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8日 15:1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羅運環
字號關鍵詞:現代化;楚傳統;歐洲;楚文化;沿海地區;中國;進程;地域;文明;表現
內容摘要:從全球範圍來看,傳統社會的轉型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歐洲式的現代轉型,從中世紀母胎內自然孕育而成,可以稱之為「內發自生型」。另一種是其現代化過程在世界歷史已經走向整體化之際逐步實現的,也即在歐洲現代文明強有力的影響下發生的,現代化呈「外發次生型」。
關鍵詞:現代化;楚傳統;歐洲;楚文化;沿海地區;中國;進程;地域;文明;表現
作者簡介:
從全球範圍來看,傳統社會的轉型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歐洲式的現代轉型,從中世紀母胎內自然孕育而成,可以稱之為「內發自生型」。另一種是其現代化過程在世界歷史已經走向整體化之際逐步實現的,也即在歐洲現代文明強有力的影響下發生的,現代化呈「外發次生型」。
歐洲以外的「外發次生型」現代化過程,又大略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歐洲殖民者入侵之前土著人十分落後,如北美洲和大洋洲,其現代化基本上是西歐模式的整體移植,也可以說是「全盤歐化」。另一種是當地早已形成悠久深厚的歷史傳統,如埃及、印度、中國、日本等,有著悠久的文明史,不同程度地擁有與外來的歐洲文明相抗衡的物質資源與精神資源。這些國度的現代化,呈現出本土文明對歐洲文明既排拒又汲納的錯綜圖景。
荊楚傳統文化的轉型,與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一樣,都屬於「外發次生型」的後一種類型。在中國各大區域中,東南沿海地區最先遭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所受到的衝擊也最大,其現代化的起步也最早。荊楚地區地處長江中遊,通過長江與海洋相通,海輪可直接沿長江進入這一地區,是西方殖民者最早進入的又一地區。因此,從全國範圍看,荊楚地區是現代化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同時,由於張之洞在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的苦心經營,荊楚地區的社會經濟與文化在當時都處於全國先進行列。
荊楚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決定了其固有文化的開放性特徵,也使荊楚文化對異質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易於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正是荊楚傳統文化的這種特徵,使荊楚地區在接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過程中相對於內地其他地區而言較少有障礙。同時,荊楚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與多元性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在文化轉型、吸納外來文化的過程中,同樣具有多元性的特徵,從而使本已錯綜複雜的現代化進程更為複雜。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過程中,荊楚地區僅次於沿海地區,是內地轉型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地區。它是內地各地域傳統文化轉型的典型和先鋒,還帶動或促進了周圍地區傳統社會與文化的變革,特別是對於中州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的轉型有很大的示範和促進作用;同時,作為傳統文化轉型的一種地區類型,它與沿海地帶並駕齊驅,又各有特點、互相促進,有效地推動了整個現代化的進程。
荊楚文化轉型還表現為政治思想和政治變革的先進性。兩湖地區特別是武漢與長沙是馬克思主義最早傳播並得到良好發展的地區之一。在五四運動後,兩湖地區一大批先進的知識分子相繼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並組建了最早的共產主義小組。從「二七」大罷工到秋收起義,從湘贛根據地的創建到湘鄂西、鄂豫皖根據地的建立,兩湖地區都走在中國革命的最前頭。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因為這種轉型是在西方文化強行侵入、中華文化進程中斷的情形下發生的。中國的現代化轉型,不僅要完成文化的時代性躍進,還要處理文化的民族性保持與變異這一組矛盾。其任務是多重的、交叉的。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各地區之間發展進程與發展水平存在著諸多差異,各地域文化的內部結構、走向也各不相同,在西方文化衝擊面前的反應也各不相同,其現代化道路各有差異。在荊楚文化的轉型過程中,這種複雜性也充分表現出來。轉型的複雜性,是荊楚文化轉型的第三個特點。這種複雜性首先表現為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如何接受西方文化、如何構建自己的新文化態度。此外,還表現在現代化進程的區域與階層差異方面,其中又最突出地表現在城鄉差別上。城鄉之間的巨大差別反映出現代化進程的嚴重不平衡,而此種不平衡發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區域現代化的整體進程。
總之,荊楚傳統文化的轉型既具有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轉型的一般特徵,又有一些獨特的區域特徵。需要指出的是,作為一種地域文化,荊楚傳統文化在轉型的過程中,與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轉型相一致的一般特徵是主要的,其地域特徵是一般特徵在具體地域的具體表現,處於次要的、附屬性的地位。
(作者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