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與數學有啥不同?物理學是有靈魂的科學

2021-01-08 布愛因斯坦

數學是沒有靈魂的,它的靈魂在人身上,人與數學共同構成有靈魂的科學。而物理學,是我們在觀察,人類是物理學之外的第三者。物理學可以給人以啟發,讓我們可以在其中領悟一些東西。

物理學定律體現秩序和公平原則,牛頓第一定律體現的是秩序。一個物體如果不受力,就老老實實保持原樣,這一定律使宇宙充滿秩序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如果不這樣呢?一個物體沒受力就突然飛了出去,無緣無故就跑掉了,因為它沒有質量,沒有慣性。如果慣性非常大呢,無論多大的力也推不動它,那所有的物體都擠在一起,像極了宇宙大爆炸前的那個奇點。

物理學定律體現公平。比如槓桿,你想省力?好吧可以,但要用距離來換,你想推動快點?好吧,用力量來換。公平合理,便宜不會可你一個人佔。滑輪組也是這樣,無論你用多少滑輪組合,都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是要省力氣,還是省拉動的距離。

槓桿
滑輪

運動物體有沒有欲望?當然有,一個蘋果在蘋果樹上搖搖欲墜,它為啥下墜?因為它有下降的欲望。是誰阻止了它下降?蘋果樹枝杈。一旦它掙脫了蘋果樹枝的束縛,它的欲望得到了滿足,約束就消失了。約束力限制了它的欲望,一旦約束力消失,欲望得到滿足,力也就消失了。

傳熱

傳熱也是這樣,傳熱的動力是啥?是溫差,那麼傳熱的目的就是消除溫差。消除溫差就是傳熱的目的,目的一旦達到,傳熱的行為也就消失了。

物理學體現很強的自洽能力,也就是說你這樣說可以,換一種說法也可以。比如在地球表面空間,把地球表面看成是慣性系也可以,只是要增加一個虛擬的重力,如果不加這虛擬的重力,只是把這個空間看成是類似上升加速度的空間也是一樣的。

造不出永動機,說明好處不會無緣無故的生成,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一樣,體現的是利益均沾,互利才是收穫利益的基礎。

永動機模型
水電站,水的勢能不可能全部轉化電能
比薩斜塔,自由落體試驗

物理學雖然有很強的自洽能力,但不會猶豫不決,以自由落體為例,如果採用重的東西下降得快,輕的東西下降得慢的方式,它就不知道如果一輕一重兩物體連在一起時下降時,是把它們看成是更重的下降更快一些,還是把它們看成是互相羈絆的倆物體而下降的速度更小呢?

