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批判教育體制到反腐打虎——評《人類削減計劃》| 影評

2021-01-14 蝌蚪五線譜


很多人都曾經有過被考試支配的恐懼,影片《人類削減計劃》中的考試則把這項恐懼提升到了頂點。


《人類削減計劃》海報 

圖自豆瓣


談這部影片之前,先說個中國歷史上的真實事件。


清朝順治丁酉年間,江南發生了一場著名的鄉試舞弊案,牽連考生考官眾多。事發後當時上級為了避免冤枉被牽連的考生,特意安排了一場複試。


那場複試,恐怕是歷史上氣氛最恐怖的考試了。


哪怕算上曹丕讓曹植七步吟詩那種非正式場合的考察,這次複試的狠辣也不見得就輸給曹家。


據李延年《鶴徵錄》記載:「複試之日,堂上命二書一賦一詩,堂下列武士,鋃鐺而外,黃銅之夾棍,腰市之刀,悉森布焉。」


另有王應奎的《柳南隨筆》記載:「是時每舉人一名,命護軍二員,持刀夾兩旁。與試者悉惴惴其慄,幾不能下筆。」


有心理素質不好的考生,在刑具面前只會抖抖索索,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於是交白卷,沒過關,流放邊疆。


可是沒死,仍然很幸運,是不是?


至少比《人類削減計劃》裡沒過關的考生幸運得多。


很多批判現行教育體制的觀點都認為,考試不應該成為決定學生命運的唯一手段。


對很多家境富裕的學生來說,升學也不是他們命運的唯一選擇。


所以,現階段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傾向於擴大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儘量避免出現一分定終身的情況。


但影片《人類削減計劃》卻反其道而行之,它以一種很科幻的一刀切手段將考試的作用極端化:落榜等於死亡。


《人類削減計劃》的原片名是《The Thinning》,直譯為人口數量的瘦身,2016年美國上映。背景是在人口爆炸的未來社會,美國各州採取不同的政策嚴格控制人口,有個州特立獨行,規定各年級的學生們期末考試如果不過關,會被現場拉走,直接處死,從此在世界上消失,這樣就能有效控制人口數量。


考場監考人員的裝扮 

圖自豆瓣


考試不過關就殺,這種設定非常荒謬,但卻恰恰是諷刺類作品的核心魅力所在。


影片通過將規則推演至極端的手段來觀察身處其中的各類人群的行為表現與心理活動,從而給觀眾展現出和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觀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發觀眾的代入感與更深入的思考。


面對極端且嚴厲的考試政策,各個不同階層的學生有不同表現。成績優異的沒有擔心,學有餘力時甚至還幫助其他同學作弊。差生憂心忡忡,一副生離死別的心態。就連監考的老師,也有的同情、有的絕情、有的——濫情。


考場採取每人配發平板電腦現場測試的方式,限時交卷當場計分當場出結果。而且,考場周圍一直有全副武裝的蒙面衛兵全程監視,在這種生死關頭還能鎮靜作答的學生,其心理素質未免也太好了一點。


至少比上面提到的丁酉鄉試舞弊案的複試考生要強得多。


雖然考試時考場上的同學們很鎮靜,但考試結果出來時整個氣氛仍舊壓抑而恐怖,沒有過關被念到名字的同學,不是無力癱倒、低聲哭泣、接受現實、被拖出去,就是撕心裂肺、尖叫反抗、不願接受現實、被拖出去,一個個不可避免地消失在門外。只有當最後一個被淘汰的人名念出,剩下的倖存者們才能完整地鬆一口氣。


這樣的考試每年一次,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每個人都不敢說自己有把握連續過關不失一場。


這種末位分數淘汰制,比現階段網際網路公司裡流行的末位績效淘汰制還要殘酷,還要持久。


最令人倍感心痛的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學生,還沒脫離兒童的稚嫩,卻同樣要面臨生死的判決。


他們並不知道考砸了就會死,甚至不知道這是考試。


不會做題的小男孩舉手問老師,這題怎麼做?


