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4大藝術特色: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精神、語言形式上的美

2020-12-06 小歲月之沉澱

本文乃小歲月之沉澱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長期以來,《詩經》一直受到很高的評價,除了它具有很珍貴的史料價值,是重要的研究古音韻的資料以外,還與它藝術上的特點有關。這些藝術特色,對我國兩千多年的文學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那麼,《詩經》有哪些藝術特色呢?

第一,它具有很鮮明的現實主義精神。《詩經》中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描寫了複雜的社會生活,表現了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感受,真實地反映了現實事物。就拿《國風》來說吧,大體上反映了這樣幾個方面:人民的勞動生活;人民的政治生活;人民的愛情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生活。它所描寫的勞動生活,有農田、狩獵、採摘、蠶桑等方面。勞動是緊張、愉快的。如《周南·菌》;表現了人們一面勤快勞動,一面在歡樂歌唱,如《魏風·十畝之間》在政治生活方面,有反映統治者不勞而獲,引起勞動人民憤怒斥責的。譬如《魏風·伐檀》:有反映統治者荒淫的,如《陳風·株林》;

反映男女愛情生活的詩,在《國風》中佔的比例較大,又多數是民歌,寫得感情真摯、熱烈、純樸、健康。如《邶風·靜女》;有寫戀愛受阻撓而內心感到不安的,如《鄭風·將仲子》;有寫反抗婚姻不自由的,如《風·柏舟》;有寫被無情男子遺棄的,如《召南·江有祀》、《邯風·谷風》等詩篇。

在《詩經》的國風裡,還有寫當時社會其他方面生活的。有愛國的詩箱,如《廓風·載馳》;有諷刺壞人的,如《陳風·墓門》;有懷念親人的,如《邯風·凱風);有懷念遠役行人的,如《王風·君子於役》;有讚揚獵人的,如《召南·驗虞》等。這都涉及到各方面的社會生活。

在《雅》、《頌》等詩篇裡,儘管作者是以他的階級意識去表現他的主觀意圖,但是在內容裡還是反映出客觀的現實來。《小雅》和《大雅》中一部分政治諷諭詩,現實生活和社會矛盾,反映的更為突出、具體和深刻。這種現實主義精神,是十分可貴的。對盾來的文學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論局原的賦,還是漢代的樂府、民歌都繼承並發揚了《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歷代偉大的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寫出了無數美好的詩篇。

《詩經》的第二個藝術特色是語言形式上的美。一個是句子形式上的特點。《詩經》的句子,大多數是四言,就是四個字一句,這是《詩經》的基本句法。但也有兩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等不同的句法。雖然基本上只有四個字,但語氣自然。在這種基本形式中,又隨著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插進或長或短的句子,造成各種不同的語氣。這在語言形式上就顯出了工整與靈活相統一的特點,如《那風·有苦葉》,從漢代到魏晉的詩,都採用四言這一形式,一直不斷。歷代的頌、贊、碑、銘等有韻的文體,大都用四言句,也都是受了《詩經》的影響。

另一個特點是重章迭字。從《詩經》的章法來說,有很多詩篇,全篇各素幾乎完全一樣,中間只換幾個字,甚至只換一兩個字。這樣反覆詠嘆,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感染力,給讀者深刻的印象。

譬如《衛風·木瓜》,各章只換了木瓜、木桃、木李,和瓊瑤、瓊瑤、瓊玖等字,但詩意始終如一,只是反覆強調永結相好的意願。重章有時還表示事物進展的程序和順序,如《王風·採葛》,僅僅是把「採葛」改為「採蕭」、「採艾」;「三月」改為「三秋」、「三歲」。由三月到三秋到三歲,誇張形容的程度由小到大,表示思念程度日漸加深。

「迭字」又叫「重言詞」,就是一個字重疊成為一個詞來使用。如「關關」、「蒼蒼」、「翹翹」、「天天」、「灼灼」、「洋洋」、「發發」等,這些重詞的運用,可以使詩的音調鏗鏘,增強詩的音樂性;同時又使人物的感情表達得更充分,又可以把自然界的事物描寫得更優美。如「關關」寫鳥鳴,「翹翹」形容柴草雜亂,「天天」形容桃李柔嫩,「灼灼」形容桃花怒放,「洋洋」形容河水廣闊,「發發」形容魚的跳躍聲音。還有「雙聲」,就是兩個字的聲母相同的詞,比如「參差」、「兼葭」。還有「迭韻」,就是兩個字的韻母相同的詞,如「輾轉」、「窈寬」。

