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到辦公室,發現同事Y疲憊不堪地趴在辦公桌上,上前詢問後才知曉,他昨晚又通宵了。
已經記不清多少次了,同樣是工作,大家都能輕鬆高效地完成,只有Y,每次拖到深夜、甚至乾脆通宵。
是因為他能力不佳?效率太低?
不全是,更多是因為所有的工作,哪怕是需要團隊協作的工作,他也都硬生生一個人抗下,搞得自己身心俱疲不說,業績也沒有過多出彩。
這時的你,大概率會疑惑:為什麼他會一個人扛下所有?難不成他是現代版的活雷鋒,並且鍾愛工作?工作才能使他快樂?
嗨,大家都是「打工人」,一些明裡暗裡的覺悟,大家都懂得。畢竟,996已經很難了,情緒崩潰是常態,如果不進行合理的勞逸結合,恐怕自己會吃不消。
那麼是因為,出於對別人不信任?出於擔心別人瓜分自己的勞動成果?出於在領導面前失了口碑?
或許都有。
最為重要的,當屬第一點,Y總會莫名的擔心,多一個人得參與,會把自己手頭上的工作搞砸。因此,他在任何一項工作面前,總會習慣性地架起自我防禦心理,凡事親力親為、事無巨細。
除了在領導面前塑造「勤奮」、「上進」的「好員工」人設以外,祈求多獲得一分利。
哈佛的一位教授曾說:不相信別人,表面上看是對別人的猜疑,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不信任,至少是對自己信心不足。
出於團隊協作精神與良好風氣,在領導下發任務後,周遭同事總會禮貌性的問候一句Y:需要幫助嗎?
但幾乎每次,得到的回覆都是:不需要。
在以「團結、協作」著稱的職場裡,單打獨鬥遠不如合作來得高效、輕鬆。
過度的自我防衛,慢慢的,會讓自己活成一座孤島。因為自己對眼前利益的覬覦,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甚至有可能打破整個體系的平衡狀態。還極易丟失更為長遠的利益,也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孤獨。
就像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鍾曉芹和陳嶼的對話:你不麻煩別人,是不想別人麻煩你,你快活成一座孤島了,陳嶼。
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對他人、對外界也會充滿信任。一個人對周遭的朋友、同事報以怎樣的態度,得到的也會是同等的對待。
假如你對周遭的人報以寬容理解,周遭的人也會以忠誠和友好回報於你。
當你放下心中的戒備,你會發現:很多你認為棘手的問題,居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迎刃而解;當你不再過度自我防衛,會發現你的人際關係不再那樣緊張焦慮,反而遊刃有餘、輕鬆和諧。
無論身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試著信任別人,因為只有信任了別人,你才能更加堅定地相信自己。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