般要求總分6.5分,單項最低6.0分;更高一些的標準是總分7.0分,單項最低6.5分。託福成績要求:一般要求總分92分,單項最低20分;更高一些的標準是總分100分,單項最低22分。

05 成績好還要交的起學費 o(╥﹏╥)o

英國和歐盟的學生每年9,250英鎊;海外學生每年29100英鎊,竟然比強勢專業物理還要貴1100英鎊!(按2018年2月13日1英鎊=8.187人民幣的匯率,約合人民幣25.7萬元/年,簡直是搶錢啊,就相當於一年捐給學校一臺豪華轎車o(╥﹏╥)o)。

06 交這麼多錢,好找工作嗎?

據說帝國理工的學生畢業後薪水是最高的。化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一定是五花八門。據統計,能有大約一半的畢業生繼續讀博,另一半就投身到現代工業生產中去了。相信,在帝國理工錘鍊了四年的學生,一定不會被培養成高分低能兒,帶著皇家化學學會的認證,去做一名時代的弄潮兒吧(留學So Easy)!

相關焦點

  • 京都大學為什麼能產生那麼多諾貝爾獎得主?
    京都大學再次斬獲諾貝爾獎!截止目前,京大已誕生了11名諾貝爾獎得主!最近,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該獎項授予了約翰·古迪納夫(美國)、斯坦利·惠廷厄姆(英國)和吉野彰(日本),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
  • 5分鐘!帶你認識以色列的12位諾貝爾獎得主
    以色列,一個人口近900萬人,面積只有不到兩個北京城的2.5萬平方公裡,國家地理資源、生物資源都及其匱乏。但它卻用了短短幾十年發展成為高度發達的國家,且擁有12名諾貝爾獎得主,人均諾貝爾獎超過美國、法國和德國,如果僅僅考慮科學獲獎,那麼以色列的人均諾貝爾獎也能排到世界第13位。除了眾所周知的,如佩雷斯的和平獎和阿格農的文學獎,以色列在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領域也收穫頗豐。
  • 美國加州大學又誕生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
    近日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兩名教授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安德裡亞·格茲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
  • 瑞士憑什麼出了28個諾貝爾獎得主?
    身為一個人口只有800萬的小國,瑞士一共培養出了28名諾貝爾獎得主。獲獎人數排在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俄羅斯),而瑞士則是世界上諾貝爾獎獲得佔國民比例最高的國家,根據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一項統計,瑞士每100萬人中就有1.11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為什麼連諾貝爾獎得主也要造假
    但關鍵問題不在於造假,而在於為什麼造假? 首先我們明確一點,科研結果是允許出現錯誤的,因為探尋未知中得到錯誤結論本來就是科研的常態,不然科學家不會關於原子裡到底有什麼爭個百年。科學就是排除錯誤選項的過程。
  • 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第二是英國,第三呢?
    ,總共有108位諾獎獲得者。 下方是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排名: 1、美國:386 2、英國:134 3、德國:108 4、法國:70 5、瑞典:31 6、日本:29
  • 史上十大著名諾貝爾獎得主 12位華人得主無一上榜!
    諾貝爾獎由諾貝爾基金會資助,該基金會開始使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基金,也就是那個發現科學家炸藥的人,主要頒發給在化學、醫學、生理學、物理學、文學和和平等領域表現卓越的個人或組織,以下是史上10位最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們的存在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和人類生活。
  • 記者採訪3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科學家如是說
    ■2001年,諾貝爾獎走過一個世紀。  曾兩次參與諾貝爾頒獎活動的中科院趙忠賢院士說:100年來的諾貝爾科學獎獲獎名錄,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是20世紀科學發展歷程的縮影。  ■在諾貝爾獎第100次頒獎到來之前,本報與發現圖形科普雜誌聯合推出「IBM諾貝爾獎百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全球行」活動———即日起派出記者分赴世界各地採訪30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
  • 數說諾貝爾化學獎:183位得主中女性有5位,2位為跨界獲獎者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7日揭曉。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諾貝爾化學獎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及菲爾茲獎得主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匯聚山城,展開一場精彩的智慧碰撞。   此次峰會是2019智博會重要活動之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協辦。
  • 看完一戰前的15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不得不佩服這些世界級領跑者
    設立諾貝爾獎的意義,主要是為了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和進步的科學家。一起來看一戰前15位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名單!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又又又又拿下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啦,婷美小屋勢以研發決勝未來
    ​繼諾貝爾獎得主鈴木章教授、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Rothman)教授、基普·S·索恩(Kip Stephen Thorne)教授之後,婷美小屋又又又又拿下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啦!(拉斯克獎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凌晨2:15,美國加福利尼亞州,一位83歲老人按響了他鄰居家的門鈴:醒醒,咱倆得諾貝爾獎了!威爾遜說,「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正聯繫你,但聯繫不上,他們好像沒有你的電話。」這段監控下的視頻被兩人任教的史丹福大學官方推特發了出來:「諾貝爾獎委員會聯繫不上保羅•米爾格羅姆,沒法和他分享獲獎的消息,所以和他一起獲獎的鄰居羅伯特•威爾遜半夜去敲他家的門。」
  • 潮科技|分子編輯、液體陽光、超級大腦……這裡有44位諾獎得主們...
    共有44位諾貝爾獎得主,21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獎、菲爾茲獎等獎項得主,100多位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中外院士參與。在10月31日舉辦的莫比烏斯論壇上,44位諾貝爾獎得主,21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獎、菲爾茲獎等獎項得主,每人獨立發言3分鐘,或暢想和預判未來20年的科學、宇宙和人類的樣態,或推演人類科技未來圖景,或提出對當下科學研究的建議與意見。
  • 澳洲這些大學原來盛產諾貝爾獎得主
    諾獎得主們都是來自於世界各所頂級高校的教授們,作為留學生,我們當然更關注去哪所大學能夠更近距離的接觸到諾貝爾獎的得主們,去哪所大學能夠親自得到他們的指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澳洲各大學得過諾貝爾獎的各位教授~阿德萊德大學諾貝爾獎作為科學界 ( 包括人文科學 ) 的至高榮譽,是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科研和人文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科學與人生」第一位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是誰?
    1895年,世界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設立了遺囑:將其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獎項。那麼,第一位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是誰呢?他就是發現X射線的倫琴,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他的故事。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山中伸彌要說得獎之前就有名的可並不止山中教授一人,還有一位現在已經入了美國籍的加州大學教授中村修二也是這樣,只不過中村修二出名的時候還不是教授,還是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的工程師,他也不是因為科研而出名中村的發明給日亞化學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據說一千多億日元,但是中村拿到的獎金卻只有兩萬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概只有一萬五千人民幣左右,這似乎實在說不過去。
  •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鋰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考慮到對一個化學家來說理解德語很重要,他 11 歲就去了瑞士寄宿中學讀書。隨後,他回到墨西哥國立大學學習化學工程,其後又去了歐洲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開展他的工作。他在伯克利大學的工作令人鼓舞,在那裡他發現了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馬裡奧·莫利納現在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工作。他在 2006 年與第二任妻子瓜達盧佩·阿爾瓦雷斯結婚,與前妻路易薩·譚·莫利納育有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