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生產模式在轉換:轉型當有新思維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文/蘇 北

  適應新常態,轉換新動能,發展新經濟,這是當下中國發展轉型的主旋律。唱響這主旋律,我看,重在踐行新理念,開拓新視野,解放新思維。

  中國經濟的深刻轉型,催促著人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創新發展,突破既有的思維定式,革除頑固的路徑依賴,在更開放、更深刻、更靈活的層面上,為轉型的順利推進貫注思維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

  傳統的生產模式在轉換,個性化製造已是企業界的市場自覺。

  當中國消費者「海購全球」呈現爆發性增長勢頭,當日常消費品如電飯煲也進入國人出境遊「搶購清單」,我們為巨量的消費力外流而震驚,也為國內的製造業缺失而焦慮。人們的消費需求已在升級,消費觀念正在變革,而商品的供給價格優勢不再,供給結構大大落後。社會大眾的消費行為正從大規模排浪式向個性化多樣化升級,強力倒逼中國製造的生產模式由集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向精細化、人性化和個性化轉型。這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市場自覺和創新取向。「您來設計我來實現」引發的柔性化生產,在重構消費者的主體地位,一種新商業文明就此誕生。

  深刻的技術進步在換軌,顛覆性創新成為競爭者的超車彎道。

  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各行各業帶來了顛覆性創新的機會,眾多的中國企業正積極抓取這個機會。他們不再株守於淺層的現有產品性能的改善和現有客戶人群的增長,不再滿足於既定的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和習慣的市場運行模式,去探索創造或利用技術和市場的突變,努力成為市場競爭的引領者、產業變革的主導者。

  當下,最具革命性的顛覆性創新,當數全球工業4.0的潮流。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我們在迎接智能化新時代。搶搭這一輪革命的列車,從而徹底實現工業現代化,既需要原始性創新能力和商業化創利模式的跟進,也需要砥礪承受變革陣痛的意志和敢於否定自我的勇氣。在中國的「華為」公司內部,很早就設立了自己的「藍軍部隊」。它的主要任務是虛擬各種對抗性聲音,模擬各種可變性信號,發出一些危言性預警,從而保證華為持續探索創新型的戰略發展模式,在全球化競爭中永葆企業青春的活力。

  穩固的產業疆界在突破,融合型發展重構新常態的產業格局。

  全球化的數字經濟,正大踏步地走來,重塑著產業變革的布局。產業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一個個邊界被打開,一處處籬笆在撤除,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跨界發展,成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大趨勢。

  我們正在擁抱一個流行書寫符號「+」的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網絡+」:網際網路正在加速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和產業布局;「要素+」:例如,「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等等,新興文化業態如雨後春筍;「行業+」:如「旅遊+,」與現代農業、度假養生、生態養老、文化民俗體驗等方面的融合,有力地撬動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平臺+」: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起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產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互動,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產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量。

  既有的經濟形態在拓新,共享型經濟開啟民主化的商業時代。

  出門在網絡平臺上約車,有了閒置房可以網上短租。我國的分享經濟正破土而出,惠及尋常百姓。「閒置就是浪費,使用但不購買」。分享經濟藉助創新平臺,優化配置分散的閒置資源,大大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模糊了供需雙方的原有身份,拆解了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堅固藩籬,顛覆了傳統商業的遊戲規則,為產業發展贏得了新的巨大商機,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入了新的旺盛活力,也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能。分享經濟不僅釋放了新的生產力,而且衍生出新的生產關係,開啟了商業民主化的新局。

  活躍的創新動能在積聚,多維度跨越引領特色化的高地經濟。

  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說的是區域性發展跳不開產業雷同的「魔咒」現象。同質化競爭如何轉換為變道式競爭?市場力量的強化,新興技術的革命,創新動能的積聚,為不同區域的特色彰顯、共同發展打開了寬敞的窗口,也為落後地區的異軍突起、後發先行構建了高速的通道。西部的重慶發展為什麼能在整體經濟下行中一馬當先引領風騷?重慶人自己的解讀是秉承創新發展理念,聚焦戰略新興產業,主打的電子產品向著智能顯示、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體系拓展,走出一體化整合、全鏈式培育、集群化發展的新路。長期戴著貧窮帽子的貴州發展,近年來何以面目一新驚豔亮相?就是站到了時代的「風口」,抓住了數位化革命的契機,在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後發先行」,開花結果。