老師幾次想開口,卻迫於身邊衛兵的冷酷目光,最終只能搖搖頭:老師也不能說。


考試結束後成績公布,衛兵拉起小男孩的手,小男孩輕鬆地走出教室。


他也許以為只是做完題後去戶外玩耍、放鬆。


整部影片的前半段就這樣沉浸在對這套極端考試制度的渲染上,甚至學校的外觀也是布滿高牆與鐵絲網,宛如監獄。


還沒進考場就被發現人體小抄的這位同學你可以開始奔跑了 

圖自豆瓣


這很明顯是對現有教育體制的批判。


但如果只是批判教育體制,影片又顯得單薄了一些,像一篇只有設定、沒有情節衝突發展的論文。


所以影片後半段又引入了性、權力、暴力、媒體等亙古不變的搗亂因素,對這套看上去無懈可擊的考試制度發起了猛烈衝擊。


性的衝擊是最軟弱無力的。好色的男教師接受了一位女生的性賄賂,但並沒有如約在考場上放過她,她甚至不知道他根本就沒有這個能耐。


權力的因素衝擊最大。男主角布萊克是州長的兒子,因為戀人在一次考試中被淘汰而他無能為力,悲傷過度,於是自暴自棄,放棄治療。在考試時胡亂填答案,準備一死了之。


他的州長父親本來鐵面無私,但面對兒子求死的困局,他也無法繼續保持平靜。他不能失去兒子。


於是他動用自己的特權,勒令學校的保衛處處長偷換名額,將一直過關斬將的優等生女主角萊娜和兒子對換,順便還換了幾位其他高官的子女。


萊娜的生存名額被掉包

圖自豆瓣


特權的腐敗行動,讓這套看上去很嚴格的考試淘汰制度一下子變得滑稽無比。


就像我們新聞裡經常能見到的某某學籍被冒名頂替多少年某某工作名額被冒名頂替多少年一樣。


死裡逃生的兒子知道父親動了手腳,出於內疚,與一下子懵了的女主角萊娜一起參與反抗行動。兩人在學校裡跋山涉水尋找各種作弊證據,最終找到了保衛處處長偷換名額的成績單截圖,並通過同學中的電腦高手將證據發給了外界的媒體。


就像水門事件一樣,媒體一曝光,事情就整個起了變化。美國的國情擺在那兒,雖然州長將責任推給了保衛處處長,但顯然媒體和群眾不會相信這麼低級的謊言。


最關鍵的是,偷換掉的名額被更正回來了。萊娜被釋放,而其他幾位高官子女,包括男主角布萊克在內,被重新抓了起來準備處決。


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布萊克,明明自己有生命危險,卻仍然要竭盡全力去揭示真相,去維護考試淘汰制度的尊嚴。


所以影片後半段的主旨和前半段又有一些矛盾。前半段貌似致力於批判制度的不合理,後半段卻又通過主角的行為去全力維護它。


優等生過關不費勁,普通人努力學習或努力作弊,家長只會鼓勵參加考試的學生,媒體揭示真相後也只要求糾正偷換名額的錯誤。


這次反腐是成功了。但難道所有的人都沒想過,這套考試淘汰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嗎?


影片最後又是一個爭議場景。


或許片方自己也覺得小朋友們被處決顯得實在是太慘了,於是搞了個反轉,原來,被淘汰處決的同學們被注射的不是死亡毒劑,而是昏昏欲睡的麻醉劑。


等布萊克一行醒過來時,他們已經來到了地底。這裡有工廠,也有工人,在流水線上生產著各種手工商品,戴口罩的工友中,布萊克昔日的戀人也赫然在列。


原來,考試被淘汰的同學們沒死,他們只不過改念地下技校去了。


至於技校的包身工們如何反抗血汗工廠,那又將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如果內心軟乎的觀眾看到這個反轉的結局,一定會對編劇產生一絲感激。但悲劇倘若改成大團圓,其深度立馬就像圍湖造田那樣被人為弄得淺薄了。設定的荒謬性一旦下降,觀眾對設定合理性的質疑便會按倒葫蘆起來瓢,顯然考試落榜去打工的設定太正常不過,無法達到控制人口數量的目的。在這裡,編劇為了內心的柔軟而放棄了圓整的邏輯,實在是個很有爭議的結尾轉折。


不管怎樣,那位不會做題的可憐小男孩安然無事,世界依舊是安全的,依舊是美好的。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劉嘯


