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磁量子:一種更高效的晶片邏輯開關

2020-06-24 EETOP

EETOP

EETOP創芯網(易特創芯):國內著名的老牌電子工程師社區及半導體行業門戶網站(150萬會員)

www.eetop.cn bbs.eetop.cn

blog.eetop.cn edu.eetop.cn

科學家設計出一種與矽兼容的方法,以利用量子力學「自旋」來傳達數字信息。

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IST)的科學家展示了一種基於量子力學的新方法,可以傳遞數字和模擬信息。

先前的方法所涉及的元素只能在昂貴的奇異基材上構建。首先,這種新方法建立在用於製造電晶體和IC的相同矽基板上,它也可以在室溫下進行。

這兩個重要的差異意味著該方法是可行的商業化方法,潛力很大。這對於依賴於耗電且發熱的電子傳輸的現代開關(又稱數字邏輯設備)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什麼是磁量子(Magnons)

正如NIST所描述的,磁量子(Magnons)實際上是「穿過磁性材料傳播並可以攜帶信息的波。」 在這種情況下,磁性材料是駐留在相鄰原子上的電子,這些電子具有稱為「自旋」的量子力學性質。就像我們都熟悉的磁體一樣,「北」或「南」自旋是雙向的,可以在兩個可能的方向之間移動。

自旋波

如NIST文章所述,在圖的左側或右側所示的鏈上激發第一個電子會發出「自旋變化波向下傳播通過鏈」的信息。這樣會產生一個電壓,該電壓可以在每個鏈的底部讀取。

在左側,自旋的方向都指向同一方向,從而導致在底部讀取相對較高的電壓。在右側,來自YIG材料的自旋被誘導指向相反的方向,從而導致較低的電壓讀數。

較低的電壓對應於「 0」,較高的電壓對應於「 1」,從而複製了數字邏輯。正如NIST中子研究中心(NCNR)的物理學家Patrick Quarterman所說:「這是一個構建基塊,可以為新一代高效計算機技術鋪平道路。」

矽磁量子:一種更高效的晶片邏輯開關

不會浪費能源和產生多餘的熱量

當今的計算機邏輯依靠行進的電子來進行計算和傳遞結果。就能源使用而言,這是昂貴的。更糟糕的是,會產生寄生熱量,這需要佔用板空間的大量散熱器,甚至可能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的風扇。

作為這類新型開關的心臟的電子本身並未移動。只有他們的旋轉改變。這樣的好處是產生的寄生熱量會少得多。

超越數字邏輯

Magnon組件的功能不只是存儲「 On」或「 Off」,「 1」或「 0」;它們可以存儲模擬值,例如0.1、0.35或0.9。這更像一個閥門,你可以一次打開或關閉它一點。這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十個數字開關來存儲從零到1024(210)的數字。取決於最終基於磁量子的元件的分辨能力,具有比今天的設備低得多的單元數的很少的存儲器最終可能是實用的。

這有一個重要的含義。現在儲存一個從0到1024(210)的數字需要十個數字開關。而磁量子具有比今天的設備低得多的單元數既可以實現,這取決於最終基於磁子的組件的解析度能力。

為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節約等多電能

節約用電是當今電氣工程的重要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避免因浪費能源而導致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最終以熱能的形式出現,以及處理這些問題所涉及的妥協方案。另一個原因是需要延長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的電池壽命。

