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⑦)丨 南通長江生態修復成果:生產岸線退...

2020-12-05 生態環境部

編者按

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導作用,近期,我們推出「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蘇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生動實踐。

幾年前,江蘇南通長江沿岸,還分布著高能耗貨運碼頭和不少「散亂汙」企業。

2016年以來,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騰退汙染企業,整體搬遷港口,修復生態,增綠植綠,建成國家森林公園,並向市民免費開放。這裡成了市民們引以為豪的「城市客廳」。

難題: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

南通市區南部瀕臨長江,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五座小山臨江而立,加上周邊長江岸線腹地,統稱為五山及沿江地區,沿江岸線約14公裡,總面積約17平方公裡。長江和五山,是南通的城市名片和地理標誌。

雖然有山有水,但是,五山及沿江地區幾年前卻是「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

由於歷史原因,以往南通沿江岸線港口產業單一、效能偏低,散貨碼頭設施老舊,生產工藝落後,能耗和汙染大,加上港區陸域空間狹窄,港城接合地帶成為南通主城區髒亂差的集中區域。特別是公用碼頭以大宗散貨為主,揚塵、汙水、噪音等汙染嚴重,附近居民不堪其擾。這段沿江「黃金岸線」成為不折不扣的「生態傷疤」。

狼山國家森林公園

出路:遷汙染企業,建生態廊道

2016年以來,南通將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舉措。當地明確,將五山及沿江地區整體打造為集森林公園、時尚休閒、濱江旅遊為一體的高品質公共活動空間,建成「城市客廳」。

2017年開始,南通啟動實施五山生態修復保護工程,落實柔性治江要求,在整體規劃基礎上,重點突破、分步推進,彰顯「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江城市魅力。

一方面,對汙染嚴重、工藝落後、影響水源地保護要求的企業整體關停;對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企業,積極推動向沿海地區轉移、向工業園區聚集。下遊新建現代化貨櫃碼頭,將狼山港整體搬遷。目前,五山及沿江地區共拆遷「散亂汙」企業203家,退出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並修復岸線5.5公裡。

另一方面,實施沿江大規模增綠、高品質植綠、搶救性復綠,注重沿江綠地系統生境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提升,按照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在沿江地區打造既層次分明、色彩優美又功能完備、效益多元的生態廊道。

在生態保護修復過程中,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復、水系連通、岸線環境整治等,逐步恢復了長江岸線生態功能,提升了環境承載力。

長江南通段岸線一隅

群眾享紅利,「客廳」聚人氣

在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的14平方公裡土地中,超過2/3的區域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並同步配套了足球場、沙灘排球場、滑板場以及20多公裡的遊步道等運動場所,讓周邊居民和往來遊客充分享受到生態修復的紅利,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繼狼山國家森林公園獲批成為南通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後,南通植物園、森林公園軍山片區也相繼建成開放。遊客可以坐小火車遊覽濱江觀光帶,或騎單車來一趟親水之旅。

綠樹環繞、芳草萋萋,一江清水東流!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順應城市轉型發展大勢,破解港城矛盾,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城市綠核」效應正逐步顯現。