  個性化製造,顛覆性創新,融合型發展,共享型經濟,多維度跨越,既是發展方式的革命,也是發展思維的創新。我們常常困惑,轉型的內涵怎麼看?轉型的動力是什麼?轉型的路徑在哪裡?換一種思維看轉型,就會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就能儘快找準新的著力點,點燃新的增長點,登上新的制高點。

  我們讀過託馬斯·庫恩的經典《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吧?書中提出,科學研究的每一項重大突破,幾乎都是起源於思維定式的轉換,即「範式轉換」,超越老傳統,突破舊思維,才能取得新的成功。這裡有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之鑰,也會有中國轉型升級的成功之鑰。

相關焦點

  • ...三大問題:「唯上思維」阻礙新思維,管理層濫用經驗主義及人才流失
    海爾向網際網路轉型面臨三大問題:「唯上思維」阻礙新思維,管理層濫用經驗主義及人才流失 【IT時代周刊編者按】曾在上世紀80年代"怒砸冰箱"的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從不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氣,這次又掄起裁員「大錘」,能否再次挽救海爾成功向網際網路轉型呢?
  • 智庫|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發展
    隨著傳統工業化模式不可持續的弊端日益暴露,在中華文化基礎上產生的生態文明新發展範式,已經成為中華文化復興所必需,亦有助於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特別要強調的是,黃河流域國家重大戰略有兩個主題,既強調生態保護,又強調高質量發展。這實質上是要讓代表中華文化的古老黃河流域,以最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實現現代化。
  • 本質環保-將科學研究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環保新思維
    #生態文明建設#本質環保倡導與實踐者,國投集團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環保專家徐俊偉首先表達了其對目前國內生態環境科學研究背景的看法:當前生態環境治理成績顯著但進一步提升難度很大,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質量提升與經濟協同發展方面面臨巨大的壓力,表面原因主要在於現有環保治理技術的不足,深層次原因主要在於西方的環保治理模式主要是趨利避害的產業轉移模式
  • 新舊動能轉換迎來「加速度」 全國百家企業產業對接泰安
    智慧時代的來臨,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模式的融合,將激活傳統產業的新活力,老樹發新芽。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泰安在產業轉型升級上不斷創新實踐。  8月8日-10日,2019黑馬產業加速服務大會•泰安站,在泰安創新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113家企業進行了泰安產業對接活動。
  • 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局限及其當代轉型
    這些與今天從恢復生態環境出發,進行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護區還是有本質的不同。其二,傳統生態政治法律制度是建立在農林牧漁業生產經驗基礎上的,這與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對生態系統規律的科學認識還是有本質的不同。應該肯定,傳統農林牧漁業生產經驗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有其科學性。
  • 荊楚傳統文化轉型的特徵
    ;進程;地域;文明;表現 內容摘要:從全球範圍來看,傳統社會的轉型主要有兩種形態。 關鍵詞:現代化;楚傳統;歐洲;楚文化;沿海地區;中國;進程;地域;文明;表現 作者簡介:   從全球範圍來看,傳統社會的轉型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歐洲式的現代轉型,從中世紀母胎內自然孕育而成,可以稱之為「內發自生型」。
  • 轉型經濟理論發展述評
    二、轉型內涵  關於轉型概念的理解,比較經典與普遍的定義是熱若爾。羅蘭的表述:轉型即一種大規模的制度變遷過程或者說經濟體制模式的轉換。當然,後兩種轉型概念的理解當然沒錯,但關鍵是其不符合概念提出的歷史與邏輯的一致性,更不適合建立新的獨立的研究學科。對於第二種理解,放鬆政府管制,實行經濟自由化,其實這在傳統的主流經濟學框架內可以得到解釋;對於第三種發展經濟學範疇內使用的轉型概念,現有的發展經濟學就有了相應的解答與分析框架。
  • 論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的「數位化轉型」——兼論從傳統大學到...
    如同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勞倫斯·薩默斯所說,「未來最嚴重的經濟挑戰將不是生產,而是提供就業崗位。」在未來的30年,可能將會有許多工作崗位被數位化和人工智慧所取代,特別是那些重複性與標準化的操作勞動,很有可能會大量被替代。
  • Java多態,對象轉型,和簡單工廠模式 希望對您有幫助!
    Animal ani = new Cat();a.show(); // 將運行子類重寫方法 System.out.println(a.age); // 輸出父類屬性值一直說「對象」「類型」「轉換」這些關鍵詞,那什麼是對象類型轉換呢
  • 對於傳統產業,替代還是互補
