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因素並非溼地退化主因

2020-12-05 齊魯晚報網
  溼地生態的退化,人為因素不可迴避,但這並非主要原因。記者從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管理委員會科研處了解到,黃河口溼地退化主要是自然原因。
  溼地退化,一是黃河流路改變。黃河是溼地淡水的主要補給者,自新中國成立後,黃河4次改道,使此區域溼地失去了淡水供應而退化。二是黃河斷流及水沙不足。自1972年黃河自然斷流以來,到90年代,先後22年出現斷流,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三是蒸騰作用導致溼地嚴重缺水。當地降水量和蒸發量的比值是1:3.3,在高蒸發量的作用下溼地蒸發了有限的淡水。四是海水倒灌侵蝕。當黃河來水來沙流量減少時,海水倒灌,海岸線蝕退,造成土壤鹽漬化。據統計,黃河口地區退化溼地面積達10萬公頃,其中黃河口溼地退化6.7萬公頃,海岸線蝕退十多公裡。
本報記者 廖雯穎 任小傑

相關焦點

  • 瀋陽劃定溼地「生態紅線」防止生態功能退化
    瀋陽劃定溼地「生態紅線」防止生態功能退化 >  中新網瀋陽3月26日電 (宮旭)記者在26日召開的瀋陽市春季候鳥「護航行動」暨溼地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啟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有效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發揮溼地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瀋陽市林業局啟動瀋陽市溼地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 氣候變暖森林破壞 加速東北凍土退化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金會軍等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凍土區因受氣候變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凍土退化顯著,尤其以大興安嶺區多年凍土退化最為顯著,主要表現為多年凍土上限下降、溫度升高、厚度減薄、融區擴大;多年凍土島消失及多年凍土南界北移等幾個方面。
  • 圖解世界最大溼地潘塔納爾起火,當地政府稱:火災由人為因素造成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李易據巴西媒體報導,位於巴西西部、世界上最大的溼地——潘塔納爾溼地連日來發生火災,火勢嚴峻。報導稱,截至目前,受災溼地的過火面積超過2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東京(21.55公頃)。潘塔納爾溼地位於巴西馬託格羅索州與南馬託格羅索州之間,亞馬孫雨林南側。通常而言,潘塔納爾溼地每年都會迎來"火災季"。
  • 關於溼地問題的分析方法
    3.溼地的保護措施(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好現存的天然溼地。(2)對已經圍墾的溼地逐步退耕。(3)採取工程措施,恢復已經退化的溼地。(4)營造有利於溼地保護的法律法規。但近幾十年,若爾蓋溼地草原的沙化程度觸目驚心。沙漠侵吞了若爾蓋草原上大量的草場,嚴重製約了畜牧業的發展。材料二 下圖為若爾蓋溼地草原位置圖和景觀圖。(1)試分析若爾蓋草原退化的原因。(2)分析若爾蓋草原退化造成的危害。
  • 溼地面臨的威脅和退化:水汙染嚴重
    溼地汙染是溼地退化重要標誌,也是中國溼地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之一。
  • 綜合恢復技術體系讓東北溼地重現生機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研究員武海濤告訴《中國科學報》,自2004年國家加強溼地保護管理,要求建立退化溼地修複製度、實施溼地保護修復工程以來,武海濤及其團隊進一步意識到沼澤退化的嚴重性和溼地恢復的迫切性。  作為中國科學院紮根在東北、以溼地科學研究見長的研究機構,東北地理所身上的擔子顯然更重了。
  • 長江溼地生態系統退化 部分喪失動植物棲息地功能
    資料圖片(人民視覺)  溼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但目前正面臨面積萎縮、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汙染嚴重等嚴峻問題—— 保護長江溼地 拯救生態命脈(協商之路)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惡化狀況尚未根本扭轉,河流源區高寒溼地應實行統一管理
    1991—2016年川西北和甘南地區沼澤溼地面積共減少了1090 km2,沼澤溼地主要演變為高寒草地,沼澤溼地的破碎程度增大,人為因素(如畜牧業生產總值和人口數量)是影響該地區沼澤溼地面積變化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氣候因素(溫度和蒸發量)的影響。
  • 溼地保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解決方案
    2019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應對氣候變化」,旨在提醒公眾: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並非無能為力。事實上,溼地保護能夠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重大問題的自然解決方案。溼地是重要的「儲碳庫」在人們的印象中,沼澤是一種熟悉的溼地類型。
