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沒有靈魂的,它的靈魂在人身上,人與數學共同構成有靈魂的科學。而物理學,是我們在觀察,人類是物理學之外的第三者。物理學可以給人以啟發,讓我們可以在其中領悟一些東西。
物理學定律體現秩序和公平原則,牛頓第一定律體現的是秩序。一個物體如果不受力,就老老實實保持原樣,這一定律使宇宙充滿秩序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如果不這樣呢?一個物體沒受力就突然飛了出去,無緣無故就跑掉了,因為它沒有質量,沒有慣性。如果慣性非常大呢,無論多大的力也推不動它,那所有的物體都擠在一起,像極了宇宙大爆炸前的那個奇點。
物理學定律體現公平。比如槓桿,你想省力?好吧可以,但要用距離來換,你想推動快點?好吧,用力量來換。公平合理,便宜不會可你一個人佔。滑輪組也是這樣,無論你用多少滑輪組合,都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是要省力氣,還是省拉動的距離。


運動物體有沒有欲望?當然有,一個蘋果在蘋果樹上搖搖欲墜,它為啥下墜?因為它有下降的欲望。是誰阻止了它下降?蘋果樹枝杈。一旦它掙脫了蘋果樹枝的束縛,它的欲望得到了滿足,約束就消失了。約束力限制了它的欲望,一旦約束力消失,欲望得到滿足,力也就消失了。

傳熱也是這樣,傳熱的動力是啥?是溫差,那麼傳熱的目的就是消除溫差。消除溫差就是傳熱的目的,目的一旦達到,傳熱的行為也就消失了。
物理學體現很強的自洽能力,也就是說你這樣說可以,換一種說法也可以。比如在地球表面空間,把地球表面看成是慣性系也可以,只是要增加一個虛擬的重力,如果不加這虛擬的重力,只是把這個空間看成是類似上升加速度的空間也是一樣的。
造不出永動機,說明好處不會無緣無故的生成,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一樣,體現的是利益均沾,互利才是收穫利益的基礎。



物理學雖然有很強的自洽能力,但不會猶豫不決,以自由落體為例,如果採用重的東西下降得快,輕的東西下降得慢的方式,它就不知道如果一輕一重兩物體連在一起時下降時,是把它們看成是更重的下降更快一些,還是把它們看成是互相羈絆的倆物體而下降的速度更小呢?
我們如果自身是扭曲的,那麼,看問題肯定也是扭曲的,錯誤的。我們站在地球表面,本身受不對稱應力,屬於扭曲的看問題,那麼得出的結論就很可能是錯誤的。我們以為自由落體是受地球引力的,其實卻是不受力,受力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