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專欄|陳忠海:從金融視角看北宋的滅亡

2021-01-09 中國發展觀察

作者:陳忠海

北宋雖然是一個富裕王朝,但也一直深受財政方面的困擾,至宋徽宗在位時發展到極為嚴重的程度。宋徽宗任用蔡京為宰相,試圖破解這道難題,而「能臣」蔡京卻提出了一個根本不靠譜的理論,給出的是一個不實際的方案。

財政困境

如果僅從統計數字來看,北宋是一個財政富裕的王朝。曾鞏在《議經費扎子》中記載:「天下歲入,皇佑、治平皆一億萬以上,歲費亦一億萬以上。」《宋史·食貨志》記載:「治平二年,內外入一億一千六百十三萬八千四百五。」折合成銀兩,一般認為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財政收入超過1億兩的王朝,不僅遠超之前的唐朝,也較之後的明朝高出不少。但到了北宋末期,尤其宋徽宗執政時期,卻出現了「府庫空虛」的財政危機。

在遼、金威脅下,北宋長期處於戰時狀態,在廣大北方地區,各行業生產都受到嚴重影響,隨著戰場上的一次次失利,生產也受到嚴重破壞,處在日漸萎縮的狀態。宋徽宗在位時,偏偏人禍之外又頻受天災,在其25年統治期間共發生14次大水災、6次大旱災、5次大火災和4次大地震,嚴重影響到物資生產,導致財政收入減少。北宋財政收入峰值出現在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宋徽宗時呈下降趨勢。

財政收入在減少,但支出卻沒有減少。北宋一朝,一直受冗兵、冗官、冗費等「三冗」的困擾,官吏隊伍過於龐大,官員待遇又非常高,造成相關支出加大。《宋史·食貨志》記載,宋徽宗時「吏祿泛冒已極,以史院言之,供檢吏三省幾千人」。御史中丞張克公說:「今官較之元豐已多十倍,國用安得不乏?」僅十幾年光景,官員人數就增加十多倍?這裡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至少說明這一時期官員隊伍膨脹速度相當驚人,由此產生的額外財政支出也是一筆天文數字。

北宋還有一項巨大的支出,那就是軍事及相關費用。宋朝初年,朝廷共有常備軍22萬,到宋仁宗時猛增到125萬。時人富弼說:「自來天下財貨所入,十中八九贍軍。」這一說法被宋仁宗時任三司使的蔡襄在《論兵十事》中印證:「一歲所用養兵之費,常居六七,國用無幾矣。」宋徽宗即位後,軍費繼續增加,以京師地區為例,前任宋哲宗時每月吏祿兵廩支出40多萬貫,到宋徽宗初期很快增加到60萬貫,中期增加到68萬貫,晚期增加到120萬貫。除常規軍費支出外還有一些額外支出,如崇寧二年(1103年)曾向吐蕃、西夏境內拓邊,「費錢億萬」;宣和四年(1122年)出兵攻打燕京,「月費米三十萬石,錢一百萬緡」。頻繁對外用兵,造成了「邊事數易而國力大匱」的局面。

「豐亨豫大」

收入在減少,支出在增加,財政必然難以為繼,朝廷內外一空,形成了「公家無半歲之儲,百姓無旬日之積」的局面。為應對財政困難,尤其是應對大額臨時性支出,北宋朝廷採取了額外加稅的辦法,如為向遼國興兵,曾向百姓加徵「免夫錢」,具體標準是:正常稅錢每1貫額外收「免夫錢」10貫,或按照戶等計口出錢,每夫20至30貫。

但是,這些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宋徽宗也曾想向「三冗」開刀,通過深化改革破解難題,但之前經歷過多次變法的失敗,讓宋徽宗缺乏信心,嘗試一下,遇到困難就縮手了。

怎麼辦?這時「能臣」登場了。蔡京,曾是王安石變法的堅定支持者,他的弟弟蔡卞還是王安石的女婿。變法失敗後,司馬光要求各地在5天之內廢除王安石推行的所有新法,眾人認為根本無法做到,結果只有「知開封府」蔡京做到了。司馬光表揚蔡京:「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蔡京由變法派搖身一變成為保守派,時人雖譏其見風使舵,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行政執行力。