  • 農藥並非主因,看看啥原因?
    農藥並非主因,看看啥原因?對於農村朋友來說,過去最常見的鳥類就是麻雀了,而且也是最讓農民討厭的鳥類,因為麻雀最喜歡吃農作物的種子,如果不很好地驅趕麻雀,莊稼收成會減少很多。但如今麻雀數量驟減,很少見到麻雀了,這是為啥呢?有人將麻雀減少怪罪農民大量使用農藥,麻雀被農藥毒死了,其實這並非最主要的原因。那麼到底啥是主因呢?
  • 中國溼地退化敲響警鐘_發現者第84期_網易探索
    很多地方直接把海邊的小山或者高地炸平,然後將土石填到前面向海洋過渡的灘涂溼地上,導致漫長的海岸線上很多寬闊的灘涂溼地永久性地消失。   漁民過度捕撈漁:滅絕性捕撈加速灘涂生態退化   國家林業局的調查表明我國323處受監測的重要溼地中40.7%
  • 物種消失、土壤退化,再不補救就晚了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是人類生存的核心因素,也決定著我們對自己文化和身份的認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決定著我們是否能夠過得愉悅。土壤退化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導致氣候變化。而退化的土地也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恢復。農地、溼地、畜牧地或林業用地的恢復方法都大不相同。
  • 溼地保護盼春天(生態論苑)
    溼地的功能的確不少,但它的重要性很晚才被社會所認識。也正因此,大量溼地遭受人為破壞,很多只能從地名中窺見其存在。比如北京的「海澱」 「積水潭」 「葦子坑」 「水碓子」「北窪」,都曾是典型的溼地地貌,如今早已被水泥森林所取代。   資料顯示,我國溼地率為5.58%,低於全球8.6%的平均水平,人均溼地面積僅為世界人均的1/5。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近些年,人類對溼地生態系統的認識有所提高,開始保護溼地。在自然狀態下,候鳥遷徙會利用來自太陽和恆星、地球磁場、動物的生物地圖等精密的生物旅行導航系統信號來指引,通過天然的河流、湖泊、草原、溼地或海島構成的特定路線完成旅行。遷徙途中會涉及大範圍的多種溼地類型與複雜生態、經濟社會環境。        對一隻鳥來說,從繁殖區域到越冬區域之間的長途遷徙是一段艱難而危險的旅程,並非所有的鳥都能存活下來。
  • 【地理探究】高考地理如何考查溼地?附中國最美的六大溼地!
    溼地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溼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變,都或多或少地導致生態系統的變化,特別是水文,當它受到自然或人為活動幹擾時,生態系統穩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壞,進而影響生物群落結構,改變溼地生態系統。 (3)生產力高效性。
  • 科研人員就黃河源區凍土特徵退化趨勢開展研究
    新華網蘭州2月6日電(記者宋常青)我國科研人員對黃河源區凍土特徵及退化趨勢進行研究發現,這一地區正受到氣候變暖、人類活動等影響的困擾,其中,凍土退化成為促使本區草地退化和生態環境變化進程加快的「加速器」。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Davidson(2014)綜述了全球研究溼地退化的文章,並估算20 世紀末到 21 世紀初,全球溼地退化速度為以往退化速度的 3.7 倍,相比 20 世紀初退化溼地的面積增加 64%~71%。保護自然溼地並恢復退化的溼地生態系統,是恢復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彭少麟等,2003)。溼地喪失和退化的主要原因有物理幹擾、生物幹擾和化學幹擾等。
  • 生態系統健康指數草案-適用於生命主流化項目下的溼地示範點
    2原生境全部留存良好3生境退化程度大部分生境在結構、組成或生產力方面都嚴重退化0一些生境嚴重退化1生境輕微退化2所有生境都處於健康的自然狀態3水汙染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對人類的幹擾、噪音、家畜、狂吠不止的狗等因素尤其敏感;魚類和兩棲類動物受到的幹擾相對較少;植物受物理幹擾的影響最少,但是可能會受到物理施工帶來的煙塵影響。災害評估自然災害和人為引發災害發生的風險。
  • 貴州省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成果新聞發布會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擴大溼地面積」的要求,李克強總理2013年1月7日在國家林業局報送的《關於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結果有關情況的報告》上做出重要批示:溼地是重要的生態資源,此次調查摸清了「家底」。有關部門要形成合力,完善溼地保護制度體系,依靠科技多措並舉,遏制溼地減少、退化勢頭。
  • 科學網—5-羥色胺缺乏並非抑鬱症主因
    據此,研究人員推測,5-HT可能並不是導致抑鬱症的主因,抑鬱症是由多種致病因素構成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結果可能使得未來抗抑鬱藥物的研發發生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