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量子力學」講成了「大白話」

2020-12-02 光明網

戴樹璽科普視頻截圖

戴樹璽給視頻配音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文受訪者供圖

講著量子力學的大學教授不一定都是「老學究」,還有可能是戴樹璽。

12月1日,44歲的戴樹璽,兩眼的靈光穿透鏡片,以敏捷的思維,接著河南商報記者拋出的話題侃侃而談。

與實驗室和講臺上的身份有所不同,在網絡上,他儼然已成社會科普的「網紅大咖」。自從接觸到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愛較真的戴老師」用通俗、風趣、大眾又不失嚴謹的科普方式,贏得近100萬粉絲和累計超6億的閱讀量。

一次「悟空問答」引發的科普熱潮

1976年,戴樹璽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994年,他考入河南大學,從此人生一路「開掛」——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此後又拿到了中科院博士學位,赴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相繼在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

他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和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30餘篇,獲授權專利5項,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早在2013年,37歲的戴樹璽就已評上了正教授職稱。

2014年,戴樹璽從河南大學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調入物理與電子學院,開始給本科生上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戴樹璽經常搜集相關素材,增加一些當前科技進展的內容。久而久之,戴樹璽的科普意識更強了。

2017年年底,戴樹璽在翻閱今日頭條App時,收到了「悟空問答」的一條關於量子力學的提問,剛好當天講的原子物理課就是相關內容,於是戴樹璽進行詳細的回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答了10多道題的時候,頭條科學運營聯繫到了他,在對方的邀約下,戴樹璽註冊了科普自媒體「量子實驗室」,並成為「悟空問答」的籤約作者。從此,他幾乎每晚都要回答網友提出的科學問題,每次篇幅500字以上。至今,他在今日頭條上共回答科學方面的問題1000多次,共獲展示量13億,點讚24萬人次;發布圖文微頭條4600多條,總閱讀量6.1億,獲贊195萬。

「較真」就是嚴謹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今年3月疫情期間,從香港訪學返回的戴樹璽居家隔離。處於「空檔期」的他開始關注科普視頻,他認為,相比圖文形式,視頻可以更形象地展現出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科普效果更好。

他開始嘗試視頻創作,並於6月30日發布了第一部中視頻《搖擺的臺積電,與華為和大陸市場漸行漸遠?》。視頻以華為自研晶片生產風暴為背景,講述了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在這場風暴中的位置,以及搖擺站隊態度的原因。整個視頻5分23秒,卻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斬獲了458萬次的播放量。

考慮到能更方便地與讀者交流互動,在今日頭條運營老師的建議下,戴樹璽將帳號「量子實驗室」改名為「愛較真的戴老師」。那麼,戴老師有多較真呢?今日頭條曾專門為他做了一期開屏,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較真是保護色,愛折騰是真內核。」戴樹璽理解的「較真」,就是對待科學要講究嚴謹的態度,內容上要精益求精。

為了彌補視頻製作技術的「短板」,他還找了媒體專業的小夥伴們組隊合作。戴樹璽負責把控文稿、素材搜集和配音,小夥伴主要負責稿件編輯和視頻製作。幾乎每周,他都要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發布一期大約10分鐘的中視頻。每期視頻的誕生,從選題的討論到確定,都要經歷10天左右的「孕育」時間——兩天寫成初稿,兩天打磨,根據小夥伴的提議進行兩天的修改,然後是三天的視頻製作流程。

今年8月,戴樹璽還開通了同名抖音號,他將中視頻的文稿內容拆分或者改短,配以動畫製作,以每周3期的頻率發布。截至目前,「愛較真的戴老師」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和抖音已經積累粉絲98萬。

今年9月,「愛較真的戴老師」入選今日頭條「科技未來星」計劃。今年10月,「愛較真的戴老師」關於碳基晶片的視頻,參加今日頭條和中國科協舉辦的全國科普日短視頻大賽,獲得「十大最受歡迎科普視頻獎」。

