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北·海洋篇④】岸線勝境

2021-01-15 河北日報

□採訪 記者/白雲 朱豔冰 郭猛 湯潤清

執筆 記者/白雲

河北是全國最早開展濱海旅遊的省份,其起點便是被稱為避暑勝地的北戴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河北岸線獨有景觀。這裡山海相接,沙軟潮平,加之厚重的人文歷史,鮮美的飲食,無不為人們度假休閒提供著別樣體驗。從秦皇島到唐山乃至滄州,基於地理條件上的濱海旅遊,也呈現出各自特點。

讓我們一道探究關於河北濱海旅遊的源頭和未來,一起去尋找河北濱海旅遊的打開方式。

因海而來

海濱避暑的起點

2019年8月2日,盛夏的北戴河已經一房難求。

街頭,不同膚色、口音各異的遊客穿著隨意,或徒步或騎車,在這座112平方千米的小城市穿梭。

每年這裡接待的全球遊客高達800萬人,集中在7、8、9三個月份,而秦皇島北戴河區2018年的常住人口只有10餘萬人。

遊客們蜂擁而至,享受的是這一帶優良的避暑資源。

夏天的火爆脾氣,在北戴河一帶沉靜下來,從走出北戴河車站的那刻起,皮膚就能感受到高溫的退卻。

這不是一種錯覺。

河北濱海地區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中北戴河全年氣溫平均只有六七天高於30℃。

就全省海岸帶最高氣溫而言,7月,秦皇島到唐山南堡一帶大部分氣溫為28.1℃—29.5℃,其他南部岸段為31.4℃—31.6℃。這一分布狀況除受緯度影響造成南高北低外,在緯度相近的地方,越靠近海岸邊,平均最高氣溫越低:比如樂亭比灤南低0.4℃,秦皇島比撫寧低0.1℃。

就平均氣溫而言,以7月為例,秦皇島—樂亭一帶的平均氣溫在24.8℃—25.4℃之間。由於海洋影響,越接近海岸邊,平均氣溫越低,秦皇島能達到24.8℃,形成夏季涼爽氣候。而我省的其他岸段大多在26.2℃—26.7℃之間。

2℃的差異,在炎熱的夏季,人的皮膚感受將會非常明顯。尤其是一早一晚,在夏季的北戴河,很少感受到溼熱帶來的黏,風都是爽利的。

造成這一差異,與這一帶的海流和沿岸流也有關。

渤海中的海流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屬於大洋系統的寒暖流;一類屬於渤海內的沿岸流。影響渤海的大洋性海流有黑潮暖流的分支和東海寒流。

在夏季,黑潮借東南風之勢迅速北上,其西支流經黃海進入渤海,對渤海的水文和氣候都有著顯著影響。

渤海中沿岸流的一支北起秦皇島,南至渤海灣,大致呈東北—西南向,主要受東北風影響,流勢較強而穩定。在夏季(初夏較明顯)有時與從黃海北部進入的冷水團相結合,直接影響到北戴河一帶,使那裡氣候涼爽。

賦予北戴河避暑勝地美譽的,還有著地緣因素。

北戴河緊靠戴河,戴河古名渝水。清代,渝水注入渤海,又因流經戴家山改名戴家河,後來簡化成了戴河。北戴河原是戴河一側的一個漁村,因地處戴河之北,後被稱為北戴河村。

「19世紀90年代的北戴河,還只是一個緊鄰火車站的大村落,距離最近的海灘有四英裡。」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保管理所所長閆宗學介紹。英裡這個長度單位來自文獻記載,也反映了北戴河獨特的開發歷史。

北戴河距北京只有270千米,1894年天津至山海關的津榆鐵路通車,這裡從此成為旅居京津兩地的外國傳教士、僑商、使領官員等人的避暑佳選。「此前,在中國的傳教士每年夏季都是到日本北海道避暑的。」閆宗學說。

1898年,清政府正式闢北戴河海濱為避暑區,「準中外人士雜居」,隸屬臨榆縣管轄。這是中國第一塊由官方確定的旅遊避暑勝地,也就此揭開了中國近現代濱海旅遊業的序幕。

到20世紀20年代,北戴河已與夏威夷齊名,被譽為「東亞避暑地之冠」,是中國近代四大避暑地中唯一的濱海型避暑地。

最美的沙丘

夏季,昌黎黃金海岸國際滑沙中心。

遊客們被纜車送上高達40米的沙丘,摩拳擦掌準備和腳下的沙丘來一場親密接觸。

站在沙丘頂,腳下一側是茂密的植被,另一側就是坡度接近70°的沙丘。工作人員遞過來一塊滑沙板,講解注意事項,遊客坐好後一路尖叫而下。「太刺激了!」剛滑下來的遊客張豐興奮得滿臉通紅。

「1987年,這裡開始建設運營。」黃金海岸國際滑沙中心副經理張桂紐介紹,「當時我們當地旅遊局有位副局長叫張永凌,從一本旅遊畫冊的背面看到一張納米比亞人滑沙的圖片,一下子想到了我們這塊沙丘。」張桂紐回憶,當地就此在沙丘上做起了旅遊文章。

1990年,20歲出頭的張桂紐成為滑沙中心較早的一批員工,見證了這裡的變遷。

20多年來,滑沙板從木到竹到鐵到塑料,「最早,滑沙中心附近沒有路,來滑沙的遊客要從黃金海岸景區坐船來,下了船到沙丘腳下還有一段路,就靠毛驢把遊客馱過來。」

在刻著「天下第一滑」五個大字的石碑旁,張桂紐對初創時景區樣貌的回憶,讓旁邊的年輕員工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1991年,滑沙中心建起了北方第一條單人簡易索道。