    事實上,未來人工智慧或許會淘汰一些低端的傳統勞動力,但也相應地會創造高端的新型勞動力,從而帶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因此,應該說人工智慧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產業,而是會成為改進傳統產業的工具。反過來看,傳統產業的巨大需求也是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基礎,人工智慧不能偏離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將催生更多的人工智慧需求和技術革新要求。
  • 以網際網路思維推動傳統花木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花木產業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產業正在向形態更高級、社會化分工更精細、結構更合理的階段轉化。如何才能實現傳統花木產業轉型升級呢?我們課題組通過對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天星村的調研認為,必須以網際網路思維推動傳統花木轉型升級。
  • 傳統照明企業轉型的優勢與劣勢淺析
    據九正建材網了解,一方面是左手右手互博,這些廠家迫於各方面的原因推動LED照明,同時也在不斷加大其核心產品和主要利潤來源的傳統照明燈性能的改善力度;另一方面,目前LED成本還偏高,生產和銷售的LED燈越多,其效益可能越低,傳統照明企業對LED的開發力度也相對有限,顯得相當謹慎。
  • 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
    十餘名專家學者與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相聚鳶都,共論高質量發展路徑模式,共商山東未來發展思路舉措。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在致辭時表示,山東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在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等領域成效明顯。
  • 柔性化生產:製造業轉型的一個方向
    可以想像,其對上遊生產製造產生了多大的倒逼力量。所以,我們看到在服裝工廠裡面,柔性化生產加速,生產周期縮短,生產方式和裝備都有了變化。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當客戶有這樣的需求並願意分享數據的時候,製造端才有這樣的動力。
  • 大悅城、紅星商業轉型輕資產模式 踐行阿基米德定律
    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房地產企業通過調整戰略,從重資產模式轉向輕資產模式。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這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家喻戶曉的一句名言。在資產價格高漲的背景下,從傳統的重資產模式逐漸轉向輕資產模式,房地產行業頗似在踐行阿基米德定律。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包括萬達、大悅城、紅星商業等在內的房企紛紛向輕資產模式轉型。
  • 七彩雲「新思維·新模式·賦能紡織印染」活動在上海成功舉行
    上海七彩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辦的「新思維·新模式·賦能紡織印染」活動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成功舉行。出席本次活動的有來自染料、印染行業的領導和專家共計300餘人。在本次活動上,上海七彩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長進先生公布了七彩雲首屆線上紡織面料展Top10最具人氣展商榜單。10月17日到10月23日,七彩雲電商舉辦的為期7天的第一屆國際紡織面料線上展覽會圓滿結束。
  • 文旅融合新賦能 動能轉換加速度——博山的「轉型路徑選擇」
    在文旅產業上的用功,只是博山在產業轉型上的一個努力方向,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博山這個老工業城市,正在蹚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文旅融合的博山特色在今年5月的博山區「兩會」上,博山提出了「為淄博文旅融合發展打頭陣」的口號。口號就是努力的方向。博山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如何把資源變成資金,這其中就大有學問了。長久以來,博山是眾多旅遊愛好者特別是登山客的天堂。
  • 轉型發展鳳凰涅槃,薛城陶莊鎮順興水泥分廠加快動能轉換
    這得益於該鎮黨委政府以提高發展質量為中心,聚焦實體經濟,積極盤活老工礦區的土地資源,實施扶優育強戰略,讓面臨淘汰的老舊企業鳳凰涅槃、老樹發新枝;更有順興水泥有限公司激發內在動力,開拓創新,智能發展所創造的輝煌。水泥,曾是棗莊的特色,更是當地的產業支柱。回眸三十年前,那是大上工業、上大水泥廠的時代。在1994年11月15日,薛城區水泥總廠掛牌開業。
  • 破譯數位化的遺傳密碼:傳統企業組織轉型的「雙螺旋」引擎
    面向未來,數位化組織應實現各部門、各維度上的全面數位化轉型。在下圖右側所示的理想願景中,各個部門應實現基於信息及數據流通的業務賦能、面向用戶及商業夥伴的統一規劃和協同運營、並具備前瞻創新的數位化思維模式,全面實現技術、業務、人才等方面的數位化轉型。
  • 賽迪智庫丨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究之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篇
    數位化轉型是企業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全方位重塑戰略思維、業務流程、組織架構和商業模式,構建以數據為核心驅動要素的價值創造體系,實現與客戶、員工、供應商、合作夥伴等利益相關者緊密關聯、價值共創的過程,從而確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