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責任考核中,注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考核作為重要內容,細化指標、創新方式、強化運用,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堅決扛起保護好「三江源」和「中華水塔」的政治責任。
注重細化指標,明確工作重點任務。為引導各地各單位齊心協力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設置2020年考核指標時,突出地區差異,「通而不同」。在市(州)層面,設置了「完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任務」「完成省級下達的總量、重點工程量、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減排及土壤汙染、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目標任務」「完成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目標任務」等考核指標;省直部門層面,將生態保護相關指標全部列入省直職能部門考核內容;縣(市、區)層面,設置了「退化草地治理面積」「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公益林(天然林)管護目標完成率」「河湖長制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等覆蓋山水林田湖草的考核指標,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細化為可量化、可考核、可查詢的硬指標、硬任務,著力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展現青海擔當。
注重創新方式,加強指標運行監控。為督促各地各單位高質量完成考核目標任務,今年以來,我省按照「減輕負擔,提高效率」的思路,創新考核方式,加大平時考核權重,並通過中期督導抽查、考核系統監測、季度定期通報等方式,加強平時考核指標運行監控,引導各地各單位把功夫下在平時,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做在日常、抓在平常。通過組建工作組採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線、個別訪談等形式,深入部分市州、縣(市、區)定期抽查並做好反饋。通過系統監測,掌握各地各單位指標完成進度,常提醒、嚴督促、細核實,確保指標完成質量達到預期效果。
注重強化運用,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成效作為各地各單位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參考依據,完善年度目標考核結果反饋機制,及時將「考核成績單」以書面形式向各地各單位主要領導反饋,以考促改、以考促幹。堅持對發生重大生態破壞事件的地區和部門實行「一票否決」制,嚴促各地各單位把真抓實幹的標杆立起來、把共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責任提上去,切實為高質量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貢獻青海力量,為中央交上一份生態保護的滿意答卷。
來源:青海日報 記者 何敏
【來源:玉樹環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