「目前,我們有80米寬、40米高的5條滑道,從頂端到底部,滑下來僅需7.78秒。」千百年來祖祖輩輩司空見慣的巨大沙丘,被開發出這麼大的旅遊價值,張桂紐很自豪。

更令人驚奇的是,每年冬季,也是滑沙中心的淡季,這裡的沙丘會在風力作用下繼續「長高」一米多。大自然帶給滑沙中心的天然便利是無可比擬的。

沙,是大自然賜予這裡的獨特財富。

距離滑沙中心不過10千米,就是世界著名的黃金海岸景區。

2019年7月29日,黃金海岸邊防派出所民警劉萌正和同事全副武裝巡邏,「遊客多,每天光求助報警就得十幾起。」

隨著劉萌的視線望去,黃金海岸的沙灘上,遊客人頭攢動,近海裡的人,用「下餃子」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年年暑期都這樣,我們轄區沒有常住人口,來這的都是住宿就餐的遊客。我們統計過,最多的一晚,轄區遊客入住過15000人。」提起護衛的這片景區,劉萌又驕傲又感慨。

這片沙灘,確實有令人驕傲之處。

全長40千米的昌黎黃金海岸,順岸線分布著1—1.5千米的風成沙丘,主沙丘鏈高30—40米,與其斜交數列新月形橫向沙丘鏈。

「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沙丘形成於兩三千年前。」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研究員王強介紹,這片面積約76平方千米的沙丘,是北方最連續、最高、發育最好的濱海沙丘。

正是因為這片沙丘砂質細膩,陽光照上去一片金黃,才使這片海岸有了「黃金海岸」的美名,也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全國最美8大海岸之一。

為什麼會在這裡形成這樣一片美景呢?

這不得不提及海岸沙丘形成的三個條件:豐富沙源、大於起沙風速的風動力以及開闊的地形。

「首先是灤河搬運來大量的泥沙,形成衝積扇—三角洲體系。」王強介紹,「不規則的日潮和半日潮,使灤河三角洲成為波浪型三角洲,同時把灤河攜帶來的沙物質在水下進行了再分配,使黃金海岸保護區沿海出現砂質海底沉積物和沙灘,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王強說。

另外,東北風是灤河三角洲和昌黎地區常年主要盛行風,使得沙灘沙進一步向陸地方向卷颺,最終形成沿現代海岸線分布的縱向沙丘。

在黃金海岸,高大沙丘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和財富。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流動的沙丘也給交通、工農業建設帶來困擾。

事實上,為了控制流沙向陸推進掩埋土地,從1958年開始,當地就在沙丘之間的窪地大規模植樹,逐漸形成綿延30千米長的林帶,有效地阻擋了沙丘入侵,使之成為固定沙丘。

「向陸方向沙丘與近岸主要沙丘斜交,平面上呈羽狀分布,其間為丘間窪地。沙丘上逐漸生長植物,成為半固定或固定沙丘。沙丘之間的窪地因地下水位較高,得以生長林木,成為沙丘之間的綠洲。」王強拿出一份他早年到黃金海岸調研的報告說。

就這樣,北戴河至灤河口這段海岸,形成了沙丘沙漠、綠洲、大海交錯出現的景觀。這,也成為黃金海岸的另一個獨特之處。

三島風情

唐山國際旅遊島,總面積125.64平方千米。由菩提島、月島、祥雲島及北側陸域組成。三島就是其所轄的菩提島、月島、祥雲島。

2018年8月23日,天漸漸黑了,遠處海浪拍堤,菩提島上5平方千米的植物叢中,各種鳥開始歸巢。不知名的小蟲間或鳴叫,這個被稱為華北第一大生態島的景區,安靜下來。

「菩提島」是這座島2000年之後的名字,此前它叫石臼坨,又叫十九坨,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

菩提島不過5平方千米的面積,一度,這裡僅供附近漁民避風浪停靠,是旅遊,賦予了這裡新的生機。

這座國家4A級景區島,有植物260多種,植被覆蓋率高達98%,其中北方罕見的菩提樹多達2600餘株,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和享譽中外的國際觀鳥基地,2015年被評為河北省首家「省級旅遊度假區」。

記者在島上來了一次長途穿行。純天然生長的植物,幾乎沒有人為痕跡。小松鼠唰地從樹上跳下,毫不避人地自顧而去。野棗樹恣意生長的枝條,不定在什麼路段橫在面前,得輕輕扒開才能繼續前進。

島上最有名的菩提樹,樹高能達到15米。如今,這些樹成了遊人必「打卡」的項目之一,很多遊客的自拍也一定要把樹拍進去。

誰也說不清,這種本應在中國南方沿海生長的樹,是如何在菩提島上紮下根來。

但島上為什麼能出現如此豐茂的自然植被,這個奧秘是可以解開的。

菩提島曾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石臼坨」。這個名字描繪的恰恰是菩提島的形成過程:灤河裹挾著大量泥沙入海,但由於大海的潮汐阻擋作用,在入海口河水的流速便減緩下來,形成河口沙壩,離岸稍遠處,更大水流受阻則形成遠沙壩;在沿岸流流場作用下,遠沙壩逐漸形成了菩提島這樣的沙島。

「坨」,是當地人的習慣叫法,是把高出地面的沙丘、土崗皆稱為「坨」。帶有「坨」字的村莊在這裡也頗為常見,比如沙坨、大黑坨、芍榆坨等等,附近都有較大的沙丘土崗。

「坨」的造型也造就了島的獨特——菩提島四周被海水包圍,而島上深挖數米,則是不鹹不澀的淡水。這是因為,下雨的時候菩提島雨水不能外流,而海島因是沙島,沙的性質能濾水又能涵水,濾下去的是原來沙土中的鹽鹼,涵養下來的是淡水。

日久經年,島上土質就由海水浸泡的重鹽鹼質地,變成了適宜植物生長的沙質草甸土。菩提島正是由此有了讓植被生長的良好條件。

茂密的植物讓這座島格外寧靜的同時,空氣品質也非比尋常。據測定,島上負氧離子每立方釐米含量高達20000個。有遊客形容,初到這裡會「醉氧」。

除此以外,菩提島上灘涂廣闊,鹹淡水及食物豐富,為鳥類的棲息繁衍提供了條件,因而成為遠近聞名的「鳥島」。

目前,島上、灘涂、海域共發現鳥類19目56科408種,其中候鳥379種,留鳥29種。有國家一類保護鳥類12種,如短尾信天翁、白鸛、黑鸛、白肩雕、白天鶴、黑嘴鷗等;國家二類保護鳥類60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半蹼鷸、細嘴濱鷸等珍稀鳥類也在此常見。「我們這兒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鳥類愛好者、保護者到島上來觀鳥,形成了可觀的觀鳥經濟。」唐山國際旅遊島工作人員徐小躍介紹。

