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導作用,近期,我們推出「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蘇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生動實踐。
幾年前,江蘇南通長江沿岸,還分布著高能耗貨運碼頭和不少「散亂汙」企業。
2016年以來,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騰退汙染企業,整體搬遷港口,修復生態,增綠植綠,建成國家森林公園,並向市民免費開放。這裡成了市民們引以為豪的「城市客廳」。
難題: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
南通市區南部瀕臨長江,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五座小山臨江而立,加上周邊長江岸線腹地,統稱為五山及沿江地區,沿江岸線約14公裡,總面積約17平方公裡。長江和五山,是南通的城市名片和地理標誌。
雖然有山有水,但是,五山及沿江地區幾年前卻是「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
由於歷史原因,以往南通沿江岸線港口產業單一、效能偏低,散貨碼頭設施老舊,生產工藝落後,能耗和汙染大,加上港區陸域空間狹窄,港城接合地帶成為南通主城區髒亂差的集中區域。特別是公用碼頭以大宗散貨為主,揚塵、汙水、噪音等汙染嚴重,附近居民不堪其擾。這段沿江「黃金岸線」成為不折不扣的「生態傷疤」。
狼山國家森林公園
出路:遷汙染企業,建生態廊道
2016年以來,南通將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舉措。當地明確,將五山及沿江地區整體打造為集森林公園、時尚休閒、濱江旅遊為一體的高品質公共活動空間,建成「城市客廳」。
2017年開始,南通啟動實施五山生態修復保護工程,落實柔性治江要求,在整體規劃基礎上,重點突破、分步推進,彰顯「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江城市魅力。
一方面,對汙染嚴重、工藝落後、影響水源地保護要求的企業整體關停;對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企業,積極推動向沿海地區轉移、向工業園區聚集。下遊新建現代化貨櫃碼頭,將狼山港整體搬遷。目前,五山及沿江地區共拆遷「散亂汙」企業203家,退出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並修復岸線5.5公裡。
另一方面,實施沿江大規模增綠、高品質植綠、搶救性復綠,注重沿江綠地系統生境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提升,按照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在沿江地區打造既層次分明、色彩優美又功能完備、效益多元的生態廊道。
在生態保護修復過程中,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復、水系連通、岸線環境整治等,逐步恢復了長江岸線生態功能,提升了環境承載力。
長江南通段岸線一隅
群眾享紅利,「客廳」聚人氣
在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的14平方公裡土地中,超過2/3的區域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並同步配套了足球場、沙灘排球場、滑板場以及20多公裡的遊步道等運動場所,讓周邊居民和往來遊客充分享受到生態修復的紅利,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繼狼山國家森林公園獲批成為南通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後,南通植物園、森林公園軍山片區也相繼建成開放。遊客可以坐小火車遊覽濱江觀光帶,或騎單車來一趟親水之旅。
綠樹環繞、芳草萋萋,一江清水東流!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順應城市轉型發展大勢,破解港城矛盾,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城市綠核」效應正逐步顯現。
五山綠核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