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貨代是一份十分考驗人的工作,常常需要在航空公司和客戶之間周旋,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業務知識,還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
貨代公司是把客戶委託的貨物,通過指定運輸途徑,從A地運往B地,貨運代理則要為運輸公司代理收運貨物、攬貨等。貨代是客戶和航空公司之間溝通的紐帶,一方面,他可以是貨主的代理,代替貨主向航空公司辦理託運、提取貨物等手續,另一方面,他也可以是航空公司的代理,代替航空公司接收貨物,出具航空公司的主運單和本身的分運單。
貨代公司又分為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一級代理可以直接在航空公司訂艙,而二級代理只能向一級訂艙。一般而言,貨代公司都是先做二代三代,慢慢積累了必然的貨量之後,才開始打造本身的平臺。一級代理會和航空公司籤訂合約,他們有航空公司的價格和倉位,可以把這些賣給二級和三級代理。正是因為這樣,很多貨代公司都想做一級代理,把資源掌握在本身手中。
對於一個新貨代公司來說,要想和航空公司籤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獲得航空公司的代理資質,必然是有足夠優秀的條件,比如是否為一級代理人,是否有CASS(貨運財務結算系統),歷史貨量是否達到要求等。如果一家貨代公司滿足上述條件,並且總是能拿到足夠多的貨,那麼它就有資格和航空公司談合約,進行合作。
那貨代公司和航空公司之間有什麼樣的合約形式呢?主要包羅以下兩種模式:
模式一、CPA
CPA是「Capacity Purchasing Agreement」的縮寫,中文譯作「容量購買協議」,這個合約協議在歐美的協議網站比力常見,也是航空領域裡比力寬鬆的合作模式。這種操作方式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內,航司要給足X噸的倉位,代理也要給足X噸的貨物,這樣合作雙方就算履約。不然,代理人可能會被罰款或者罰倉位。
之所以這樣設定,是因為這些航空公司都是安排客機執飛,而客機的倉位向來不夠穩定,因為還需要攜帶旅客的行李,如果旅客行李過多,勢必會導致留給代理的倉位變少。正是因為這種方式考核比較輕鬆,所以只適用於窄體飛機或者客機航班。
模式二、BSA
BSA是「Block Space Agreement」的縮寫,中文譯作「包板協議」。該協議對貨代要求很嚴格,在空運新聞中比較常見,常用於貨機倉位銷售。板,即承包集裝板。是與航空公司籤定銷售代理合同的貨運代理公司(空運一級代理),向航空公司承諾,在其某個航線的每個航班(次)上,保證交付一個或幾個「板」的貨物。航空公司則給其與散貨相比較低的集裝貨物運價,使其在航空貨運市場上取得價格優勢。
由於是固定板位,所以這些板位都會留給貨代公司,這就意味著如果貨代沒有交付足夠的貨物,那麼空餘位置就被浪費了,並且這些位置依舊是要收錢的。顯然,這種協議的方式一方面會讓貨代價格有優勢,並且不必擔心沒倉位;但另的一方面,貨代也必須要收到足夠的貨物,完成這個協議。
這個協議的條款眾多,規定了某個航線的每個航班(次)上,必需要有多少貨。如果沒有滿足最低重量,就要被罰款。當然,它會給貨代一個EQ限期(Equalization),在這個限期時間內,貨代可以補齊貨物,比如EQ是一個星期,如果貨代在某個航班上的貨物不夠,它就可以在這周之內的其他航班上補齊。不過,能不能補齊,最終還是要看雙方的合約協議。
由於這個合約協議比力嚴格,如果想要續約,就要看上個合約期的完成情況如何。因此,在一個全新的BSA協議談妥之前,必需要看你歷史交貨記錄是否足夠,代理做的航線是否符合航司主推的目的地,在CASS上面是否有不良記錄,是否願意配合航司的安排作出配貨的調動等一系列因素。比較保險的做法就是量力而行,比如過去一年前往某個目的地的量是100噸/月,就可以嘗試籤訂一個50噸/月的協議,這樣才會避免因無法完成任務而被罰款。
行業交流,添加公眾號:運點點(ID|transpopo)
點擊了解更多,收穫更多外貿知識,讓物流更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