五山綠核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相關焦點

  • 推進沿江岸線治理,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產業更優 江水更清
    即日起,本版推出「傾聽·關注江河生態保護」系列報導,聚焦大江大河生態保護措施及成效,敬請關注。——編 者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5年來,沿江各地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產業更優江水更清
    5年來,沿江各地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升級、治理汙染、搬遷轉產,既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提升效益,又促進生態環境修復,讓一江清水真正惠及百姓。  「你們快來看看,我這新家怎麼樣?」65歲的江蘇南通市民吳湛,領著記者參觀他的新家。打開窗戶,伴隨著清新的空氣,綠意盎然的五山風光和奔流不息的長江映入眼帘。
  • ...成就巡禮】久久為功護長江 江蘇:重構綠色生態安全的現代化工...
    近年來,江蘇沿江八市抓住推進長江大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重要契機,轉移提升一批重化產能,加快打造綠色生態安全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推動沿江產業按照高質量發展、優化發展的導向轉型。當地對企業不是一關了之、一搬了之,而是引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今年,新北區制定了化工企業轉型發展規劃,通過提高項目準入門檻、確定產業升級方向,推動沿江地區向綠色循環產業轉型發展。
  • 共抓長江大保護 央企綠色發展路
    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謀篇布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5年間,沿江11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母親河生機盎然。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生態修復——  廠房變綠廊 包袱成財富  「觀音閣下月泉軒,溝深水淺白鷺閒。道盡幕燕大美景,風景獨好故園田。」
  • 綠色發展要聞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4年來,長江經濟帶11省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作為壓倒性任務,治理汙染、修復生態,上中下遊協同發力,共抓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長江岸線既是港口、產業及城鎮布局的重要載體,也是長江的生態屏障和汙染物入江的最後防線。作為整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環節,岸線資源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功能,是長江水生態修復和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的關鍵所在。
  • 向總書記匯報 巧用加減乘除法 江蘇用綠色發展擘畫「最靚顏值」
    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中央賦予江蘇的責任,從汙染治理到生態修復,江蘇持續抓好「長江大保護」,努力擴大河湖山林的綠色版圖,增加良好生態環境體量,打好「組合拳」。2017年,江蘇成為全國首個宣布全面建成「河長制」的省份;2018年,江蘇組織開展長江共抓大保護聯合執法;2019年,江蘇印發《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 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哲學考量
    近年來,規劃和政策體系相繼出臺,生態環境體制機制不斷建立健全,各省市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大力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成效是從當時的客觀實際情況出發得來的,對日後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提供了經驗。二是重視調查研究。總結分析制約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問題就是通過調查研究總結得出的。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長江幹流岸線開發強度大,岸線利用布局不盡合理,生態保護岸線、生活岸線比例偏低。沿江飲用水安全風險防範任務艱巨,長江航道運輸繁忙,長江南通段年均過境船舶流量超100萬艘次,日斷面流量2700餘艘次(高峰時達5000餘艘次),貨物流量達11億噸(危險貨物超過1億噸),對水源地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發生事故和汙染的可能性隨時存在。
  • 時政新聞眼丨第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習近平這樣擘畫長江宏圖
    在2016年1月的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在2018年4月的座談會上,總書記作了這樣的闡釋:「共抓大保護和生態優先講的是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是前提;不搞大開發和綠色發展講的是經濟發展問題,是結果;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側重當前和策略方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調未來和方向路徑,彼此是辯證統一的。」△江西湖口縣因鄱陽湖入長江口而得名,當地藉助「綠岸」工程打造「最美岸線」。
  • 江蘇聚力環境美 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
    全省上下把「環境美」作為矢志前行的核心追求,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高質量發展戰略之中,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江蘇大地正奮力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魚米之鄉」,天更藍水更清作為全國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資源最少、人均環境容量最小的省,「重化圍江」、霧霾罩城、臭水繞城一度讓「魚米之鄉」江蘇蒙塵,生態環境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讓「水韻江蘇」詩意再現!
  • 金川河再現清水綠岸 「生態畫筆」勾勒綠色畫卷
    11月4日,記者跟隨採訪團用一整天時間,實地探訪了魚嘴濱江溼地公園、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東瓜圃橋、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幕燕片區化工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成果,感受美麗古都綠色發展的「蝶變」。
  • 央視新聞頭條重磅播出: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1月5日,央視《新聞聯播》在頭條位置重磅播出《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這篇報導由九江市廣播電視臺協助拍攝,新聞以彭澤縣大力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拒絕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落戶為例,大篇幅介紹了九江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的綠色實踐,使九江沿江生態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一起來看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生態保護+產業提升 蘇州壘起長江經濟帶新高地
    一邊是生態保護,一邊是產業提升,如何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題?蘇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主動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沿江各地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改造提升,推動一批資源環境友好、高端產業鏈項目。滾滾長江,最美岸線。
  • 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案例篇⑤)丨四川省環保宣傳教育公益示範項目
    案例名稱四川省環保宣傳教育公益示範項目組織單位四川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案例簡介他們是環保社會組織,在參與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是政府力量的有益補充;他們是科研院所,為生態事業提供資源支持與智力支撐;他們是行業協會,在各自領域中推動綠色發展
  • 長江黃金岸線上的「生態答卷」
    46.5公裡長江黃金岸線上候鳥翩翩起舞,構成了這個季節彭澤最美的風景。近年來,九江市彭澤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全域治理保護最美水體、全線修復打造最美岸線、全面升級打造最美產業,實現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  做好水域治理 保護最美水體  「硬度不超過30,弱鹼性,擰開水龍頭水就能喝,在彭澤已有10個社區可以喝上管道直飲水了!」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2020-11-04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線一單」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支撐
    通過「三線」劃框子,框住各類空間利用格局和開發強度;通過「一單」定規則,規範各環境管控單元開發行為和準入要求,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綠色支撐。堅持科學謀劃多方聯動推進編制工作位於江蘇沿海的連雲港市,是「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同時也是我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港口開發、岸線開發和化工企業上馬,會對區域環境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