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按照要求寫給小校園的夥伴們的第七封信,主題是:合作。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致夥伴們的第六封信:
提到合作,我想起了馬丁諾瓦克。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進化的原則有兩條,分別是突變和自然選擇。但是被譽為「新時代的達爾文」馬丁·諾瓦克提出了第三條進化原則:「合作」。
合作和博弈論息息相關,博弈論裡最經典的模型就是:「囚徒困境」。具體內容如下:兩個犯人被抓,如果雙方都招供,證據確鑿,則兩人各判3年;如果一方招供一方不招,那麼招供的一方將功贖罪立馬釋放,不招的一方判5年;如果雙方都打死不招,則證據不足,各判1年。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背叛別人的好處最大,但是如果兩個人都要背叛對方,那麼最終大家都無利可圖。
為了更直觀的表達,把這個模型簡化為:如果兩個人相互合作,各得3分;如果兩個人相互背叛,各得1分;如果一方合作一方背叛,那麼合作者得0分,背叛者得5分。遊戲中,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利益計算來選擇是合作還是背叛。
為了搞清楚合作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美國科學院院士,這方面的權威專家)根據博弈論原理設計了一系列計算機仿真遊戲。
最後的模擬結果是:所有與合作相關的策略得分普遍高於背叛策略的得分,也就是:好人有好報。模擬結果表明,在一定條件下,做好人能夠獲得顯著的生存優勢。
可是問題來了,根據「優勝劣汰」來看,合作者生存機會大,人類演化這麼多年,壞人為什麼沒有減少多少?
原因從兩個角度看:首先因為計算機裡的人是殺不死的,即使被背叛了,下一次兩人會依舊見面,但生活中很少如此。其次,在真實社會中,隨著壞人越來越少,壞人選擇背叛的利益就會越來越大,總會有人從合作變成了背叛。因此,壞人並沒有預計中的多。
對我們個體來說,在真實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合作,合作也是得分最高的策略。不說別的,就看看一支鉛筆,幾毛錢一根。別看它幾毛錢一根,製造一支鉛筆,需要遍及全球的幾百萬人的合作才行。
這不是誇大,別的不說,就說說鉛筆芯。我們都知道鉛筆芯就是石墨。但是,石墨礦開採出來,要想變成鉛筆芯,它得和黏土混合,在精煉過程中,還要用到一種化學製劑:氫氧化銨,還有添加增溼劑,比如經過磺酸鹽處理的油脂。接下來,怎麼把石墨和黏土的混合物擠成一個圓圓的細細的長條呢?這需要機器。生產機器需要金屬加工的工具機,背後還需要煉鋼冶金,這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這依賴人與人之間發合作關係。
同樣的,我們離不開合作,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很難做到把小校園宣傳給全校人,但是通過大家一起的努力、一起合作,這就變成現實。
那麼怎樣合作呢?答案是:找到需求,滿足利益。
對於個體而言,多與人合作一定是得分高的策略。對於合作,一定是對雙方都有利,因為只有對雙方有利才能長久,我讀《二戰全史》唯一的收穫就是:各國之間的利益矛盾,有利就能達成合作。
其實我個人合作精神就比較差,因為我喜歡自己去完成。後來我的一個老師指出了我這一點,從那之後我就開始糾正這點。我一直告訴自己:如是1985年所有人都去微軟搶windows1.0,那我們永遠都見不到windows XP乃至Windows 10.0。
如果你覺得大家沒辦法合作,那是你還沒有找到對方的需求,或是還不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即使是對手,只要你能給到對方想要的東西,滿足對方的利益,也是可以達成合作的。想要找到需求,就要積極主動,交流溝通。
Ok,以上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最後總結一下:首先,我們離不開合作,然後是怎樣合作「找到需求、滿足利益」。
感謝夥伴們的收聽,希望能給你帶去幫助,加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