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體驗蒙古傳統文化

2021-01-15 王猛的哥哥

使 蒙古文化如此迷人的部分原因是,探索蒙古文化的機會並沒有一you而就。如果您想在蒙古 擁有真實的旅行體驗(估計那裡有25-40%的人口是遊牧民族),則只需自己追逐一下。

該國首都烏蘭巴託是大多數遊客到達的地方,那裡混亂而灰暗,充滿了建築煙霧和交通。當然,城市中也會發現一些寶石,例如Naran Tuul市場和備受推崇的Hazara印度餐廳。

但是,如果您想真正領略支配蒙古傳統文化的廣闊草原風景之美,就必須離開這座城市,冒險進入似乎無處不在的四面八方的山丘。在那裡,您肯定會碰上比人類更多的馬。

以下是我最喜歡的蒙古傳統文化的一些方面,即使您為了找到它們而迷失了方向,也不容錯過!

蒙古馬文化

蒙古人被廣泛認為是地球上最好的騎兵。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汗馬功勞,感謝他幫助他建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早在13世紀。他曾經說過:「從馬背上徵服世界很容易。」

但是蒙古馬文化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該國史詩般的過去的一部分。對於今天居住在那裡的許多家庭而言,馬仍然是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方面。即使到了現在,這匹馬也被廣泛用於旅行,牧牛,狩獵和運動。

您會在蒙古發現獨特的馬匹。自成吉思汗時代以來,這些粗壯,毛茸茸的小馬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並且因其力量和耐力而備受推崇。

據估計,在蒙古大草原上放牧的300萬匹馬中,大多數生活在半野牛群中。它們由擁有它們的家庭打上商標,但間斷使用。因此,他們經常被留在平原上自由漫步。

如果您想親自體驗蒙古人與他們的馬匹之間的緊密聯繫,那麼您可能會希望與他人匹敵。您會發現許多從烏蘭巴託出發的騎馬探險。

蒙古鷹狩獵

自15世紀初以來,蒙古西部的哈薩克族一直使用猛禽進行狩獵。金鷹經常被用來幫助他們捕捉小動物的毛皮和食物。獵人更喜歡使用雌鷹,它們的雄鷹比雄鷹更大,更強壯。

七十年的共產主義壓制了蒙古文化這一備受喜愛的傳統,也被稱為獵鷹。但是,它仍然是一項備受推崇的運動,許多人正在努力將其保留為具有文化意義的消遣。

從11月到2月,鷹獵主要在蒙古西部開展。體驗這種習俗最簡單的方法是參加 每年在9月下旬或10月初舉行的巴彥奧爾吉(Bayan Olgii)金鷹節(又名阿爾泰鷹節)。

如備受讚譽的紀錄片 《老鷹獵人》所述,獵人在速度,敏捷性和準確性方面與他們心愛的鳥類競爭。當您被雄偉的阿爾泰山環繞時,在馬背上見證這些自豪的獵人,巨大的猛禽棲息在胳膊上……這是您永遠不會忘記的傳統蒙古文化的體驗。

蒙古喉歌唱

也被稱為Tuvan喉嚨唱歌,Khoomei或 Hooliin Chor(「喉嚨和聲」),這種獨特的泛音唱歌形式已經成為蒙古音樂的傳統,已有數百年歷史了。通過調節喉嚨的形狀,熟練的歌手可以同時產生兩到三個音高。

結果是居高臨下的奇怪,卻無可否認地是美麗的,特別是與蒙古大草原的背景搭配時 。 傳統上,遊牧民使用這種風格與自然和超自然世界進行交流。

這種風格在199年代被Huun Huur Tu和Yat Kha等藝術家在國際上推廣。還有紀錄片《 成吉思藍調》。 它於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作為旅客,您可以在圖蘭·埃赫(Tumen Ekh)合奏團所在的烏蘭巴託國家娛樂中心現場欣賞喉嚨唱歌和傳統的蒙古舞蹈 。

蒙古遊牧文化

一個蒙古族傳統文化的最知名的方面就是蒙古包,這被當地人稱為一個蒙古包。

這些圓形堅固的結構為蒙古各地所經歷的各種氣候條件提供了保護和耐用性。但是,當需要將其移至其他地方時,它們也很容易拆卸和打包。遊牧家庭仍然使用這些木質框架結構,上面覆蓋著羊毛氈。

在蒙古包裡過夜是一種體驗蒙古傳統文化的令人興奮的方式。蒙古人以熱情好客而聞名,他們會面帶微笑地邀請您加入。但是,應該始終結合當地的習俗認真考慮這一經驗。

在Ger中輸入和花費時間時,必須遵守各種規則。其中包括先用右腳進入,從不經過結構的兩個中央支柱之間,並且坐著時不要將腳指向任何人。

許多旅遊公司都提供夜間遊玩。您將有機會在這些令人驚訝的寬敞而舒適的建築之一中入睡。但是,還將邀請您品嘗蒙古傳統美食,例如羊肉和布茲餃子。但是一定要用兩隻手接受任何食物,這是在德國人中度過時間的另一條規則!

