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地球》:生命是巖石開出的花朵—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千面地球》,[美]羅伯特·黑森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王重陽

羅伯特·黑森是享譽世界的礦物學家,史密斯學會的研究員,但更能體現他研究旨趣的身份是世界前沿科學學會成員(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他在《千面地球》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就具有十足的顛覆性。

他之前的生物學家和礦物學家都基本在各自的領域獨立探索,好像兩條平行的隧道。黑森砸破了兩者之間的壁壘,提出了一個非常激進的觀點,地球的獨特性體現在其豐富的礦物種類上,生命是地球的礦物如此豐富的重要原因。

這本書的故事主線是地球的演進,也涉及了一些其他行星,礦物從簡單到複雜,從形成太陽系的塵埃中的區區十幾種礦物到如今地球上所知礦物超過4500種——其中的三分之二,在無生命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

黑森的團隊曾經就此在專業期刊《美國礦物學家》(American Mineralogist)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提出了「礦物演化」的概念,意外地獲得了巨大的反響,當然也遭到很多懷疑和批評,難道火星確實只有500種礦物嗎?無生命世界的礦物確實不可能超過1500種嗎?假說提出來了,驗證還沒有完全展開。但月球和火星上的礦物的確遠比地球貧乏得多。

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地球上產生了生命,是生命的參與和作用,造就如此多的新礦物。

黑森有什麼證據支持他的假說呢?

作為礦學家,他非常了解世界上有很多專家,專攻許多不同類型的礦物。譬如緬因大學的地球科學研究教授埃德·格魯(Ed Grew),研究鈹和硼化物。格魯拿出了一份意義重大的圖表,顯示鈹礦物在時間中積累的數目,是由幾千份報告得到的發現。新礦物的巨大湧現,發生在大約18億年前到17億年前,這段期間,正處於超級大陸進行強烈的碰撞造山事件中,可見,活躍的地質活動是形成新礦物的搖籃。而那些「死了」的星球,譬如月亮,就無法這樣造礦。

格魯又拿出了一份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普查報告,涉及263種硼礦物。在25億年前的樣本中,只有少得可憐的20種左右,在大約21億年前硼礦物種類開始翻番,而5億年前則數量增加更快,這很可能是因為生命大爆發之後加速了新礦物的形成。

黑森發現,不僅僅是5億年來,新礦物和新物種都在蓬勃出現,而且還發現了其他的相關性。譬如,在22億年前,由於近海藻類的大量出現,空氣中開始出現了氧氣,而氧氣的出現則帶來了氧化事件,地表巖石中大量的鐵被氧化,使地表呈現出紅色。很顯然如果沒有生命,氧化鐵這種礦物就不會出現。接著,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結合,形成碳酸,碳酸隨著雨水下降,侵蝕地表巖層,形成了最早的土壤,並且造成了近海的碳酸巖沉積等等。

生命還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全球性改變。比方說距今8億年之後,由於海洋中大量藻類吸收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氣體濃度急劇降低,地球開始變冷,引發了雪球效應,巨大的冰蓋伸展到熱帶。可見生命的作用之巨大。

在黑森之前,一直在生命起源領域中佔支配地位的是米勒的「生命之湯」範式。米勒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斯坦利·米勒(Stanley Miller)設計的那個簡單優雅的實驗,大概是科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之一,全世界的報紙以煽情的大字標題報導。但米勒學派把生命起源只看成一個有機化學問題,完全沒有考慮到地球早期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也沒有考慮有機分子如何變成最原始的細胞的過程。

正如後來的研究所揭示的,原始地球的水體裡,胺基酸和核酸分子並不罕見,關鍵是如何組裝成具有功能的生命結構。而米勒和他的支持者們似乎就是在說,原始海洋或者池塘裡有這些有機分子,然後有機分子就自動組裝成了細胞,於是生命起源問題就真相大白了,這是不可能的,這太偷懶了。

黑森認為,這一過程恰恰離不開巖石。大多數生命基本材料不能自組織。但是它們能濃縮,排列在巖石和礦物的表面上,其方式是 「模板合成」。黑森及其團隊經過十年的實驗,表明生命的許多最關鍵的分子,其實是膠著在自然的礦物表面上。胺基酸、糖和DNA與RNA組件,吸附在玄武巖和花崗巖中的大多數普通造巖礦物上。如果沒有巖石提供溫床,有機分子就不會組裝成複雜的生命結構;而如果沒有後來生命進化的爆發,也不會形成如此豐富的礦物。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生命其實是巖石表面開出的「花朵」,離開巖石的作用,生命或許就不會發生。

黑森在書中表達了他的遺憾,在揭示地球46億年的變化秘密時,礦物其實本應該處於核心的位置,只不過以前的地質學家太保守、太膽小,也太缺乏想像力而已。直到現在,絕大多數地質學家的工作似乎只服務於勘探和探礦,其實他們本應該承擔起和古生物學家、天文學家一樣重大的責任,那就是講述宏大的地球故事,甚至其他星球的故事。