宋徽宗即位後,蔡京幾經輾轉,最後被重用,於崇寧二年(1103年)二月升任左僕射參知政事,左僕射相當於宰相。蔡京之所以能引起宋徽宗的注意並予以重用,絕不是因為他與宋徽宗是書畫界的「同道」,而主要得益於他對經濟問題的看法。蔡京並不認為此時財政難以為繼,更不主張節省支出,他認為「今泉幣所積贏五千萬,和足以廣樂,富足以備禮」,這迎合了宋徽宗的心理。

為此,蔡京還發明了一個「豐亨豫大」的理論。「豐亨豫大」之說緣於《易經》,其中「豐」「豫」都是易卦:「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按蔡京的解釋,王朝在最興盛時一切都崇尚盛大,不必憂此慮彼,而應當日行中天,依天理而動,那樣才能安逸和快樂。

為此,蔡京鼓勵宋徽宗多花錢,設法把朝廷、宮室都搞得雄偉高大、富麗堂皇,認為這才是明主之德,才能體現大宋王朝的昌盛。《宋史》記載,宋徽宗在一次宴會上拿出玉琖、玉卮給輔臣們看,對大家說:「欲用此,恐人以為太華。」蔡京立即回答:「臣昔使契丹,見玉盤琖,皆石晉時物,持以誇臣,謂南朝無此。今用之上壽,於禮無嫌。」還有一次,宋徽宗說:「先帝作一小臺財數尺,上封者甚眾,朕甚畏其言。」蔡京說:「事苟當於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當享天下之奉,區區玉器,何足計哉!」

《水滸傳》描寫的「生辰綱」,原型就是蔡京大興的「花石綱」。「綱」指運輸貨物的船隊,為了給宋徽宗修造豪華園林,蔡京從江浙等地調集花石運往開封,其規模越來越大,為此專門設置了蘇杭應奉局,索求奇花異石。運送花石的船隻每10隻編為一綱,駛離長江後沿淮水﹑汴水而上,舳艫相接,絡繹不絕,前後持續了20多年。

幣制改革

那麼,蔡京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持續增加稅賦肯定行不通,因稅賦徵收標準有極限。蔡京的辦法主要有兩個:一方面,改革鹽法、茶法,通過加強專賣加大徵斂,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通過改革幣制、鑄行「大錢」來增加朝廷收入。

北宋流通最廣的貨幣俗稱「小平錢」,類似於五銖銅錢,重約3克左右,因為鑄造精良、分量足而廣受歡迎。蔡京擔任宰相後,以銅材匱乏為藉口,鑄行所謂「大錢」,最早在陝西路試行,鑄造的是「當五大錢」,也就是1枚這樣的銅錢可以當5枚「小平錢」使用。大約因為最初的發行量較小、發行地區也有限,所以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大,推出後沒有引起通貨膨脹。蔡京的膽子於是大起來,隨後推出了「當十大錢」,標準的「小平錢」每枚重1錢多,崇寧年間的「當十大錢」每枚僅重3錢甚至更輕,不僅虛出的面值更大,而且向全國範圍內強行推廣。

除增加銅錢的面值,蔡京還鑄造了「夾錫錢」,主要原料是鐵和錫。「夾錫錢」最早在缺銅的地區鑄行,後來逐漸擴大範圍,政和二年(1112年),朝廷頒布錢式,「命諸路以銅錢監復改鑄夾錫」。為使百姓接受「夾錫錢」,朝廷頒布了嚴格法令:「凡以金銀、絲帛等物貿易,有弗受夾錫、須要銅錢者,聽人告論,以法懲治。」

惡性通脹

「當十大錢」推出後,首先遭遇到技術難題:用這種錢買東西經常需要找錢,而「找零」往往成為問題。宋人曾敏行在《獨醒雜誌》中記述:「優人因內宴為賣漿者,或投一大錢飲一杯,而索償其餘,賣漿者對以『方出市,未有錢,可更飲漿』,乃連飲至於五六。其人鼓腹曰:『使相公改作折百錢,奈何!』」