我們如果自身是扭曲的,那麼,看問題肯定也是扭曲的,錯誤的。我們站在地球表面,本身受不對稱應力,屬於扭曲的看問題,那麼得出的結論就很可能是錯誤的。我們以為自由落體是受地球引力的,其實卻是不受力,受力的是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物理學的靈魂是什麼?
    數學是沒有靈魂的,它的靈魂在人身上,人與數學共同構成有靈魂的科學。而物理學,是我們在觀察,人類是物理學之外的第三者。物理學可以給人以啟發,讓我們可以在其中領悟一些東西。物理學定律體現公平。比如槓桿,你想省力?好吧可以,但要用距離來換,你想推動快點?好吧,用力量來換。公平合理,便宜不會可你一個人佔。滑輪組也是這樣,無論你用多少滑輪組合,都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是要省力氣,還是省拉動的距離。
  • 看看國外的物理學與國內的物理學教材有什麼不同,通俗易懂直觀
    第1章 物理與測量和所有其他科學一樣,物理學是建立在實驗觀察和定量測量的基礎上的。物理學的主要目標是找出支配自然現象的基本定律,並利用它們發展出能夠預測未來實驗結果的理論。發展理論所用的基本規律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因為數學語言是在理論和實驗之間架起橋梁的工具。當理論和實驗之間出現差異時,必須用新的理論來消除這種差異。很多時候,一個理論只有在有限制的條件下才是令人滿意的;更普遍的理論可能在沒有這種限制的情況下是令人滿意的。
  • 數學物理學是新學科嗎?看看科學探索獎得主怎麼說
    從我們有認知,到大學畢業,數學、物理作為自然學科,雖然難學,但是還是得到了很多學習者的選擇,讓國家在需要這方面人才時不短缺。不過提起數學物理學,能認真解釋的人還真不多。我試探地問問我的學生,一臉懵。怯怯地說:「老師我聽說過數學、物理,沒聽說過數學物理學」。
  • 近代數學和物理學的發展
    無論在數學、物理學還是在化學、生物學方面都出現了飛速的進步,以牛頓、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科學巨人和以雨果、高爾基為代表的文學巨匠層出不窮,燦若繁星。他們在各個領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數學方面,17世紀的法國數學家迪卡爾(1596-1650年)綜合幾何學和代數學的特點,創立了一門新的學科——解析幾何學。
  • 既然數學不完備,為什麼基於數學的物理學能描述宇宙?
    數學是一門十分抽象的學科,數學家通過邏輯推理構建出嚴謹的數學定理。隨著數學的發展,數學被廣泛應用於科學領域,尤其是物理學。正如著名數學家高斯所言:數學是科學的皇后。
  • 科學有話說:一篇文章幫你搞懂物理學究竟是研究啥的
    我們從初中就開始學習物理,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考慮過,物理學究竟是在研究些什麼東西?可能會有小夥伴說,物理就是研究力、熱、聲、光、電……等等啊。這麼說當然也不能算錯,但是你只說出了物理的一些側面。其實物理的最終目的是想發現這個世界運行的最本質上的規則。發現規則又是個啥意思呢?
  • 從認知語義學的視角看數學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是理工類各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程[2],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這兩門課程的過程中並不能夠做到知識的相互遷移、思想方法的相互滲透融合,從而使所學到的數學方法有所偏廢,物理思想過於僵化。在對物理學專業的本科生進行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居然不會做傅立葉積分與變換,甚至不知道線性代數中的行列式與矩陣在物理學中有何應用。
  • 物理學的大尾巴
    要說真理有沒有?也可以說有,既是主觀的真理,也是客觀真理,兩者是同源的。其他全部都是「態度」(數學方法),「態度」決定一切。物理學把上帝從電子裡打跑了,就剩個「傻物質」的空殼。拿著生命,滿宇宙找生命,到那兒找去?你瞧不上人家,人家也瞧不上你,還滿宇宙喊,孤獨呀孤獨。
  • 迷失的物理學
    物理研究者是否有懷疑物理學正處於困境?當我說物理時,我指的不是應用物理,材料科學或者Murray-Gell-Mann所說的「卑劣態的物理(squalid-state physics)」。我說的是那種最宏大的、試圖去理解現實的物理學。宇宙從哪裡來?它是由什麼組成的?它的運作遵從何種規律?甚至宇宙真的存在嗎?我們在這裡是純屬幸運,抑或我們的存在是某種必然?
  • 為什麼很多數學和物理學公式中都有圓周率?
    在很多數學、物理學公式中,都包含了圓周率,例如,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梅欽類公式:圓周率的萊布尼茨公式(無窮級數):圓周率的拉馬努金公式: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庫倫定律:單擺周期:簡單來說,之所以很多數學和物理學公式看似與圓形或者球形無關但卻包含圓周率,是因為這些公式往往隱含著對稱性和周期性。
  • 物理學的成長
    阿基米德除了對槓桿原理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外,對水的浮力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阿基米德一直是人類物理學的第一人,好長一段時間沒有人能夠超越,直到一千年以後牛頓的出現,才把物理學推向了新高度。古人一直在試圖解釋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其中包括大思想家亞里斯多德。古代的學者們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們的重量大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