其實,河北海域所轄的海島並不止菩提一島,但可作為旅遊資源利用的僅有包括菩提島、月島、祥雲島三島在內的幾個較大島嶼。

離岸4千米之外的月島,從空中俯瞰,因形似彎月而得名,要乘坐渡輪行駛3海裡才能到達。

如果說菩提島主打的是幽靜,同為4A級景區的月島上則是另一番風情:11.96平方千米的島上,505座海上木屋,在島嶼沿岸迤邐排開,房頂上鋪著裝飾的茅草,有返璞歸真的味道。

島南一條長達5千米的沙灘,配上天然的海濱浴場,沙細水清、灘緩潮平,加之富有異域風情的酒店等設施,這裡也被譽為中國的「馬爾地夫」。

祥雲島因「島靄祥雲」而得名,總面積22.73平方千米,與菩提島隔海相望。夏季氣溫涼爽,較北戴河低0.2℃,是避暑納涼、休閒度假的勝地。海中沙壩與陸岸遙遙相對,構築成雙道複式海岸線,形成世界罕見的海陸奇觀。

祥雲島灘緩潮平、沙白浪細,彩雲環繞、溫泉優質,因沙灘呈金黃色,綿若黃金沙,故名金沙灘。也因此,國際沙灘足球賽場及國家沙灘足球隊集訓基地落戶於此。

待客之道

民宿的進化

2019年7月29日,秦皇島北戴河區劉莊。

狹窄的街道停滿了各地車牌的私家車,不斷有遊客拉著行李箱在林立的招牌中尋找預定的民宿。

66歲的吳寶海背著手溜達到自家民宿門口,一塊寫有「逸家主題賓館」的燈箱使得這裡略有不同:這是北戴河區政府評選出的首批15家五星級民宿之一。

在每年旺季,這家擁有34個房間的民宿幾乎天天爆滿。

也難怪,從劉莊民宿步行到最近的海灘不超過100米,以至於從民宿到海邊必經的聯峰路,總是人頭攢動。

截至今年9月,北戴河區民宿達到2000多家,民宿接待床位7萬餘張,客房3.9萬間,民宿從業人員有4768人。形成了覆蓋海濱鎮劉莊、單莊、草廠、河東寨、陸莊、丁莊和戴河鎮西古城、崔各莊、大薄荷寨、小薄荷寨、費石莊、蔡各莊、北戴河村的13個民宿村。

這些民宿村見證的,正是我省濱海旅遊住宿行業的發展脈絡。

「上世紀80年代初,劉莊2000多口人,還都是打魚為生。」吳寶海落座在一樓沙發上,打開了回憶。

改革開放之後,旅遊提上了人們的日程。「其實再早之前也有外地遊客坐火車來,轉轉看看。可當時北戴河的賓館很多不對外,遊客來了沒地方住,政府就鼓勵我們用自家房子搞旅遊接待外地遊客。」吳寶海說,當時村裡的民房,最近的距離海邊不到50米遠,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吳家也騰出一間房,擺上鋼絲床,招待遊客。

「最早一晚上住宿費才七八塊錢。」吳寶海說,1998年,家裡拆了小平房,蓋起了有11個房間的二層樓,住宿費也漲到了一晚五六十元錢,「都是去火車站舉著牌子接遊客,剛開始僱車,後來家裡買了小麵包專門用來接送遊客。」

2012年,吳寶海感覺,11個房間的旅館也「小」了,和周邊6家民宿一商量,翻蓋了如今這套5層半的新樓,每個房間都配套了淋浴設施,2016年又加裝了電梯。

2013年,北戴河區政府將家庭旅館改為民宿,並組織民宿經營者到烏鎮、鼓浪嶼學習考察,不斷提高當地民宿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並協調當地的民宿和美團籤訂了線上合作協議。「現在我們90%的客人來自網絡訂單。」吳寶海感慨,這解放了人力,也使得經營民宿的商家能騰出更多時間研究如何提高服務質量,比如為遊客量身定做旅遊攻略。

北戴河區政府工作人員宋碩介紹,北戴河30多年的濱海旅遊發展中,僅是劉莊民宿就從200多家發展到700多家,一年能接待遊客30餘萬人。

2019年7月31日。

距離北戴河20多千米的濱海新大道旁,雖然標準間就動輒2000元以上,但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內的各種房型早已被預定一空。

相對於傳統的觀景旅遊,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正在打造一種高端精神體驗。

目前,阿那亞社區內部已形成包括Club Med Joyview、安瀾酒店、隱廬酒店、璞瀾酒店在內的高品質酒店群。阿那亞社區負責人介紹,這些酒店的引入並不是隨機的,既滿足度假客群的消費需求,又和社區文化相互支撐和融合。在選擇不同商家入駐阿那亞時,也更多基於商業生態的豐富性、差異化和趣味性的考慮。

比如,全球最大的旅遊度假連鎖集團旗下的Club Med Joyview,入住的遊客在度假區就能享受到溫泉、瀑布浴、攀巖、射擊、騎馬、衝浪,還能和孩子享受兒童俱樂部體驗。

「當下,遊客更注重體驗感。」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邸明慧認為,這和經濟發展水平相關。按照全球休閒與旅遊業發展規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旅遊消費處於觀光階段;超過3000美元,將迎來休閒旅遊階段;超過5000美元,將進入度假旅遊階段,「京津冀地區的人均GDP早就超過了10000美元,所以旅遊業態也從休閒遊過渡到度假遊。」

這種體驗,包括從吃到住,乃至精神層次的諸多感受。

7月31日,阿那亞社區藝術中心正在進行一場名為《色彩之後》的展示,遊客們體會到色彩和光線所帶來的強烈視覺衝擊之餘,可能會忽略,這並不是北上廣的某場藝術展,你只是在度假。

