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對於我們的身體危害很大,一些年輕人甚至因為頸椎病,不得不臥床休息,浪費了大量的美好年華,當這種疾病並不是無解的,只要我們早治療就可以保護健康,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頸椎病的症狀,頸椎病的危害,頸椎病怎麼預防,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遠離這種疾病。
頸椎病的症狀
如果你有下面這些症狀一定要注意了,因為這些症狀,往往是頸椎病所導致的。
1、頸肩背痛
疼痛時頸椎病的基礎症狀,幾乎所有的頸椎病在早期或全程都有非常顯著地疼痛症狀,疼痛的部位可以發生在頸項部和肩背部,有研究發現在頸椎病人中訴說有頸痛者為92%,肩痛者為71%,上臂痛者為44%,前臂痛者為31%,頭痛者為37%。
其中頸項痛是所有頸椎病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多呈鈍痛、隱痛或刺痛,晨起時多見,伴頸項部僵硬、板滯感。上背痛往往容易被誤診胸椎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上背肩胛部疼痛,以肩胛內側緣上角最為顯著,可有明顯條索狀筋結感,有的則表現為自頸椎向下呈扇形散開的上背部廣泛的疼痛,其實就是斜方肌典型的分布範圍。有很多患者以肩部疼痛為主訴症狀,容易被誤診為肩周炎,但其實即使有典型的肩周炎表現,也與頸椎病密切相關,肩部痛在早期疼痛劇烈,為灼痛、刺痛感,慢性期為酸痛、隱痛。
2、 活動受限
頸椎病還有一個明顯的症狀就是頸椎活動的範圍出現了問題。
頸椎的活動範圍較正常或以前明顯減小,自覺頸項、肩背部肌肉僵硬、板滯、有酸脹感,不能前屈後仰和轉頸困難,有時稍用力轉頸時,會有劇烈的疼痛,並向上肢等處放射,不少患者在轉頸時出現明顯的頭暈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猝倒。
3、上肢痛麻
上肢疼痛多為刺痛、脹痛、燒灼樣痛,嚴重時從頸背部放射至手臂(上臂外側、前臂內外側、肘關節內外側),咳嗽、打噴嚏、深呼吸均可誘發難以忍受的放射痛,絕大多數患者夜間症狀加重,輾轉難眠,甚至徹夜不能入睡,口服止痛藥效果也不明顯,持續時間從數天到數月不等。
肢體麻木主要表現為上臂外側、肩部附近的三角肌區、某個或某幾個手指麻木。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均可引起,以前者引起上肢麻木最為多見,後者則先從雙側下肢或單側下肢開始發麻、發沉,逐漸加重,再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持物無力等症狀。
4、頸性頭痛
經常性的頭痛也有可能是頸椎病所導致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各型頸椎病均可引起頭痛,幾乎所有交感型頸椎病患者幾乎無例外的都有頭痛,高達60~80%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均出現頭痛,相當部分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也有頭痛症狀。頭痛與眩暈可同時存在,但往往有主次,或以頭痛為主伴有眩暈,或以眩暈為主伴有頭痛,大部分患者頭痛往往多與頭暈交替發作,一般來說早期多以頭痛為主,後期則以眩暈為主。
疼痛部位可位於後枕部、枕下部、頭頂部、頭兩側的顳部、眼眶周圍或一側偏頭痛、後頭痛或頭部發麻,但大多數仍以頸枕部、枕頂區疼痛為主。疼痛性質可以是隱痛、鈍痛、刺痛、跳痛、灼痛或酸脹痛。常伴眩暈、眼脹、眼發黑、心跳、出汗、噁心嘔吐、耳鳴等症狀,頸僵硬及頭面部緊縮感甚為常見。
我們應該記住,頸椎病時引起頸性頭痛的首要原因,其中偏頭痛可高達70%以上,以女性最為多見。上位頸椎病變導致脊神經直接受到激壓,頸項部肌肉過度緊張激壓神經纖維,頸椎旁的交感神經受骨贅激壓,椎動脈受骨贅激壓變窄或痙攣等原因均可導致頸性頭痛。
5、頭暈頭昏
頭暈,患者有自身或周圍景物向一個方向旋轉的幻覺,身體站立不穩,感覺物體傾斜、下陷等。往往在變換體位、頭部過度屈伸或旋轉時誘發。發作時間可極短暫,也可持續數小時或更長。眩暈發作時可伴有耳鳴、噁心嘔吐、出冷汗、心悸心慌、四肢冰冷等症狀。部分患者則表現為頭部昏沉感,自覺頭重如裹,昏蒙欲睡,打不起精神。
研究發現,95%以上的第一二頸椎(寰樞關節)紊亂患者有輕重不同的頭暈,70%以上原因不明的頭暈與寰樞關節紊亂密切相關,50%以上的頭暈或頭昏患者伴有視力、聽力障礙。所以認為寰樞關節紊亂是引起眩暈的主要因素之一。
6、咽喉腫痛
主要見於咽型(食道型)頸椎病患者,是頸椎椎體前緣骨質增生或椎間盤向前突出刺激或壓迫咽後壁或食管所致,以咽喉乾澀、咽喉部疼痛、明顯異物、吞咽困難、音啞等咽喉、食道症狀為主要表現,極易被誤診為慢性咽炎、食道癌或神經官能症,確診前誤診率可高達80~90%以上。在頸型頸椎病的早期或發作期病人,幾乎都有咽喉紅腫疼痛的症狀,尤其多發於中青年患者。當然要與許多其他疾病引起的咽痛相鑑別,如感冒、慢性咽炎、化膿性扁桃體炎、風溼病引起的咽痛。