《詩經》的第三個藝術特色,是善於運用比、興的手法。這是《詩經》對我國詩歌藝術寶庫最傑出的貢獻之一,歷代詩人普遍地運用這一藝術手法,創作了無數生動、形象、意境探遠的優美詩篇。一般常以賦、比、興連著講。賦是直陳的意思,就是直接鋪陳敘述的意思,相當於今天文學上的敘述方法。如《幽風·七月》敘述農民一年到頭被壓迫、被剝削的生活;又如《衛風·氓》,敘述棄婦的戀愛、結婚和被棄的過程,把事情從頭到尾都交代清楚。

比,是譬喻和比擬。如《衛風·碩人》,其中形容一個美麗的婦人就用了一連串的比喻:

手如柔美,膚如凝脂,領如增嬌,齒如紙犀,壕首姨眉,……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她的手柔軟得象茅草的芽兒,皮膚細膩得象凝凍的脂膏,粉白的頸項象蠟蜥,牙齒整齊得象領子兒,方正的額兒,彎彎的蛾眉,……」活畫出一個美婦人的形象。

又如《鄭風·出其東門》的「有女如雲」、「有女如茶」,把東門遊女比作天上的雲,比作白茅花遍地開,具體、形象地表示出東門遊女的盛況。又如《魏風·碩鼠》,以人比作動物,把殘酷剝削人民的貴族比喻成貪而無厭的土耗子,都是很生動的。

「興」,是藉助一個別的事物開頭,然後再轉到正題;也就是所說的,「先育他物,以引起所繁之詞」。興,有時和正意有關,有時候無關,有時候只有情調上的聰系。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拿「水鳥的和鳴」來開頭的,這本是詩人拿眼前所見到的景物作發端,但是「水鳥和鳴」,也可比喻成男女求偶,這就和下文「窈究淑女,君子好述」的意思發生關聯。又比架《屬風·桃天):開頭是「桃之天天,灼灼其華」,是寫春天桃花盛開的情景,和下章寫結婚喜氣洋溢的情景有相同的地方。

《詩經》的第四個藝術特色表現在用韻上。從押韻形式來說,《詩經》的押韻格式是很多的。但主要的格式不過兩種,即隔句押韻的句尾韻和首句入韻後篇句押韻的句尾韻。這兩種格式對後世詩歌影響很大,一直成為押韻的準繩。最後還要談一談的,就是《詩經》中的民歌部分,它顯示出人民的巨大藝術創造能力,以鮮明的事實啟示我們應該重視民歌。

它不是用浮華無實的辭藻裝飾雕琢,而是從思想內容和事物的特徵出發,選擇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育來表現事物的本質。這種渾樸自然的風格,給後代詩歌影響深遠。歷代詩人受了《詩經》的啟示,從民歌裡汲取新的營養,就使得詩歌生氣勃勃,不斷向前發展。

總起來說,《詩經》是一部珍貴的文學遺產,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掘,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東面,用來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文學藝術。

