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分享:假肢手的綜述(1)

2021-01-19 CAAI認知系統與信息處理專委會
點擊訂閱「CAAI認知系統與信息處理專委會」手是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現在形式的手是數百萬年進化的結果。它可以執行複雜的動作,以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失去手臂,會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對正常日常生活的重大破壞。假肢為因疾病或殘疾而失去手臂的截肢者發揮了重要作用。
儘管假肢技術取得了進展,但只有50-60% 的截肢者佩戴假肢。拒絕率也估計高達40%[1]。仿生手的發展尚未滲透到截肢者身上,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價格很高。另一方面,上肢丟失導致許多患者無法恢復以前的職業或一般的工作。鑑於上述情況,恢復手部功能可能會產生社會經濟影響。因此,仿生手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人的手是一個複雜的機制。仿生手在形式和結構上幾乎與自然手相似。手由27塊骨頭組成:腕部8塊,掌部 5塊,指骨14塊。人手的關節有助於達到27自由度 (DOF)(見圖1)。有34個外部(提供力量)和內在肌肉(提供手指的精確控制),這有助於在接收來自正中神經、橈神經和尺神經的信號後驅動。這些神經接收來自中樞神經系統(CNS)的信號進行驅動,並通過周圍神經系統(PNS)的大約17000個機械感受器發送體感反饋。商業上提供的身體動力和外部動力假肢一直在幫助截肢者恢復其自然手的功能。仿生手的關鍵步驟包括1)生物信號採集,2) 控制體系結構和3)反饋接口。

生物信號採集和處理接口包括1)信號採集、2)濾波、3) 特徵提取和4)分類/回歸。「信號採集」涉及通過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技術從用戶獲取生物信號(見表一)。採集系統中的硬體包括電極/傳感器、濾波器、放大器、模數轉換器、數位訊號處理器,軟體主要包括微控制器編譯器、波形可視化工具。「過濾」包括對生物信號進行預處理。「特徵提取」包括從濾波信號中提取有用的特徵。提取的特徵包括時域、時序、頻率或譜域和時頻域的特徵。特徵集的降維步驟通常是增加分類精度所必需的。「分類/回歸」過程包括解碼提取的特徵,以掌握用戶希望執行的識別。分類算法分配離散標籤(例如鉤子抓取),而回歸算法將提取的特徵轉換為連續值(例如關節速度)。在提取和分類特徵後,它們被輸入到一個高級控制器中,該控制器決定了所需的抓取和仿生手必須應用的相關力/扭矩。低電平控制器確認所需的速度或扭矩被正確地應用。在基於回歸的設計中,控制結構通常不包含高級控制器。基於分類的假肢手控制通常被稱為「基於模式識別的」或「順序的基於關閉的」,而基於回歸的假肢手控制被創造為「同時比例控制」或「連續解碼」。基於回歸的方式提供了獨立的同時比例控制的多自由度假肢手。在較低的水平上,基於反饋的控制器有助於產生最佳的抓握力和操縱。仿生反射是反映人工手抓握反射仿真的反饋,通常涉及到防止被抓物體的滑移和變形,在假肢手中是必不可少的。低級仿生反射控制器與界面緊密配合工作,進行感官反饋。藉助觸覺傳感器提供感覺反饋是控制手部假體的直觀方法。閉環感覺反饋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1)通過向控制器提供反饋;2)通過提供侵入性/非侵入性反饋來刺激PNS/CNS。在前一種情況下,感覺環保持在假體內部,可能不包括用戶。一些商業假體提供感覺反饋,例如,SteeperBebionicv3在握力變化時產生可聽到的嗶聲和振動,Vincent手進化提供振動觸覺反饋。各種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感覺反饋總結見表一。


使用PNS對假體進行雙向控制的思想優於其他雙向通信,因為它在侵襲性和自然實施之間提供了最佳的折衷。僅視覺反饋就足以正確和成功地控制假肢手,但添加感官反饋可能會給用戶一種再生手的感覺。

[1] B. Stephens-Fripp, G. Alici, and R. Mutlu, 「A review of non-invasive sensory feedback methods for transradial prosthetic hands,」 IEEE Access, vol. 6, pp. 6878–6899, 2018.


