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當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被診斷為黑色素瘤並已發現腦部和肝臟轉移時,沒有人認為他能活過半年,連他自己都覺得生命走到了盡頭。儘管如此,他還是聽取了醫生的建議,接受一種新的免疫藥物治療。結果,腫瘤奇蹟般地消失了。今年,卡特已經96歲高齡,成為美國最長壽的總統,仍然在發文關注美國競選。
他的親身經歷無疑讓更多人認識到免疫治療的神奇療效,給無數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有趣的是,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能夠戰勝病魔,得益於另外兩名在腫瘤基礎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正是他們發現了通過重新啟動免疫系統的治療癌症的新方法。
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特例,基礎領域的研究已經深入到我們醫生臨床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以前我們熟悉手術、化療和放療等治療方法,現在又新添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新方法,各有特點又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然而這些新的治療方式並不是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基礎研究證實,並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篩選,才能最終寫入腫瘤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中。就像1990年全球第一個取得腫瘤免疫治療「許可證」的卡介苗,自1908年開始,研究者通過13年的培養才獲得安全的減毒疫苗,再經過59年漫長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才最終獲批用於淺表性膀胱癌術後的灌注治療,顯著提高了患者的預後。而我們目前正在探索的醫學基礎研究領域,也必將為以後的臨床醫學提供理論基石。
幸運的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科研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基礎研究可以更加高效地轉化為臨床應用,有利於腫瘤患者更快的接受最前沿的治療。
在卡特的故事中,還要提到一位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走出的陳列平教授。他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首次驗證了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一個重要通路,由於他的傑出貢獻獲得全球免疫學界最高獎項——威廉·科利獎,卻可惜與當年的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儘管陳列平教授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大家都感到惋惜,但是,他對現代腫瘤免疫治療的貢獻是巨大的,是得到全球學術界廣泛認可的 。未來的基礎研究大咖也許就在你我身邊,他們默默無聞的努力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仰。
基礎醫學的不斷進步促進著臨床醫學的實踐和發展,而每一個臨床醫學的成功案例也融入了太多的基礎研究成果。歷史的車輪滾滾碾過,在人類醫學科學的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跡,這些印跡影響著整個人類醫學世界的發展。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每個看似平常的基礎研究實驗,都可能產生出一個個對未來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偉大進程。這種基礎研究可能決定著某一位外科腫瘤病人的生死,也可能會大幅度地減輕病患的痛苦……而這些基礎研究以及臨床醫生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將成為人類在與疾病鬥爭的黑暗中探索光明的燈盞。
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邢念增 瓦斯裡江·瓦哈甫
編輯製作:鄭穎璠
審核:方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來源:健康報?醫生頻道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電話:029-8120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