7、心慌失眠
多為頸椎病中椎體骨質增生骨刺形成、或頸椎關節紊亂錯位、椎間盤突出等因素刺激或壓迫了頸部的交感神經節或頸動脈竇,出現一系列的支配內臟器官的交感神經紊亂的症狀。
頸上交感神經節受到激壓則出現心動過速、視力模糊、嗜睡、癲癇、頑固失眠(難入睡或多夢易醒,日間頭昏腦脹、精神疲憊易瞌睡,但臥床卻又頭腦清醒全無睡意)等症狀。
頸中交感神經節和頸動脈竇受到激壓則出現心動過緩、呃逆、甲狀腺腫、血壓升高或降低等症狀。
頸下交感神經節受到激壓則出現房顫、早醒、早醒、出汗異常(全身性或局限性多汗或無汗)等症狀。心慌胸悶: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胸悶胸痛。
頸椎病的危害
一、頸椎病會引起癱瘓,頸椎病發生以後,部分脊髓型、以脊髓型為主的混合其他類型的頸椎病,由於得不到系統地良好地治療,致病因素不能解除,隨著病變發展,出現脊髓變性液化,這樣的不可逆病理變化,從而引起癱瘓的出現,這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
二、頸椎病會引起腹脹便秘一些頸椎病患者,因鄰近的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和損傷,感受會傳到大腦,有關的神經興奮性增強,使受其支配的內臟器官胃腸道蠕動減慢,因而導致腹脹便秘。
三、頸椎病的危害極大,一般而言,頸椎病發生以後,會引起心動過速頸椎病引發心臟不適,主要是第四神經根,受到頸椎骨質增生的刺激而產生,這與頸部位置的突然改變有關。
四、頸椎病的危害,還體現在頸椎病會引起吞咽不暢,食管的上端和第六頸椎相鄰,第六頸椎出現增生,就是壓迫和刺激食管,甚至造成食管周圍炎症、水腫,從而在進食時產生異物感,影響患者的生活。
五、頸椎病可引起中風。頸椎病發生以後,由於頸椎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點,很容易造成中風的症狀,對於這一點頸椎病危害,一定要格外注意。
頸椎病會遺傳嗎
很多疾病都具有遺傳特性,有些人就會問了:頸椎病可不可以遺傳呢?一些家族式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頸椎裂、頸肋、椎管狹窄等,具有這些因素的人,雖出生後多無症狀,但一般到40歲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大一些,因此說頸椎病的發生與先天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頸椎病也有遺傳的因素存在。
此外,如果一個家庭居住的環境比較潮溼、夏天習慣嘆空調、室內通風不好等,那麼這個家庭中的成員長期在這種潮溼環境下生活,就會更易患有頸椎病。
因為風寒潮溼等致病因素可以通過機體自主神經系統,引起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等的血管舒縮功能失調,引起血管痙攣、局部組織供血不足、淋巴液回流受阻、組織水腫、代謝產物積蓄、結締組織間滲出、纖維蛋白沉積等一系列變化,患者主觀感覺畏寒發涼,酸脹不適,引起頸部肉僵直,關節活動受限,局部疼痛等症狀。
頸椎病雖然是一種退行性疾病,但和氣候和環境的關係還是很密切,一個家庭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生頸椎病的可能會很大。但頸椎病的產生主要還是由後天的各種因素引起的。就算父母是頸椎病或先天有頸椎崎形,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各種姿勢,合理膳食,防止損傷,也是可以遠離頸椎病的。
怎樣預防頸椎病
①不可以在頸部過於勞累的狀態下工作、看書、上網等,如果長期在頸部勞累的狀態下工作只會導致頸部勞損更嚴重;
②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才可以根本地消除頸部疲勞;
③如果您的眼睛也累的話,建議多做些眼保健操等等的眼部按摩,因為眼睛勞累也會導致頸部勞累;
④如果您是必須長期工作沒有多餘時間做頸部運動的話,也可以藉助一些在網上的頸椎病預防和治療的功能來減輕你頸部的勞累程度,避免長期頸部做重複的動作。
⑤防止頸椎的損傷,做好勞動、運動、活動前的準備,防止頸椎和其它部位損傷;
⑥保證良好坐姿;
⑦糾正不適當睡勢,調整合理的睡眠姿勢,選用高低合適的枕頭;
⑧防止頸部受風受寒,積極治療頸部外傷、感染、結核、淋巴結炎和椎間盤炎等疾病;
⑨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可以強身防病。
總結:頸椎病是一種危險的疾病,甚至因為頸椎病而出現癱瘓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對於頸椎病一定要注意,做好預防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護好身體健康,讓我們的頸椎遠離頸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