相關焦點

  • 《詩經》《楚辭》中的「美人」是什麼?
    美'在甲骨文中'疑象人飾羊首之形'","中國的'美'字最初是象徵頭戴羊形裝飾的'大人',同巫術圖騰有直接關係",這反映出原始的圖騰崇拜和宗教內涵。由此可見,"美"的形象和原初義是"美人",而"美人"形象的文化原型應是巫覡,這其中充滿原始宗教氣息;而這樣的"美人"其天然便帶有神秘化、神聖化的力量,更在長久的發展中形成一種"美和善的精神象徵",美人之美本身就能引起人們美好的聯想。
  •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詩經,是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其最大的成就是在詩歌創作上建立了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面向生活,反映現實,顯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詩經裡出現的150多種植物,是研究植物文化起源的瑰寶,其所採用賦
  • 去「均質化」的個人特色藝術
    均質化,原指工業上的質量均衡、均勻。藝術的均質化是指由於信息的發達、發展、泛濫等問題造成的雷同,藝術特色削減的問題。我們從當代藝術來看,當代藝術是觀念性的、自由與創新的、具有批判性的藝術。受西方藝術的影響,中國當代藝術很大一部分作品是在形式上對美國等西方藝術的模仿或美其名曰「挪用」顯得極其相似,缺失中國自身當代藝術應有的創新性。
  • 《詩經》中的十句經典詩詞,感悟千古絕唱的美
    《詩經》無論是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下面小編就與大家一起欣賞《詩經》中的十句經典詩詞,感悟千古絕唱的美。1.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出自《詩經·大雅·烝民》。矜寡:同「鰥寡」。鰥:無妻的人。寡:喪夫的人。不欺負孤苦無依的人,也不懼怕強暴的勢力。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文靜而美好的樣子。淑:溫和善良。君子:當時貴族階級男子的通稱。
  • 《詩經》中的鳥獸草木:被淡忘的千年之美
    《詩經》是我國詩歌和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也是儒家經典之一。相傳詩三百即為孔子刪訂整理而成,這一說法現在已經不被認可。但孔子對《詩經》的確是推崇備至的,他曾經勸孩子們學習《詩經》,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後世將之概括為「興觀群怨」,來闡釋《詩經》的社會現實意義。
  •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 鄭風 子衿》賞讀
    挑兮達兮[4],在城闕兮[5]。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作品簡介】《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大師教六詩,曰賦曰比曰興曰風曰雅曰頌。」《風》《雅》《頌》是《詩經》現有編次上的分類,《風》是王畿及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計有周南、召南、邶、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曹、豳、檜、鄘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共一百零五篇(又分《小雅》七十四篇,用於諸侯享宴;《大雅》三十一篇,用於諸侯朝會);《頌》是統治階級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共四十篇(分《周頌》三十一篇,《魯頌》四篇,《商頌》五篇)。
  • 「東方語言」的情調,意境,浪漫散發著民族魅力和東方精神內涵!
    這些有著鮮明特徵的民族元素在歷史的變遷中逐漸滲入到東北地的民間美術特色之中,體現在東北地區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構成了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民族聚居地和農村鄉野之中代代相傳民俗性的色彩語言,對東北地區鄉土油畫表現語言的形成了良好的條件。在周衛的作品中,印象主義鄉土油畫表現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受東北地區的「民俗、民間文化」影響較大。
  • 專訪《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總導演霍靜:突出山東特色
    近日,總導演霍靜接受了閃電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談及這場文藝演出,霍靜表示山東元素和山東特色將是亮點之一。&nbsp&nbsp&nbsp&nbsp相較於以往慣用的主持人形式,本次演出以微劇、短劇、歌曲、舞蹈等藝術手段相結合,採用戲劇化的結構,凸顯濃濃的山東味、山東元素,重點突出了從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沂蒙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突出了山東軍民的家國情懷。
  • 評《黃大年》:主旋律作品須兼顧藝術水準和崇高精神
    《黃大年》作為一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確定的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重點電視劇作品,是吉林省在按照藝術規律、充分尊重藝術家創作基礎上,以超常規的創作速度推出的優秀電視劇作品。  黃大年身上具有前輩錢學森的那種報國精神,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為了科學研究,他可以奉獻出所有甚至生命,在電視劇當中有大量的細節反映他在最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每個環節每個項目都親自做。他不是一個口頭科學家,而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不計得失的真正的科學家。從藝術上來講,這部劇具有非常明快、非常簡潔的現實主義風格。