「科普就是用大白話講科學」

「學過中學物理的人,都能看懂我的科普文章和視頻」——這是戴樹璽給「愛較真的戴老師」的定位。

戴樹璽的粉絲,年齡30歲~50歲的佔60%以上,大多數為中青年男性。「這個人群思想比較成熟,更加關注國家的科技發展。」為了達到大眾傳播的效果,戴樹璽將創作重心放到了稿件的打磨上。「『磨』什麼?就是將專業名詞通俗化,就是用大白話講科學。」如何既精準又通俗地展現所要表達的內容,決定了科普的受眾面。

視頻如何選題?戴樹璽時刻瞄著科技熱點。美國對華為制裁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對晶片十分關注,但很多人不知道晶片是怎麼回事,於是他結合自己微納加工專業的知識背景,做了晶片製造技術的系列科普視頻,介紹晶片製作流程、什麼是光刻機、世界和我國半導體發展歷程等問題。

「做科普就是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我國的重大科技進展,了解到中國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的轉變,希望公眾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戴樹璽說。與粉絲的互動,也會給他帶來很多選題的啟發。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後,有粉絲留言想了解一些關於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的一些成就。他獲諾獎的課題是黑洞方面的研究,當時媒體的報導已經鋪天蓋地。戴樹璽換了一個角度,講了一期羅傑·彭羅斯關於量子意識的爭議性研究,《意識是人類的幻覺,還是量子力學產物?》。羅傑·彭羅斯認為人的意識是量子行為所引起的。

戴樹璽正在製作的新一期視頻,也是對該話題的延續——《生命是什麼?為什麼生命都懂量子力學?》。他提出,最近20年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酶催化、鳥類導航或嗅覺等生命現象,可能都應用到了量子力學中的相干性、量子隧穿和量子糾纏等特性。也許在長達數億年的自然進化中,生命早已經懂得量子力學,學會利用量子效應。

戴樹璽發布的視頻內容,不僅僅只涉及科普,還有關於大學專業選擇、讀研讀博、職業規劃等內容。粉絲經常跟他互動交流,他也會像一位「知心老大哥」一樣,儘可能地為粉絲解惑。

同頻共振的學校課堂與社會科普

在大多數人看來,物理課可能會因為專業性太強而顯得枯燥乏味,但戴樹璽的學生們並不這麼想。

「戴老師講課,就像是講故事,特別有意思!」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2019級學生許宇航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戴樹璽不只是講課本上的知識,還會結合時事講一些業內頂尖的科技成果,極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他還會鼓勵學生「走出課本」,做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小調研。

許宇航是戴樹璽的忠實「粉絲」,時刻關注他更新的視頻。「與我看過的其他科普視頻不同的是,戴老師的視頻既有專業性,又能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許宇航說,戴樹璽的視頻,不僅僅物理專業的人能看懂,其他專業的人也能看懂,而且有興趣去看,受眾面廣了很多。

「做科普不僅沒有耽誤我的正常工作,反而對我的課堂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戴樹璽說,想要持續地輸出,就要大量地輸入。為了做科普,他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和新聞報導,提升了自己的知識結構,也豐富了課堂內容。更重要的是,將國家先進科技進展融入課堂,增加學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也是理工科講好「課程思政」的一種形式。

作為社會智力資源的載體,高校主要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四大職能。「做好科普,是回饋社會最直接的方式。」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白瑩說。

據白瑩介紹,該院定期組織教師帶領學生到中小學開展「物趣小課堂」活動,演示物理小實驗,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物理奧妙,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該院還承擔了河南省「中學生英才計劃」的培養工作,被遴選的優秀高中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時間,來到該院接受大咖級導師的指導,參與科研實驗和課題研究。

「戴老師將物理課堂搬到了網上,特別是今日頭條、西瓜視頻這類大平臺,能夠服務更多的人。這種社會科普『自選動作』,應該大力提倡!對學校課堂與社會科普同頻共振的優秀人才,學院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白瑩說。

