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這一沙漠已經名存實亡,60年減少600多萬畝地,如今已成綠洲

2021-01-09 行跡旅途

「文/旅途(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也許是歡樂;也許是憂愁;誰又能決定去和留!

眾所周知,我們全球是有很多的沙漠,甚至還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光是我們中國就有很多的沙漠地區,其實每個國家都對沙漠感到煩惱,因為沙漠的環境不是很好,被譽為「地球的癌症」。

沙漠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看來,沙漠是充滿了神秘感的,同時也很危險,當然風景也很美,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去感受大漠風光,但是,這個沙漠也是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

說來,這一片沙漠就是毛烏素沙漠,它位於陝西北部,佔地面積大約為43000公裡。在60年前的時候,我們國家便是開展了對毛烏素沙漠的改造,時過境遷的今日,如果毛烏素沙漠,乍眼一看,便像極了一片森林。再來就是毛烏素沙漠的降水均勻,同樣對樹木的生長起到了一定作用,話說這這還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呢。

毛烏素沙漠是我國四大沙漠之一,又有著鄂爾多斯沙地的別稱,更加導致了陝西榆林長久以來被稱為「駝城」,但在如今這樣的情況已經改變。事實上,毛烏素沙漠是一個「人造沙漠」,歷史上這裡水草豐美,牛羊成群,但是因為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這裡最終成為了沙漠地帶。並且困擾著榆林居民。

在建國初期,這裡的莊稼長不出來,沙漠邊境的房屋屢屢被埋,代表著這裡生態已經極其險峻。所以我們國家開展了「綠進沙退」的方針,一個個默默無名的治沙人投身到治沙行業,所以這裡出現了大量的治沙英雄,也是治沙英雄60年的不斷努力,如今沙漠已經變成了綠洲。

