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學峰和團隊在至暗時刻的選擇,最終成就了千億市值的疫苗龍頭。
採訪|劉巖、高嵩
文|高嵩
編輯|及軼嶸
7000萬人確診,160萬人病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中國之外的世界各地肆虐,2020年已經過去,但全球的至暗時刻仍未結束,能否在2021年完全擺脫危機?關鍵轉機是新冠疫苗。
一場競爭極其激烈的新冠疫苗競賽已經在全球拉開帷幕,超過30種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新冠疫苗同臺競技,這場競賽不單是商業利益的爭奪,更關乎國家科技實力的彰顯,乃至全人類的命運和前途。
在這場競賽中,宇學峰帶領中國籍「種子選手」康希諾生物第一次站到了萬眾矚目的舞臺中央。
他們與軍科院陳薇院士團隊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的III期臨床試驗,正在5個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招募4萬名受試者,這樣大規模的全球臨床試驗對中國疫苗企業而言「前無古人」。
圖源:康希諾生物官網
全球的觀眾們血脈噴張,對新冠疫苗的誕生興奮與焦慮交織,但康希諾生物的掌舵者宇學峰卻異常平靜。這不是宇學峰第一次在萬眾壓力之下,獨自面對期待和懷疑。
坐在創業邦記者面前的宇學峰,始終保持一臉平靜的微笑,他和殺伐果決的高管以及艱苦奮鬥的創業者形象很難沾邊,更像是一位願意傾聽和傳道的和藹長者。
「宇博士身上沒有一點科學家的架子。」跟隨宇學峰創業多年的總經辦總監廖正芳對創業邦記者說。
但宇學峰的創業經歷並不平凡。不到40歲就成為跨國疫苗龍頭企業全球研發總監,宇學峰曾是最年輕的跨國藥企全球高管,巔峰時期他和3位聯合創始人選擇回國創業。創立之初,康希諾生物偏安於天津濱海新區一隅,名不見經傳,一間實驗室和4位聯合創始人構成了康希諾生物的全部。而如今,康希諾生物成長為在上交所、港交所兩地上市的疫苗創新企業,市值已經突破千億元。
過去10年的中國疫苗產業,尤為波瀾詭譎,2016年山東問題疫苗案、2018年長春長生疫苗案等事件給中國疫苗產業曾造成了嚴重的負面打擊。宇學峰帶領康希諾生物創業的10年曆程,曾無數次與各種「黑天鵝」事件正面相撞。
那些至暗時刻曾一度讓康希諾生物的高管團隊如坐針氈,乃至壓力過大而淚崩,但宇學峰都以平靜與理性回應。
至暗時刻
2018年11月21日,香港下了一天的冷雨。到第二天凌晨4點鐘,與香港聯交所隔街相望的環球大廈一間會議室,仍然燈火通明,人頭攢動。
律師、會計師、保薦人、承銷商、康希諾生物核心董事、高管等近40人將會議室擠得水洩不通,他們仍在激烈地唇槍舌戰。
圖源:pexels
2018年7月16日,康希諾生物以不到百天的速度完成了港交所上市申請遞表,還沒等宇學峰和整個團隊鬆口氣,第二天長春長生疫苗事件爆發。
「可以說剛剛興奮勁兒過去,轉頭就是一悶棍兒打下來。整個中國疫苗產業,在當時都面臨前所未有巨大的壓力和公眾不信任。」宇學峰迴憶,「我們當時冷靜分析,固然長春長生事件產生了非常負面的影響。但我們回來創業的初心就是要解決中國疫苗生產技術、質量管理落後的問題。我們做好了,市場能看到我們的價值,所以我們決定繼續推進上市。」
儘管宇學峰樂觀預期康希諾生物的上市前景,但隨著長春長生事件不斷發酵,康希諾生物的上市變得更加風雨飄搖。
「我們當時陸續拜訪在美國、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全球金融資本市場的核心投資人,越發感到長春長生事件在全球的輿論負面影響不斷加重,直到我們最後準備要發行的時候,全世界所有的投資人對於中國疫苗企業都有點避之不及的狀態。」康希諾生物財務長王靖回憶說。
而康希諾生物預計的上市定價也肉眼可見地不斷走低,繼續上市還是暫緩上市?在11月22日凌晨香港環球大廈的會議室內,康希諾生物團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意見撕裂。
但宇學峰不願意直接「拍板」,拿定主意。從創立之初,宇學峰便為康希諾生物設計了相對平均的股權架構,他不願意「大權獨攬」,而是由整個康希諾生物的創始團隊擔當決策核心。
「從第一天開始到現在,康希諾一直維持著4個聯合創始人相當平均的股權架構。這樣的股權架構,全市場很難看到第二家。我時常開玩笑跟他說,學峰,你凝聚了一個很強的團隊,離開誰你都辦不成事兒。」王靖說到。
康希諾生物主創團隊
也因為康希諾生物相對平均的股權架構,決策失去團隊內任何一個人的認可都無法落定。局面一直僵持到凌晨4點,宇學峰說服完團隊內最後一個反對意見,回答完最後一個質疑,最終宣布了極為艱難的共同決定:「康希諾港股上市暫緩。」
失落,在會議室內迅速傳開。
鎩羽而歸,再來
王靖用了4個字概括2018年那次上市失利:「鎩羽而歸。」
作為康希諾生物香港上市的總牽頭人,她期待首次上市能夠一鼓作氣,而暫緩在她意料之外,那是屬於康希諾生物整個團隊的至暗時刻。
圖源:pexels
在香港回天津的飛機上,王靖哭了一路。「這輩子沒這麼沒出息過」,她說到。
但宇學峰一如既往地平靜,「我跟他們講,天塌不下來,過好春節我們再從長計議。我自己的信心還在,覺得公司的基本面很好,港交所生物醫藥公司的機會才剛剛開始」。
「天塌不下來」是宇學峰反覆說到的一句話,困難面前他習慣保持樂觀和淡定,快速行動。王靖形容,宇學峰就像一根「定海神針」,一杵11年,因為他,康希諾生物有了一座穩穩噹噹的大山可以依靠。
2019年春節一過完,宇學峰便帶領整個團隊從頭再來準備上市,在路演階段至少見了200多家投資機構。