在這裡,完全不用走出社區。你可以慵懶地在海景房中醒來,可以到單向書店找一本小眾書翻一翻,也可以到面朝大海、聽濤拍岸的孤獨圖書館發一天呆。

除了酒店自助餐,你可以從海邊集市採購來自世界各地的食材,也可以選擇社區食堂和那些名字奇異的私房菜,從中餐底蘊吃到義大利酒莊。

你的生活習慣可以被隨身攜帶:跑步、刷電影、泡小劇場,親臨一場小型演唱會。

當然,以上體驗所吸引來的遊客,都和這裡的地理位置關係密切:秦皇島是距離京津最近的濱海旅遊城市,不僅高速路網發達,高鐵更是方便快捷。

阿那亞社區負責人介紹,來自北京的遊客,確實是他們的大多數客源。地緣位置帶來的優勢,正在朝唐山蔓延。

2019年8月20日,唐山曹妃甸旅遊局副局長賀芳看了一眼手機屏幕,「明天,北京至曹妃甸的高鐵就通車了,盼了好久了。」

2小時的高鐵行程,將北京到曹妃甸的3小時高速公路時長又壓縮了1小時。對於這一帶的沿海旅遊項目,好處不言而喻。

曹妃甸多瑪樂園。火辣辣的太陽曬得路邊的植物都蔫了,但園區裡孩子們的歡鬧聲一浪高過一浪。

「這家景區今年5月1日開業,為了保證遊客體驗和安全,我們和景區商量設定了3000名遊客的上限,結果僅旅行社就帶來了4000人。」賀芳介紹,當時,景區的官網和美團等網站都停止了售票,遊客自駕的私家車從景區門口一直排到了高速上。

在旅遊項目遍地的今天,這樣的一幕並不多見,多瑪樂園究竟擁有什麼神奇之處,能吸引如此多的遊客呢?

多瑪樂園主打「漁」文化,這種體驗感不僅在河北獨家,在全國都是新鮮的。

在這裡,你能體驗撒網打魚、壘壩截魚、渾水摸魚、無鉤釣魚等50多個和魚蝦有關的體驗項目,相對其他景區走走看看,這裡的所有項目都有很強的參與感。

園區所有的項目都是多瑪樂園自主研發的,既有對已經消失的古老捕魚方式的重現,比如水車捕魚;也有對傳統捕魚方式的傳承,如撒網捕魚、壘壩截魚、渾水摸魚、無鉤釣魚;更有高科技的新式捕魚設備,如歡樂捕魚機、超能捕魚船,以及溫泉、死海、人造沙灘等自然休閒項目。

與傳統的旅遊項目不同,多瑪樂園以水為介質,通過觸覺、視覺、知覺、直覺等不同的感官體驗,讓人們享受到更高層次的「主動式體驗」。

撒網打魚區,一位遊客帶著七八歲的孩子在嘗試撒網,不到2米直徑的網,依然讓新手「漁夫」有些難以把握。搖搖晃晃撒出去的網,扔出去還沒一米遠,就像線團一樣垂直掉進了水裡,引發了遊客一家笑作一團,至於魚打上來多少,已經不重要了。

7月31日並非周末,300棟水上木屋的住宿區也有200多棟入住了客人,「來多瑪樂園的遊客,自駕和跟團遊的比例約為1∶1。」袁瑩介紹,高鐵開通後,散客群體還將擴大。

夜色降臨,2500畝土地的園區漸漸安靜下來,園區一側的溼地觀光區,翠綠的植被中,鳥們嘰嘰喳喳歸巢,遊客還能選擇溫泉、魚療或在人工死海沐浴月光,直到累了回水鎮木屋休息。

800元一晚的住宿價格,床位從4—8人不等,對於家庭出遊來說,最便宜可以人均到100元。而多瑪樂園的門票180元,在園區內除了吃飯,所有的體驗項目可以無限次遊玩,或許,這也是多瑪樂園開業至今,天天火爆的原因吧。

打破「半年閒」

2019年10月13日,前往秦皇島方向的車票終於可以選座位了,這同時也意味著,這座以避暑著稱的小城市將迎來一年中的空閒。

北戴河區劉莊民宿老闆吳寶海每年都從10月1日就結束當年的生意。「明年5月1日再來。」不僅是他,大半個秦皇島的餐飲、住宿、連帶的出租、景區都會因為過了盛夏而進入淡季,也就是常說的「半年閒」。

這不能怪遊客。

冬季的沿海氣溫驟降,到海邊洗澡只是極少數冬泳愛好者的選擇。對於大多數遊客來說,河北的海邊既沒有東北冷得徹底,又沒有南方城市的溫暖如春,和水有關的娛樂項目也在凍得不願伸手的季節難以帶來樂趣。

如今,這一切正在悄然改變。

2019年7月30日,祖山腳下。

從駛入祖山景區起,溫度就逐漸低下來。祖山是燕山餘脈,也是渤海沿岸山海一體景區中的一個。

祖山山腳下的天女小鎮,是近兩年打造的康養度假新熱點。天女小鎮新繹旅遊發展公司經理王建偉介紹,祖山景區擁有雲海、佛光、天女木蘭花等眾多景點,但過去很多遊客來了只是觀光。把一部分想在山腳下度假的遊客留下來,滿足部分遊客群體康養度假的需求,是打造天女小鎮的初衷。

天女小鎮擁有100間客房,目前全年50%的客源集中在暑期,另一部分遊客正在成為冬季的客源。

王建偉指著山腳下的一片區域說,那一帶已經探明,地下有豐富的地熱資源。他又指著遠處半山腰正在施工的工地說,那裡正在修建一處大型滑雪場。「完工後,這裡將實現夏季避暑觀光,冬季滑雪泡溫泉的度假新體驗。打破秦皇島這邊大多數景區半年閒的窘狀。」