來源: 河南商報

相關焦點

  • 大學教授把量子力學講成大白話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文 受訪者供圖講著量子力學的大學教授不一定都是「老學究」,還有可能是戴樹璽。12月1日,44歲的戴樹璽,兩眼的靈光穿透鏡片,以敏捷的思維,接著河南商報記者拋出的話題侃侃而談。2017年年底,戴樹璽在翻閱今日頭條App時,收到了「悟空問答」的一條關於量子力學的提問,剛好當天講的原子物理課就是相關內容,於是戴樹璽進行詳細的回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答了10多道題的時候,頭條科學運營聯繫到了他,在對方的邀約下,戴樹璽註冊了科普自媒體「量子實驗室」,並成為「悟空問答」的籤約作者。
  • 河南大學教授戴樹璽把「量子力學」講成了「大白話」 成社會科普的...
    戴樹璽科普視頻截圖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文受訪者供圖  講著量子力學的大學教授不一定都是  2017年年底,戴樹璽在翻閱今日頭條App時,收到了「悟空問答」的一條關於量子力學的提問,剛好當天講的原子物理課就是相關內容,於是戴樹璽進行詳細的回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答了10多道題的時候,頭條科學運營聯繫到了他,在對方的邀約下,戴樹璽註冊了科普自媒體「量子實驗室」,並成為「悟空問答」的籤約作者。從此,他幾乎每晚都要回答網友提出的科學問題,每次篇幅500字以上。
  • 把量子力學講成「大白話」!河南大學教授成社科「網紅大咖」,粉絲...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文 受訪者供圖 講著量子力學的大學教授不一定都是「老學究」,還有可能是戴樹璽。 12月1日,44歲的戴樹璽,兩眼的靈光穿透鏡片,以敏捷的思維,接著河南商報記者拋出的話題侃侃而談。
  • 河南大學教授戴樹璽把「量子力學」講成了「大白話」成社會科普的「網紅大咖」
    戴樹璽科普視頻截圖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文受訪者供圖講著量子力學的大學教授不一定都是「老學究」,還有可能是戴樹璽。2017年年底,戴樹璽在翻閱今日頭條App時,收到了「悟空問答」的一條關於量子力學的提問,剛好當天講的原子物理課就是相關內容,於是戴樹璽進行詳細的回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答了10多道題的時候,頭條科學運營聯繫到了他,在對方的邀約下,戴樹璽註冊了科普自媒體「量子實驗室」,並成為「悟空問答」的籤約作者。從此,他幾乎每晚都要回答網友提出的科學問題,每次篇幅500字以上。
  • 量子力學
    特別是自從1932年海森堡因發展量子力學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直到1954年馬克斯·玻恩獲得諾貝爾獎,玻恩在量子力學發展中的作用一直被忽視。玻恩在2005年出版的一本傳記中提到了這個問題,這本傳記敘述了他在量子力學的矩陣表述和概率幅的使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海森堡本人也承認,他從玻恩那裡學到了矩陣力學,並在1940年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的紀念文集上發表了這篇文章。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甚至連普朗克自己對他的發現也表示不解。他用了多年時間,試圖將的這個常數應用到經典物理學中,但都沒能成功。儘管這個想法在當時很荒謬,但事實證明,來自其他研究的數據完美地與量子理論相符合。根據量子力學,對於兩個「糾纏」的全同粒子,觀察者對其中一個的影響可以瞬間傳遞到另一個粒子之上,即便這兩個粒子在空間上是彼此相距甚遠,愛因斯坦將其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愛因斯坦認為,我們可以利用隱變量來解釋這種效應,而不必訴諸於概率——「上帝不擲骰子」,他在一封寫給玻恩的信中如是說道。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在1958年出版的《物理學與哲學 : 現代科學中的革命》一書中,維爾納·海森堡講述了他與尼爾斯·玻爾進行的那些徹夜長談後,他是如何不斷地對自己說:「自然真的有可能如此荒謬嗎?」自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12月14日創立量子理論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對量子力學中的種種發現感到困惑。
  • 量子力學簡史
    1913年,玻爾在盧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論。玻爾是個看上去沉默駑鈍的人,可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在他一生中幾乎沒有輸過哪一場認真的辯論。可見波爾是個十分厲害的人,他於1922年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小兒子在1975年在量子力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學生海森堡,泡利,狄拉克、朗道獲得諾貝爾獎。