  • 俄羅斯藝術的文化特徵
    以列賓、柴可夫斯基、穆索爾斯基為代表的俄羅斯藝術家在竭力掙脫專制和強權的羈絆、尋求民族出路和民族精神的藝術探索中,把通過藝術形式解放自己的心靈和精神作為目標而孜孜以求。如果說,通過藝術形式來表現心靈和精神自由是俄羅斯藝術家孜孜以求的目標,那麼這種追求必須以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為基礎和前提,放棄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的藝術不說毫無意義,至少為有良知的俄羅斯藝術家不屑一顧。正是由於對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的堅守,俄羅斯藝術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性和社會性。而一旦民族性和社會性成為俄羅斯藝術之魂,俄羅斯藝術就真正稱雄於世界文化之林。
  • 阿鴿的水墨畫,異於傳統國畫,以點線面和色彩構成為主的形式美
    這種形式美,有著跳動的色塊、飛舞的線條,有著東方民族的色彩美、韻律美和音樂美,正如美麗的朵洛河之舞。彝族女孩 拉哈 69x45克萊夫·貝爾曾說『有意味的形式』,作為現代西方形式主義的代言人,他認為『就視覺藝術而言,形式就是指由線條和色彩以某種特定方式排列組合起來的關係或形式。是排除現實生活內容的純粹形式關係』。在『純形式背後表現或隱藏的藝術家獨特的審美情感』就是意味。
  • 朗誦的意義、概念和藝術形式
    朗誦是一門有聲語言藝術。這種有聲語言藝術屬於二度創作,以文學作品為主,我們最早接觸朗誦的體裁有詩歌、散文和小說。朗誦者通過對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把文字作品轉化為帶有音韻美的再創作的有聲語言形式。在朗誦時,人們可以深刻體會作者的生活環境、心理特徵、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誦者的情操,同時也給聆聽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鳴。
  • 學到藝術:學習少兒語言表演的好處
    3、「孩子平時成績很好,唱歌、跳舞、彈琴都不錯,可一上舞臺、上考場就過於緊張,腦袋一片空白,無法集中注意力。」4、「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很難了解到孩子內心想表達什麼?」什麼是語言表演?少兒語言表演課程綜合了語言、表演、形體三個藝術門類的專業元素,匯集了表演練習、朗誦、講故事、播音主持、演講、即興表達、舞臺表演等多個形式和表現手段,是適合4-13歲孩子學習的一門綜合性課程。
  • 現實主義為何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可以說,有些作家的創作談強調的仍是「自我表現」,即「我寫的是我自己」,作家所描述的生活都是其所「認識」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我表現」。讓生活服從作家的主觀認識,還是作家要服從生活現實呢?按照現實主義的創作法則,作家和生活的關係,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係,而不是各為一方的平等「對話」關係。
  • 詩詞那些事:詩歌《詩經》
    詩詞,聽起來是很高大上的東西,其實也分時候。對一歲半的小豆丁來說,詩詞就是歌謠,朗朗上口,念起來像在歌唱。好聽!「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中華美學精神光芒萬丈
    中世紀末期的聖託馬斯·阿奎那就說,「每一個事物憑它所特有的形式就是善的和美的」 ,「美屬於形式因的範疇」 。到18世紀英國經驗主義美學,博克認為「美的外形很有靈效地引起某種程度的愛」 。德國古典哲學大家康德則提出「自由美」 ,它「不以對象的概念為前提」而「單純依形式而判斷」 。
  • 因美而綻放的熱帶植物——周鐵利作品將亮相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身為油畫家,他認真鑽研古典與現代藝術,並巧妙地結合相對立的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將西方油畫語言融合東方水墨寫意,在色彩上著力於固有色的捕捉和鋪排,在形象的刻畫方面,注意「以神寫形、以意寫形」,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他在借鑑現當代名家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恣肆的張力,獨特的構圖,表現南方雄渾壯闊的景象。其作品雄奇蒼茫,氣韻生動,意味深長。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到底有多美!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它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詩歌311首,先秦稱為《詩》;其中6首為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只有題目,沒有詩,故取其整數又稱「詩三百」。
  • 《詩經·國風·芣苢》:由2個句式、6個動詞、11個字構成的奇詩
    ——《詩經·國風·周南·芣苢》《芣苢》是《詩經·國風·周南》裡的第八篇,共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均為四言句式。它的最大特色是章句重疊、迴環往復,其重複程度為《詩經》之最。從形式上看,整首詩僅僅通過六個動詞變換,即:「採」、「有」、「掇」、「捋」、「袺」、「襭」,便串聯起一個完整的勞動過程,傳達出勞動所帶來的歡快情緒。換句話說,全詩只用了十一個不同的字,兩個基本句式——「採採芣苢,薄言X之」,就完成了構詩,不可謂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