利用地熱,正在成為河北沿海景區追逐的熱點。

「去年,我們這兒就迎來了一個北京的旅行團,在我們島上過的年。」徐小躍說。

海風的刺骨可以想像,但溫暖的地熱帶來了冷熱交替中的新體驗。

2018年8月30日,來自天津的遊客竇先生正和新婚愛人在酒店泡溫泉。他抹了一把臉上的水說,「這裡很適合年輕人度假,晚上夜景也很美,就是太難訂了。」在旅遊旺季,入住月島幾乎都需要提前半個月預定。

冬季的三島旅遊沒有這麼火熱,價格也相對有優惠,當然,主題從納涼變成了泡溫泉。這裡地熱溫泉資源豐富,探明儲量達200億立方米,出水溫度73攝氏度,pH值為8,是達到國際優質標準的弱鹼性溫泉。

在邸明慧看來,溫泉只是用來彌補沿海旅遊半年閒的一種方式。「我省濱海旅遊產業要跟上當下產業升級的腳步,走出固有的思維模式,不一定到季節就關門歇業來年再戰,要和陸域旅遊結合起來,發展全域旅遊模式。」

關於這一點,秦皇島已有了嘗試。2018年5月開通的「秦旅山海號」旅遊小火車,行走的線路是修建於1915年的秦皇島第一條地方鐵路——柳江鐵路。從而成為國內首條實現山海聯動、海鐵聯運的山海旅遊鐵路。

遊客在沿途欣賞山、長城、森林、地質遺蹟等自然景觀的同時,還可以觀看車廂內上演的各種表演。在終點板廠峪,遊客可以欣賞山、水、長城融合於一體的自然風光,體驗軍事屯兵、長城建造、民宿修建等項目。

人文印跡

秦皇及雄關

「來秦皇島的人們可能都會問同一個問題,到底秦皇島和秦始皇有沒有關係。」秦行宮遺址博物館內,秦皇島市文物管理處文博研究員閆樂耕笑著說。

2019年7月16日,是秦行宮遺址博物館開館的日子,記者同遊客們跟隨講解員在每塊展板前駐足傾聽,了解秦皇島這座海濱城市得名的由來。

「1984年,我在原秦皇島市文化局文物管理處工作,當時市地方志成立了碣石協會,組織地方文史研究人員探尋碣石文化課題。」閆樂耕回憶,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在北戴河金山嘴橫山區域內發現了零星的古代瓦片。

「後在衡山南側還發現了陶井和地下管道,經鑑定這些遺物為秦文化的遺存。」閆樂耕回憶,就此,1986年省文物研究所聯合原秦皇島市文化局文物管理處、北戴河區文化保管所共同開始了長達6年的挖掘工作。

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行宮遺址就此被揭開神秘面紗。最先在遺址東南部發現了一座曲尺形的夯土建築,內存有多座土灶及排煙系統。「這個發現意義重大,為大面積發掘堅定了信心。」

儘管這一遺址的文化層很單薄,但在已揭開的15800平方米的遺址上,完全能夠重塑當年行宮的恢宏——遺址中部是坐南朝北,長70餘米的兩大開間主體夯土建築,開間內分布著三橫四縱的柱網,其中一塊大柱礎石直徑達1.3米,圍繞主體建築四周分布著不同使用功能的附屬建築群,讓人不難想像當年大秦帝國行宮的宏偉氣派。

閆樂耕介紹,從目前已發掘建築的分布來看,可推測建築使用功能有:主殿、輔殿、庖廚房、盥洗室、廳堂、寢室等。清晰的使用功能和分區,說明當時有嚴格的設計和規劃,也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

在四大組十四個單元的宮殿建築遺址中,先後出土了大量建築構件和文物:菱格紋方磚、夾貝捲雲瓦當、大阪瓦、陶井圈、銘文大陶盆等。

「1987年前後,當時中國考古學會會長蘇秉琦先生來遺址考察,讚許秦皇島抱了一個金娃娃。」閆樂耕說,經過國家多位專家考證,認定這裡為秦始皇行宮的主體建築群,是秦始皇東巡碣石時建造的行宮遺址,與《史記》記載吻合。

1996年,該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行宮遺址的發現,這就相當於我們找到了秦皇島得名的一把鑰匙。」閆樂耕說。

如果從高空俯瞰,或許能更明白這裡能作為行宮遺址的原因:這裡更凸出於海岸線,具有更好的觀海視線。

遊客們僅僅來溯源一個城市嗎?

答案是否定的。

2018年9月3日,山海關。遠遠望去,「天下第一關」的巨大牌匾先映入眼帘。

相比唐山、滄州沿海地勢的一馬平川,這裡是河北境內,唯一集山、海、關隘於一體的區域。

然而,歷史塑造今天可見的景觀,初衷卻並不是為了賞景。

「這裡地處遼西走廊之咽喉,北依燕山餘脈,東南臨渤海之灣,排布了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眾多烽火臺、墩臺,是長城沿線最科學、最嚴密、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軍事防禦體系,是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也因此才被稱為『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區第一關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薪陽說。

明代中後期,明代防務的重點由蒙古族轉向女真族,由陸路轉向海路。老龍頭作為海上防禦的前沿,經戚繼光等數將的增修加固,成為拱衛京師的海防要塞。

明嘉靖四十三年正月,一支鐵騎試圖由結冰的海面繞過山海關進犯內地,終因潮水上漲、海冰解凍無法通行而被明軍擊退。

正是這次入侵,使得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孫應元在此修築了一座敵臺,其後名將戚繼光將此臺改修為空心敵臺,命名為靖虜臺(康熙年間又改名為靖滷臺)。萬曆七年戚繼光又指令沿靖虜臺向南增築入海石城22.4米,長城從此真正伸入到了海裡。

最原始的入海石城條石,出於保護的原因,已經用玻璃罩起,青灰條石之間是白色的固定劑。從石城向海裡俯瞰,半隱半露的條石仰臥海水中,任由衝刷。

「入海石城建築結構獨特,全部以巨型花崗巖條石砌壘,就地取材自燕山北部,採用的九層疊築,塊石最長的2.6米,最大的3噸多,還採用了21種異形石,採用黏土、海沙、石灰澆築。」邱薪陽介紹。