  • 關於「量子力學」的一點個人看法,量子力學本質上是數學
    如果我們懂得它,那我們就可以講量子力學的數學表達式,為了體現更加通俗的意思,量子力學可以是數學中的符號,那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所以稱為薛丁格方程組。量子力學是作為數學定律,與數學定律的結合體,那些數學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數學,所以他是應該應該以數學的意思去講的。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這個現象呢在量子力學裡面叫做量子穿遂,就是這個電子他自己挖了一個隧道穿過去了。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現象叫做量子糾纏,就是科學家找來兩個電子讓他們成為一對,然後把它分開。然後最初是科學家把這兩個電子拿到分開100公裡的地方然後把一個電子動一下在100公裡外的另外一個電子也同時動了。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靈魂畫師用大白話告訴你買電視為什麼要選量子點3.0
    靈魂畫師用大白話告訴你買電視為什麼要選量子點3.0   在主流的電視高端顯示技術中,OLED和量子點(QLED)無疑是兩大霸主。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若將1900 年普朗克得到黑體輻射譜的數學表達作為量子力學誕生的標誌,則量子力學至今已誕生120 年了。量子力學不僅改變了物理學的面貌,也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量子力學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百多年前它是天才頭腦風暴的產物,在今天它應該成為受教育者的知識標配。本文將在對量子力學創建過程的回顧中系統講述構成量子力學的具體內容。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所以我們能在「量子計算機」這個未來算力突破的至關重要領域,取得階段性的世界領先地位,是十分振奮人心的,這是踏出長徵之路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考慮到很多人對於「量子力學」這個神秘科學領域仍然還是十分陌生,雖然大多數人都聽過量子力學,但基本都不清楚量子力學是個什麼東東。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然而矩陣力學卻又解釋不了測量前的狀態,這就尷尬了_(:D)∠)_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唯有提出一個波函數坍縮的過程來連接兩套力學,並利用互補原理解釋兩套力學為什麼不能同時發揮作用。最後玻恩證明兩套力學是等價的。這種強行拼湊愛因斯坦當然是不賣帳了,連「被拼湊」的薛丁格也不賣帳,兩人先後提出EPR佯謬和薛丁格的貓來給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致命一擊,結果就引出了第三個玩意——量子糾纏。
  • 心經與量子力學
    你說他存在他就存在,你說他不存在他就不存在。因為有色界是由眾多生靈的意念幻化而成,個人的意念則是微不足道,不足以改變這眾多意念幻化出來的東西。所以他即使原本是不存在的,但他被幻化出來了,我們又無法去改變他(除非集眾生之力),所以他也算是真的。為什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呢?因為雖然你身在空中,可是看見的卻是色。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注意!這裡的空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本源空,一種是你想出來的空。
  • 溫伯格:量子力學的困境
    然而對於新的量子力學,這種物理學規律的即時確定性似乎消失了。一切都如此奇怪。1926年愛因斯坦在一封寫給伯恩的信中這樣抱怨:量子力學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的內心中有個聲音告訴我這仍非真實。這個理論很好但卻很難讓我們更接近上帝的秘密,我十分確定他不玩篩子[2]。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普朗克發現量子的歷史與紫外災難無關。維恩公式在黑體輻射譜的短波段或紫外區與實驗符合很好,但在長波段與實驗的符合,不如瑞利。為使前者與後者一致,普朗克修正了維恩定律,得到精確的擬合。然而,普朗克還從熵的角度看問題。1900年底,普朗克由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給出了理論推導,他的統計力學解釋顯示存在「作用量量子」h,它決定輻射場振子能量的最小單位hν。這成為量子論誕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