《中國科學報》 (2017-07-21 第6版 讀書)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描述最早的花朵樣子—新聞—科學網
    對其早期進化開展的最大規模研究表明,它的花朵可能擁有花瓣狀被片以及含有花粉的雄蕊,並且以3個分層螺環的形式排列。 近一個半世紀以來,開花植物的起源及其對全世界棲息地的快速徵服一直是個謎。1879年,查爾斯·達爾文將其描述為「可惡的神秘」,即雖然花朵在生命的歷史中進化得很晚,但仍能取代含有種子的松樹和蘇鐵植物。如今,開花植物佔到植物的9/10。
  • 月球環形山記錄8億年前「流星雨」—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Science Lab / Alamy 大約8億年前,月球可能被一場巨大的小行星風暴襲擊,當時無數巖石雨點般落下,其中一些還可能撞擊了地球,並使地球進入歷史上最嚴酷的一次冰河期。 但從地球表面探尋這段歷史是困難的,因為侵蝕和生命的影響會覆蓋所有隕石坑,但人們可以從月球上尋找線索。「它是太陽系歷史的見證。」
  • 它們都奼紫嫣紅,你為何開出白色花朵?
    -這是你與植悟的第114次約會-「月光花園」裡的花朵已經準備綻放了下視頻: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的油瓜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值此《中國科學報》成立60周年之際,向一直致力於傳播科學理念、弘揚科學精神的報社新聞工作者們表示敬意。沒有你們,公眾不可能像如今這樣熟知「悟空」「墨子」「實踐十號」和「慧眼」這些科學衛星計劃。通過你們,公眾從這些計劃中又進一步了解了宇宙、量子、暗物質、黑洞、微重力和空間生命科學這些深奧的科學名詞和基本道理。感謝你們!願你們繼承60年的光榮傳統,將這座橋梁建設得更加寬闊和暢通。
  • 世界最乾旱的沙漠,下3場雨後開出了花朵,科學家為什麼而憂心?
    人們對沙漠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一望無際的荒涼狀態,並且環境也十分的惡劣,沙漠地區簡直是寸草不生,不會煥發出勃勃生機,人類想要在此地區生存那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如果說能夠在沙漠上開出花朵,那簡直是奇蹟,按照這種道理來講,人類應該會比較高興才對,可是在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中就開出了花兒,科學家並沒有因此而感到興奮,反而對此憂心忡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在進化過程中會開出美麗花朵的草系神奇寶貝
    植物型的草系神奇寶貝很多都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些是一生下來身上就有花朵,就像花蓓蓓這種的,也有後天通過進化長出花朵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神奇寶貝在進化的過程中開出了美麗的花朵。1、妙蛙種子後天通過進化而綻放美麗鮮花的首提妙蛙種子啊,它是關都地區的草系御三家,先是種子形態,然後長出花苞,最後花朵盛開,變成了妙蛙花。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他們還沒有能夠測量它的質量,以便計算它的密度,並確定它是像地球一樣的巖石星球,還是像海王星一樣的氣體星球。 即使它是巖石星球,TOI 700d也可能不會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顆非常有趣的行星將會是一個與地球非常不同的地方,因為它處在一個非常不同的環境中。
  • 這幾種花不用曬太陽,還十分耐幹,並開出迷人的花朵!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種適合放在陰暗角落的花卉植物,而且就算偶爾忘記給它們澆水也不會影響生長,依舊能開出美麗的花朵。第一種是鳳仙花,它的品種繁多,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花卉,一到夏天就能開出各種顏色的花朵。它雖然比較耐幹,但是卻不耐溼,不喜歡過於溼潤的土壤,還喜歡生長在疏鬆又透氣的沙質土壤裡。把它放在陰涼但是有一點散光的位置養護即可,就算長時間不澆水,也不會死。
  • 「大死亡」期間巨大火山噴發噴出有毒金屬—新聞—科學網
    2.5億年前的火山噴發釋放出的汞足以毒死陸地和海洋上的生物 全球範圍內在這一事件發生時形成的巖石汞含量都很高。這種汞被認為是西伯利亞火山在大滅絕期間噴發出大量熔巖的結果。 加拿大卡爾加裡地質勘探局的Stephen Grasby和同事們試圖了解這些汞排放是如何影響古代地球的。研究人員模擬了火山活動高峰期(持續30萬年)的汞排放量和噴發元素的命運。