9月3日,絡繹不絕的遊客走到老龍頭探進大海的最盡頭合影,鏡頭中的背景,海天一色。

題刻在涼亭的《題澄海樓壁》,最吸引人,幾乎每一位遊客走到這裡,都會仰著頭把其中一句念出聲來:「我有一勺水,瀉為東滄溟。」這是乾隆皇帝在老龍頭題寫的三首詩之一。

文人墨客登上澄海樓,在這裡一望祖國的大好河山,難免胸中起丘壑,湧澎湃。老龍頭也一度成為觀海之勝地。

這裡也曾見證屈辱和劫掠。因為八國聯軍入侵的槍聲,在1900年響了起來。

八國聯軍進犯山海關,一路燒殺搶掠,老龍頭入海石城被毀,僅存「天開海嶽碑」。澄海樓後殘存的英軍大炮、灰白的八國聯軍營房,都是當年的印記。

但人們也會被一個刻有「愛中華修長城友誼長存」的紀念碑所溫暖。

1984年,全國各地共捐贈修復長城款項153萬元,這才有了今天的山海關。

海邊的建築群

1984年,秦皇島成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秦皇島從河北沿海三地中脫穎而出,發展為北方典型的生態休閒康養勝地,「和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不無關係。」閆宗學認為。

閆宗學翻著手裡一本厚厚的資料說,當年的《北華捷報》記者曾這樣描述秦皇島北戴河區:「從長城臨海的山海關或寧海,一直到天津,大沽平原的鹽鹼地上儘是貧瘠的沙土。」「這沉悶土地中卻有一處生機:在離山海關二十多英裡的淺海灣的南端,有一處醒目的海角,地圖上稱它為『石嶺』。」

這裡,就有被外國傳教士當作避暑地而修建的北戴河近現代建築群。它們結構各異,建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見證的是北戴河如何一步步成為中外避暑勝地。

1893—1894年間,英國人史德華首先建設了一棟辦公用房。其後傳教士、教會組織紛紛在這裡購地築屋。1894—1895年,中日戰爭期間,北戴河早期建設的避暑別墅,消失殆盡。

戰爭結束後,北戴河避暑別墅建設迅猛發展。1896年北戴河已建成20多座簡易廉價的外國別墅。「據1899年7月《字林西報》記載,已有別墅建築100餘棟。」閆宗學介紹。

隨著外國避暑人士的逐漸增多,清政府正式闢北戴河海濱為避暑區。「到1949年,北戴河存有719棟別墅,涉及美、英、德、法、日、俄等20多個國家。截至目前,尚存119棟。」閆宗學說。

北戴河區草廠西路五鳳樓前,北戴河區文保所副所長王學功指著廊簷讓記者看,在中國建築學界,把北戴河海濱的別墅建築風格歸納為「紅頂素牆、高臺明廊」兩句話。

確實,如果不是王學功指出,很難注意到這些老別墅的特點,它們都有一米以上寬闊的廊簷,按照當下的民居特點,人們會更注重採光,而明廊就阻擋了太陽照進房間,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裡的房子是避暑用的,當時外國人修築這些房子,要在廊簷下聊天、聚餐,需要遮擋太陽,採光反而是可以忽視的。」王學功解釋。

在位於東經路65號的班地聶別墅,王學功特意讓記者注意看高臺的石頭。這些石頭拼接得非常有特點,絕不是雜亂無章,而且勾縫非常講究,「這是後期修繕過的,原始的勾縫還要簡潔,工藝很高超。」

另一個北戴河近現代建築群的特點,那便是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

「早期負責北戴河別墅修築的《石嶺會會章》中就有規定:房屋建築不妨害鄰舍之面海風景。」閆宗學說,統觀所有別墅,屋之四周,或有繁蔭巨幹之喬木,或細草如茵,各因其地之所宜,牆以刺槐或刺松為之,時時修剪,使之齊一,高僅及肩,不妨遠眺。

如今,這些老建築有的用作展覽,有的用作酒窖,還有的發揮了最原始的功能,作為客房。「我們正謀劃,劃出五鳳樓等5棟建築,做一個名人別墅遊。」閆宗學對此信心滿滿,畢竟,這些建築承載的是一段歷史。

與北戴河近現代建築群異曲同工的,還有秦皇島港口近代建築群。

2018年11月24日,秦皇島港口近代建築群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秦皇島港口近代建築始建於19世紀末,包括碼頭、防波堤、裝卸機具設備及各級管理人員工作生活場所等,目前共有17處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建築群的一部分,開灤礦務局高級員司俱樂部於2013年6月改建為秦皇島港口博物館。

這裡,封閉著一個時代的烙印:木製暗紅的地板踩上去咯吱有聲,寬大的壁爐、生鏽的巨型喇叭唱片機。

秦皇島港務局史志編研科負責人王慶普說,1898年3月26日,清光緒帝準奏秦皇島為自開口岸。當時籌建的秦皇島西港叫開平礦務局秦皇島經理處。1900年10月,英商借八國聯軍侵華之契機,攫取了開平煤礦和秦皇島港,改稱開平礦務有限公司。

1912年,英國人假借聯合之名,兼併了灤州官礦有限公司,成立了由開平公司控制下的開灤礦務總局,秦皇島港隨之隸屬該公司,隨後,港口被侵佔(含1941—1945年日本侵略軍管理港口時期)達半個世紀之久。

秦皇島港口博物館籌建過程中,工作人員在西港碼頭發現一塊百年歷史的舊木樁,如今也保存在博物館中,彎曲的鉚釘鏽色斑駁,也印證著一段建港的歷史。

博物館中的記載,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港口發展稱得上日新月異。

「遊客們看的不僅是人文,還要看到歷史,穿過時空去看到我們的國家及港口在改革開放後取得的輝煌建設成就。」王慶普認為。

美食的味道

河北487千米的海岸線,盛產海鮮,祖祖輩輩靠海為生的漁民,也開發出當地樸素的餐飲。那麼,在河北沿海,到底該怎麼吃呢?

10月,開漁之後的黃驊漁碼頭,再熱鬧不過。如果你追問船老大,這個季節吃什麼,船老大一定會瞪你一眼,這個季節的梭子蟹不能登上榜首,還能是誰?