資本市場經歷一段時間冷卻情緒後也回歸理性,康希諾生物二度赴港上市的表現超預期,3月28日上市首日漲近60%。
在香港上市慶功會的演講臺上,一向平靜的宇學峰沒忍住,掉下了眼淚。「我想起臨床申報最緊張的階段,我們的員工懷孕已經7、8個月了主動加班趕工,五六十歲的老專家、老領導跟我們年輕人一起熬夜工作,他們圖什麼呢?大家的奉獻精神和使命感讓我很感動。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沒忍住眼淚,挺沒出息的。」宇學峰迴憶。
康希諾生物港交所敲鐘 圖源:康希諾生物官網
危機的洗禮之後,宇學峰更加堅定了做高質量、創新中國疫苗的信心。宇學峰解釋說,中國疫苗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公眾的反應非常負面,但隨著大家情緒的冷靜,以及對疫苗知識和理解的不斷加深,公眾對於高質量疫苗的需求往往比事件之前更加強烈,尤其是這次「新冠」大流行,大大提升了中國成人接種優質疫苗的意識。
「我們的初心就是做高質量、創新的疫苗,彌補中國疫苗與全球先進水平的差距。中國疫苗市場正在經歷快速發展的過程,把康希諾生物打造成植根中國的全球化疫苗企業,我有信心。」宇學峰說。
「機遇鍾情有準備的人」
2018年那次港交所上市暫緩,是康希諾生物整個團隊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最為集中的至暗時刻。
但細數11年的創業歷程,康希諾生物還與更多「黑天鵝事件」正面相撞,在那些看不清未來的時刻,宇學峰總能聚合團隊的共識,做出正確的選擇。
除開港股上市暫緩,整個康希諾生物聯合創始團隊分歧最大的一次決策,是要不要做肺結核疫苗項目。
2011年康希諾剛剛完成第一筆融資,錢上仍然非常緊張,恰在此時,宇學峰發現國外有一款重組腺病毒肺結核疫苗研究雖取得進展但推進緩慢,覺得很有潛力值得買回來嘗試推進研發,但團隊內的分歧比較大。
大家的質疑很明確:肺結核疫苗研發難度很大,比肩愛滋病疫苗的研發難度,可能投入很多年研發都沒有成功。到底做不做?宇學峰和整個聯合創始團隊討論了很久。
但最終在宇學峰的主導溝通下,大家達成了共識:肺結核是中國公共衛生的一大難題,同時相關研究已經有了基礎,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的中國疫苗企業,康希諾生物要做肺結核疫苗。
事後證明,正是因為開發肺結核疫苗所積累的經驗,康希諾生物才得以建立起後來孵化出重組伊波拉病毒病疫苗、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腺病毒載體技術平臺。「前期的技術平臺、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等的積累,讓我們在關鍵的時間能夠把握機會。」宇學峰說。
康希諾生物科創板敲鐘 圖源:康希諾生物
在港交所上市暫緩前,康希諾生物的資本化之路也曾遭遇另一場意外波折。
2016年市場中傳出將新設戰略新興板,康希諾生物為上市戰略新興板積極籌備股改,但就在物色上市服務券商時,戰略新興板設立突然取消。康希諾生物還做不做股改?以到哪裡上市作為藍本操作股改?成為擺在康希諾生物的難題。
康希諾團隊當時達成共識,股改一定要做,中國的資本市場未來遲早會向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全面開放。康希諾的目標不是登陸納斯達克等海外市場,而是完全以中國公司的架構進行股改。
正是因為2016年就完成了股改,使得之後康希諾生物在港交所、科創板上市準備十分迅速。
康希諾生物在今年年初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並於8月13日成功上市,及時融資為研發新冠疫苗提供了充裕資金。而做新冠疫苗,宇學峰和康希諾生物團隊沒有太多猶豫。
圖源:康希諾生物官網
新冠疫苗的研發前景在當時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畢竟有前車之鑑,2003年SARS爆發之後便銷聲匿跡,新冠會不會也是如此?
「但我們管理層在2020年1月20日左右確定要做新冠疫苗,即使我們投入可能會沒有回報,但是在公共衛生面臨威脅的時候我們要有擔當,我覺得我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宇學峰說到。
目前康希諾生物所研發的新冠疫苗正在全球5個國家加速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宇學峰在接受創業邦採訪時表示,希望在2021年一季度交出關於新冠疫苗最紮實的臨床數據,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跟大家做最好的交流。
回顧康希諾生物11年的創業歷程,宇學峰引用疫苗鼻祖路易.巴斯德的一句話總結,「機遇總是鍾情於有準備的人」。在緊張的新冠疫苗研發全球競賽面前,宇學峰還是保持著一貫的平靜和有條不紊。
「疫苗的第一要求是質量,因為它是給健康人用的。11年創業歷程,我們確實面臨過來自投資人、市場、競爭對手乃至於公眾的各種壓力,但我們還是會保持平和的心態,踏踏實實做事的態度,篤定地做一件事,做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疫苗。」宇學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