相關焦點

  • 人類削減計劃
    之前看過《人類削減計劃這部電影》,大致講未來人口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地球不堪重負,為了緩解地球的壓力,一些政客就大力推行「人口削減計劃」。每年都會進行一次考試,成績不合格的人,就會被無情的奪取生存的權利,只有成績合格的才能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 輿情解讀:「打虎棒」「蒼蠅拍」雙管齊下 安徽反腐呈現新思維
    與此同時,安徽省也正在颳起反腐風暴,一波蓋過一波。 透視反腐風潮,不難發現安徽省紀檢部門正按照中紀委要求,在紀檢體制改革方面發出強烈反腐信號的同時,正在探究治本之策。 反腐衝擊波震撼安徽官場 進入盛暑7月,安徽省紀委反腐的熱度也一浪高過一浪,保持每周至少一次衝擊波。 本周是7月的第四周。
  • 人類削減計劃帶來哪些思考
    在未來世界,人口膨脹導致資源匱乏,每個國家必須每年消除5%的人口,這個計劃被叫做人類削減計劃。各個國家削減的方式不同,有的削減老人,有的採用計劃生育,在美國削減的是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中間有一段是給小孩子考試前放的削減計劃宣傳片,他們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卻要開始接受國家洗腦的教育,孩子們看著片子開心的笑容和削減計劃本身的殘酷形成了鮮明對比。削減的人被帶走,布萊克也跟著他們偷偷潛入。布萊克從控制室切斷了電路,造成整個大樓斷電,萊娜順利逃脫。
  • 《人類削減計劃》:學習不好就得死
    在未來,如果你考不好,你將面臨的就是死亡,這就是16年的美國電影《人類削減計劃》。影片本身的背景,邏輯,甚至是特效的製作都並不精良,但是其反映的社會問題卻讓人心驚。一切看似荒誕的背景之下,實則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 解讀網際網路反腐的「光靶效應」
    為全面認識網際網路反腐的傳播價值和意義,充分理解和積極應對公眾傳播權利的實踐創造,嚴肅認真對待網絡反腐的社會機制表達及其蘊含的改革訴求,提供了建設性策略和參考意見。本文認為,當網際網路上大多數受眾將這種權利和能力投射到某一事件及主體的時候,能量匯聚成太陽一樣的光芒,穿透傳統時空局限和地域體系結構的一切障礙,照射到事件主體之上,從而形成標靶。當所有人用各種制度標準和規則理解去監督衡量某一個體時,往往能發現並放大問題缺陷,形成輿論風潮,從而倒逼組織機構進行程序調查,最終以體制內製度性約束完成對事件主體的處理程序。
  • 另類的《人類削減計劃》
    今天介紹的這部電影,出品方是一個不存在的公司電影名字叫《人類削減計劃》這個故事講了什麼呢故事描述一個垂死世界實施嚴格的人口控制政策高中學生必須接受一項關乎命運的能力傾向測試就是期末考試,考試成績都百分之五的學生就會被淘汰掉我們的男主,父親是州長這個計劃的一手策劃人他的兒子不知道生活艱辛,不好好讀書女主來自貧民家庭,她是個學霸自己賣答案,提供各種幫助給富二代賺錢來治療母親的疾病這個是男主的女友,也是個學霸
  • 新華社:「反腐七月季」將在歷史的時間軸上定格
    昨天,新華社發文稱,在剛剛過去的7月,中國反腐力度與眼下的天氣一樣持續「高溫」,至少6名省部級及以上領導幹部落馬被調查,其中周永康被立案調查的消息更是目前為止反腐的最高「爆點」,也註定了「反腐七月季」將在歷史的時間軸上以極其顯著的方式定格。
  • 環球時報:山西打虎記驗證天網恢恢
    原標題:高波:山西打虎記驗證天網恢恢   在中國高壓反腐的拼圖中,四川、山西等地既是重災區,也可謂實現官場系統「熱重啟」的先行區。拿山西來說,隨著十八大後首個女性副省級幹部及今年第7位副省級幹部落馬,餘震不斷的反腐衝擊波顛覆了許多人的圍觀預期。
  • 人類數量削減計劃
    在這個由人類高官與人工智慧組成的地球聯合政府統治下的世界,人類竟然成為了社會前進的絆腳石,僅僅是因為人工智慧必須遵守的機器人三大法則才沒有被社會淘汰。但是現在,聯合政府也沒辦法再拖了,邪惡至極的人類數量削減計劃開始了。執行者是一個科學院最新研究出的人工智慧形式——伊尼亞克。與第一臺計算機同名的她,不受限於機器人三大定律,但正因如此,智力相比其他人工智慧,會低下許多。
  • 東風「打虎」60天:大會、闢謠與上央視
    當下,東風「打虎」已然成為了汽車圈年度反腐的第一案,隨著東風越野內部兩起腐敗案相繼被曝光,這場反腐大戰也吸引著多方的注意,這其中的各類說法也是不盡相同,皆是各說紛紜。那麼這起反腐大戰的進展究竟如何了呢?
  • 任性反腐才能震懾任性的「蠅虎」
    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關於大老虎」問題時表示,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在反腐問題上的態度是一致的,用網絡熱詞,大家都很任性,在這點上大家沒有分歧。過去一年,黨中央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腐敗分子,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成效明顯。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 《起跑線》對偽善變態教育體制猛烈抨擊,大快人心,業界良心大作
