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臨射前,翻板角頁突然開焊斷裂……點火前最後撤離的他們牢記這個教訓

2020-09-03 上觀新聞

8月23日,大漠深處的酒泉航天發射場,天空震顫,大地轟鳴,伴隨著橘黃色的火焰,乳白色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拔地而起,直衝雲霄。

大家都震撼於發射時的驚天動地,誰能想到,就在15分鐘前,塔架上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才從這裡撤離。

「已經習以為常了,也不覺得害怕。」已經在塔架上幹了11年的平臺指揮楊佳文,每次火箭點火前,他都和平臺、擺杆、電梯、空調、地面電源保障等15名同事最後從發射區撤離到安全區。

點火前3個半小時,楊佳文和同事就進入塔架,開始170多項射前檢查準備工作。臨射前的工作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環節的漏洞都會延誤最後撤離的時間,甚至耽誤發射計劃。

「根據衛星產品特性,整流罩送風管在負30分鐘前要一直通著。進入負30分鐘工作程序後,送風管拆除完還要檢查,收起小翻板,展開平臺,時間非常緊迫。」幹了18年的平臺專業高級技師劉陽介紹道。

臨射前30分鐘,塔架上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撤離了,僅剩下楊佳文他們16個人。他們要在15分鐘之內打開最後一組迴轉平臺,將防爆電梯開到地下室,檢查確認所有設備、管路的運行參數和狀態,把這一切都圓滿完成,他們才能撤離。

8月23日10時12分,15分鐘倒計時口令下達:「請發射區所有工作人員立即撤離,立即撤離。」聽到撤離口令後,已經按程序完成所有塔上動作的楊佳文迅速召集同事們,從發射塔上一層一層往下跑,到達地面後,楊佳文逐一清點人員,確保不遺漏一人。班車快速駛離了發射區,15分鐘後,火箭將準時點火起飛。

10時27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高分九號05星準時發射升空。不到5分鐘,楊佳文他們作為第一批人員就返回了發射區,檢查設備受損情況,及時進行上報修復,為下一次任務做準備。

曾經有過的教訓讓他們不敢放鬆一絲一毫。天宮一號臨射前,一次事故讓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負90分鐘開始收翻板角頁,突然開焊斷裂了,液壓翻板差點掉下去砸中火箭,我們用手動吊葫蘆把液壓翻板吊起來,花了一個多小時。」楊佳文說。

2002年劉陽剛來到迴轉平臺崗位,作為地面最後撤離的人,護送神舟四號到最後一刻。

「到了平臺多長個心眼,多掃一掃,拖把絲、小銅絲、小白毛都得撿起來。」劉陽還記得剛踏入崗位,老一輩平臺指揮對自己的叮囑。戈壁灘風力強勁,塔架上正常風速是6級,大風時能達到24米/秒,相當於8級。如果大風不慎將平臺上的顆粒、灰塵吹入箭體,後果將不堪設想。

12層平臺,每一層都不能放過。長期在塔上工作的人都養成了一個習慣:強迫症。「下班前鎖門,明明已經上了班車,還老不放心,想檢查一下,又返回去。」一臉憨憨的楊佳文笑著說。