鮮!

螃蟹蓋子打開的那一刻,從大海中撲鼻而來的鮮味就能灌滿整個鼻腔,細白的蟹肉居然帶著一絲微甜。如果趕上一隻母蟹,那結塊的蟹黃流著油,可以整塊從蟹殼裡取出來,一定要記得把蟹殼尖兩頭的殘留挖出來,好東西真是一點都不能浪費。

獨特的水質環境和淤泥質底部環境條件,造就了黃驊梭子蟹肉色潔白,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的特點,尤其是它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硒、多種胺基酸等,營養極其豐富。

200多千米之外的唐山,秋風一起,毛蚶就該上市了。

整筐的毛蚶從船上抬下岸,擁擠的殼子發出清脆的碰撞聲。毛蚶長得並不好看,和螃蟹比起來,粗鄙的外殼,看起來不是海鮮中的當家花旦,但它也因為價格低廉,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也因此,用毛蚶製作的菜也就花樣繁多。涼拌的毛蚶只需用水焯一下,殼子打開就算熟,筷子稍微一使勁就能把橙黃色的肉取下來,蘸點醋蒜汁就是一道美味的下酒菜。

憨厚的沿海漁家,更喜歡端一盆毛蚶燉白菜上來,大刀切出來的白菜條處處顯得粗獷,毛蚶燉出來的鮮味浸透到白菜裡,白菜百搭的質地又包容了毛蚶的腥鮮,兩個便宜的配菜遇到一起,卻造就了獨有的滋味。

毛蚶餡的包子,則用剁碎的毛蚶配上白菜和韭菜作餡,鮮美之極。

2019年10月11日,唐山曹妃甸區河魨小鎮。

小鎮距離大海的直線距離不超過1千米。是靠海吃海的「休閒漁業」新嘗試。

河魨小鎮800畝水域,混養了河魨和其他魚蝦,這裡有12套農家院作為客房,遊客們可以垂釣、可以觀光,還可以當場下單,馬上捕撈,現場烹飪。

小鎮負責人孫衛忠看中的是,2016年國家放開的國內河魨銷售市場。相比日韓等國家喜歡生吃,國人的飲食習慣更喜歡燉或涮,所以熱騰騰的河魨火鍋,是初冬季節的一頓好飯。

吃過了豐腴的秋,還有鮮美的春。

開春,天氣稍微轉暖。人們戲稱,此時想吃遍渤海,要先準備一張烙餅。因為,它能卷進大半個渤海。

先是小蝦皮,夾著剛割下來的春蔥,仔細卷好,一口下去。還可以卷雞蛋炒蝦醬、煎馬口魚、八帶魚炒蒜薹……

這裡還有沿海喜聞樂見的一平二鏡三鰨目(平是牙鮃魚,鏡是銀鯧魚,鰨是鰨科魚類),不管是漁家擅長的醬燜還是遊客更喜歡的紅燒,海產品之鮮總是淡水魚不能比擬的。

來年5月,渤海的皮皮蝦、中國對蝦來了。這是一年中皮皮蝦最好的食用季節,此時正值母蝦的產卵旺季,皮皮蝦大多滿籽滿黃。把皮皮蝦翻個,在肚皮和脖頸之間有個隱約的「王」字,這就是母蝦,煮熟的母蝦會因為蝦籽而硬挺,抽出那條紫紅色的籽,你可能又陷入一個糾結:是先吃肉還是先吃黃?

人類很早就懂得利用天然岸線作為通商、捕魚之用。河北岸線上,從南至北,排布著黃驊港、唐山港(包含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和秦皇島港。

回望歷史,我們為什麼要在這些區域建港?這些港口選址是如何確定的?參與港口建設的建造者們經歷了哪些困難?

如今,已經步入現代化、智能化的港口,運轉起來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讓我們走進河北的港,細數那些和港有關的人和事。