當然,這只是技術性的小問題,還有辦法解決,更大的問題是私鑄泛濫。用不到3枚「小平錢」就能改鑄1枚「當十大錢」,中間利潤可觀,自然有不少人鋌而走險,私下鑄造,官府難以禁絕。宋人方勺在《泊宅編》中記述:「崇寧更錢法,以一當十,小民嗜利,亡命犯法者紛紛。」時任監察御史的沈畸說:「遊手之民,一朝鼓鑄,無故有數倍之息,何憚而不為?雖日斬之,其勢不可遏也。往往鼓鑄,不獨閭巷細民,而多出於富民、士大夫之家。」尚書省也奏言:「私鑄當十錢,利重不能禁,深慮民間物重錢濫。」

更嚴重的問題是,大量官鑄、私鑄的「大錢」如潮水般湧向市場後,加劇了原本就已經嚴重的通貨膨脹。「大錢」推出前,邊郡糧草的價格是「鬥米止百餘錢,束草不過三十錢」,「大錢」泛濫後「鬥米有至四百,束草不下百三十餘錢」,部分地區「至鬥米錢四千,束芻錢千二百」,就連京城開封也出現「鬥米千錢,民兵缺食」的局面。宋徽宗在所下的詔書中也不得不承認:「物價騰湧,細民艱食,嗷嗷幾至失業。」

嚴重的經濟和金融混亂,激化了社會矛盾。沈畸一針見血地指出:「錢輕則物重,物重則貧下之民愈困,而饑寒之患,此盜賊之所有起也!」在這種情況下,蔡京被宋徽宗罷去宰相之位,但不久又將其召回,原因是蔡京的辦法雖然帶來了很多問題,但也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辦法維持局面。就這樣,蔡京罷了召、召了罷,先後四登相位,表面看是蔡京個人仕途浮沉的尷尬,實際上是北宋面臨諸多困局而無解的悲哀。

宣和六年(1124年)蔡京最後一次罷相,兩年後金軍大舉入侵,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為了避難,蔡京舉家南下。南宋史學家王明清在《揮麈後錄》中記載,蔡京南下時雖攜帶大量財寶,但「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於辱罵,無所不至」。富可敵國的蔡京竟然「窮餓而死」,成為北宋王朝的一個諷喻!

作者簡介:陳忠海,本刊專欄作家、文史學者,長期從事金融工作,近年來專注經濟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歷史人物傳記8部,《套牢中國:大清國亡於經濟戰》《解套中國:民國金融戰》等歷史隨筆集6部,發表各類專欄文章數百篇。

本文刊於《中國發展觀察》雜誌2020年第23期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亦城財富中心A座7層(郵編:100176)

網址:www.chinado.cn

公眾號:ichinado(中國發展觀察)