在聯合國第十三次防治荒漠化公約在鄂爾多斯市召開,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在鄂爾多斯學習交流治沙經驗。從草原變成沙漠是古人的無知,從沙漠變成綠洲卻是不折不扣的能力。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能力把沙漠變成綠洲,偉大的祖國又一次創造了前無古人的治沙奇蹟。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中國最「沒用」沙漠:60年把600萬畝沙漠變綠洲,沙漠要消失!
    隨著遊客人數的增加,遊客不僅已經去了慣例的觀光地欣賞,也有人去沙漠等地探尋自然的妙趣,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我們國家也正為土地沙漠化而煩惱。我們知道沙漠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損失,所謂黃沙到處都是草木枯萎的地方,還有陝西的榆林市,曾經為了三次沙塵暴被強制移動過,但他們還是被風沙所困擾。
  • 中國治沙史上的奇蹟,面積超過了海南省,如今沙漠成綠洲
    中國治沙史上的奇蹟,面積超過了海南省,如今沙漠成綠洲,環境問題是世界面臨的一大難題,近年來,由於環境惡化引起的新聞越來越多,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由於過度放牧、大面積開墾草原等造成的校園沙漠化,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是當今許多環境問題,沙漠化是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災害之一,漫天的霧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綠洲?
    就尼羅河那點水量,引入蒸發旺盛的沙漠裡馬上就會蒸發掉,在地表留下一層鹽,不但滋養不出綠洲,反而會加重土地鹽鹼化。把珍貴的河水引入沙漠裡「曬鹽」,簡直是天大的浪費。綠洲是靠源源不斷的水源滋養出來的,水源補給主要是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島緯度低,裡面的綠洲主要是靠地下水補給。
  • 中國首個將消失的沙漠:面積比舟山群島還大,如今80%沙漠成綠洲
    ,決定將這片大過舟山群島的沙漠變成綠洲,經過無數人60多年的努力,這片曾經的「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發生在這裡的傳奇故事。把這裡惡劣的生態環境訴說得淋漓盡致,綠色,是榆林百姓千百年來的夢想。 根據資料顯示,解放初期,榆林市僅殘存60萬畝天然林,林木覆蓋率只有0.9%,牧場沙化、鹽漬化等各種問題此起彼伏,這裡每年因為水土流失輸入黃河泥沙高達5.3億噸,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荒漠化、沙土化最嚴重的地區,便是毛烏素沙漠。
  • 中國這個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1959年以來,人們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紀初,已經有600多萬畝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綠。80%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黃河的年輸沙量足足減少了四億噸。
  • 殷玉珍:30年堅守,沙漠變綠洲
    這一切的改變,離不開一個普通的名字——殷玉珍。嫁到沙漠深處的姑娘1966年,殷玉珍出生在陝西省靖邊縣的一個小村莊,在家裡7個孩子中排行老五。於是,她咬牙賣掉了家裡最值錢的財產——一隻瘸腿的母羊和剛產下的羊羔,換回600多顆樹苗,漫漫治沙植樹之路從此開始。不毛之地變綠洲雖然對在貧瘠的沙漠中種樹一無所知,但殷玉珍還是決定一試。她和丈夫在地窯前種下了第一批樹,澆水、防沙,用心地呵護著每一棵樹苗。
  • 中國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80%已經變為綠洲,就在陝西
    中國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80%已經變為綠洲,就在陝西說起沙漠大家多不陌生,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使沒有親眼看到過,也一定聽說過。沙漠對人們的影響很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破壞環境,寸草不生,不能種植農作物。
  • 中國有片袖珍型沙漠,被治理後面積僅200畝,如今成了影視基地
    慢慢的沙漠旅遊也變得非常受歡迎了,但是新手朋友儘量不要去,不要貿然闖入沙漠,這樣很容易出現危險,除非有專業人士帶領。現在國內沙漠有很多已經被治理,其中有這麼一座沙漠治理後面積只有200畝,屬於一片袖珍型沙漠,如今還成為了影視基地,不知道各位對這座沙漠是否了解呢?
  • 中國第一個將消失的沙漠:面積比海南島還大,今沙漠成綠洲
    說到沙漠,除了乾燥、荒涼之外是不是沒有什麼可形容的。我們都知道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人都喜歡去一些探險的景點。記得前幾天小編介紹的一夜之間變成花海的沙漠,成了旅遊勝地。不過這樣的奇觀在世界都是罕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我國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你們知道在哪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從草原變沙漠,從沙漠變森林,國外人發問:「這是變在戲法嗎」
    現在很多全球化沙漠越來越嚴重,很多森林都被人砍伐開發種地,所以沙漠的面積越來越大,環境汙染的也非常嚴重,為了制止這中問題,世界各國都禁止隨意砍伐。保護原始森林,開發森林旅遊業等措施,在人們的努力下,我國「毛烏素沙漠」將消失,這個消息真是讓世界人士震撼啊!
  • 為什麼埃及不將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成綠洲?
    第二個地段是距離海洋較遠的內陸地區,一方面來自海洋的溼熱水汽很難深入這麼遠的距離到達這裡,降水明顯偏少,另一方面河流和湖泊的水源輸入也較少,決定了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巖層裂解程度高、生物量稀少、土壤沙漠化現象要比其它區域明顯得多,比如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中亞的沙漠群這屬於這種情況。
  • 中國治沙30年,艱難地將沙漠變綠洲,如今卻變成了這副模樣
    中國治沙30年,艱難地將沙漠變綠洲,如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跟以前有著較大的區別,現在也已經不是那個社會了,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比如沙漠化也是一個比較嚴峻的現實,中國治沙30年,那現在都是一個怎樣的模樣呢
  • ...誓把「黃龍」變綠洲——甘肅郭萬剛騰格里沙漠南緣生態治理…
    >不到30歲的郭萬剛,那時已經在土門鎮供銷社上班,也被父親郭朝明拽進了沙窩窩裡。郭萬剛回憶道,「那個時候,真是苦啊!」在沙地上挖個坑,上面用木棍支起來,蓋點茅草,就成了「地窩鋪」,有時半夜突颳大風,茅草被卷得七零八落,大家只好頭頂被子,在冰冷的沙坑裡挨到天亮。「起初,我很不理解。」
  • 「點沙成土」,新疆沙漠變良田或許不再是夢!
    沙漠侵蝕土地,減少植被,影響環境,由於沙害,我國每年蒙受的直接的經濟損失高達800億元,間接的損失,包括經濟,特別是生態的損失更為嚴重。 和田縣,人多地少,每平方公裡月降塵量高達600多噸,當地有俗話說:「和田人民真辛苦,一天要吃半斤土,白天不夠晚上補」。 如何有效治理沙漠化、將沙漠變綠洲一直沙漠地區人民的渴望,也是全球性的難題。 如果任由沙漠蔓延,也許地球只會僅存海洋與沙漠,不再有綠洲。
  • 沙漠如何影響中國?
    即便是如今的和田河,一年攜帶的泥沙量也在600萬立方米左右,這就意味著100萬年中,河流流域將出現約120米厚的沙層,相當於40層的高樓。而實際上塔裡木盆地的沉積物,遠比這更加深厚。這些沉積物,成為了中國沙漠主要的沙源。
  • 中國第一個將要消失的沙漠
    我國的沙漠眾多,沙化和荒漠化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發展的生態問題,我國為了治理沙化土地,也投入了許多人力和物力。在我國的西部地區,有一塊正在變綠的沙漠,它就是毛烏素沙漠,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面積約4.22萬平方公裡。
  • 臨澤:七彩丹霞萬畝沙漠變綠洲 蒸餅子透亮柔韌棗樹飄香
    繃面極其考驗制餅手藝,把面繃到特製的撇子上,做到面不破只是基本要求,還得把面儘可能繃成紙那樣薄。 萬畝沙漠變綠洲 臨澤臨水,也臨沙。它的南部是祁連山,北部緊挨著巴丹吉林沙漠。
  • 探尋沙漠綠洲背後的「秘密」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11月的內蒙古已經進入冬天,在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重慶交通大學沙漠土壤化研究的試驗地裡,草已枯黃、蔬果已被收割,連平日活潑的野兔、田鼠也沒了蹤跡,萬物似乎已經沉寂。地裡的生命也隨著寒冬逝去了嗎?
  • 全球首個面臨「消失」的沙漠在中國,80%已成綠洲,治沙界的驕傲
    全球首個面臨「消失」的沙漠在中國,80%已成綠洲,治沙界的驕傲我們確確實實能夠感受到治理沙漠是一件非常困難不容易的事情,世界上有著許多的國家和我們中國一樣,雖然只殺行動一直都在繼續,但是所能看見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不起什麼作用。
  • 「甄傻」治沙:15年植樹600萬株 把9萬畝沙島變綠洲
    這一「傻」,就是15年。  15年,他把以前做生意賺的錢都搭了進去,現在的盈利還是負數。老甄由此得了個綽號:「甄傻子」。  15年,他一心撲在島上,硬是在9萬多畝黃沙上,種活了600萬棵樹。樹苗日益挺拔粗壯,自己卻落下滿身病痛。  15年,樹,一棵一棵,年年栽,年年死,年年補;綠,一寸一寸,擴展著,增長著,延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