    爸爸》的9.1分高,但影片對現實教育體制的反諷和抨擊簡直大快人心,這才是電影的價值所在,真正的印度良心之作。印度電影真的令人刮目相看,敢於表現,不拘于格,涉及的題材比較敏感,但與現實息息相關,人家這並不是揭醜給別人看,而是以普世良心告誡世人,沒有變革就沒有進步,要敢於挑戰陋習,披露行業潛規則,為更多弱勢群體代言。
  • 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推進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發展職責
    黨和國家頂層設計賦予教育督導工作如此重任和職責,教育督導任重道遠,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認識,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意見》的要求上來,以高度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投身到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踐中。
  • 《人類消減計劃》利用考試削減人口數量
    大家好我是左邊小胖,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美國驚悚科幻災難片《人類消減計劃》,不要跟《人類清除計劃》搞混了。故事的設定設計在不遠的將來地球人口數量暴增,哥不願意無法維持人類的生存,為了人類文明能繼續延存下去,各國政府不得不做出人類削減計劃。
  •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和時代意義
    要進一步完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堅持用改革辦法解決腐敗現象發生的深層次問題,努力消除滋生腐敗的體制機制因素。要扎牢制度籬笆,狠抓制度執行,切實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五)發揮巡視的震懾作用 巡視是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也是反腐「利劍」。
  •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推進管辦評分離,防止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政策落空。根據《意見》精神,要健全教育宏觀管理體制,健全教育評價制度,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增強評價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要完善教育督導體制,依法加強對地方各級政府的督導,建立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制度;依法加強對學校規範辦學的督導,堅持綜合督導和專項督導並舉,實現學校督導常態化;強化督導結果運用,推動公開監督和行政問責。
  • 《人類削減計劃》消減就是把不合格的人類降到社會最底層打工去
    《人類削減計劃》是一部由麥可·J·格拉赫執導,羅根·保羅 / 佩頓·李斯特 / 莉亞·瑪瑞·詹森主演的一部科幻 / 驚悚類型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劇情講述了因男主不滿自己的女朋友考試未通過被消減了,一氣之下故意答錯題目,結果反而過了。而女主身為學霸,確慘遭淘汰。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而《流浪地球》作為春節檔「硬科幻」力作,無疑備受矚目。
  • 綻放在筆端的希望之花《青少年影評活動巡禮》
    他們認真學習了中央關於「全黨全社會都來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指示,針對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好勝心強等特點,提出了舉辦影評「希望獎」徵文評選的建議。這個建議與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想法不謀而合。立即得到了市委領導和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八二年三月,市文化局、教育局、團市委以及《陝西日報》等九家報刊、電臺聯合舉辦「希望獎」,這引起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就這樣,西安城內興起了一股從未有過的「影評熱」。
  • 外報從魚翅禁令看反腐:中共反腐之拳將緊握不放
    ,文章指,中國國內外珍貴食材價格跳水,生物得到喘息的機會,這是中共厲行反腐的結果,各界不必為中共高層反腐決心感到意外,因為反腐是本屆領導人必走的道路。近年世界多地政府都出臺了相關禁令,歐盟去年修補法律漏洞,更嚴厲禁捕鯊魚鰭,美國加州禁止了魚翅的買賣、擁有和批發,紐西蘭也計劃在今年禁捕鯊鰭。但是發揮了最大的作用,據說還是中國——美國環保組織數據顯示,魚翅價格在澳門等主要供往中國的市場上下跌了二三成,這與2012年中共中央的八項規定以及港府去年禁止官宴供應魚翅菜式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