相關焦點

  • Nature分享:如何寫好綜述論文?
    近日,《自然》雜誌訪問了一些「老手」和「新手」,討論如何撰寫高被引綜述文章。1. 主題聚焦 避免術語▲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助理教授趙文婷(音譯):研究生時期的綜述寫作提高了我對所在領域歷史的了解。我還了解到領域研究中未曾遇到的挑戰,從而激發了一些靈感。
  • 如何寫好綜述論文?Nature分享5大要領
    1.再比如,在綜述論文中加入短視頻,以突出一些關鍵方面。這可以增加讀者群和可讀性,因為視頻更容易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為了提供最新的、原創性的綜述文章,我必須與最新研究保持同步。當時,我用的是谷歌學術,於是把它設置為每天根據關鍵詞更新相關文獻。
  • 如何寫好綜述論文?Nature分享5大要領
    不過,很少有科學家接受過如何寫綜述類論文的訓練,或者不知道一篇優秀的綜述文章是怎樣構成的。甚至選擇要使用的合適軟體也是一個棘手的決定。 近日,《自然》雜誌訪問了一些「老手」和「新手」,討論如何撰寫高被引綜述文章。 1.
  • 綜述型與研究型論文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
    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是科技期刊中最重要的2種論文類型。本文總結了綜述型論文的總體發展情況,著重分析綜合領域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6種頂級國際期刊,統計其綜述型論文與研究型論文的比例,比較2種文獻類型對期刊被引頻次的貢獻,在此基礎上探討科技期刊中綜述型論文與研究型論文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以期為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提供參考。
  • 揭開影響因子的學術畫皮③:綜述為王,期刊異化
    相比而言,綜述的 「王道 」卻好比江湖上廣泛流行的「太祖長拳 」,入門容易,見效很快,一般人若勤於練習,也能有成,甚至也能登臨絕頂,比如《臨床醫師癌症雜誌》就是如此。因為修行此道時,仍可辦 「純粹 」的學術期刊——基本上只刊登學術文本。綜述為何能成 「王道 」,或者說,綜述文章為何能夠得到高於一般學術論文的引用?
  • 學術論文投稿與返修(Rebuttal)分享
    來自 | 知乎作者 | 葉茫地址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4008879編輯 | 機器學習算法與自然語言處理公眾號本文僅作學術分享,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文處理作者:葉茫 武漢大學講座內容:本文內容主要是基於筆者在學院內部一次分享講座整理而來。
  • 本科畢業論文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傳播社會常識,分享社會學點滴,發出社會人自己的聲音。微信號:socialor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文獻綜述部分,往往是同學們比較困惑的問題,也存在不少的誤解。 (二)「綜」合性文獻綜述要求具有全面、綜合的特點,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它重視的是歸納的方法,而不是演繹的方法。它主要關注的不是某一具體的法學觀點,而是這一觀點在學術譜系上的位置,即在學術研究歷史過程中的邏輯地位。
  • 數學與統計學院舉行「學術前沿研究系列綜述報告」
    4月18日下午,數學與統計學院在學院南階梯教室進行了第十場 「學術前沿研究系列綜述報告」。本次報告題目為「流形上的(穩定)近復結構」,報告人為學院青年教師楊會軍副教授。楊會軍從(近)復結構的基本定義、相關背景、國內外研究進展以及自己的研究工作四個方面展開報告。他重點關注流形上(穩定)近復結構的存在性問題。
  • 最近三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
    在這篇綜述中,北航陳海寧副教授首先對兩步沉積方法的反應過程和原理進行了介紹和討論。不過在減少不同器件層的非輻射複合和增加導電性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這些將在這篇綜述中進行深入討論。在這篇綜述中,北大卞祖強教授首先簡要回顧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結構的演變,然後重點討論了近期的進展關於簡化器件結構,為了製備低成本,高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學術前沿】Science綜述 | 新的概念:系統回顧精確定時治療癌症