敬請關注《大河之北·海洋篇》第五單元。

相關焦點

  • 「大河之北·海洋篇④」岸線勝境
    這一分布狀況除受緯度影響造成南高北低外,在緯度相近的地方,越靠近海岸邊,平均最高氣溫越低:比如樂亭比灤南低0.4℃,秦皇島比撫寧低0.1℃。就平均氣溫而言,以7月為例,秦皇島—樂亭一帶的平均氣溫在24.8℃—25.4℃之間。由於海洋影響,越接近海岸邊,平均氣溫越低,秦皇島能達到24.8℃,形成夏季涼爽氣候。而我省的其他岸段大多在26.2℃—26.7℃之間。
  • 【大河之北·海洋篇①】千裏海岸
    【大河之北·海洋篇①】千裏海岸【大河之北·海洋篇①】千裏海岸在全國近2萬千米海岸線中,河北487千米的海岸線長度並不突出。這也是1990年9月30日,國家將昌黎黃金海岸列入首批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原因。這一帶屬於砂質岸線,集中在秦皇島、撫寧、戴河口到唐山樂亭大清河口,長約163千米,佔全省大陸岸線總長度的37%。砂質海岸以灤河口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沿岸是典型的風成沙丘,沙軟潮平、岸灘開闊,適宜開闢海水浴場和開展多種岸灘遊樂活動。
  • 【大河之北·海洋篇⑥】碧海清波
    「不只是秦皇島,人類活動造成的負面環境效應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共同作用下,全球70%的砂質海岸都遭受到侵蝕,出現了岸線蝕退。」河北省海洋地質資源調查中心生態修復室副主任趙友鵬談及此,憂心忡忡。秦皇島,一座以濱海旅遊著稱的城市。恰好,它的岸線主要是砂質岸線,而沙灘又是這座城市濱海旅遊產品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大河之北·海洋篇⑥」碧海清波
    「不只是秦皇島,人類活動造成的負面環境效應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共同作用下,全球70%的砂質海岸都遭受到侵蝕,出現了岸線蝕退。」河北省海洋地質資源調查中心生態修復室副主任趙友鵬談及此,憂心忡忡。秦皇島,一座以濱海旅遊著稱的城市。恰好,它的岸線主要是砂質岸線,而沙灘又是這座城市濱海旅遊產品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大河之北·海洋篇⑤」港群崛起
    靠海吃海,絕不僅僅指從大海中獲得海洋產品,領略濱海自然風光。人類很早就有利用海岸線的天然地勢,發展海上運輸的記載,在河北省所轄的渤海沿岸,最早的自然港口始於2700多年前。今天,在河北省海岸線上,從南至北,排布著黃驊港、唐山港(包含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秦皇島港。
  • 「大河之北·海洋篇②」藍色寶庫
    渤海海鮮之「鮮」,恰恰來自於這片盛產海鹽的海水。>>扇貝與河魨漁民在收穫扇貝。 揣連海攝2019年5月7日,秦皇島,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張福崇是這裡的副院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秦皇島綜合試驗站站長。「如今,全國餐桌上的每10個海灣扇貝,就有7個是咱河北海域養殖的。」
  • 「大河之北·海洋篇③」海鹽傳奇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有趣的是,黃驊歧口冀—津陸域界點至海興大口河口冀—魯陸域界點,樂亭大清河口至豐南劉合莊冀—津陸域界點,剛好都是粉砂淤泥質岸線,土壤類型多為中壤質和黏質濱海鹽土,底質板結,防水性好,是取海水得以留存煎、曬的底線。
  •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④】涓滴不棄
    溼地,水陸相互作用的特殊自然綜合體,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河北五大溼地類型齊全,這些形態多樣的溼地,是區域生態環境的調節器,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大寶庫。近年來,河北省為保護和恢復溼地資源,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 大河之北·平原篇④:佳果之園
    深州蜜桃、晉州鴨梨、趙縣雪花梨、牛奶葡萄、滄州金絲小棗、黃驊冬棗……古往今來,一大批久負盛譽、馳名中外的名特優果品,印證著河北大平原「佳果之園」的地位。我們帶您走近這片「佳果之園」,解開其背後神奇的大自然密碼。●深州蜜桃:桃中之王的奧秘2018年9月2日,夏末秋初,正是華北平原收穫的季節。
  • 【大河之北·山地高原篇③】巖石訴說
    《中國區域地質志·河北志》中介紹,曹莊巖組儘管出露面積小,但巖石類型多樣,其常見巖石類型有十幾種之多。但如此之多的巖石,卻展現出了指向一致的特徵:作為一種古老的變質表殼巖,曹莊巖組形成於相對穩定的淺水環境。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發現某些巖石中含有大量渾圓狀、次渾圓狀碎屑鋯石,這表明它們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搬運和相互撞擊。
  • 大河之北·森林草原篇:和諧共生
    2017年4月,宋大昭發起「帶豹回家」項目,以豹之名,修復生態:改善太行山環境,恢復生物多樣性;重新連通被割裂的生態廊道,幫助華北豹避開盜獵者的戕害,讓豹從山西、河北沿著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自然擴散,重回闊別十二年之久的北京老家,並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建立人與自然荒野的緊密聯結。
  • 實測岸線特徵點達21萬個 寧波有了海島岸線資料庫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寧波網記者 張穎 楊緒忠&nbsp&nbsp&nbsp&nbsp你知道寧波有多長的海島岸線嗎
  • 【大河之北·山地高原篇】冰雪奇緣
    而向北數公裡外的雲頂滑雪公園,則是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的賽場。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一躍成為冬奧會諸多雪上項目比賽的舉辦地,人們為什麼會選擇崇禮? 專家眼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因素就在於,崇禮所處的區位賦予了其豐富的山形地貌。
  • 共論大河文明 全球15個大河流域代表達成武漢宣言
    宣言指出,世界大河流域資源的管理關係到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大河生態環境保護、大河資源利用等變得日益重要。  根據宣言,大河流域各界將通過若干措施保護大河流域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促進文化與自然、生命之源與城市社會之間的和諧。
  • 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加拿大總海岸線超過20萬公裡超級長
    算上島嶼,加拿大是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加拿大北臨北冰洋,且靠近北冰洋有諸多島嶼,但這些島嶼多是結冰的凍土,多數沒有人居住,但依然是加拿大不可分割的國土,因為這個特點,加拿大的總海岸線超過20萬公裡,超級長了。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⑦)丨 南通長江生態修復成果:生產岸線退...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導作用,近期,我們推出「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蘇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生動實踐。
  • 蘇州河的新起點:岸線貫通是第一步,還要做透這篇大文章
    還河於民,還岸線於民,讓人民在現代城市中詩意棲居,這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  文明依水而生,城市依水而興。  兩條母親河見證了上海的欣欣向榮,一條是黃浦江,另一條就是蘇州河。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會客廳」,那麼蘇州河就是居民的「後花園」。  繼黃浦江45公裡岸線貫通之後,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也於2020底迎來貫通開放。
  • 大河之北·森林草原篇②:草木蔥蘢
    「大自然的奇妙之處在於,她可以讓一些古老的物種仍具備變化的可能。」每年,產自中國河北燕山地帶幾個板慄主產區的慄子,剛一收穫就會受到日本客商搶購——比起日本本土有名的「丹波慄」,來自承德、唐山一帶的板慄更加軟糯香甜,被追求「秋之味」的日本人奉為上品。7個月後,2018年9月中旬,東京向西2000公裡外,寬城滿族自治縣峪耳崖鎮上院村,一場隆重的收穫正在進行。
  • 威海七大海洋釣場打造海洋遊釣資源生態示範區
    本規劃主要策劃人、全國遊艇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王依欣告訴記者,作為黃渤海灣的明星城市,威海是我國北方最適宜發展海洋遊釣產業的濱海城市。王依欣說,威海海岸類型屬於港灣海岸,海底的底質分布特點是:南部沿海以沙、泥質為主,東部多為基巖底質,北部沿海沙泥與基巖交叉分布。整體海底形狀為大陸架的合理延伸,坡度走向北部沿海由南向北漸深,東部沿海由西向東漸深。垂直岸線與等深線基本平行。
  • 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嚴格限制建設項目佔用自然岸線
    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nbsp&nbsp&nbsp&nbsp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自然岸線指由海陸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