蒙古的範圍可能很大。寬敞的景觀令人are目結舌,連綿起伏的丘陵和白雪皚皚的山脈,幾乎沒有道路可以遠距離相望。它的歷史強度似乎是神話。但是,當您遇見今天稱呼這個國家為家的人們時,蒙古文化才真正變得生動起來。

相關焦點

  • 「搶救」蒙古傳統奶製品裡的發酵菌株,考古學家在積極行動!
    但是,我們還尚不清楚它們對人體健康乃至人類文化的作用。 今天,我們特別編譯了發表在SAPIENS雜誌上關於蒙古傳統乳製品的微生物的文章,希望該文為諸位讀者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希望了解哪些微生物是某個特定早期的群體所特有的,以及這些微生物是如何從一個群體/地區傳播到另一個群體/地區的。 通過整合古代飲食、傳統文化習俗和腸道微生物組,Heirloom 微生物項目的參與者們正在開闢一條追溯乳製品起源的道路,並在揭示之前未知的微生物對人類文化的影響。
  • 蒙古馴鷹獵人:仍然鮮活的傳統
    來此地之前,John Alexander好奇,傳統技藝仍然鮮活嗎?網際網路、科技有沒有衝擊這個地方?離開那一天,他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  仍然鮮活的傳統  2019年3月,剛到烏蘭巴託的時候,John Alexander難掩失望。城市繁忙又擁擠,空氣汙染十分嚴重。
  • 貴州大學: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做兩地文化溝通的使者
    貴州大學: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做兩地文化溝通的使者發稿時間:2018-06-04 14:02: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5月23日上午,「2018年度香港大學生赴黔民俗體驗活動」歡迎儀式在貴州大學文化書院舉行。貴州大學黨委副書記駱長江、國際與交流合作處副處長謝明英、貴州大學團委副書記劉魁、香港中文大學帶隊教師梁卓楠等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和貴州大學的近40名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歡迎儀式。
  • 紅黃藍幼兒園舉辦傳統文化親子體驗活動
    紅黃藍幼兒園舉辦傳統文化親子體驗活動時間:2018-06-01 15:16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紅黃藍幼兒園舉辦傳統文化親子體驗活動 兒童的世界是與成人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在孩子的世界裡,房子的屋頂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飛機四川郫縣紅黃藍幼兒園在兒童節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復古的時空
  • 「四世同堂」英譯上熱搜 跨文化翻譯中華傳統文化如何「發聲」
    原標題:跨文化翻譯,中華傳統文化如何「發聲」  近日,英語四級考試因為一道題上了微博熱搜——「四世同堂」用英語怎麼說?「four generations under one roof」被認為是最佳答案。
  • 蒙古馴鷹獵人
    來此地之前,John Alexander好奇,傳統技藝仍然鮮活嗎?網際網路、科技有沒有衝擊這個地方?離開那一天,他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仍然鮮活的傳統2019年3月,剛到烏蘭巴託的時候,John Alexander難掩失望。城市繁忙又擁擠,空氣汙染十分嚴重。
  •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基因庫 傳統村落保護困局如何破?
    在城鎮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很多傳統村落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它們卻因為「養在深閨」得以保持原有的面貌。日前,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公布了第四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將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西胡林村、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六街村等1598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作為承載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記憶的傳統村落,究竟應該怎樣認識?保護傳統村落面臨哪些主要挑戰?
  • 韓國人:傳統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和民俗,它以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為基礎,分別與十二種動物形象搭配,根據人們出生的時間確定動物守護神,形成了獨特的生肖文化。但說到十二生肖的起源,國際考古界至今沒有定論,因為世界有至少有20多個國家存在生肖文化。
  • 「要聞」蒙古餐飲(查幹伊德)產業突圍之舉
    ——習近平2019年9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考察調研時的講話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產業帶來的衝擊和不利影響,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傳統民族文化產業傳承創新氛圍,有力地推動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讓傳統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內蒙古察哈爾文化研究會於6月14日在內蒙古察右後旗召開了蒙古餐飲