    【學術前沿】Science綜述 | 新的概念:系統回顧精確定時治療癌症 2021-01-0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分享丨模塊化肌腱驅動假肢手
    研究人員提出了模塊化設計,其模塊化程度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本文介紹的假肢手,命名為OL YMPIC(操作性模塊化假肢),是一種經濟實惠的跨橈動脈裝置,其模塊可以被截肢者直觀、快速地互換和組裝,而不需要工具,如圖1所示;事實上,手部引入了新穎的關節耦合機制。
  • 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他的這個五步文獻綜述法倒還真的值得學習和借鑑。克雷斯威爾認為,文獻綜述應由五部分組成:即序言、主題1(關於自變量的)、主題2(關於因變量的)、主題3(關於自變量和因變量兩方面闡述的研究)、總結。(1)序言 告訴讀者文獻綜述所涉及的幾個部分,這一段是關於章節構成的陳述。(2)綜述主題1 提出關於「自變量或多個自變量」的學術文獻。
  • 文獻綜述類論文寫作秘籍
    但也有一些時候,我們擬綜述的主題並非導師擅長的研究領域,導師可能無法提供主要文獻閱讀清單。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建議採用下面一些方法。1.首先查找並閱讀發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級和排名,要重點查閱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載的文獻。
  • 知網查重撰寫文獻綜述的技巧分享
    很多學生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對畢業論文的綜述查重也很關注嗎?有些學校有明確的要求,畢業論文需要文獻綜述,文件綜述需要數千字左右。如果這幾千字也要進行知網查重(https://www.it54.cn),真的會讓同學心碎,文獻綜述也作為畢業論文的一部分啊。畢業論文的綜述查重嗎?畢業論文的綜述查重嗎?
  • 講座丨會計學院學術菁英培育計劃系列講座之文獻綜述寫作要點
    你是否還對綜述寫作一無所知?你是否還對書面論證無可奈何?本次本科生科研興趣小組講座邀請到菁英培訓達人——楊鳴京老師,教你如何定義綜述主題,規定綜述範圍,教你如何綜合提煉,分析評論,用專業的知識與豐富的經驗為你精心總結文獻綜述的寫作秘訣,助你在學術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 文獻綜述參與查重嗎
    在論文寫作中,開篇的文獻綜述是必須要寫的,作為論文開篇存在的重要部分,起著引起下文的重要作用。那麼,在論文查重中,文獻綜述部分參與查重嗎?首先,論文文獻綜述部分通常不是和論文正文放在一起的,而是用單獨文件的形式保存,那麼,畢業論文文獻綜述查不查重?下面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 文獻綜述存在的6大通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缺乏應有的文獻綜述有些學位論文沒有文獻綜述」,以致綜述部分反映不出論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獻綜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學位論文中相互套用。
  • 研究生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也稱研究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文獻綜述一般要對研究現狀進行客觀的敘述和評論,以便預測發展、研究的趨勢或尋求新的研究突破點。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要章節。
  • 淺談文獻綜述類科技論文的特徵及作用
    文獻綜述按照敘述性質和文體不同,可以分為大綜述和小綜述。大綜述一般是就某個領域的文獻做出的全面總結,屬於三次文獻的特殊文體,是與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並列的一種的綜述性文章。小綜述屬於一次和三次文獻的混合體。通常,學位論文的導論部分或課題開題報告屬於此類文獻綜述,碩士與博士學位論文和課題開題的寫作必須要經歷這一過程。
  • 論文中文獻綜述應該怎麼寫
    文獻綜述是一種收集某一特定學科大量信息數據的學術論文,經過綜合分析,它是一種學術論文。它是一種科學文獻。文獻綜述反映了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重要課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經常反映有關問題的新發展、新趨勢、新水平、新原則和新技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