原標題:火箭點火前,他們最後撤離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 奉青玲 餘建斌

相關焦點

  • 火箭點火前,他們最後撤離
    大家都震撼於發射時的驚天動地,誰能想到,就在15分鐘前,塔架上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才從這裡撤離。「已經習以為常了,也不覺得害怕。」已經在塔架上幹了11年的平臺指揮楊佳文,每次火箭點火前,他都和平臺、擺杆、電梯、空調、地面電源保障等15名同事最後從發射區撤離到安全區。點火前3個半小時,楊佳文和同事就進入塔架,開始170多項射前檢查準備工作。臨射前的工作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環節的漏洞都會延誤最後撤離的時間,甚至耽誤發射計劃。
  • 火箭點火前,他們最後撤離(創新故事)
    大家都震撼於發射時的驚天動地,誰能想到,就在15分鐘前,塔架上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才從這裡撤離。「已經習以為常了,也不覺得害怕。」已經在塔架上幹了11年的平臺指揮楊佳文,每次火箭點火前,他都和平臺、擺杆、電梯、空調、地面電源保障等15名同事最後從發射區撤離到安全區。點火前3個半小時,楊佳文和同事就進入塔架,開始170多項射前檢查準備工作。臨射前的工作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環節的漏洞都會延誤最後撤離的時間,甚至耽誤發射計劃。
  • 最後撤離
    新華社酒泉8月24日電題:最後撤離奉青玲8月23日10時27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航天發射場拔地而起。點火瞬間,驚天動地。而在15分鐘前,發射塔架上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才從這裡撤離。「早就習以為常了,也不覺得害怕。」28歲的平臺指揮楊佳文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幹了11年。
  • 東方紅一號48年沒墜地,天宮二號為何突然降軌?不能讓他們得逞
    可就是這麼一個任務明確、規劃清晰的載人航天工程,也總有那麼一些不懷好意的國外勢力惡意曲解解讀,就在兩個月前已經完成任務使命並超期服役兩年半的天宮一號下墜南太平洋航天墓地,此新聞一出立馬引起國外媒體的騷動,一時間各種針對中國航天的負面評論接踵而來,筆者想問問這些人,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時我們就已經明確向世界發布了天宮一號的詳細任務計劃
  • 天宮一號墜落前,外媒高潮了好多天,最後普遍有點尷尬...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了一個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持續服役了兩年半,完成了各項在軌試驗後,2016年3月21日終止了和地球的數據連接,在之後的接近兩年時間裡,天宮一號一直孤單地在無聲的太空中徘徊,天宮一號做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
  • 守護「天宮」:記北京飛控天宮一號長期管理團隊
    2013年6月25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依依不捨地向他們工作、生活了12天的「太空家園」揮手,做最後的告別。伴隨著航天員的離開,天宮一號也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 這是一個長管人永遠銘記的日子。 2014年9月2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長管人的精心呵護下,天宮一號安全穩定運行3周年,超期服役1年整。 天上一個家園,地上一個家園。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當『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組合體的對接機構控制器接到分離指令後,對接鎖系就將執行分離指令,實施解鎖動作,時間需要3-4分鐘;對接鎖解開後,將通過對接面上4個被壓縮的彈簧推桿的彈簧力,將兩個8噸多重的太空飛行器輕輕推開。」陶建中說,「這個彈簧力並不大,只有幾百牛頓,相當於幾十公斤。兩個太空飛行器被推開後,將保持一定姿態,緩緩分離,直至準備執行第二次交會對接任務。」
  • 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組圖)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導,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圖為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拍攝到的天宮一號畫像。
  • 天宮二號發射前的最後時間裡,發生了什麼?
    天宮二號發射前的最後時間裡,發生了什麼?2016年的中秋之夜,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許多網友在後臺留言,說看著直播發射成功的時候,激動地流淚了。這一夜,流淚的又何止電視前的觀眾們呢。
  • 天宮燃料有劇毒 加注員成最危險崗位
    新華社發信息時報訊據《新聞晚報》報導,天宮一號昨晚順利升空,運載天宮一號的長徵二號F火箭前日進行了發射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燃料加注,此後天宮一號的發射便進入不可逆狀態。一般公眾對火箭加注燃料的過程可能並不了解,它遠不像為汽車加油那麼簡單。記者採訪得知,450噸的燃料加注需要8~10小時。而加注過程十分危險,火箭燃料劇毒,人體一旦碰到就會潰爛。
  •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1日零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進入發射前6小時準備程序,北京飛控中心和飛船試驗隊完成神舟八號發射窗口和發射諸元的計算與覆核。    2時,北京飛控中心全體參試人員進行任務前最後的狀態檢查和確認。經檢查,天宮一號飛行正常,測控通信系統全區工作正常,已具備執行神舟八號發射和後續交會對接任務的條件。
  •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07毫秒,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著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首次自動點火。21時39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2018年4月2日,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將返回地球,墜入大氣層燒毀。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
  •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2012-06-18 14:05:52中國網: 飛船轉最後靠攏。2012-06-18 14:06:02中國網: 飛船離天宮一號越來越近。2012-06-18 15:16:04中國網: 神舟九號飛船的返回艙艙門,軌道艙前艙門已經先後打開。進入天宮一號,只剩最後一道門。
  • 臨射應急搶修分隊:備而不用 備而有用 用之必勝
    李成作為應急搶修分隊的一名機械修理技師,他記得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前,承載發射任務的塔架活動平臺2層升降平臺1#翻板在撤收過程中出現幹涉,預定翻板打開程序無法進行。在千鈞一髮之際,他和分隊成員衝上平臺,用最簡單、最快捷、最可靠的方法收起並固定了翻板,為發射順利進行立了大功。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倒飛    事件:為順利進行二次交會對接,天宮/神八組合體於13日22時37分在距地面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    解讀(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時,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只不過,交鋒(或者說是扯淡)的對象和平臺,從此前境外媒體的無休止、無底線炒作,變成了各種不同立場的中國網民在國內新媒體留言區、BBS的相關帖子裡的無盡爭執在此,為了以正視聽,筆者特別就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試圖儘量說明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在墜落前究竟遇到了點什麼問題。
  • 《地心引力》全景海報 中國「天宮一號」亮相
    《地心引力》女主角背後的便是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  被《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盛讚為「影史最佳太空片」的《地心引力》日前首次公布了一張橫幅「全景版」海報,而中國的首個空間站「天宮一號」也正式亮相。
  • 熱層大氣:天宮一號命運的幕後推手
    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拍攝的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 | 圖源:Fraunhofer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中國航天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全面完成使命任務兩年後,再入大氣層,幻化成一道絢爛,散落在了南太平洋。
  • 神八天宮組合體將扭轉方向二次對接 面臨三難點
    由於目前天宮/神八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因此,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這次在太空轉身,天宮/神八組合體沒有啟動軌控發動機,而是依靠陀螺動量輪的控制完成的,其目的是儘可能減少對軌道的擾動。從兩目標分離到二次對接鎖緊完成,全程約半小時。第二次交會對接的目的是進一步考核對接機構的重複使用性能,以及交會測量設備在不同空間環境下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