基於磁量子的柵極將有助於減少計算和信息存儲中的發熱,可以顯著的節能和減熱效果。

來源:EETOP綜合編譯自allaboutcircuits

相關焦點

  • 【芯視野】量子計算晶片與傳統晶片有何不同?
    開發與現代半導體工藝兼容的電控量子晶片是量子計算機研製的重要方向之一,半導體量子點和超導量子電路技術被視為最有可能實現大規模集成量子信息處理器的物理方案。經典集成電路晶片包括數字和模擬晶片,量子晶片可以視為一種模擬晶片,主要採用的製程在100nm左右,但與經典集成電路晶片最大的不同在於製造的工藝與材料不同。
  • 矽正在接近極限,晶片未來靠什麼?
    要聞 矽正在接近極限,晶片未來靠什麼?一些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用更少的能量獲得高性能計算機的新方法。「數據中心或超級計算機的冷運行可以帶來顯著的性能、功耗和成本優勢。」Hampel說。微軟(MSFT.US)的Natick項目就是一個例子,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一個巨大的數據中心沉入了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海岸,但這只是一小步。進一步降低溫度意味著漏電流更少,電晶體開關的閾值電壓更低。
  • 單原子存儲和單分子邏輯開關技術獲突破
    新聞來源:科技日報    納米技術取得兩項重大進展單     IBM稱是邁向建造分子級計算機的重大跨越     美國IBM公司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份研究報告,公布了其在單原子存儲技術和單分子邏輯開關研究方面取得的技術突破
  • 超導量子晶片具有哪些優勢?
    經典集成電路晶片包括數字和模擬晶片,量子晶片可以視為一種模擬晶片,主要採用的製程在100nm左右,但與經典集成電路晶片最大的不同在於製造的工藝與材料不同。其中,超導量子晶片利用約瑟夫森結構成的超導電路來實現二能級系統,主流材料是鋁,通過在鋁膜上刻蝕電路形狀,用微波信號實現對其控制。
  • 「芯視野」量子計算晶片與傳統晶片有何不同?
    二是工藝成熟,相對其他固態量子晶片體系,超導量子比特受材料缺陷的影響更小,利用成熟的納米加工技術,可以實現大批量生產。 三是可擴展性好,超導量子比特結構簡單,調控方便,極易擴展。比如常規矽片中含有大量的矽28和少量的矽29同位素,由於矽29的核自旋可以影響矽基半導體量子晶片中電子的自旋,因此在半導體量子晶片應用中需要在矽材料提純矽28,去除其中的矽29。
  • 量子技術新突破:矽晶片中電子自旋與光子的耦合
    對於跨越晶片連接量子位和增加量子位數量來說,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如今,全球各國都在加大對於量子技術的研發力度,有關量子技術的競賽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各國科學家們都希望創造出更快速、更通用、更小型、更可靠的量子處理器,以及擁有更多的量子位。之前,筆者的多篇文章都介紹過相關創新成果。
  • 磁能矽的妙用
    矽肥是一種很好的品質肥料、保健肥料和植物調節性肥料,是其它化學肥料無法比擬的一種新型多功能肥料
  • 下一個晶片界的扛把子,量子晶片?
    隨著矽基晶片進入10nm以下,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摩爾規律即將在矽基晶片上失效。晶片的出路在何方?目前全球主要有兩種下一代晶片在研:碳基晶片和量子晶片。所以,量子計算機,又被美國科學家賦予個新的稱號:「量子霸權」。碳基晶片碳基晶片相對傳統的矽基晶片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性能更佳。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的北京大學團隊作為碳基晶片研發的第一梯隊,都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成果。
  • 碳基晶片與量子晶片誰更強?我國量子計算迎來新進展,或超越谷歌
    21世紀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雖然迅猛,但是也終會遇到瓶頸,網上也在流傳,2nm或將是矽基晶片的極限,而臺積電也已經在開始研究了,2nm晶片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等到晶片極限的話,那麼晶片界中知名的摩爾定律就會被打破。而受到極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矽材料本身的限制,矽基半導體對於理想導體來說發熱大、損耗高、自然性能上面也是會損耗很多。
  • 生產超大規模量子晶片工藝誕生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製造和整合「人造原子」的工藝,這種人造原子是由鑽石的微觀薄片中原子級缺陷產生的,具有光子電路,可以生產出同類最大的量子晶片。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Dirk Englund說,這項成就「標誌著可伸縮量子處理器領域的轉折點」。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2020-04-05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碳基晶片剛獲突破,量子晶片又傳捷報,一文科普兩種晶片有何不同
    隨著矽基晶片進入10nm以下,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即將在矽基晶片上失效。晶片的出路在何方?目前全球主要有兩種下一代晶片在研:碳基晶片和量子晶片,而中國也在其中。我國碳基晶片和量子晶片雙雙傳來好消息矽基晶片、碳基晶片和量子晶片到底誰更有前景呢
  • 三種晶片材料出奇招 讓量子計算機跨越應用「冰山」
    經過60年的發展,計算機已變得更小更快,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但矽基電晶體的尺寸和運算速度已接近極限的邊緣,如何使傳統計算機突破上述極限,研究人員似乎已計窮智竭。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開始尋求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取代傳統矽基計算機。量子計算機能更快執行各種複雜計算,研究生物系統,創建加密和大數據系統,解決許多涉及多種變量的難題。
  • 可用於量子處理器和模擬人腦裝置的三值邏輯模式運行的微觀結構
    這種微觀結構既可以同時作為處理器和存儲單元應用於量子處理器和模擬人腦裝置的建造工程。 這種微觀結構由納米級的白金、鈷(只有0.8納米厚)、氧化鎂層和白金表層組成。它為建造新的電子和自旋電子設備,量子處理器和模仿人類大腦活動的神經形態系統系統鋪平了道路。
  • 中科60比特量子晶片將刷新世界紀錄,比碳基晶片更強
    21世紀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雖然迅猛,但是也終會遇到瓶頸,網上也在流傳,2nm或將是矽基晶片的極限,而臺積電也已經在開始研究了,2nm晶片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等到晶片極限的話,那麼晶片界中知名的摩爾定律就會被打破。而受到極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矽材料本身的限制,矽基半導體對於理想導體來說發熱大、損耗高、自然性能上面也是會損耗很多。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碳基晶片就是石墨烯晶片,光子晶片的概念有兩種,一種是光量子晶片,一種是矽光晶片;量子晶片現在處於理論研究的階段,今天不做太多論述,而光量子晶片也是在理論階段,只有矽光子晶片才是網絡上大肆吹捧的晶片技術;
  • 矽「量子點」中的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創建穩定的量子位
    研究人員在矽的「量子點」中創造了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信息的基本單位qubit(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中 ,新南威爾斯州量子計算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在矽「量子點」中創建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位(或量子位),即電子的基本單位。量子信息。
  • 三種晶片材料助量子處理裝置向實際應用跨出一大步
    經過60年的發展,計算機已變得更小更快,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但矽基電晶體的尺寸和運算速度已接近極限的邊緣,如何使傳統計算機突破上述極限,研究人員似乎已計窮智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開始尋求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取代傳統矽基計算機。
  • 將量子計算的速度提升200倍!矽基原子級兩比特量子門問世
    3.去相干時間長; 4.一組「通用」量子比特門(包含單比特量子門和兩比特量子門); 5.一種基於量子比特的測量能力。 「我們直接通過實驗(而非理論建模)來確認電路中量子比特的位置,」西蒙斯說,「讓量子晶片自己來幫助構建它自己。」 目前,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雙原子量子比特門可在0.8納秒內完成一次操作,比其他基於矽的量子門(在矽上加電極形成的量子門)快200倍。但西蒙斯教授表示,她不會急於將其構建成集成電路。
  • 晶片突破 1nm 後,將會如何發展?
    當矽基晶片突破 1nm 之後,量子隧穿效應將使得「電子失控」,晶片失效(確切的說,5nm 甚至 7nm 以下,就已經存在量子隧穿效應)。這種情況下,替換晶片的矽基底,也許是晶片進一步發展的可行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