電話:010-68352880

相關焦點

  • 「長天碧水嘆瀰瀰」,《梅花詩》預言了北宋的滅亡
    我國古代北宋時期就出現過能預言未來的奇人——邵雍。在我的《數點梅花天地春,《梅花詩》預言了什麼》一文中,我們已經熟悉了邵雍,且已把《梅花詩》第一首喻義向大家做了解釋。接下來我們在解讀《梅花詩》第二首,看看邵雍在其中預言了什麼。(如果想了解《梅花詩》全詩,請查閱我的文章。)《梅花詩》(二)「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 新刊|《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22期
    構建可持續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 吳有紅以廉潔價值觀引領社會價值觀重塑 本刊記者蔣瑩新時代社會治理理念下的公路防控體系建設——以河南省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成效為視角廖興燦唐軍山專欄產業變革:農業的新挑戰 劉 奇職業經理人悖論 陳彩虹一線調研
  • 《水滸傳》揭示了北宋滅亡的必然性,這些暗喻,你應該不知道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看巧莉說故事,我是巧莉,大家都知道劫奪生辰綱是《水滸傳》裡的第一個高潮,晁蓋帶著阮氏三雄等好漢在樹林裡用酒迷倒了押送生辰綱的官兵,搶走了送給當朝高官蔡京的十萬貫財寶,拉開了梁山好漢對抗北宋朝廷的序幕。梁山好漢活躍在北宋末年,再往後幾年,北宋就被金人滅掉了。
  • 看看北宋滅亡之後的「靖康之恥」,就會明白崇禎為何會殺死妻女
    宋明兩朝作為中國最後的兩個漢人王朝,它們都是因外族入侵而滅亡,在情感上忍不住讓人嘆息。一個王朝的滅亡都伴隨的死亡與殺戮,在明朝滅亡之際,崇禎帝為了避免後宮嬪妃公主落入敵人之手,忍痛殺死了自己的妻女,之後便在煤山上吊而死,成全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傳媒觀察 | 從受眾視角看兒童電影研究
    湖南工業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金則霜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8期刊文認為,這一現狀對兒童電影受眾研究提出了挑戰。從個體認知發展視角看,兒童電影受眾研究需關注不同年齡層的受眾在獲取、理解信息方面的不同;從社會認知發展視角出發,則關注兒童電影受眾通過媒介工具理解、甚至建構主流文化的過程。從社會心理發展階段視角看,兒童電影不僅要在內容上聚焦兒童的精神成長主題,更要重視兒童特有的、解決內在衝突的途徑。
  • 從提升普惠金融能力視角看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
    一、技術、市場和政策因素共同推動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一)技術變革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為銀行業效率變革、動力轉換和模式創新帶來一場新的革命,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傳統銀行線上化、數位化、生態化升級漸成主流,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平臺等新金融和類金融組織持續湧現
  • FM視角專欄:2018賽季中超外援哪家強(下篇)
    本期FM視角專欄繼續為大家送上關於中超聯賽外援的綜合篇,將十六支中超聯賽報名外援的當前能力值進行排名,這次帶來的是排名11-16位的球隊。Ps.本想著在中超聯賽開始之前放出該專題,無奈得知FM2018 1830的資料庫將在3月2日更新,為了保持數據的時效性與準確性只能重新編輯再上線,所以時間稍有推後還請各位見諒,下面就請各位看官看一下您主隊的排名吧!
  • 中國封建朝代的滅亡原因就兩個:外患與內亂
    當然,很多朝代的滅亡有時候是外患和內亂同時而至,但細究起來還是外患或者內亂必有其一佔主要原因。朝代中主要因為外患滅亡的比較少,主要有:北宋和南宋,清朝。北宋自從960年建立開始,就處於北方遼國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由於宋朝重文輕武,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北宋的龐大軍隊並沒有帶來應有的強大軍力,反而成了臃腫的軍事組織,給宋朝造成嚴重的財政困難。
  • 靖康之恥,兩位皇帝成為俘虜,曾經強盛的北宋,是如何被金消滅的
    趙匡胤在東京建立了宋朝,開啟了長達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篇章。有後世學者認為,我國古代歷史中,經濟文化最繁榮的就是北宋。因為這段時期不僅科技突飛猛進,儒學也得到了復興,外交更是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這偏偏這樣一個強盛大國,被長居北方的金朝打敗,最後導致滅亡,甚至還出現了兩位皇帝被擄走的情況。這一事件就是導致北宋滅國的靖康之變。
  • 佳格天地:天眼洞察衛星大數據金融應用探索