  • 物理學的啟蒙運動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在過去的2000多年,物理學與哲學、化學等經常被混淆在一起,相提並論。直到16世紀科學革命之後,才成為一門現代科學。現在,物理學已成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理論通常是以數學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大量嚴格的實驗驗證的物理學規律被稱為物理定律。然而如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學理論一樣,這些定律不能被證明,其正確性只能靠反覆的實驗來檢驗。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在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基礎之上繼往開來,發現能量量子在自然體系表面保守力場方向上的玻爾茲曼分布,就是溝通宏觀與微觀的「橋梁」.不僅可以通過橋梁解答「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而且橋梁本身就是描述氣、液、固(冰)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定量解析氣、液、固(冰)多種物質多項特性參量(及相變與臨界點參量)的親力親為案例,鮮明地展示了在解決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上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
  • ...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裡亞·蓋茲|萊因哈德·根澤爾|田思奇|數學...
    該獎項的一半將授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因其證明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裡亞·蓋茲,成果是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三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的獎金。利用巧妙的數學方法,彭羅斯成功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
  • 物理學終結了嗎?
    物理學終結了嗎? 21世紀通常被稱為生物學和人工智慧時代。這使物理學回到上個世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革命震驚世界的黃金時代,基本粒子的發現導致了一系列諾貝爾獎。如今,人們擔心的是「沙漠場景」出現,即有的話,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不會發現新的顆粒。
  • 諾特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它的提出者艾米·諾特幾乎少有人知,她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數學家,是現代數學之母、抽象代數之母,是可以和高斯、歐拉並列的數學天才,20世紀數學界有兩個人是無法忽略的,他們對20世紀以來的數學起到了引領性的作用,一個是「數學之王」希爾伯特,希爾伯特最偉大的成就是培育了一大批數學家,可以說撐起了 20 世紀數學的半邊天,他提出的「希爾伯特」方案至今仍對數學研究的方向起到引領作用
  • 有準而有不準 從物理學角度探討高爾夫揮桿模型
    它把原子物理學與經典線性數學兩門具體的科學學科,用兩者之間的範疇條件裂痕與內容條件分裂的具體內容來客觀的分析了兩門具體學科之間的辯證關係。認為經典線性數學在量測定範疇內,是「有準而有不準」的理論體系,而認為原子量綱體系則是一個「無準而無不準」的新理論體系。所以,測不準的產生,來源於經典數學的「有準而有不準」結構,而原子物理學中的「無準而無不準」則是一種新的認知理念。
  • 作為眾多技術學科的支柱,物理學專業有什麼優勢?
    物理學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就業前景與方向物理學專業的學生如具有紮實的物理理論的功底和應用方面的經驗,能夠在很多工程技術領域成為專家。中國每年培養本科應用物理專業人才約12000人。
  • 路甬祥:百年物理學的啟示
    丹麥的物理學家玻爾,在1913年又把能量子的概念推廣到了原子,以原子的能量狀態假設為基礎,建立了量子論的原子結構模型,當時玻爾堅信,原子是有核的,但是當時已經有的原子模型,不能解釋一些實驗看到的物理現象,比如最典型的當時做氫的能譜實驗,發現有四條譜線,而且是互相分離的,玻爾受到普朗克量子論的啟示,認為有不同能帶的軌道,到高能帶到低能帶躍遷的時候,就可能發出光量子,能帶的極差如果不同,當然量子所含的能譜
  • 外媒:俄科學巨匠法捷耶夫逝世 系全球數學物理學奠基人
    據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導,外媒稱,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當代數學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路德維希·法捷耶夫在聖彼得堡逝世,享年82歲。 據塔斯社2月27日報導,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所長謝爾蓋·基斯裡亞科夫對塔斯社表示:「他(法捷耶夫)今天剛剛去世。親屬還沒拿到死亡通知書。告別儀式大概會於本周三在俄科學院聖彼得堡科研中心的禮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