  • 科學家揭示地球大洋巖石圈形成於25億年前—新聞—科學網
    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地球的外殼是由地殼與巖石圈地幔組成的,屬弱構造變形的剛性塊體。地球的巖石圈被許多大型斷裂或構造帶分割成若干塊體,即巖石圈板塊。剛性的巖石圈板塊位於軟流圈之上,並以大規模水平運動為主。地幔深處源源不斷上湧的巖漿從洋中脊噴發,向兩側增生,形成對稱的磁性異常帶,構成不斷增長的大洋地殼,與下伏的巖石圈地幔一道構成大洋巖石圈板塊。
  • 1種「竹節參」價值高,在懸崖邊生長,開出紫紅色花朵,珍貴!
    許多野草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記得小時候在田野裡會看到一種紫花地丁,它的花朵就很漂亮了,這些花朵為淡紫色,觀賞價值很高,我覺得它的花朵和君子蘭、月季、茉莉、長壽花、蟹爪蘭等花卉的花朵一樣美,可能有花友還會在家裡養護紫花地丁,因為它是一種很好看的植物。
  • 紫荊花的花朵開在樹幹上,為何開在樹枝上呢?
    提要:紫荊花的花朵開在樹幹上,為何開在樹枝上呢?從視覺上面來看,紫荊屬的很多花都是開在和樹幹上,這種奇特的開花方式也讓紫荊花有了一個特殊的名字「滿條紅」,美麗而又貼切,那麼為什麼紫荊屬的花開在樹幹上,而不開在樹枝上呢?一、有學者提出紫荊花短枝開花。
  • 玉簪花的塊莖在花盆裡萌發幼苗,不用兩個月就能開出迷人花朵
    它比較喜歡陰涼的環境,植株比較矮小,適合盆栽養護,在夏秋季節就能開出很長的花梗,上面會開出鐘形的花朵,花朵帶有迷人的清香。玉簪花養護三個月左右,也就是在夏季的時候,它就能夠開出迷人的花朵,我這盆玉簪花開出的花朵是白色的花朵,長得非常精緻,一串串的小花看起來特別可愛。
  • 有多少彗星來自外星系—新聞—科學網
    人們一般認為彗星起源於太陽系,由行星形成時拋出的剩餘氣體和巖石組成。
  • 春天了,茉莉花只需做好「三部曲」,花朵開出幾十朵,香味更持久
    相信不少人喜愛在家中養護茉莉花,茉莉花在春天的時候是最需要養護的,要在春天的時候將茉莉花養護得當,一到初夏的時候,茉莉花就可以開出花朵,而且可以散發出濃鬱的芳香,比一般的花卉植物都會長得好,只是很多人在養茉莉花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去養,那麼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方法,那就是在春天的時候給茉莉花做好「三部曲」,就可以能讓茉莉花花朵開出幾十朵,香味更加持久!
  • 科學家發現測定地球古老地層年齡有效「標尺」—新聞—科學網
    一些火山噴發出的火山灰高達幾十公裡,直抵平流層,可影響天氣變化,火山灰形成的降塵也會給當地民眾造成極大的生活困難。 「但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之一,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顏茂都研究員告訴記者。
  • 最早腕足動物在華南伴生最早三葉蟲—新聞—科學網
    寒武紀大爆發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兩側對稱動物爆發事件,在這次生命創生事件中,突然出現了具眼睛、帶附肢的三葉蟲。作為寒武紀演化動物群的典型代表,該生物也成為了傳統前寒武系—寒武系重要的分水嶺。在我國華南地區,關於最早的三葉蟲的歸屬問題雖有爭議,但通常認為,似小阿貝德蟲屬(Parabadiella)是華南地區最早的三葉蟲種類。
  • 實景丨500㎡美式風格案例,瞳孔裡開出菸灰色的花朵
    「太久沒有親近泥土的人,瞳孔裡會開出菸灰色的花朵。」  ——《六十樓的土土土》    生活匆匆,忘記上一次沒有牽絆、只做自己是什麼時候,也忘記多久沒有卸下包袱親近自然了……當你疲憊、失落的時候,來家裡躲一躲吧,讓瞳孔裡開出菸灰色的花朵。
  • 它的根莖像「人參」,開出暗紫色的花朵,人稱「竹節參」,珍貴!
    植株的根莖很像「人參」,在每年都可以開出暗紫色的花朵,被稱為「竹節參」,我覺得這種植物非常珍貴,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它的根莖像「人參」,開出暗紫色的花朵,人稱「竹節參」,珍貴!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60年的發展備忘錄—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60年的發展備忘錄 若談到總結歷史,一些科研機構(研究所、高校等)常規做法,便是老掉牙的老三篇——「溯源、徵程、成就」,所友、校友讀起來都覺得索然無味,遑論他人。較而言之,《築夢科學》擺脫了這種陳腐的套路,另闢蹊徑,從獨特的視角入手,撰寫了一部內容充實、時代氣息濃厚、又兼具可讀性的創新文化讀本,堪稱一本對遺傳發育所歷史和時代負責的備忘錄。