    同時,選取相應的經濟指標與監測的遙感衛星大數據進行分析,旨在提供金融客戶對區域宏觀分析的另一視角,輔助投資決策。以下為2019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項目路演實錄:大家中午好,我來自佳格。佳格是一家時空數據公司,我們的數據都有時間和空間的屬性,我們是用衛星來幫助金融機構去盤點他們的資產,管理他們的風險。
  • 艾國|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
    ,在五代的「全景式」構建中,提煉並發展了更加具體的空間視角,這包括董源描繪南方靈秀山水的平遠視角,李成、範寬描繪北方險峻山水的高遠視角。溪山行旅圖》中這種仰視的視角和主體物象的再擴大,產生了不同以往的藝術感染力。
  • 高清3D地圖:中國五大皇陵,秦朝、北宋、明清,哪個更勝一籌?
    圖為秦始皇陵由西向東的3D高清視角,驪山仿佛一朵蓮花一般將秦始皇陵捧在中心,這種「合抱」之勢在古代帝王陵墓中很常見。(漢唐皇帝陵過於分散,加上破壞嚴重,所以本文暫且略過,這裡按照時間吮吸,列舉出目前保存較為完善的五座古代帝王陵墓群來簡單做一下介紹。)【北宋「七帝八陵」】北宋皇帝陵位於河南省鞏義市,這裡安葬著北宋七位帝王,以及開國皇帝趙光胤的父親,合計8座陵寢。
  • 由遊牧民族建立的遼國,為何會被曾經的臣屬金人滅亡?
    這不免令人疑惑,曾經的霸主契丹人,為何會被自己的臣屬金人給滅亡呢?在對宋朝的戰爭中,遼國屢次以少勝多,將數十萬北宋禁軍擊潰。從兩國交戰到澶淵之盟,遼軍一共消滅了四十多萬最為精銳的北宋禁軍,給北宋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公元1016年,契丹三萬鐵騎跨越天山,遠徵喀什噶爾,一直追擊到中亞草原,將當地的突厥擊潰,這是只有漢唐兩朝才能做到的壯舉,足可見契丹這個時候的強大。
  • 彭文生:宏觀金融的周期與結構視角
    來源:金融界網站彭文生為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本文是彭文生2018年5月18日在"北大滙豐金融前沿講堂"上演講的記錄稿我今天講的是「金融周期」,這個詞聽起來可能比較有技術性,對金融的看法涉及到對經濟結構、經濟總量、經濟周期波動等理念的理解,我希望從宏觀的視角講一講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
  • 「全面回憶」專欄:做個場景大師
    這裡不講作文的結構、技巧和方法論,只講如何來構造一個主題場景,讓你在寫作之前就有一個較高的視角和立意。 這類場景拉伸、視角切換的手法可以運用到寫作過程中,再加上一兩句點睛式的金句,一片有含量的作文腹稿就打好了。寫景作文的場景化寫景作文的關鍵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視角去看到景色,並融入情感。
  • 遼國的滅亡:宋朝用「商戰」拖垮了遼國
    但是其實遼國的滅亡就是因為和宋朝的友好開始的,這又要說到「楊門女將」的故事楊家七郎齊上陣,只有六郎回,最後冒出了個楊八妹。結果是宋朝皇帝貪生怕死籤訂了一個「澶淵之盟」籤訂了二個條約,第一條遼國和宋國互為兄弟國,兩國君主誰年紀大誰為兄長,第二條宋朝每年向遼國繳納十萬兩白銀,上供絹布二十萬匹,雙方邊境互通貿易。
  • 大觀園、恭王府、金朝離宮、北宋艮嶽之關係
    轉年,按照盟約的規定,北宋收回燕雲地區,並將遼南京改稱燕山府。這個名字也反映出中國人對於『燕』這一歷史名詞的特殊感情。然而,這只是極短暫的安定。兩年之後,即1125年,金人騎兵捲土重來,佔領燕山府,並繼續揮師南下,北宋都城開封被金軍攻破,徽、欽二帝成為金人的階下之囚。北宋最終戰敗,王朝就此滅亡。
  • 真實觀察能力是一種轉移能力,一種多視角轉換能力
    你認為這種觀察能力有多重要?《紐約客》封面設計師克里斯多福(Christopher)經常用日常用品來創造創意:「隨便挑一個,盯著看,直到你從一個奇怪的角度看到它,然後簡單地畫幾筆,賦予它新的含義。」說到這裡,我想知道你是否觀察到並思考過一個問題?事實上,這個故事有一個明顯的漏洞,那就是,為什麼實驗室在乎0.75美元?原因是當時的網絡費非常昂貴,按照0.75美元的計算,大約每小時300美元事實上,黑客只擦了網絡9秒鐘,這有點不對。
  • 陳越: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
    中國進出口銀行深圳分行陳越發表「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的主題發言。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陳越:我是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陳越,這次我分享的題目是《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
  • 歷史上的遼國為什麼會滅亡?
    公元1120年金軍攻克遼上京臨潢府,和北宋達成「海上之盟」,南北共同夾擊遼國,北宋這時候只想著收復汴京,哪怕它是一座破城,從此遼國兩線作戰腹背受敵。   1121年,金軍進攻遼中京,遼國大將耶律餘睹率軍抵抗,他的夫人是天祚帝文妃的妹妹,而文妃的兒子晉王耶律敖魯斡很可能被封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