  • 探討:如何活用傳統文化,提升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才
    由於高考的改革是一個綜合性的巨大工程,因此前者不是本文所要涉及的問題;至於後者——本文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一如何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成效,滲透、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二、傳統文化為德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任何文化的發展都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精神,有所創新的結果。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
  • 靈機文化助力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轉型
    靈機文化助力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轉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博大精深,但如今隨著高科技產品的普及,人們對傳統文化日趨淡薄,傳統文化自身也面臨著傳承青黃不接等問題。
  • 靈機文化:網際網路平臺引擎 喚醒傳統文化
    在中華文化促進會指導下由靈機文化創立的中華文化促進會新媒體中心也受邀出席會議,文促會新媒體中心主任、靈機文化CEO劉興東應邀出席會議。,要承擔探索創新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的任務,同時挖掘自媒體和國際媒體的潛力,擴展對外文化傳播窗口,將傳播效果最大化。
  • 蒙古的三次西徵給蒙古帝國帶來的影響
    1218年後,蒙古開始將精力轉向西方,開啟了蒙古的三次西徵。成吉思汗西徵①背景。蒙古派往其西部花剌子模尋求通商貿易的使節團被謀害,於是成吉思汗出兵復仇。②過程。1222年,蒙古軍佔領了整個花刺子模和中亞,但蒙古軍損失也很大,成吉思汗的愛孫和女婿被殺。後成吉思汗派遣追擊花剌子模王的由哲別、速不臺等率領的別動隊橫掃中東,一直打到高加索山脈一帶,打敗了由基輔、加裡奇等組織的聯軍,收降了康裡國,後聞西夏有變,於1225年返回蒙古。成吉思汗把佔領區分為三個兀魯思,分給他的三個兒子。
  • 傳統文化要不要堅持?
    對於我國的傳統文化更是不屑一顧,認為外國文化都是好的,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多半是對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知之甚淺,因為中國歷史太厚重,文化博大精深,學力尚淺的人體會不到它們的精妙,耐不下性子研究的人無法領略其中奧妙。
  • 蒙古馴鷹獵人,遵古老傳統:10歲後放鷹回家,目前只剩300餘人
    ——蕭伯納提起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能想起什麼?是宜興的紫砂陶製作,還是界興的彩陶,又或者是每年春節人們都要粘在窗上的剪紙。我們平時只注意到這些非物質文化的美麗和精彩絕倫,卻從來都沒想過,這一代的手藝人老了之後,又有誰來繼承這些用泥土和紅紙就能做出美麗工藝品的手藝呢?宋代的釋文珦曾經在《重逢故人》中用「不見生公四十秋,中間多少別離愁。」
  • 馴鹿人的生活|深山蒙古部落
    3000年來,蒙古的泰加針葉林帶一直居住著這麼一群騎馴鹿的人,他們是杜科哈人(也被稱之為察坦人)。杜科哈的蒙語名字「Tsataan」可以翻譯為「馴鹿牧民」,馴鹿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現在的杜科哈人是蒙古人數最少的一個民族,只有大約45戶人家,靠餵養馴鹿為生。 他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面臨著各種威脅,其中包括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旅遊業、全球變暖、語言流失以及佔據統治地位的蒙古族的同化。15年前,杜科哈人(以及當地的其他3個遊牧部落)共餵養了1.5萬頭馴鹿,現在的數量卻萎縮到2200頭並且仍在不斷下降。
  • 宜蘭市保留舊城傳統文化 紙藝傳承7月起跑
    華夏經緯網6月3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宜蘭市「烏肉糊紙店」是宜蘭縣僅存的糊紙店,第三代傳人蔡奇男雖然精通糊紙藝術,但他坦言傳承不易,宜蘭市鄂王小區將在7、8月舉辦宜蘭舊城傳統紙藝傳承講座、體驗活動,盼能讓民眾一窺早期的傳統與文化。
  • 荊楚傳統文化轉型的特徵
    另一種是當地早已形成悠久深厚的歷史傳統,如埃及、印度、中國、日本等,有著悠久的文明史,不同程度地擁有與外來的歐洲文明相抗衡的物質資源與精神資源。這些國度的現代化,呈現出本土文明對歐洲文明既排拒又汲納的錯綜圖景。  荊楚傳統文化的轉型,與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一樣,都屬於「外發次生型」的後一種類型。
  • 蒙古說唱歌手因卐符號被「俄外交官」打昏迷
    據BBC中文網12月2日報導,蒙古國歌手阿瑪日滿達·蘇赫巴特爾正在蒙古首都烏蘭巴託表演時,受到「俄羅斯外交官」的暴力襲擊。 俄羅斯新聞報導稱,該歌手被攻擊者用酒瓶擊中頭部,臉部反覆被人踢打。 俄羅斯大使館表示正在調查此事,但是稱當地媒體報導「歪曲事實」。 據悉,這名說唱歌手身穿繡有卐圖樣的紅色蒙古袍登臺演出。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國廣大民眾的文化血脈和精神情感。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今天,我們應如何發揮好這些傳統節日背後的人文價值,從而更好得在傳統節日中感受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